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葉公好龍

“我一直以爲西安侯是一時興起,可按照延年的說法,他還真就能在日華宮一坐數日天,追隨夫子學《左傳》?”

徐敖乃是貫長卿的大弟子,受《毛詩》,又粗通《左傳》,但他並未滿足於此,還欲學尚書,於是在求得門戶之見不算重的貫長卿允許後,去清河郡拜謁前博士胡常。

那胡常乃是魯地大儒孔安國的再傳弟子,掌握着極其晦澀的“古文尚書”,據說那是數十年前,魯恭王壞孔子家宅時在牆壁裡發現的,與傳世的今文尚書內容有許多不同之處。雖然未曾列爲官學,可在關東也頗受人追捧。

世上儒生雖衆,可九成都只是讀孝經、論語這種入門級教材後,便淺嘗輒止,能真正精通一經的本就不多,徐敖兼通三經,已經算其中佼佼者。

他此番回來,卻是有一件事,想要再度勸說固執的夫子。

卻聽聞前段時日馳名天下的西安侯任弘屈身下學,徐敖剛開始還以爲,這又是一個想要隨便學幾篇文章,將自己包裝成“經術”精明的侯王。河間王父子縱情聲色,對儒術沒什麼興趣,可長安確實有不少大臣,在朝廷的倡導下,欲將經術當做包裝自身,讓權力和地位更上一層樓的敲門磚。

“但這批人頗似昔日楚國葉公,嘴裡說着尚賢愛士,可等孔子親至時,卻又棄之不用,甚至見龍而走,此所謂葉公好龍也。”

作爲一個全日制儒生,徐敖對那些非全日制同學對學術的熱愛的存疑的。

貫長卿的另一個弟子解延年聞言大笑:“子少這次卻是料錯了,西安侯雖然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可與河間國太子等人不同,是真心向學,他早在長安時,便花了大半年時間,將那些難懂的大篆運用熟練,經傳皆已熟悉,如今來河間,主要是從夫子日夜習得訓詁。”

章句、訓詁、義理,乃是通曉一經的必備基礎,可左傳眼下無章句義理,只有賈誼一百年前作下的訓詁,也就是名詞註釋,畢竟是古文字,語法之類與漢代的通用語也有很大區別,若是連意思都不明白,談何知曉文義。

但賈誼一來文筆好,訓詁也沒有長篇大論,相比於拜入其他家動輒數十上百萬的訓詁,已是極少。

但徐敖還是有些不信,直到跟着解延年步入日華宮的授課廳堂,卻見河間王太子劉元在一旁打瞌睡,一位面如冠玉,頭戴長冠的儒雅君子,正在和老師探討經傳裡的一段內容。

“《春秋》有載,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於大辰。十八年則曰: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

徐敖和解延年不欲打擾,自己找了蒲席跪坐,卻聽這位西安侯已經不必看書,便將傳上的內容說得頭頭是道了。

“針對這場彗星現於心宿,有兩位魯國大夫作過預言,都認爲,彗星出現於大火的方位,表示火災將發生在宋、衛、陳、鄭之分野。鄭國人裨竈也如此認爲,他對鄭國執政子產說,宋、衛、陳、鄭四國將同日發生火災,如用一種寶物祭神,鄭國可以免災。可是子產不給,還說這樣的一番話。”

“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竈哪裡懂得天道?這個人每逢有異樣的天象和氣候,都揚言將有大災,難道不會偶爾也說中麼?遂不與寶物,鄭國亦不曾遭火災。”

貫長卿經過半個月相處,對任弘最初的疑慮已經慢慢放下,不考慮他的君侯身份,這就是個聰慧且好學的弟子啊,常能舉一反三,不過他也發現,任弘在學習時,總會對傳中那些與他觀點貼近的內容十分上心,刻意強調出來。

“所以道遠認爲,天象與人事無關,天人應相分?”

“學生不敢妄言完全無關。”

任弘朝貫長卿作揖,他也沒有直接否定災異與人事的關係,因爲這玩意想要證僞是極其麻煩的。去年冬天,任弘費了好大勁,才僥倖引下了雷電,暫時讓博士弟子們閉了嘴。只要對方暫時不要以災異爲藉口來阻擾國事,任弘暫時也不想去做這類費力不討好的事,只將這一段的重點,往積極的人事應對上落。

“傳中說,鄭國還沒有發生火災以前,裡析告訴子產,若想避免這場災異,最好的辦法就是遷都,罷免大臣。”

“但子產並未因爲謠言而逃避,他着手做了許多準備,停止容易失火的市場,派府人、庫人各自戒備自己的轄區範圍以防火。命令司宮戒備,遷出先公的宮女,安置在火燒不到的地方。司馬、司寇排列在火道上,到處以水救火。災後登記被燒的房屋,減免百姓的賦稅,重建其居室,所以火災造成的傷害不大。”

“反觀陳國,雖然祈禱而不救火,許國則是不慰問火災,君子因此而知道陳國、許國將先被滅亡。天災或許難以避免,但如何應對防治,災後如何善後,纔是該考慮的事。”

任弘道:“子產的態度,就是學生的態度。比如去年冬天,相比於齊學諸生危言聳聽,因爲一些不知緣由的災異就耽誤了該做的國事,還不如尋找雷擊的緣由,積極去避免雷擊之事,故於殿堂安放避雷針。“

任弘確實解讀出了傳中要表達的東西,貫長卿沒有表明意見,看向另外兩名弟子:“汝等以爲如何?”

