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

日暮時分,劉皇帝並沒有待在垂拱殿,而是臨幸淑蘭殿,同大周淑妃待在一塊兒。自遷至洛陽後,宮內許多殿閣的名字,都選擇與東京那邊統一,比如幾個高級后妃的寢殿。不過,名字雖然一樣,但環境差異甚大,既宜居,還增添了不少華麗的色彩。

淑蘭殿內,正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自樂器奏出的曲調,軟綿綿的,透着股柔靡,十二名樂師也都是美貌的宮娥。

整座宮殿中,也只有劉皇帝這唯一的純爺們了。又是一首周淑妃新作的曲子,曲調輕快,令人愉悅,連殿中舞動的身姿也伴着節奏變得敏捷起來了。

劉皇帝基本分不出曲子的好賴,但能夠感受到氣氛,能夠共情,當然,他主要的注意力,還是放在大周娘子稍顯魅惑的舞姿上。

大周現年不足三十三歲,輕熟豐盈的身段並不減柔美,仍能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已是秋末,室外寒氣瀰漫,殿內卻顯春意盎然。

當然,泛着春意的,不是氣候溫度,而是婀娜多姿的美人,是劉皇帝那顆難得躁動的心。此時的周淑妃,端是一個美嬌娘,舞動的身姿,妖嬈誘人,衣衫顯得“襤褸”,緊緻的內衣包裹不住顫動的胸脯,外邊僅罩着一件輕紗,釋放着一股朦朧的誘惑,吸引着劉皇帝的目光。

大周的人設,一直都是溫婉優雅,多才富藝,少有此等妖豔的時候。然而,偶爾撕下正經賢淑,露出這等肆意乃至放縱的一面,對劉皇帝的誘惑力自然也是暴漲,這有別尋常的風情,彷彿直接擊中了劉皇帝的心房,讓他有些不想剋制自己了......

當然,陪着劉皇帝飲酒賞舞的,還有一位青春靚麗的小娘子,小周。去歲冬,海陽侯周宗,還是故去了,長命百歲,終究只是一個奢望,人至高齡,幾乎一歲一個坎。不過,周宗去得很安詳,無疾而終,並且,活到九十一歲,已然算是個傳奇人物了。

周宗死後,小周娘子進宮的頻率也就高了,畢竟“無依無靠”的,姐妹倆也好相互照應。劉皇帝每月也會到淑蘭殿一兩次,一來二去,姐夫與小姨子的故事也就順理成章地展開了,劉皇帝也再度體驗了一番姐妹花帶來的快樂。

雖然還沒有正式冊封,但宮裡宮外,許多人都知道此事,私下偷偷的議論聲不少。不過,倒也沒有人對此有異議,朝廷的禮法也並沒有規定皇帝不能納姐妹,這或許只是皇帝的私德問題,然而這麼多年,還真沒有幾人敢拿私德私事來進諫劉皇帝,說他做得不對什麼的。

過去有過,但沒有例外,後來都遭到了劉皇帝報復,來自皇帝的報復,可想而知是怎樣的下場。大是大非、禮制章法等問題,劉皇帝的容忍度很快,但要對他的私生活指指點點,那也只有說聲抱歉。

時間一久,下邊的臣子們,也都有所認識。因此,大漢朝堂中,有不少敢言直言的人,但還真沒有不識趣的,沒腦子的少有能在朝堂上待得長久......

因此,劉皇帝與小周娘子之間的風流韻事,總體而言,並沒有引起多大波瀾,連皇后大符都沒多說什麼。

畢竟,漢宮之中,又不只這一對姐妹花。而大漢的公卿之中,別說豢養姐妹了,就是母女的情況也不少見,玩法更是多種多樣,這些情況,劉皇帝可是心知肚明的。說道德,講三觀,做出那些刷新現代人道德底線的事的人,其中也不乏青史留名的飽學之士,治國能才.....

在劉皇帝的時代,女性的地位的並沒有下降,反而因爲出了李太后、符皇后這樣爲天下表率的奇女子,有所上升,同樣是在公卿之中,也有不少妻管嚴的,也有不少能夠入列女傳的,比如楊業之妻馮氏,如今已是三品誥命加身。

但是,這些都只是針對正妻,其餘偏房、妾室,地位仍舊低下。時代風氣如此,價值觀念如此,這也是尊卑秩序的體現。

而對劉皇帝來說,同樣是姐妹花,周氏姐妹帶給他的感受明顯要更愉悅些,也更放得開。沒辦法,對大符,這麼多年下來,除了深厚的感情,還有不少敬畏,大符呢,也不會陪着劉皇帝荒唐,再加上,還有妻不如妾這一說法......

