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鋼鐵[上]

“來啦,陪祖父說說話……”

看到孫子,張昭立刻眉開眼笑。不是他愛誇自己的孫子,張涵確實不賴,不僅族學打理的好,還大力改進了鍊鋼術。有時侯,張昭也會懷疑,張涵是否是神仙投胎到了張家。張昭並不在意這個,神仙又如何,還不是他孫子。

十幾年下來,張昭與張涵祖孫間相處十分融洽,也有了深厚感情。對孫子深謀遠慮,張昭是又驚又喜,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沒有這種心計,是不會成功的。此後,他對張涵的觀察,既有重新審視自己寶貝孫子的意圖,也有考察的意味蘊涵在其中。迄今爲止,張昭對孫子的表現,基本是滿意的。

“是的,祖父。”

張涵笑着給張昭行了個禮,又給項讓行了個禮,然後,才放下手裡的環首刀那刀裝飾很簡單,熟牛皮的刀鞘,細麻繩纏繞的刀柄,略一打量,很是簡陋,但四尺有餘的長刀,依然頗引人注目。

張涵給張昭和項讓的倒好了酒,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這酒是越釀越有味了。與張昭一樣,他也不喜歡烈酒,純糧釀造的燒酒,地下埋了一年多,入口和緩,帶着一絲糧食的香醇,很合他的口味。這東西到底和酒精勾兌的不一樣。

說了幾句閒話,張涵才把刀拿上來。乾的好,不如說的好。他又折騰了七天,重新煉了點硬鋼,採用百鍊法,打成這把寶刀,就是要拿來‘獻寶’的。

張昭一壓卡簧,無聲無息中,長刀就出了鞘,黑黢黢的刀身上佈滿了美麗的花紋,在午後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神秘的藍光。

刀身被張涵用綠礬油(濃硫酸)做過鈍化處理,表面形成了一層緻密的四氧化三鐵膜,之後又用沸騰的肥皂水浸泡皂化,最後浸以熱亞麻油,保守估計三五年內是不會生鏽的。

張涵是很得意自己的發藍處理,張昭卻不明所以,看這美麗而神秘的長刀,不由多了一絲敬畏。

刀是用來使的,張昭看了一會兒,伸手糾了根頭髮下來吹毛斷髮之說,大漢國很流行。

張涵笑眯眯地看着祖父在那兒試刀,這刀一出來,他就試過了,別說是吹毛斷髮,就是普通的炒鋼刀,也是一揮兩斷,自身卻分毫不損。

說是讓李勝忠休息幾天,結果,張涵第三天就找上門去,一連折騰了七天,纔打造好了這口刀。

由於作爲原料的灌鋼碎塊含碳量較低,坩鍋鋼非常柔軟。李勝忠不得不又去煉了幾鍋坩鍋硬鋼。

按李勝忠的說法,應該先將硬鋼鍛成小塊,積疊鍛合後,再橫向、縱向反覆摺疊二十四次,此後便與軟鋼一起混合鍛打,反覆摺疊十二次,才能成就一口寶刀。

說白了,這就是著名的百鍊鋼技術。

張涵可等不了那麼久。他的本意就是拿着一個實物,更有說服力。對寶刀,他倒不是很放在心上。於是,在他的壓迫下,李勝忠心裡嘀咕着“糟蹋東西”,就簡簡單單的用軟鋼與和硬鋼配合着,三層積疊鍛合(一般應是三十層),橫向、縱向反覆摺疊三回,再反覆摺疊了三回,速成了這口寶刀。

好在鋼好,工匠手藝好,成刀品質也是很出色的。

李勝忠隨便打打,就成就了一口寶刀,一想假如認真些兒……不由自主就手癢的不行。張涵煉得這些兒鋼出來,眼下也沒有什麼用場,只是想先煉出來再說。所以,李勝忠強烈要求打造幾口寶刀,張涵也就半推半就的應了下來。除了要求保留部分鋼材備用外,張涵都留給了李勝忠。

張涵的不放在心上,主要是考慮效率問題數量勝過質量是大勢所趨,並不是說張涵對寶刀沒有興趣。張涵身爲一個男孩子,又苦練了十年武藝,時至今日,他身上還帶着六十斤的負重,沒興趣纔是怪事!

