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

針對河西事務,君臣二人在這關樓內已經談了不少了,劉皇帝談話的興致明顯也沒剩多少了,盧多遜雖然察之,但還是忍不住開口喚道:“陛下!”

聞之,劉皇帝注意力也從那迸濺的火花中轉移開,再度投向盧多遜,見他小心翼翼的樣子,不由擺了擺手:“盧卿是言猶未盡啊!還有什麼話,直接說吧,朕聽着!”

“謝陛下!”盧多遜趕忙表示道。

長在地方,少有與皇帝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若不是此番劉皇帝西巡,大概也只有等到將來回朝述職之後了,因此,盧多遜還是很重視與劉皇帝的談話的。如今就君臣二人,自然要說個痛快。

稍微組織了下語言,盧多遜繼續道來:“臣此前放出豪言,要率領河西官民,再現往昔之繁榮,但臣實則也清楚,這並不容易,甚至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

河西內部的問題,臣當着手緩圖,逐步改善解決,但外部的掣肘,卻非河西一道所能左右了!”

聽其言,劉皇帝頓時提起了興致,問他:“你所言外部掣肘,指的是什麼?”

迎着劉皇帝審視的目光,盧多遜道:“陛下,千百年來河西之盛,除了本地的水土文化之外,更主要的,還在於其地利。走廊綿延千里,當東西交通聯繫之要衝,各國商旅縱橫,往來密切,交流頻繁,由此催生了河西的輝煌繁榮!

然而如今,河西復歸大漢治下,商路卻蕭條冷清,來自關內、中原的商旅,往往至涼州即折返,不欲深入。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於西域淪落於遼國的附屬,任其盤剝。遼軍西征之際,西域痛遭兵燹,生靈塗炭,城鎮墮毀,戰爭使得絲路衰落,幾乎斷絕。

這幾年,西域局勢暫寧,商道雖然重開,但受限頗大,一則契丹阻道,商旅顧忌,二則西域始終不見覆蘇之態。

因此,臣以爲,遼國佔據西域,隔絕東西,已是河西恢復,走向繁榮最大的阻礙,也是整個西北地區發展的掣肘!”

盧多遜陳述完見解,劉皇帝突然呵呵呵地笑出了聲。見狀,盧多遜臉上閃過少許尷尬,疑問道:“陛下,臣所言,有何不妥,引您發笑?”

劉皇帝搖了搖頭,說道:“朕笑的是,似乎有找到了一條北伐契丹的理由啊!”

聞言,盧多遜神情一動,眼神卻顯得很平靜,拱手說道:“漢遼一南一北,同爲當世大國,雖則彌戰十載,但實則暗中敵視,相互戒備。大漢籍驅逐契丹、收復中原以立國,兩國積怨,已如東海之深,既不可測,更不可解。

時下,風平浪靜之下,必然潛流暗涌,兩國之間,必然還有大戰,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臣以爲河西之事,只是漢遼大局之下的一小部分,可隨朝廷大略進展......”

“要知道,今秋朕還同遼主會獵於塞北,相談甚歡吶!”劉皇帝這麼說。

盧多遜拱手說:“臣自然有所耳聞,但以爲那不過是兩相試探罷了!”

“能夠看出朕有北伐之意的文武不算少,但能結合河西發展,聯繫國家戰略,這樣的人可就不多了!盧卿,看來朕還是小看你的大局觀了!”劉皇帝淡淡一笑。

對此,盧多遜終於謙虛應道:“陛下繆贊!臣只是久在河西,平日裡多琢磨了些!”

“還是讓你琢磨出了點東西啊!”劉皇帝喃喃道,一雙眼睛變得深沉起來了,其間彷彿隱藏着刀光劍影。

“河西馬政情況如何?據說胭脂山那邊,每年都能出產不少軍馬?”沉吟幾許,劉皇帝突然提道。

盧多遜解釋道:“陛下,胭脂山地境,水草豐美,實宜牧養,甘肅收復之後,河西便根據朝廷馬政條令,圈地豢養馬匹。

雖然只數年,但如今胭脂山已成爲西北最大的馬場,除上貢中樞及滿足河西駐軍之外,還能向整個西北駐軍輸送軍馬!”

