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臥龍飛去

漸漸地到了黃昏時候,日落西山,諸葛亮一干人等,來到一處沙灘上。忽然西面傳來一陣陣兵戈馬蹄聲響。雅丹見此,欽佩至極,嘆聲而道。

“丞相真乃神人也!”

諸葛亮並無立刻答話,忽然四處沉寂下來。諸葛亮兀地一笑,若有所指地說道。

“我不但料得張儁乂的詭計,也料得陸伯言絕不會輕易任由我離去。諸位將軍你等說可是如此?”

諸葛亮把目光投向後面的數員吳將身上。那數員吳將頓時臉色一變,頓時陰沉起來,紛紛不由自主地提起兵器。原本他等一衆領陸遜之命,尋得好時機,避過張飛這尊煞神,方纔暗中下手,將諸葛亮誅殺。但不料諸葛亮心明如鏡,竟早就看透一二,剛逃過魏寇的埋伏,便拆穿衆人的歹心。其中一員臉上有數條刀疤的漢子,冷聲說道。

“先生果真了得,竟知如此,何不速速下馬受擒,否則待魏寇的追兵殺來,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也。”

諸葛亮聽言,淡然一笑,不慌不忙說道。

“若我無幾分本領,又豈敢來闖這龍潭虎穴。孫氏氣數盡矣,諸位大多都是吳南人士,想必此下家中父兄、老母、妻兒皆在盼望你等早日歸去。竟如此何不就此罷手,隨我一同回去吳南耶?”

諸葛亮此言一出,吳軍內不禁一陣騷動,不少兵士神情皆有變化。那刀疤將士聽了,面色勃然大變,厲聲喝道。

“諸葛孔明你休要妖言惑衆,我等深受國家之恩,當效死以報!!你若不願投降受擒,那就休怪我無情!!”

諸葛亮長嘆一聲,微微搖首而道。

“此番前來,亮可謂是仁義已盡,怎奈天命難違。還望將軍莫要逼人太甚,放亮歸去,輔佐蜀王,以赴先主遺命!!”

刀疤將士一聽,巨目剎地瞪大,高舉兵器,厲聲喝道。

“諸葛孔明,你竟冥頑不靈,那便受死罷!!”

刀疤將士喝畢,把刀一招,便欲率衆來殺。張飛早就忍耐不住,見那刀疤將士把刀招起,立馬怒喝一聲,挺矛驟馬衝飛殺去。

“張翼德在此,誰敢放肆!!”

電光火石之間,張飛驟馬衝起,視若羣龍狂舞,剎地殺到了那刀疤將士身前,丈八蛇矛倏然刺出,如若一道閃電。那刀疤將士早被張飛氣勢所懾,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張飛一矛刺中咽喉。張飛冷哼一聲,拔矛一抽,刀疤將士倒落馬下,眼看死絕。其身旁的兩員吳將見狀,連忙各提兵器,欲來夾攻張飛。張飛大瞪環目,舞矛驟刺,霎時間便將那兩員吳將刺落馬下。徹裡吉、越吉兩人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連忙引兵將吳兵人馬圍住。吳兵見得張飛霎時間殺死三將,已然膽怯,更兼根本不知前事,一時間反應不及,又驚又怕。

“諸位壯士不必慌張。亮並無害人之心,實乃別人咄咄相逼。此下你等統將已死,若是願以相投,亮便接納。若是不願,便各安天命罷!!”

諸葛亮話音一落,那些吳兵人馬紛紛反應過來,見四周已被蜀人圍住。各個紛紛想着,時下兵荒馬亂,倒不如投了諸葛亮,一同回去吳南也好。於是,一衆吳人兵卒,倒戈投降。諸葛亮得了數百降兵,加之自部人馬,約有七、八百人。

不一時,後方傳來一陣陣喊殺聲,原來卻是那本埋伏在西面的魏兵,聽得剛纔的動靜,聞聲趕來。諸葛亮臉色一緊,連忙引兵離去。待那部魏兵趕到,只發覺沙灘上有幾具屍體,諸葛亮等人早就離去了,兼之夜色已到,四處昏暗,難以尋索,便棄之而歸。