順便說一句,李勝忠在淬火、回火的時候,張涵完全沒有開口的餘地。他就知道兩種淬火液牲畜的尿液和脂肪。但是,張涵已經看過作坊鐵匠們在這方面的表演了。

在那個夜晚,李勝忠又給他演示了第三種他在刀身上塗了層粉末,又在其上厚厚覆蓋了層‘泥巴’,然後放到了爐子裡。他一邊全神貫注的觀察着火焰,邊用手試探着水的溫度,並指揮兒子加冷熱水調節溫度,待刃體燒至正好時,李勝忠一伸手,便從爐中將刀抽出,用力一揮,一下將刃體全部沒水中。

李勝忠身家性命都寄予張涵之手,張涵又在冶煉鋼鐵上遠遠超過了他,因此,李勝忠在打刀的時候,也不避着張涵。

在水霧繚繞中,張涵見證了一口寶刀的誕生。他對李勝忠所做的一切甚是好奇,卻知趣地沒有開口詢問。如果他開口詢問,李勝忠是不會拒絕的,但心裡多少會覺得不舒服。反正,人是他的,張涵也不着急,早晚有知道的時候。

張昭嘗試了吹毛斷髮後,又用支大毛筆試了試刀刃的鋒銳,竹筆桿無聲地斷爲兩截,他手上竟沒感覺到阻力。

張昭愈覺此刀不凡,四處搜尋,他這屋裡還真沒有什麼適合試刀的。

張涵前來‘獻寶刀’,對此自是早有準備。他上前兩步,推開了窗戶,劉文標在院子裡已經擺好了兩個靶子,一段徑尺粗的木頭,一個稍細的竹筒,裡面盛滿了鐵珠。

……

張昭爽過之後,收好環首刀,轉眼便恢復了文質彬彬的老朽形象,好似剛剛矯健的身姿是張涵看花了眼。

趁着張昭印象深刻,張涵抓緊時機陳述了他在冶煉上的‘豐功偉績’。

張昭微笑着,聽他說話,恰到好處地點頭讚許,他很享受這個氣氛,自從張涵去了族學,好長時間,沒有好好說過話了。直到張涵的講述告一段落,張昭纔回過神來。

“嗯,你有什麼打算?”

張涵很不甘心的。可是,別看鋼鐵是現代工業的骨架,在農耕時代還真沒有多少用途。唯一需要使用大量鋼鐵的,就是製造武器甚至,武器使用的精鋼也是有限的。況且,張家還不能明目張膽地大批生產武器。

好不容易能煉出優質鋼材,卻不能使用,派不上用場,真是令人不爽。不過,張涵已反覆思量過了,只能如此。最多,製造三五把寶刀、弩和寶甲之類,自己留用兩把,其餘拿去送送禮。

“孫兒考慮,張家從來沒有向外賣過鐵器,如今也不必向外出售鐵器……”

張家掙錢的東西已經夠多的了,不差這一點兒。冶鐵總是比較敏感的,頗類似後世的軍工,張家已經夠惹人注目的了,不用再在此處出風頭。

“從張家目前的情況看,用鐵主要有幾個方面。

用鐵最多的,是農具。農具不需要好鋼,絕大部分使用的是熟鐵,只有在犁尖等部位,才使用少量炒鋼。

……”

農具對鐵幾乎沒有要求,還按原來處理即可。這裡可以忽略不計了。其它用鋼鐵的地方,還有采礦和家兵。

這兩個地方,對鋼鐵的要求就要高許多了。採礦工具需要堅堅固耐用,武器的要求還更高些兒。兩者以前一直都是炒鋼消耗大項。

現在,這些當然不是問題了。

現在,張家有能力爲之更換更好的工具和武器了。

張涵也知道,製造坩鍋鋼的技術一定要保密了,肯定是沒戲。關鍵在於,是否更換成灌鋼造?

從保密角度看,自然是不更換好。但是,更換了勢必會增強家兵的戰鬥力,並提高採礦效率。

張涵把這番意思說明白,張昭也有些猶豫,這事有利有弊,他得權衡下。

“小涵,對這幾種鍊鋼術,都有多少人知道?”