“好!”劉皇帝簡單一個字,擲地有聲。

“要北伐遼國,各種馬匹將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劉皇帝說道:“胭脂山,朕定要去看看!”

聞之,盧多遜當即道:“陛下,聽聞那裡有一匹汗血馬,堪稱馬中之王,本待上計,便覲獻宮闕,如今陛下親至,可先行試騎了!”

劉皇帝笑了笑,對盧多遜這種逢迎並不感冒,而是說道:“寶馬良駒,若是養在宮廄,可就浪費了!”

說着,劉皇帝對喦脫吩咐着:“通知趙國公,讓他準備準備,明日隨朕胭脂山馬場。告訴他,要是能馴服那批汗血馬,朕就賜給他了!”

“以趙國公之英武,再是馬中之王,桀驁不馴,也當臣服了!”盧多遜道。

在姑藏城郭巡視了足足一個多時辰,縱然內侍不提醒,劉皇帝也得回去歇着了。爲示榮寵,劉皇帝還是讓盧多遜隨駕。

回到行在,盧多遜正欲請辭,宮人來報,甘肅將軍折逋思忠奉詔來見!折逋思忠,便是六穀吐蕃部族的大首領了,標準的親漢派,甘爲朝廷奴僕的一個人,人如其名,這麼多年了,始終兢兢業業,不曾有一絲一毫違逆,對朝廷更是毫無保留。

六穀吐蕃在他的率領下,也格外順服,在收治河西的過程中,也是出了大力,立下汗馬功勞。而作爲大首領的折逋思忠,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視與信任,職居甘肅將軍,負責回鶻的軍務。

用一個吐蕃人去約束回鶻人,顯然其中有劉皇帝的意志。當然,如今的折逋思忠,可是時時以漢人自居,誰敢說他是吐蕃抑或溫末人,他就跟誰急。

對於這樣一位忠僕,劉皇帝長居深宮,都有所耳聞。因此,得知其回涼州覲見,表現得自然也足夠熱情,當即命令宣見。

“你的奏章中提到過,這六穀吐蕃佔據涼州深谷要隘,對境內影響很大啊!”召見之前,劉皇帝卻先和盧多遜談及六穀部的事情。

“不瞞陛下,確是如此!”盧多遜解釋道:“六穀吐蕃,結成聯盟,主政涼州長大百餘年,在涼州根深蒂固,難以動搖。

不提其他,如今涼州管轄部民,超過半數都是六穀吐蕃之民,他們都是先聽部族首領之令,再遵朝之制。

雖然在折逋嘉施、折逋思忠兩代大首領的領導下,對朝廷日漸恭順,勤懇納稅,但僅靠一兩代首領,並非長治久安之策。

因此,臣接下來,打算逐步拆分六穀吐蕃的這個聯盟,此前,在扶持折逋思忠上位之時,其內部爭鬥矛盾已現,有分裂趨勢,這可供行事。

最主要的,是要改變他們以谷爲聚,自成一體的生存狀態,需要在六穀吐蕃部民之中建立權威,減少貴族、首領的影響,編戶齊民,不能只落於形式......”

盧多遜又是一番侃侃而談,提到他準備向六穀吐蕃的動作,更是眉飛色舞的,這些可是他極其擅長的。當年,在針對夏州党項人的分化、收買時,他可是其中的主導。

對於盧多遜的幹練多謀,劉皇帝印象更深了,他只提到六穀部,他就能整出這麼多想法來......

而聽其見解,劉皇帝實在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看來你在河西,有的是事情要忙了!朕期待着河西大治的那一日!”

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07章 殿試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24章 辭表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8章 下獄第36章 虒亭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34章 東路軍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79章 勢孤危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24章 辭表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14章 還京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96章 反響第139章 韓常案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1章 大典日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73章 解決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30章 小市民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31章 泰來樓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36章 趙都帥第18章 侯益第126章 問罪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92章 劉銖案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053章 終章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64章 監國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756章 海豐號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99章 御帳議戰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95章 遼帝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67章 遺表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