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大決戰(二)

以雷霆手段平定當陽內亂,劉闖總算是鬆了口氣。

不過他很清楚,真正的考驗纔剛剛開始。那些義軍就不用指望了,說實話戰鬥力並不算強大。充當個後勤,押送個糧草,傳遞個信息,修築一下工事說不定還成,指望他們衝鋒陷陣?劉闖真沒有想過。可如此一來,劉闖手中表面上三萬多兵馬,實際能投入戰鬥的並不多。

飛熊衛、虎豹騎,再加上文聘手中五千步卒,加起來不過一萬兩千人而已。

好在長阪坡地勢其他,不適宜展開大規模作戰。劉闖佔居高處,也算是有了地利之便。可叛軍五萬人,真若是要抵擋,也非一樁易事。突然間,劉闖有一種曹操官渡之戰時的感受!

建安十一年八月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決戰,引來四方關注。

荊州風雲跌宕,局勢變幻莫測。

先是劉琦反抗劉表,隨後劉表出兵征伐。緊跟着劉備參戰,聯合劉琦共抗劉表,接下來便是劉表被劫持,意外死於長阪坡。劉闖進入荊州,在長阪坡和叛軍對峙,更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總體而言,劉闖勢大。

可是在長阪坡這場戰事中,他卻不佔上風。

襄陽此時,亂成了一團麻。

雖有蔡瑁蒯良等人竭力安撫,卻不可避免的還是發生了許多波動。

好在,當劉闖在當陽穩住局面,屯駐長阪坡的時候,法正命張郃爲先鋒。率三萬大軍自宛城開拔,屯駐阿頭山,距離襄陽不過百里。與此同時,荀彧也回到洛陽,正是接掌洛陽大局。

他抵達洛陽後的第一個命令。便下令在河南征召兵馬。

曹洪夏侯惇重又獲得重用,擔負起重任;原汝南太守李通,拜破虜將軍,自汝南出兵進駐南陽;潁川徐盛,率部兩萬,越中陽山抵達舞陰……整個豫州。伴隨着荀彧一聲令下,全都動作起來,其聲勢之浩大,令人感到心驚肉跳。莫說直接面對的荊州,就連遠在西川的劉璋,也不禁爲之惶恐。

劉闖這一次的動作。實在是太大了!

按照他目前的舉措,參與荊州之戰的人數,很可能會超過三十萬。

這雖然算不得傾國之兵,但也稱得上是舉一州之力。不僅如此,伴隨着荊州之戰拉開序幕,原本有些平緩的江東戰事,突然變得激烈起來。賀齊與劉勇匯合之後。聚集三萬兵馬,自越富春山,圍攻黟縣,並且以雷霆萬鈞之勢,攻破黟縣,兵鋒直指彭澤,意圖截斷程普退路。

程普得知消息後,立刻差大將董襲駐守彭澤,以防止漢軍偷襲。

可實際上,當賀齊攻佔了黟縣之後。便等於把丹陽與豫章郡分割開來,彼此難以聯絡。

不僅如此,漢軍登陸之後,徐庶立刻扯起孫紹的旗幟,命甘寧棄船登陸。攻佔了烏程、由拳兩縣,兵鋒直指吳縣。此時的吳郡,也正處於混亂中。孫權決意遷都,定於秣陵,對吳郡的控制力便減弱許多。當漢軍開始向吳郡發動攻擊的時候,吳郡世族也在蠢蠢欲動。吳郡顧氏,率先發動兵變,在婁縣起事。這樣一來,也就等於掃清了漢軍在吳縣東部登陸的障礙。

建安十一年九月初,海軍副都督周倉、黎大隱在吳郡登陸……

江東的防線,徹底崩潰!

整個揚州上下,也是人心惶惶。

原本,被孫權寄以厚望的劉備,這個時候也陷入了左右爲難之中。

劉表被害,坐實了他陰謀家的名號,更讓他進退維谷。本來,劉備扣押了劉琦,準備拘拿劉磐。哪知道劉磐卻提前得到消息,帶着一干親隨逃出臨湘,渡湘水跑到了陰山。此陰山,並非北方陰山,而是桂陽郡的一座縣城。桂陽太守蒯正,是蒯越的族弟,此前奉命接手桂陽,爲蒯氏南遷做準備。劉磐抵達陰山後,便立刻聯絡蒯正,並向他哭訴了劉備的陰謀。

蒯正雖然爲桂陽太守,確不敢自作主張。

他連夜派人前往蒼梧,把發生在荊州的事情告訴了步騭。

步騭,剛穩住了蒼梧局勢。

原來這蒼梧太守吳巨,和劉備有很深厚的交情,對士燮一直懷有不滿。步騭奉命坐鎮交州,當然不可能坐視吳巨控制交州門戶。於是他秘密聯絡了黃閣,孤身入蒼梧,斬殺了吳巨。

沒想到剛處死了吳巨,荊州就發生變故。

步騭也不禁感到慶幸,若不是提前出手殺了吳巨,一旦吳巨在蒼梧起事,則桂陽必然大亂。

劉表死了,劉備變成了反賊……

步騭甚至來不及通知劉闖,便火速下定決心,命鍾離牧爲蒼梧太守,命大將桓階爲先鋒,兵發桂陽。

“此事,也怪不得士元!”