諸葛亮引着衆人星夜趕路,直出了吳郡境外,方纔歇息。事後,徹裡吉等將士齊來問諸葛亮,是如何察覺陸遜會狠下死手。諸葛亮便答。

“以陸伯言之智,定會猜得我等欲南撤之心。陸伯言對孫吳忠心耿耿,心知我等若是南去,

必定趁亂奪取吳南之地,又豈會讓我等離去!?故而亮暗中早有提防。”

衆人聽了,恍然醒悟,又向諸葛亮問道。

“可若是這般,陸伯言爲何不在寨中之時,便突如奇發,率衆圍剿?”

諸葛亮淡然一笑,遂答。

“若是尋常人,陸伯言或許早就下手。但陸伯言卻料得我早有準備,又俱張公之勇,自然不敢貿然而舉。更何況,若有萬一,其寨必亂,倘若魏寇斥候發覺,張儁乂趁亂來攻,豈不得不償失!?更何況我等危難之時,幸得孫吳接納,若非逼不得已,亮也不欲與之兵鋒相對。”

衆人聽罷,方明其中利害,齊齊拜伏道。

“丞相智、仁、勇三者足備,雖姜子牙、張良不能及也。”

諸葛亮淡淡一笑,凝聲道。

“亮才微學淺,今安敢望古人耶?以時下局勢來看,孫吳不久將亡於曹魏。即時,吳南皆爲無主之地。亮當率諸位,併力爭取,以使殘蜀得以東山再起,不負先主之望,共成功業耳!!”諸將聽得諸葛亮之言,盡皆喜悅,各個摩拳擦掌,**早日克得功業。張飛在旁聽了,甚是欣慰,想起劉備,老目不禁盡是水霧。不過此下,卻無人發覺到,在諸葛亮眼眸內,閃過了一絲憂慮之色。

“但願天無絕人之路,盡如亮之所料罷。”

諸葛亮心中到底在憂慮什麼,一時並無人得知。

且說文翰盡得西川四十一州,其所降文武,盡皆重賞,定擬名爵,有學之才,驍勇之士,並皆擢用。龐統、徐庶、趙雲、張遼等有功之士,一一得之賞賜。其中封龐統爲鳳鄉侯,趙雲爲龍威將軍,統率川中兵馬,把守益州。徐庶爲益州牧,負責益州政務、法綱。張遼爲徵虜將軍、呂侯。文舜、鄧艾、王雙等一班年輕將士,盡皆升賞。其餘官將,給賞有差。關羽、徐晃、李優、戲志纔等護國有功,亦紛紛得以賞賜。隨後,文翰殺牛宰馬,付與重金、寶物、兵刃,大餉士卒,又開倉賑濟各州郡百姓,川中之民見文翰仁德,大多皆願服從,安居樂業。

龐統、徐庶等文臣,日夜廢寢忘食,竭力安穩益州局勢。約是數月後,益州既定。文翰念在諸軍將士,捨生忘死,而得克之蜀漢,欲將成都有名田宅,分別賜之。徐庶、趙雲一文一武,一者乃管轄益州政務,一者統率川中兵衆,受賞最多。可兩人得知後,卻慨然不受。一日,趙雲隨同徐庶一同來見文翰。兩人拜禮畢。趙雲先爲諫之。

“王上!益州百姓,屢遭兵火,田宅皆空。劉氏雖敗去,但其民望尚在。依雲之見,王上今賜予百姓,以取民心。不宜取之爲私賞也。”

文翰聽了,甚喜,大讚趙雲。徐庶亦道。

“這些田宅本屬蜀漢官吏,若王上分賞百姓,定會民心大悅,如此一來,益州安穩矣!”