這可得想想,張涵一邊回想,一邊述說了起來。

“嗯……

炒鋼術,參與的人多了。這個,估計瞞不了作坊裡的人,想知道的,都能知道。

灌鋼術,只有王冠全他們六個……不,是七個人蔘與了,都是有經驗的鐵匠,我叮囑過,不會亂說話的。

坩鍋鍊鋼術,因爲要燒爐鼓風,在場的人就比較多了,少說也有幾十人。

不過,對整個過程有全盤瞭解的,只有六伯(張廷方)和李勝忠父子。瞭解鍊鋼過程的要多些兒,有六個人;瞭解製造坩鍋的,只有李勝忠父子和陶子春(製陶瓷的好手)。六伯應該知道一些,但不會了解詳情。

我已經把配方和實驗記錄都拿回來了,又叮囑過這三人誰問都不許說,應該不會有問題。

……”

張昭聽到此處,讚許地點點頭。

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這是應該的。張廷方不會去問,如果張廷方去打聽,那就是他的不對了。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PS:晚上還有……哦,今天是星期日,所以,晚上兩更,十二點也會更新半章的。

對了,忘了說個事了,諸位有沒有多餘的月票……汗!不是我要,月關大大正在衝擊最高月票(大概是這東東),有的話,拜託去投一票,前一陣月關幫忙宣傳,給了我很大幫助,希望能盡一點微薄之力。

投完了回來說一聲,沒別的感謝,十個精華奉上。

本來想說多更幾章,但最近以來碼字速度平平,實在不敢說這話。反正,能多更,我一定會多更的。拜託諸位了。

第三卷 第十四章 遊說第四十二章 相聚[下]第四卷 第七章 皇帝陛下的一天(3)第二十六章 學鄉[下]第三卷 第二十七章 沒錢啦?第三卷 第七十章 廷議第二十一章 志向第十一章 構陷[下]第四章 神童[下]第三卷 第十五章 風起第六章 蔡邕[下]第三卷 第八十五章 出使江東第三卷 第十七章 質子[下]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江東[下-免費]第一卷 第十章 拜師[下]第三卷 第九十章 篡漢第一章 麻煩[下]第四十一章 財源[下]第十二章 聚士[下]第三卷 第十八章 北上?南下?第七章 未來[上]第十五章 餘波[下]第二十二章 活人令第四卷 第二章 恩科第四十二章 相聚[下]第四卷 第五章 皇帝陛下的一天(1)序言第三卷 第五十七章 北定遼東第九章 努力[下]第三卷 第八十五章 出使江東第三十九章 婚禮[下]第三卷 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2)地三卷 第八六章第六章 蔡邕[上]第三十九章 婚禮[上]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孤兒寡母第二十七章 李勝忠[下]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戰定第十一章 續拜師[上]第三卷 第四十三章 出事啦第三十九章 婚禮[下]第三卷 第三十章 芥蒂第三卷 第四十五章 尋蹤覓跡第三十二章 選拔[上]第三十一章 八月十六第二十八章 鋼鐵[下]第三十六章 鄭玄[下]第二十七章 出征第三卷 第七十三章 人生總有意外第三卷 第十八章 北上?南下?第三卷 第二章 開始第三卷 第四十章 朝令夕改?第三章 張氏[上]第二十七章 出征[下]第九章 後路[下]第十七章 流言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江東[下-免費]第三十一章 僕婢[下]第十章 勢力[下]第四卷 第一章第三卷 第十五章 風起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孤兒寡母第二章 干謁[上]第十六章 流民[上]第三卷 第六十五章 天子東歸[5](元宵節快樂)第五章 買官[上]第十一章 構陷[下]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會戰第三卷 第十五章 風起第十一章 構陷[下]第一章 麻煩[上]第四十二章 相聚[上]第三卷 第四十二章 與民爭利乎?第三卷 第四十二章 與民爭利乎?十六章 流民[下]第三卷 第四十七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三卷 第四十一章 有錢沒錢又是一年第三卷 第五十三章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第三卷 第八十章 閒話第七章 未來[下]第三十一章 僕婢[下]第二十三章 新年[上]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戰定第四卷 第一章第二十二章 續族學[上]第三卷 第十五章 風起第三卷 第五十九章 北定遼東[3]地三卷 第八六章第三卷 第一章 三公書第三卷 第八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六十三章 天子東歸[3]第二十七章 李勝忠[下]第六十三章 天子東歸[3]第三卷 第十六章 動員第三卷 第八十九章 勸進第三十一章 僕婢[上]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會戰序言第三卷 第十三章 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