“道遠做得好。”解延年拊掌贊同任弘之言。

“我雖在河間,但也聽說自從長安放置了避雷針後,春夏時雖有雷擊,卻沒有造成火災,而沒有安放避雷針的地方卻遭災了。”

“聽聞此事後,連河間王都開始在宮殿、宗廟上安置避雷針,畢竟誰也不想捱了雷擊後還被齊學諸生跳出來指責失德啊。”

在對待災異和天人關係上,公羊派已經完全倒向神秘學去了,榖樑則對此不太感冒,左傳則位於兩者之間。既不像公羊那樣刻意凸出,也會寫一些預感式的故事,好像煞有其事,卻在故事結尾讓一位“君子”出言來否定預言,強調人事的作用。

任弘猜測,這裡面的預言,或許真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春秋時對巫祝的重視,遠勝漢朝十數倍,而如子產一般的點評與對天人災異的嗤之以鼻,或許纔是左傳作者自己的觀點吧。

這倒是與孔子的觀念“敬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比較接近。

“因爲左丘明親見孔子,好惡與聖人同,因爲懼怕聖人弟子各抒己見,曲解經義,這才作了《左傳》,他果然沒料錯,公羊一派沉溺所習,玩守舊聞,固執虛言傳受之辭,以非親見實事之道也。”

貫長卿在這點上十分堅持,雖然影響力小,可也是三傳之一,不過公羊榖樑兩家視左傳爲不傳春秋的子學著述,貫長卿則覺得他們走的纔是歪路。三家都認爲自己纔是正統,對方是修正主義。

可沒法子,公羊搶了時代先機啊,在這經學大一統的時代,《左傳》要得到承認與發展,不僅要在學術上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還得與時俱進才行。

所以在任弘看來,這一切的前提是解決學習的壁壘,讓左傳的影響慢慢擴大開來。

等徐敖被引上來與任弘相見後,任弘對他所學的古文尚書來了興趣。

“子少兄所學古文尚書,還是用古代的大篆傳經?”

徐敖擡起頭看了一眼任弘,發現他目光殷切。

“當然不是。”

徐敖搖頭,驕傲地說道:“和夫子一樣,胡先生依然堅持以古文教授尚書,必先曉古文爾雅,知訓詁才能學之,如此才能不偏離聖人之意。”

這就有點原教旨主義了,設了這麼高的門檻,非名宿大儒不能精通,難怪一起沒什麼影響,精英主義路線只會越來越窄,終究沒有羣衆路線寬。

任弘心中暗暗搖頭,嘴上卻笑道:“夫子,其實弟子有一事不明。”

“道遠但說無妨。”

這幾日任弘的好問,彌補了貫長卿因河間王太子厭學而產生的失落,重新煥發了初爲人事的精神來。

任弘朝貫長卿和兩位“師兄”作揖道:“我聽夫子教授,說六經本於周公,爲周代所制,春秋禮崩樂壞後流散,而孔子將其整理傳世。”

“弟子想知道,周公、孔子傳經時所用的文字,和古文尚書、左傳裡的六國籀文蝌蚪文,是一種麼?”

……

PS:嗯……書友羣沒了,我也不知道大夥說了啥就被封了,還是年後再建吧,本羣主不想大過年被請去喝茶啊o(╥﹏╥)o。這幾天倒黴事一樁接一樁,寫文也不太順,憋一天都憋不出來一章,先別催了,一起渡過難關吧。

第465章 阿賀第442章 劉與霍共天下第488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307章 正議滅烏孫第477章 大規模殺傷性第17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349章 冠軍!第562章 交易第101章 芝麻開門第123章 演員第302章 先打孩子第570章 時代變了第387章 衆生皆苦第136章 談,大門敞開第31章 坐當死第376章 《都護王問經》第438章 在綿綿的山脈裡(第七卷完)第81章 精漢第216章 熊出沒第45章 騎臉第449章 我有一劍(上)第393章 菜雞互啄第538章 假虞滅虢第306章 摟草打兔子第172章 貂鐺(6000月票)第31章 坐當死第113章 時窮節乃現第137章 戰城南第503章 郊迎第168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563章 文明第216章 熊出沒第330章 我上我也行第249章 遊擊第447章 遙見飛塵入建章第255章 以德服人第344章 七十二天的皇帝第28章 圍城第72章 動則滅國第423章 加大力度第344章 七十二天的皇帝第481章 誰寄錦書來第334章 七戰七捷第472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516章 正統第69章 豈不美哉?第372章 小長安第18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71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398章 小棉襖第464章 是圓不是方第574章 請君暫上麒麟閣第285章 雞犬升天第193章 論衡第185章 惠此中國第288章 豺狼當道第114章 解憂第532章 遺言第164章 一環有房第277章 劉賀第243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第43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335章 北庭第228章 前任第410章 下賤第65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377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287章 騎都尉第271章 對弈第117章 一秒五噴第537章 淘玉熱第158章 霍光第496章 過河卒第206章 只要我速度夠快第440章 專業團隊第17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335章 北庭第572章 征服者的終點第385章 從此葡萄入漢家第244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25章 胡馬欲南飲第476章 漢匈一家第533章 姑父第33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245章 河湟之虎第68章 生與死的樓蘭第235章 不開第一槍第227章 金城沒有金子第263章 聞鼙鼓而思良將第463章 渾天第169章 依倚將軍勢第397章 藏劍第289章 死者長已矣第398章 小棉襖第201章 年味第210章 士昏第270章 上官第212章 寂寂人定初第392章 自幹漢第284章 好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