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

夏州,都指揮司衙門。

這既是已形成常制的地方三司之一,也是偌大個榆林道的軍事中心。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像榆林這樣的邊道,都司纔是三司之首,實際的影響力要大大超過布政司。

這是特殊地域、民情導致的特殊軍政情況,在諸邊之中,倒也屬尋常。在這些地方,軍事力量的作用被明顯放大了,也是保境安民,佈政治安的最大保障。

西北其他幾道,如河西、隴右者,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不過,河西道那邊,布政使盧多遜是個強人,既是朝官,也奔走於東西,專注於西北事務十數年,資望、能耐、手腕都十分不俗,反而牢牢地把握着權力,沒有負擔地施展治才。

隴右道那邊,布政使雷德驤也是個性烈的官員,又是曾今的計相,就這資歷,布政司的權威就能得到保障。因此,在他權責範圍的事情,根本容不得他人置喙。

也只有榆林道這邊,擔任軍事主官的,還是天子股肱、大漢名將、新興郡公楊業,一系列的光環加諸於身,也使得楊業成爲當下榆林道權勢最重的一個人。

不過,楊業本不是一個貪戀權位的人,人品操守素爲人敬重,倒也沒有倚勢欺人。布政使吳廷祚,也是西北定邊的功勳,文武雙全,資望深厚,二者之間,配合起來還算和諧。

從劉皇帝的用人就可以看出,是費了不少心思的。在西北這種形勢複雜的地區,想要做到高度的軍政分離,顯然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也只有在任官遣將方面,多加思量,儘量平衡軍政權力。

內地諸道,因爲長久的和平,軍隊上下,是少不了懈怠心理的,許多都司兵馬,已然逐漸淪爲平庸。雖然樞密院那邊對於軍隊的建設仍在努力,尤其在精神思想上配合宣慰司更是着重強調,但整體的趨勢是有些難以遏制的。

榆林道這邊,可以想見的,迥別於內地,軍事力量雄厚,尚武之風濃重。侍衛在都司衙署的士卒,威武嚴肅,釋放着一種強悍的氣質,顯然是經歷過生死磨鍊的精銳之士。

公堂內,佈置簡單樸素,一覽無遺,除了公案、桌椅等公事之物之外,沒有其他更顯眼的裝飾,乾淨磊落,就彷彿呼應着主人的風格。

最具威嚴的,大概就是那張寬大的痛案了,上邊整齊地擺放着各種公文,最招人眼球的,則是那張懸掛着的標識清晰的榆林地圖了。榆林道下屬各城邑、鎮關及諸邊軍的佈防安排,在圖上都有體現。

因爲涉及軍事機密,這裡是衙署內守備最嚴密的地方,外人擅闖,護衛的兵士根據情況,輕則拘押,嚴重點可以直接拔刀斬殺。

楊業埋頭於案牘,一臉苦相,似乎遇到了什麼難題。他本就是沙場武夫,不是個文化人,如今主管一道軍事,更多的時候,還是要脫下武裝,動筆桿子,處理文書,對他來說,算是比較辛苦的了。

比起當初在雁門關以及禁軍任職時,如今要操的心,可太多了,從治安、戍防、訓練到裝備、後勤,軍政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要他主持。

不過,即便瑣事纏身,但職責所在,哪怕有些不堪其擾,楊業也是兢兢業業,從無懈怠。一個統帥,不是隻會行軍打仗就行了的,在大局觀上,楊業是有所欠缺的,而這麼多年豐富的履歷下來,他正在向一個真正的統帥進化。

同時,對於劉皇帝對自己的培養與期望,楊業感恩之餘,也唯有盡心竭力,不負皇帝所望。

在楊業聚精會神,審閱公文之時,一道健壯的身影出現在堂間,邁動的步伐很大,行走都帶着生寒的風。

甲葉的碰撞聲,清晰地響在寂靜的堂間,聽到動靜,楊業擡起頭,嚴肅的面龐頓時緩和下來,露出笑容:“仲寶歸來了!”