另一方面,對於妹妹的被納,大周的心裡自然也是不好受,然而,無奈且悲傷的是,她毫無辦法,沒有絲毫反對的餘地,甚至還得強顏歡笑。

她不是正史上的大周后,劉皇帝則是強勢而不容人忤逆的君王。之所以近來有此等的表現,大抵也爲了釋放心中的愁悶吧,沉浸在樂舞之中,或許能好受些。

食案邊,劉皇帝拿着兩根筷子,敲擊着杯盞,還自詡打擊樂器,實則完全與舞樂節奏搭不上,但他樂在其中。

周淑妃一曲舞罷,額間滲出少許香汗,氣喘吁吁,她揮灑舞姿之時,也一直關注着劉皇帝與小周,而此時,劉皇帝的手,已經很自然地搭在妹妹的肩膀上,而妹妹也是嘴角含笑,俏臉微醺,幾乎撲在劉皇帝懷裡。

美眸之中閃過一抹心酸,幾許無奈,輕輕一嘆。身上紗裙質地良好,連續舞罷,竟無一絲紊亂,仍舊平順細膩,邁着蓮步,娉婷而至,到劉皇帝身邊,柔中帶怯矮身行禮。

劉皇帝見美人,聞佳音,身體都酥了幾分,露出笑容,朝大周招招手:“這曲舞美,辛苦了!來,坐!”

大周屈膝坐在軟席上,很快劉皇帝就沉浸在了左擁右抱的腐朽生活中的,一手一個美人,手感觸覺都有明顯的不同。

“姐姐跳得真好!”小周顯然是喝了些酒,俏臉紅撲撲的,雙眸迷離,笑道。

“該賞!”劉皇帝的鬍鬚上也沾着幾滴水珠,鬆開姐妹,親自斟了一杯酒,遞給大周:“就賞你這杯酒,嚐嚐這竹葉青!”

“謝官家!”大周接過,舉杯一飲而盡,沒有任何停頓,只是一張玉面上的紅潤立時加重了幾分。

劉皇帝見狀,也是喜笑顏開,開懷不已,自己則淺抿一口。

看着這姐妹,劉皇帝又道:“你們姐妹,若是一人撫琴,一人弄蕭,當相得益彰!”

劉皇帝雖然沒有下令,但兩人都很知趣,各自離席取過樂器,很快悠揚悅耳的琴簫聲響起......

劉皇帝側臥於席,閉目傾聽,明明不懂音律,但聽得津津有味,或許,他聽的根本不是音樂,享受的只是這種情趣。

自去歲病過一場,劉皇帝前後休養了近一年的時間,也是近來,方纔有所放開。他終究還是個俗人,閒適之時,再讓他堅持做苦行僧,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養好了腎卻不用,豈不浪費?

淑蘭殿中的旖旎氣氛,很快被打破了,打破的人,正是內侍大太監喦脫,這廝實則是有些心虛的,怕打擾了劉皇帝的興致,但又不敢隱瞞不報。

得知劉煦一行已然抵京,並與太子劉暘一道,進宮問安。劉皇帝,腦海中閃過那麼一剎那的想法,不見,明日再說,美嬌娘不香嗎?

最終還是起身,揮揮衣袖,拋下姐妹花,慢悠悠地回垂拱殿去了......

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104章 暗通款曲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809章 餞行第178章 會獵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53章 削藩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22章 睡仙第85章 少壯派第119章 回京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51章 壽國公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29章 叔父第138章 回宮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83章 南巡第14章 武夫軍閥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1章 送行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80章 賞功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50章 聽政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92章 劉銖案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76章 王峻用兵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64章 孺魏王第46章 糧與錢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章 取士不公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48章 西撤!第23章 夜宴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9章 濮州案(2)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676章 慘重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27章 皇城司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5章 瑤華春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58章 回師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7章 應對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04章 解決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04章 解決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35章 楊村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