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駕臨歷城

風和日麗下,鄆城北門,一名驛騎快速自水泊方向奔來,及至城下,方纔勒馬,高速剎車,使得馬匹一陣長嘶,兩隻前腿揚得老高。

騎士穿着公服,馬術看起來不錯,很快就控制好了戰馬,徘徊了兩圈,也不進城,直接拱手向城樓上稟報道:“縣尊,行營已然拔帳起行,向壽張方向去了!”

環梁山泊諸縣中,鄆城是除鉅野之外,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縣了。不過,縣城並不大,看起來也談不上雄偉壯觀,但城牆顯新,也夠堅實。

此時的土城垣上,站着幾名官吏,都是縣中的老爺們,自縣令以下的職掌者皆在。縣令姓馬,四十多歲,人已顯老,吏職出身,不過賣相很不錯,幾縷儒須迎着輕風拂動,養氣功夫到位。

得知御駕已然起行,頓時大鬆一口氣,嘀咕道:“終於走了!”

由於劉皇帝的巡視風格,可讓這些地方官員憂慮懷了,按理說,天子巡視過境,縱然不需奉獻,接見一下,讓他們表表忠心總是應該的。

然而,御駕至鄆城,不要貢獻,不需住宿安排,也不接見。從頭到尾巴,鄆城縣能做得,只是在行營採買事務上,提供幫助。

對於皇帝的行蹤,自然不敢貿然打聽,但劉皇帝親自上梁山,下村莊,察問民情的消息,還是傳開了。

而這種舉動,是最讓這些爲官者最爲緊張的事情。小民庸賤無知,若是言行冒犯了皇帝陛下,如何擔待得起?更重要的,如果彼等口無遮攔,胡言亂語一番,那可就影響仕途了......

就此前的消息來看,御駕東進,少有停擱滿兩日的,而在他鄆城縣,就足足待了六七天,這對鄆城官吏而言,是何等的煎熬,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目前爲止,雖然沒有表忠心、敬孝心的機會,卻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徵兆。如今,終於走了,緊繃的神經也終於得到放鬆。

“孫縣丞!”迎着和煦的春光,縣令馬深呼吸幾口,心情平復下來,衝身邊一名年紀稍小一些的縣丞吩咐道:“立刻帶領差役,徵召人手,對行營所遺留狼藉進行清理!”

“另外,本縣即可出發,前往歷城,我不再的這段時間,縣中大小事務就勞你操持了!”馬縣令沉聲道。

“是!”孫縣丞雙眼中流露出一種可惜的意思,畢竟也想前去面聖,不過這種機會,一般都是一把手的,基本輪不到他們。

心中這般想,嘴裡則應承着:“明堂放心,下官定然盡力而爲,祝明堂面聖順利!”

馬縣令顯然也是熟諳人事的,似這種場面話,聽聽也就罷了。河南道的州縣官員齊聚歷城,他一個小小的吏人出身的縣令,面聖一說,只怕也只走個形式,泯然衆人。

當然,對此,仍舊心潮起伏,積極表現,不說與皇帝交談,哪怕只遠遠地看上一眼,回來也有炫耀的資本,甚至有利於對本縣的治理。

按照朝廷對於官員出行扈從人數的規定,馬縣令出發,只帶了一文兩武三人隨行。不過,在趕赴歷城前,他還繞道先往梁山巡視了一圈,也去“體察”一番民情,打聽所得結果,讓他稍微安心。

離開梁山後,徑往齊州。

行營這邊,哪怕在鄆城耽擱了一些時日,但帝有前詔,說四月一日至歷城,就四月一日至,加快速度之後,終是在當日抵臨,同時還要求不露急切,這對行營總監劉廷翰的調度能力再度進行了一次考驗。