文翰聽是有理,遂從其言。果然,如徐庶所說,百姓分得田宅,感激不盡,紛紛道說唐王仁德,再無違抗之心。之後,文翰又使龐統定擬治國條例,刑法頗重。徐庶聽之,與其商議道。

“昔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願龐公寬刑省法。以慰民望。”

龐統聽了,卻是笑道。

“徐公勿慮。此事統與王上早有商議。昔年秦用法過於嚴苛,萬民皆怨,故漢高祖劉邦以寬仁得之。今蜀漢初平,川中百姓雖大多願安穩度日,但尚有不少忠於蜀漢,若不加嚴刑法,以儆效尤,必成後患也。而王上早前,以屢施仁政。如此一來,軟硬兼施,當可使得川中安穩。”

徐庶聽是有理,拜服而退。自此軍民遵守法紀,四十一州地面,分兵鎮撫,並皆平定。徐庶管轄川中政務,以仁德治之。於是益州漸漸太平,文翰見此,便心生回長安之心。忽有一日,趙雲、徐庶等臣來見,竟告說一個早已發生許久的噩耗。那就是西唐丞相,戲志才早已在一年前,諸葛亮攻入長安時折命。文翰聞言,驚恍不信,如遭電擊,整個人癡呆了許久後,見趙雲、徐庶皆非虛言,猛地忿起,早已淚流滿臉,厲聲喝道。

“如此凶耗,你等豈敢瞞孤耶!?”

文翰喝畢,只覺腦袋如遭重擊,踉蹌一步,搖搖晃晃,幾乎墜倒。趙雲、徐庶連忙叩首再拜,急急說道。

“臣等自知罪該萬死,還請王上保養尊體!!”

文翰滿臉煞白,那平日裡威嚴的面容,盡是慌促、悲憤、無助之色,淚如泉涌,嘶聲呼道。

“志才!!志才!!帝業未成,天下未定,你豈能離孤而去啊!!”

文翰嘶聲裂肺地叫喝,慟哭不絕。遙想當年,他不過一校尉之職,依漢室皇命把守河東,於洛陽收納各方賢才,卻因寒門出身,門庭冷清,遭盡他人白眼、嘲諷。當時他麾下將不過數人,兵不過數千,又遭在漢室朝廷尊貴無比、勢力龐大的袁氏一族排擠。

各方賢才皆暗中嘲笑,出身名門望族冷嘲熱諷,縱是寒門出身的亦以爲他難成大業,唯恐避之不及。此時,一名狂士卻於羣傑中大放厥詞,如若驚濤巨浪中的一葉扁舟,在羣傑的脣槍舌劍之下,憑持其見,對他竟是讚口不覺,更道說若以國士之禮相請,必以國士之義爲報。於是他不顧關羽、徐晃等人的相勸,以五馬之車,王師之禮相請。至此這名狂士,對他忠心耿耿,出謀劃策,東征西討,最終於亂世之中,他成爲了一方諸侯!時已至今,他威震西北,創立西唐一國,貴爲西北王,傲視天下,這位狂士可謂是居功至偉!

而這位狂士又是何人?昔年世人皆笑他癡狂,後來他卻成了各方諸侯都爲之忌憚的神智侯,最後他更成爲西唐之相,西唐上下文武百官,無不敬之,西北近百萬百姓皆爲敬重的人傑!

他,就是戲志才。那個輔佐西唐王文翰,開國創業,放dang不羈,敢與天下人叫板的狂士!!

在文翰心目中,戲志才地位之重,早已超於君臣,兩人如骨肉兄弟,人生中的知己,又如身之臂膀。此下當文翰聽聞戲志才的噩耗,如被折斷一臂,血肉被生生扯斷,那撕心裂肺,猶如肝腸寸斷的痛,試問天下之大,誰人可知!?

文翰慟哭不絕,這位稱霸西北,東征西討,直與當今第一雄主大帝曹操比肩的西唐王,哭得如同一個不知歸路何在的孩童。淚難止,痛難息。成都大殿之內,充斥着一陣陣竭斯底裡的哭聲,那無助的王者,一聲聲在無助地呼喚着某個人的名字。

魂歸兮,君何在!?