劉備一臉無奈之色,苦笑着對陳到說:“事發突然,誰也沒想到闖賊的反應竟然會如此迅速。士元當時若是後退,必然會引發整個戰局崩潰。他這樣做,也是出於無奈。我雖未做好與闖賊決戰的準備,可事到臨頭,也不得不提前動手……叔至,你立刻前往當陽,助士元一臂之力。”

“那這邊……”

陳到詫異看向劉備,露出擔憂之色。

劉備笑道:“叔至放心,我已經和五溪蠻老蠻王商議妥當,他即日便會出兵,攻佔虎牙山。

只要五溪蠻出兵,此戰尚有挽回的餘地。

我坐鎮江陵,在此迎接老蠻王。”

劉備這次,也是孤注一擲了……他想要利用龐統,拖住劉闖的注意力。待與五溪蠻匯合之後,就偷襲枝江,奪取臨沮,而後直撲襄陽。斷了劉闖退路。從戰略上而言,這也是劉備目前最好的選擇。

不過要完成這個戰略目的,當陽之戰至關重要。

當陽之戰吸引的目光越多,劉備就越容易成事……對此,劉備心裡非常清楚。同時爲確保勝利,他更是把這個決定埋藏在心裡,誰也沒有告訴。當陽之戰越激烈,他成功的可能越大!

陳到自然不清楚劉備所想,不過覺得劉備所言,倒也沒有錯誤。

當下。陳到率部前往當陽參戰,一萬白眊精兵,也是劉備可以投入當陽之戰的最大力量。只是當陳到抵達當陽的時候,卻意外發現,當陽的戰局,似乎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士元。何以有此慘敗?”

在當陽河畔,中軍大帳裡,龐統和張飛爭執不休。

原來,就在陳到抵達當陽的前一天,雙方在長阪坡前,展開了一場血戰。

要說對劉闖的怨念,恐怕無人能比得上張飛。故而。在援兵抵達,穩住了陣腳之後,張飛就要求立刻出擊。龐統卻不認爲,這時候出擊能夠取得勝利。奈何張飛心意已決,龐統勸說不住,只得答應。張三爺那性子起來,又豈是龐統能夠阻止?在歷史上,能夠降住張飛的人,唯有劉備。哪怕是關羽,也壓制不住。更不要說如今。張飛和關羽之間,頗有矛盾。

張飛執意出戰,龐統也只得同意。

在張飛看來,自家佔居兵力優勢,必然不可能輸給劉闖。

哪知道。劉闖卻在長阪坡避戰不出,任由張飛在外面叫罵。雙方僵持了一個晌午,正午時分,張飛人困馬乏準備撤退,劉闖卻突然自寨中殺出。張任在左,曹彰在右,劉闖居中。

張飛猝不及防下,被劉闖殺得一個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若不是龐統及時出兵援救,說不得張飛便凶多吉少……可即便是這樣,負責救援張飛的關平,卻在兩軍陣前被曹彰典滿兩人聯手俘獲。龐統出兵援救,文聘則趁機偷襲,大勝叛軍。

這一戰,叛軍折損了兩千多人。

於大軍整體而言,折損人數微不足道。

可是在張飛看來,卻是奇恥大辱……他認爲是龐統出兵援救不夠及時,而龐統則認爲,是張飛一意孤行所致。這其中便牽扯到一個問題:龐統的威望不足!哪怕有劉備撐腰,也難服衆。

這也是劉闖這隻蝴蝶煽動翅膀,造成的結果。

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

最初,不管是關羽還是張飛,對諸葛亮都不是特別認同。直到諸葛亮後來用一次次勝利,再加上他善於安撫,纔算是讓兩人信服。可是龐統的情況,卻不太相同。龐統投效劉備之初,有陳登主持大局,張飛對陳登,自然不敢有半點怠慢……如此一來,龐統自然沒有太多機會,來展示自己的才幹。陳登死後,龐統擔當軍師,可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加上年紀小,更無法令張飛信服。哪怕劉備對龐統極爲推崇,張飛對龐統的尊敬,也僅浮於表面。

沒有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兩人倒是能和平相處。

可現在……

張飛認爲龐統不足以擔當重任,而龐統則認爲,張飛桀驁不馴,不遵軍令。

陳到頓時頭大如鬥,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內心裡,他贊同龐統的說法!和張飛認識這麼多年,他對張飛了解非常,更清楚這個人的性情。可問題是,劉備不在,即便是陳到也無法壓制張飛。如果他冒然指責張飛,弄不好會使張飛更加惱怒,反而卻起到不好的效果……

大敵當前,己方卻出現了將帥不和。

陳到沉吟片刻,開口問道:“三哥以爲,當如何挽回局勢?”

