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塞上風光

“知道朕把你北調山陽的用意嗎?”擡目北望,眼神逐漸深邃,劉皇帝忽然聲音低沉地問李處耘。

順着劉皇帝的目光,只能看到雲中城北的大片原野,以及拱護城垣的衛城。但是李處耘清楚,皇帝的目光,已然越過幾十里外起伏聳峙的長城,投向那廣袤無垠的大漠草原。

“是爲備戰契丹!”李處耘言語確定。

還在樞密任上時,劉皇帝就曾幾度與李處耘探討契丹事務,他對北面的野心與籌謀,李處耘當然也是清楚的。

劉皇帝既然問了,自然不會否認,肯定地說道:“時值今日,放眼四顧,大漢周遭,也僅餘北方契丹遼國這一大患,餘者不足爲道。數十年來,契丹趁中原內亂,屢屢興師南犯,侵我國土,掠我子民,橫加暴虐,中原有志之士,無不切齒痛恨。

二十年前,欒城之戰,朕率八千將士,捨生忘死而戰,予其重創,滅其囂張氣焰,展我漢家雄風;十年前,朕率師北伐,痛擊契丹,一舉收復關山,兵臨塞上,打破束縛於大漢北疆的沉重枷鎖;到如今,天下一統,南面事了,國勢日昌,也唯有最後一步,大舉北出,破滅其國,爲子孫後代,解決此禍,創造一個大漢獨有的太平盛世,你我君臣將士,也可青史留名......”

李處耘素有大志,聽劉皇帝這番話,自然難免激動,當即表示道:“誓死追隨陛下,滅遼建功!”

“目標如此,朕北伐意堅,但遼終非卒滅之國,具體施行,還當細緻籌備,完善廟算!”劉皇帝這麼說來:“北伐之際,必有一師自山陽出,十年前,你爲大軍調度後勤,未來,朕仍欲用你支持大軍,山陽就是前進的後方。朕用宋琪恢復發展,用你,則爲北出!”

“是!”李處耘認真地答道。

見劉皇帝用力地抓着城垣,似乎心情有些激動,李處耘不由問道:“不知陛下,決意何時發兵?”

“這不只得看大漢的籌備,還需要看契丹,滅國之戰,不得不慎啊!”劉皇帝感慨道。

對於北伐,大漢朝廷各方面的準備,實則已籌備多年,到如今,只要決意動兵,以如今帝國的執行力,還是能迅速進入實施階段的。

不過,涉及到國戰,卻也不可能那麼隨便。大漢暫時受制於西南戰爭的巨大消耗,更重要的原因,則在於遼國的狀況良好,打一個政權穩固的草原帝國,可沒那麼容易,那是顯而易見的困難。

當然,困難劉皇帝是不怕的,大不了拼國力,拼消耗,這也是劉皇帝比較擅長的事情。但如果能夠在減少損失,有以小代價辦大事的機會,也沒必要太莽。

躊躇幾許,大概是冷風吹久了,劉皇帝有些不適,對李處耘道:“走,帶朕去看看你的官署!”

“臣爲陛下引路!”李處耘當即應道,不過,忍不住咳嗽了兩聲。

聽他壓抑着的咳嗽聲,注意到他消瘦的身形與面上情態,劉皇帝眉頭一凝,叮囑道:“還當保重身體啊!”

“臣省得!”大抵是皇帝的關懷令人心暖,李處耘面上浮現出少許潤色,應道:“多謝陛下關心,些許舊疾,無礙大事!”

聽其言,劉皇帝目光中,卻隱現少許的疑慮,他不知道原史中李處耘活了多久,但其眼下的狀態,讓劉皇帝想到了一個人,慕容延釗。

積勞成疾,用來形容李處耘,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有心讓李處耘退一退,好生休養,不過終究沒開那個口,不是沒法找到一個代替李處耘的人,而是他本人怕是不會樂意,就像當初抱病帥師平南的李谷一般,在功業未成之前,是不會輕言退避的。

“休息一夜,明日北巡長城邊防,你也隨駕吧!”劉皇帝扭頭對李處耘道。

“是!”

......

八月秋高,塞北的山嶺草原也都蒙上了一層黃色,涼風瑟瑟,草木飄零,劉皇帝也駕臨焦山口長城。

此地,是當年雲州遼軍撤離的主要通道,也是史彥超、楊業兩路追軍所行路線。到此地,自然免不了一番追憶回味。

當年,劉皇帝南歸之前,便構造了一條依託外長城的防線,雲中這邊,設立奉義軍,還留下王彥超、郭崇威兩名宿將鎮守。

後來,隨着北方局勢漸寧,對北疆軍事體系也幾度整改完善。自西而東,從豐州天德軍,勝州保寧軍,朔州寧遠軍,再到雲中的豐義軍,此四軍,也就構成了時下山陽對契丹的防線。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奉義軍了,將士最爲精銳,兵額也最多,足有一萬五千卒,基本照應整個雲中以及北部三百里長城防線。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烽火臺下,劉皇帝北望原野,不由感慨道:“只可惜,如今還見不到詩中的場景。”

“焦山鎮有多少戍卒?”劉皇帝問隨駕的山陽都部署劉廷翰。

劉皇帝北來的這段時間,劉廷翰一直都在調教將士,隨時準備接受檢閱。作爲一個幹練的將領,北上就職的時間也不短了,對與麾下諸軍以及戍守的情況也是爛熟於心。

聞問,不假思索地答來:“回陛下,此鎮戍卒,共三百卒,其中步卒兩百,騎卒一百!”

“看奏報,早些年,對塞北屢有侵佔,如今實際控制疆域到哪裡了?”劉皇帝又道。

劉廷翰手指向北,說道:“自此往北七十里的白水濼,乃塞北一大湖,如今駐有兩百騎,用以維護治安,胡民多匯聚交易!”

“兩百人,足夠守住?”劉皇帝提出疑問。

劉廷翰道:“一般的部族胡民,是不敢有所侵犯的,白水濼駐軍,僅作哨所,起監視預警作用。能夠產生威脅的,唯有契丹軍隊,如契丹來襲,兵少了亦無用。而長期保持過多駐軍,又有不值,反倒不如置些哨卒,靈活方便!”

微微頷首,劉皇帝長舒一口氣,望着眼前的莽莽山野,說道:“秋高馬肥,素來是胡人動兵之時,如今,朕在此,只是不知遼主在何處?”

或許是“心心相印”,在劉皇帝登長城半個時辰後,奉義軍使藥繼能前來稟報,帶來一個比較讓人意外的消息,遼主耶律璟正在羊城濼狩獵。

而羊城濼,在雲中東北四百餘里外。聽到這則消息,劉皇帝來了興趣,當即把隨駕的王昭遠喚來,吩咐道:“你代朕出使遼主殿帳,就說朕北來邊塞,恰聞其南狩,見獵欣喜,邀之共獵,問他敢不敢來......”

對於會面耶律璟,劉皇帝興致很高。

第1章 乾祐滅佛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80章 過鄴都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半島史話·桓王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61章 北使南歸第41章 卷甲入城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416章 面試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5章 室韋覆滅第4章 君臣同心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78章 滄州府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57章 提親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08章 井陘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12章 整風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76章 視察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73章 紙上談兵第41章 小風波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52章 面聖第482章 李氏第127章 不允第487章 “驚喜”第9章 公府密議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12章 整風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98章 山道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57章 劉老四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70章 大禮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77章 間策第49章 醫政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83章 李相爲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