殿內,侍臣、軍士聽之無不動容,亦紛紛暗自落淚。趙雲、徐庶皆哭得已成淚人,紛紛相勸。

“志才吶~~!!!”

又是一聲,竭斯底裡地呼喚,文翰悲痛難止,昏死在地。趙雲、徐庶見狀,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喚太醫過來看望。怎知文翰這一昏,便是數日,直把趙雲、徐庶等一衆文武,急得如坐鍼氈,心中憂慮一刻都難消停。就在一衆西唐文武着急之時。

在文翰的夢中,他卻回到了令他夢牽魂繞的長安城內。王宮之內,大殿之上,並無一人,空蕩蕩地令人心生一股涼意。文翰坐於金漆龍座之上,望着大殿之外,那萬里長空,朵朵白雲之下的紅塵人世。突兀間,一陣颶風襲過。大殿上,忽然出現了一位身穿一襲青綢華服,滿頭青絲隨風飄揚,臉上掛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眼中隱隱有不羈之色,就好似遊戲人間的浪子。

第456章 激戰長安(上)第1354章 奇醜檮杌第510章 各懷鬼胎第1465章 幼龍先嘯第49章 蔡邕生辰第712章 孫策的選擇第73章 撤兵第76章 修都之勝第359章 願隨你一生第257章 郭大第1341章 兵逼建業第733章 帥才張任(中)第904章 各施其法(上)第54章 識破連環計第654章 士氣第879章 江東的偷襲(下)第943章 張飛VS許褚(上)第1293章 長江大挫(上)第1188章 絕路第1360章 司馬鬥諸葛(下)第768章 天下大變(中)第933章 爭鋒決戰(下)第681章 袁紹錯失良機第28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1279章 鬼才之徒(上)第1330章 離間之計(上)第755章 諸葛亮之問第1016章 瞞天過海(下)第1150章 武聖與無雙第118章 威脅第897章 最後的霸氣(下)第47章 蹇碩之怒第608章 成公英再施詭計第840章 劉備入川(中)第746章 三鼎或是四龍第99章 食人宴會第866章 東吳的抉擇(中)第20章 林氏,被擄走第134章 黃巾教第1251章 最後的救命稻草第58章 拜師第476章 北地殲滅戰(中)第612章 劉備喝戰曹操第1321章 陸伯言再挫夏侯妙才第157章 再撐一會第695章 郭嘉再論大局第939章 劉備的退忍(下)第409章 平陽戰事第1036章 馬超的野望(中)第913章 冰涼的餘音(上)第1150章 武聖與無雙第371章 能力、責任第1337章 徐盛笑搙虎威(上)第873章 襄陽大戰(下)第1257章 死鬥(上)第194章 眼瞎第667章 馬成反目(中)第432章 制定大策(上)第889章 孫策之危(上)第701章 士燮自刎第6章 黃長史的刁難第682章 沮授報夢第948章 臥龍VS鬼才(下)第631章 劉備入荊州第164章 熬出頭了第701章 士燮自刎第302章 鼎字怪陣再現第1403章 鄧士載智破始安(上)第905章 各施其法(中)第744章 一人可比百萬第485章 陳宮定計第860章 諸葛亮之計算(中)第902章 周瑜之恨(中)第508章 將王落幕(下)第793章 劉備勢起(下)第889章 孫策之危(上)第1347章 賈文和的謀算(下)第751章 徐庶進往河東第824章 曹操稱王(上)第1349章 忠烈之士‘諸葛瑾’(下)第59章 羌胡來犯第1199章 黃漢升鎮守南鄭(中)第1254章 兵進成都城第413章 膽寒的胡賊第452章 許褚拉牛第1276章 兵圍巫城(上)第1236章 曹魏出兵第1088章 曹操兵伐偃城(下)第3章 楊縣令第20章 林氏,被擄走第193章 老天無道第943章 張飛VS許褚(上)第274章 關鬼喪第1184章 武聖之子第217章 毒鏢第314章 山河無極槍第316章 牛河村的慘劇第1013章 猛張飛戰關武聖(中)第1397章 鳳雛的計略第122章 無稽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