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

皇城內外,一片白色,整座城池也都沉浸在哀傷的氛圍中,秋風瑟瑟,引得高懸的白旗白幡呼呼響動,以此爲一代賢后的離去表示哀悼。

慈明殿內,嗚咽低泣不斷,皇室子弟、宗親外戚,齊聚於此,都面帶悲傷地跪於靈堂之前。劉皇帝當頭跪於蒲團之上,表情已然十分平靜了。

“娘,不孝兒回來了!你怎麼就這般去了,你還沒看看你的新孫兒啊......”靈柩前,雍王劉承勳跪倒在地,一臉的悲切。

他也是得知母喪之後,日夜兼程而返,劉皇帝對太后感情深厚,劉承勳又何嘗不是。他畢竟是幼子,論所受疼愛,誰又能比得過他。

餘光瞥着劉承勳,劉皇帝唏噓一聲,朝大符與徐王劉承贇示意了一下,二者上前勸說了一番,劉承勳的嚎哭方纔小了些。畢竟,他也只是悲情釋放,可不爲大鬧靈堂,攪母親之安寧。

不過,劉承勳這一番悲痛陳情,也引動了在場衆人的哀傷情緒,抽噎聲也大了起來。

殿中,除了哀樂之外,還有不少僧道,劉皇帝下令將東京的高僧大師都請來了,專門爲太后超度。這個時候,劉皇帝也顧不得許多了,事實上,他對佛教本沒有太多偏見,一切都只是利益使然罷了。

事實上,自滅佛之後這些年來,朝廷也沒有再刻意去打壓之,在朝廷的宗教管理制度之下,佛道其實都迎來了一種偏良性的發展。最近一次比較大的動作,還是收取江南之後,對南方佛寺、道觀以及那些“方外人士”的整飭。

低沉的誦唱聲中,前排跪拜的人羣中,忽然有一陣騷動。劉皇帝頭也沒回,只是靜靜地跪坐着,喦脫傾身上前,小心地向劉皇帝稟報道:“官家,秦公悲傷過度,暈厥了!”

聞之,劉皇帝心中暗歎,沉默了一下,方纔吩咐道:“帶他到偏殿休息,找太醫看一看!”

“是!”

隨着禮官發聲,殿內氣氛再度肅穆起來,包括劉皇帝在內,聽着禮官的指揮,大禮參拜。

......

冷夜暗沉,慈明殿內,只剩下寥寥幾名守喪之人,劉皇帝還是以不變的姿勢與神情,跪坐於此,陪着一起的只有劉承勳與四名年長的皇子。

喦脫悄步入內,小聲提醒道:“官家,飯菜已然備好,您多少吃些,保重聖體啊!”

“退下!”迴應的只是劉皇帝冷冷兩個字。

強勢的帝威令喦脫不禁哆嗦了一下,有些無奈,只得退下。終於,劉皇帝回頭看了看,皇弟與皇子們明顯疲敝,對劉承勳道:“三郎,你回京勞頓至此,身心疲憊,下去休息,用些膳食吧!”

“你們在此亦久,也退下吧!”劉皇帝又朝劉暘、劉煦、劉晞、劉昉四兄弟道。

“豈有戴孝而進食者?”劉承勳直接表示拒絕:“我亦孃親骨肉,未能侍候於膝前,已是終生悔之,只願盡這一分孝心!”

劉煦也表示:“當爲祖母守靈!”

見狀,劉皇帝直接輕斥了一句,語氣都嚴厲了許多:“此處有我,都退下!”

見劉皇帝發了脾氣,叔侄五人互相看了看,無奈應道:“是!”

幾人退下,殿中雖然還侍候着一些內侍宮婢,但劉皇帝長跪的身影,也立時孤單了許多。望着李氏的靈位,他也不禁有些恍惚了。

偏殿,幾名天潢貴胄默默地進着食,都是些素菜簡食,咀嚼的動靜都顯得十分輕微,氣氛沉凝依舊。

“娘娘!”內侍壓低的參拜聲響起。

大符走了進來,幾人立刻起身行禮,鳳目掃過他們,目光落在喦脫身上:“官家還未用膳嗎?”

“未曾!”喦脫趕忙道:“仍舊守在靈前,小的勸說不得,眼瞧着官家消瘦,娘娘您還是勸一勸官家吧!”

沒有作話,大符只是前往靈殿,其間,白燭散發的光芒都顯得幽冷許多。注視着劉皇帝孤單卻又筆直的背影,大符上前,屈膝跪在其側,輕聲道:“二郎,還是去歇會兒吧,我是兒媳,可來替你。你若如此,宮廷內外,何人得安?你可不能倒下了!”