來人名叫王審琦,如今官居夏州將軍,這也是根據各地情況,設立的軍職,屬於地方上的重職。在榆林道,夏州將軍除了負責夏綏地區的駐軍之外,最主要的職責,就是鎮撫党項諸部。

王審琦也是一員名將了,從軍二十餘載,大部分時間都是鎮戍邊疆,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戰績,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就是說的他。

當年北伐,也曾率領飛狐軍參戰,在趙匡胤麾下,攻略蔚州,立有軍功。戰後,調任禁軍,任侍衛司奉國軍都指揮使。

開寶授爵時,賜內黃侯,定南軍收服之後,又被調至榆林道,配合楊業,掌管軍事。就像劉皇帝在河西放了王彥升、郭進這兩名宿將一樣,榆林道這邊,有楊業與王審琦,其用意如何,針對哪裡,也算清晰了。

楊業與王審琦之間,有過同戍雁門的經歷,配合起來,更是默契。而兩者之間的關係,最早還要追溯到楊業鎮守潼關時,一定程度上,楊業可以算是王審琦軍旅生涯中的貴人。

“楊公還在處置軍務?”王審琦看着以一個端正坐姿,靠在案後的楊業,輕笑道。他可知道,自己這個老戰友,在這些事務的處置上,有多受累。

聞言,楊業放下筆,甩了甩髮酸的手,合上公文,說道:“再是繁瑣,總要處置。快入冬了,天氣日漸寒冷,將士們冬服還未分發到位。這不,順化堡都把請示打到我這裡了,五百戍卒,被服、柴炭、糧米、軍械,都需要補足!”

順化堡,在黃河北流的拐角處,是當年北伐期間,史弘肇領軍北擴,還師之時,留兵建堡戍守,一直保留至此,編制還提升到五百卒。到如今,更實質上成爲東面天德軍戍軍的補充,是拱衛榆林道北部邊防的重要力量。

楊業這個都指揮使,受他管轄的,不只有地方駐軍,還包括幾支邊軍。榆林各種軍事力量加起來,足有兩萬七千餘人,也是朝廷財政的一大吞噬怪。

王審琦在地圖前停下,看了看,說道:“也該換裝了,將士們戍邊不易,順化堡這個地方,尤其僻遠,入冬之後,更成絕地孤堡。趁着氣候還未惡化,輜需補充,還當儘快!”

楊業頷首,起身說道:“我已作批覆了,物資供應,率先供應北邊諸戍堡,其他邊軍次之,各城鎮軍隊,最後再落實。不過,我察看過,倉庫所儲,只怕還有不足,還得向兵部請援!”

“吳公那邊,總能協助一二吧!”王審琦建議道。

楊業搖頭道:“吳公也不容易,我們只需管這兩萬多將士,他卻要顧及榆林幾十萬百姓!”

就楊業這等覺悟,吳廷祚與他,怎能處得不好。

搓了搓手,楊業從炭爐上取過水壺,親自給王審琦倒水,壺中煮着茶,頓時茶香四溢。

“你此巡情況如何?”楊業問。

王審琦是帶人巡視党項諸部歸來,聞問,飲了口茶水,答道:“幾個大的部落,我都拜訪過,這些党項人,還算安分。快入冬了,都忙着交易,儲備過冬的財貨,也無心他顧!”

“如此便好!”楊業形容一鬆,不過語氣陡然轉厲:“聖駕臨幸之際,仍要盯牢了這些党項部族!”

雖然在他這幾年的整治下,党項人大多恭順,臣服大漢統治,接受官府管理,但要說心服口服,一片祥和,那也屬於官方宣傳了。

党項人,幾乎是榆林道內的主體民族,只要党項人不出問題,那榆林就可安定。

第9章 新官上任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72章 太子妃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9章 寫得不錯!第2章 登聞鼓響第216章 馬政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33章 納了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52章 聯姻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25章 頌公亭第92章 大調整第379章 蕭思溫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76章 視察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37章 整編事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375章 少林寺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83章 敞開談第162章 兵事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32章 郭氏之慮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764章 禁轎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54章 滅門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428章 用心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章 登聞鼓響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27章 派系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734章 首級=賞錢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80章 賞功第74章 萬歲呼聲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4章 西南事務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803章 運動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68章 榮寵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