河南道治下,共轄十三州府,論土地、人口都是排名前列的道治,管轄區域基本涵蓋了後世的“山東”,具體算來,還要大些,徐州、碭山等地區在大漢都屬河南道治下。

當年,在治所的問題上,還有過一番爭執,齊州歷城、兗州泗水、青州益都、以及徐州彭城,都曾納入考慮範圍。

不過最終,選擇了齊州,選擇了歷城。理由很尋常,綜合地理、經濟因素,兗州的位置相對居中,但不夠發達,徐州吊在西南,青州偏東。

選了選去,還得是齊州,雖然位置同樣靠北,但卻屬於河南道的精華地帶,西南臨兗鄆,東面連淄青,同時,漕運還直達東京。

而在御駕趕往歷城的過程中,整個河南道的主要官員,也聞聲而動,收到布政使司衙門的行文,都不敢怠慢,都從速出發。

趕早不趕晚,在三月二十九日時,河南道州府縣主要官員,兩百餘人,就已然全數奉命抵達。如此盛況,是平日裡絕對見不到的,也只有皇帝出巡,能搞出如此大的動靜。

“河南道布政使臣李洪威,率屬下職掌吏民,恭迎聖駕!”濟水之陰,遠離主城,在泗水縣公李洪威的率領下,迎拜於道左。

御駕寬而高,錦繡鋪之,皇后大符與劉皇帝同乘。與大符相依,一起走出車廂,放眼望去,黑壓壓拜倒一片,除了按照品秩排列服色整齊的官員之外,還有大量前來的百姓。

雖然劉皇帝有詔令,不得擾民,但如果是百姓自發前來,那自是另一種說法了。很多人,都想一瞻皇帝陛下風采,然而,真正到了,縱然身邊人多勢衆,卻沒有多少人敢真正直觀皇帝,大部分人只是埋着頭,從衆跪倒。

掃視了一圈,劉皇帝估計了一下,絕對有上萬人。上萬人匍匐於腳下的場面,對劉皇帝而言,也只是稀疏平常,手一擡,道:“免禮平身!”

聲音不消大,自有中官、衛士,傳達聖意。

“舅舅,多年未見,風采依舊啊!”目光落在李洪威身上,劉皇帝笑吟吟地道。

此前提過,太后諸弟中,就兩個人能看看,一個是李業,一個就是李洪威。如今的李洪威,也是年過半百的老臣了,此時見皇帝那溫和的態度,心中微喜,拱手應道:“臣已老,陛下才是龍行虎步,神威莫測......”

哈哈笑了兩聲,劉皇帝又看向其身旁的都司,李筠,問道:“辰陽侯在此,可還習慣?”

李筠調任河南道的時間不算久,故有此問。聞問,以驕橫著稱的李君侯,竟然露出了一點“羞澀”的笑容,躬身應道:“此地甚好,臣甚感舒心!”

“舒心就好啊!”劉皇帝笑了笑,環視一圈,看着那隔得甚遠的歷城,道:“勞這麼多人出迎!”

李洪威趕忙解釋道:“陛下詔令,不敢違背,這些百姓,都是聞御駕至,自發前來迎接!”

“擺駕入城吧!”點了點頭,劉皇帝吩咐着。

李洪威則與李筠一起,懇請道:“願爲陛下侍駕!”

看着二者,沉吟了一會兒,劉皇帝一擺手:“可!”

“謝陛下!”

很快,在李洪威與李筠二人親自駕車下,劉皇帝踏入歷城!

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736章 試炮第8章 巡視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68章 婚宴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19章 回京第22章 荊南既定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22章 睡仙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4章 崇元殿中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3章 老臣凋零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64章蜀臣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736章 試炮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07章 殿試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95章 大洗牌第122章 睡仙第46章 郭榮奏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2章 “鄭州站”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476章 內外黨同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3章 臺懷之事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336章 橐相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80章 過鄴都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84章 虛了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52章 面聖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80章 “新對策”第379章 蕭思溫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6章 糧與錢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96章 天花板第77章 吏職變動第81章 廝殺漢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