擡眼,看着皇后,注意到他關切的眼神,劉承祐說道:“我沒那麼脆弱,也沒那麼容易就倒下!”

“你也曾說過,和誰作對,都不要同自己的肚腹作對!”大符勸道:“你對太后的孝心,上下皆知,然若如此,也只是惹內外擔憂。”

“罷了!”劉承祐輕吁了一口氣。

正欲起身,不過顯然是跪久了,雙腿既疼且麻,竟然沒能一次便起,還是在大符的幫助下起立。

緩緩步至靈前,點了三炷香,恭敬地拜了拜,方纔轉身。離開前,同大符交換了一下眼神,待劉皇帝走後,大符神情也愈顯嚴肅,也祭拜了一番,捋了捋袍服,跪下守靈。

偏殿之內,劉承勳叔侄幾個,仍未離去,劉皇帝現身,再度迎拜。揚了揚手,看了看他們,劉皇帝直接道:“你們都回去吧!”

根本不容他們反對,不過,單獨留下了太子劉暘。要說劉暘笨,那絕對不是的,親自給劉皇帝盛上清粥,擺上菜碟,請示道:“您有什麼吩咐?”

“國有大喪,但軍政事務,也不可因此懈怠,接下來這段時間,你仍舊監國,同政事堂諸公處理國事,保證朝廷內外穩定,諸部司正常運轉!”一邊喝着粥,劉皇帝一邊吩咐着。

劉暘有些意外,畢竟劉皇帝都回來了,仍讓他監國,難免多想兩分。不過,注意到劉皇帝那平靜的面孔,平淡的語氣,還是俯首聽命:“是!”

按照禮制,逢父母喪,當守孝三年,當然,這是不可能真正切實履行的。尤其對平民百姓而言,要生計,要吃要喝,哪怕盡孝,也不能荒廢那麼長的時間。

爲表孝心,劉皇帝卻要按照禮制來,不過作爲皇帝,肩負着江山社稷,天下蒼生,也必須得奪情,因而以日代月。

在這段時間內,劉皇帝是徹徹底底地放下了國家事務,一心放在盡孝上。而爲太后喪禮,朝廷上下,也幾多忙碌,劉皇帝特批錢百萬貫,用作治喪事宜,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劉皇帝因私情最浪費而無節制的一次。

爲此,竟然還有一名御史,拿太后遺命來勸阻劉皇帝,說如此做法,反傷太后賢明。一直以來,對於諫臣,劉皇帝還是很寬容的,但這一次,他發怒了,他覺得此人動機不純,是故作姿態,以直邀寵。

不只下令將那名御史打了二十廷杖,還將其下獄同秋決犯人一起處決,還是大符勸阻方纔保住了一條命,即便如此,最終也是流放邊州。

如此,對於太后喪葬大操大辦,朝中再無人敢發聲了。當然,此事發生後,劉皇帝的舅舅們怒了,直接聯名上表,願意共同承擔太后的後事費用,寧願傾家蕩產,也要給自家姐姐盡一份孝心。後來雍王劉承勳、徐王劉承贇也如此表示。

對於他們所請,劉皇帝自然沒有同意,也不可能同意。不過,他還是下詔,喪葬所費,悉從內帑出,與國庫分開。皇帝如此表示,大臣們怎能沒有表示,經過廷議,國庫也出三十萬貫。

因爲太后之喪,東京城幾乎在整個秋季都沉浸在一片白色的哀傷之中,滿城無雜色,中秋節都過得沒滋沒味的,幾無慶祝。

國舅李業爲山陵使,特地將高祖劉知遠的陵墓刷新擴大,出殯之日,東京足有數十萬百姓自發送行。靈駕南下許州,劉皇帝親自護送,沿途所過,叩拜之民不絕於道。

聽從了太后遺命,將之與高祖劉知遠合葬於睿陵。關於諡號,原本劉皇帝是打算定個長諡,把所有美諡都用上,但後來覺得,沒有必要,最終諡爲孝明仁皇后。

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93章 楊邠案(1)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7章 風波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48章 處處矛盾第252章 面聖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22章 燕王請戰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75章 高貴妃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章 乾祐滅佛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84章 影響第456章 遺澤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38章 破寨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82章 矛盾第241章 至此戰罷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345章 剝削者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75章 恩威齊下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768章 崩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2章 “鄭州站”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65章 楊無敵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62章 奸宦昏主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95章 大洗牌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47章 德勝渡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94章 善後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87章 “驚喜”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02章 絕境第13章 相敬如賓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章 不宜擴大第393章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368章 榮寵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