“昨日失利,軍心不穩,士氣低落。

當需大勝,方可挽回局面……闖賊昨日靠偷襲獲勝,必然志得意滿。我欲今夜偷營劫寨,那闖賊定不會有防備。”

“三將軍此言差矣。”

龐統眉毛一挑,大聲道:“劉闖身經百戰,自朐縣出世以來,經逢大小戰事不下百餘回。此人非無智之人,實智勇雙全,精通兵法。況且他身邊。素來不缺能人,焉能沒有防備之理?”

說罷,他看向了陳到。

“今五溪蠻下山在即,主公坐鎮江陵。

我等屯兵當陽,並非是要和那闖賊死戰。而是爲吸引闖賊兵力。

只要闖賊把精力完全放在當陽,主公便有可乘之機。到時候主公聯合五溪蠻,自江陵出兵,攻佔枝江、臨沮,直逼襄陽,則闖賊必然陣腳大亂。到那時候。我們再出擊,便可不戰而勝。”

不得不說,龐統鳳雛之名,非是虛有其名。

他的計策,與劉備所想不謀而合……從這方面來說,龐統在戰略戰術上。的確不凡……

只是這番話,卻使得張飛心生不滿。

“軍師何以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

某觀劉闖,不過小人得志,不足爲慮。昨日若軍師出兵及時,焉有敗績?軍師的計策雖好,可是也要視戰場局勢變幻而定。若屯兵於此。卻不得取勝,兒郎們士氣低落,又當如何是好?再說了,咱們打勝了,方可以令五溪蠻更加用心……軍師這般膽小,又怎可做得大事?”

龐統大怒,站起來便要爭吵。

陳到和馬良見此情況,連忙上前勸說。

“軍師之計甚妙,不過三將軍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

不如這樣。就請三將軍今夜偷營,叔至率部接應。若能取勝,自是皆大歡喜;若取不得勝,三將軍以後,便要聽從軍師所言。軍師。三將軍,叔至將軍,你們看這樣做,可還妥當?”

馬良這番話,典型的和稀泥。

不過張飛自然不會拒絕,便點頭答應。

龐統還要爭辯,馬良卻把他死死攔住,並且拉着他離開了中軍大帳。

“季常,你真以爲,那闖賊會沒有防範?

闖賊好用奇兵,猶擅長偷營劫寨,又怎可能不防備別人偷營?三將軍此去,必敗無疑,你爲何表示贊同?”

龐統氣得臉通紅,在馬良的軍帳中,大聲責問。

馬良苦笑,把龐統按在座椅上,而後奉上茶水,“士元所言,我焉能不知?”

說着話,他嘆了口氣,“士元有大才,我心裡非常清楚。可是你心思太直,需知三將軍並非主公。”

“此話怎講?”

“士元居於高位,卻無顯赫戰功,難以服衆。

以前,陳元龍活着的時候,你何時見三將軍有過異議?說穿了,你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威望,壓制三將軍。陳元龍是徐州名士,跟隨主公,可謂是家破人亡,三將軍對他也感激萬分。可你呢?論威望,你比不得陳登;論資歷,你比不上叔至;論功勳,你也難以讓人信服。

主公在的時候,你自然可以一言九鼎,那是因爲有主公爲你撐腰。

可現在……這軍中上下,信三將軍者衆,而聽從士元你調遣者寡……若無手段,焉能治軍?”

龐統,不是傻子。

他愣了一下之後,便明白了馬良的意思。

臉上不由得露出苦澀笑容,他看着馬良道:“可這般做,豈不是白白壞了兒郎們的性命?”

馬良輕聲道:“總好過一場慘敗!”

龐統,沉默了!

馬良的意思,龐統很清楚。

張飛這個人桀驁歸桀驁,確是個守信之人。

如果他這次輸了,之後便會聽從龐統的差遣。可打個仗,非但要與敵人鬥智鬥勇,還要和自己人勾心鬥角,未免令人感到唏噓。龐統才華出衆,但說到情商,卻比不得馬良高明。

他喜歡直來直去,不喜歡勾心鬥角。

只是眼前的情況卻讓他感到心冷,更讓他生出一絲絕望的情緒……

“季常,你我都是荊州人,我有一句話,你能否如實回答?”

馬良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士元莫如此嚴肅,我知道這件事對你而言不公平,可爲長遠打算,如此纔是上上之選。你有什麼疑問,便只管問。良若能回答,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咱們,果真能勝?”

龐統直勾勾看着馬良,彷彿自言自語道:“你說爲長遠打算,可我卻覺得,再長遠也不長遠。”

馬良心裡,不由得咯噔一下。

他連忙站起身,走到軍帳門口,向外面張望。

見周圍沒人,他總算是鬆了口氣,回到帳中後,他輕聲道:“士元,你怎地會說出這種話?”

龐統苦笑道:“我原以爲,玄德公能成就大事。

卻不想……此前,我曾與玄德公獻上三分天下之策,可是時局變化,卻太過迅速,快的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我本以爲,孫權三世坐鎮江東,根基深厚,怎地也能和劉闖對抗一下。卻不想孫權自家後院起火,使得江東戰局迅速糜爛。說實話,玄德公現在動手,並不明智。

他對荊南的掌控力幾近於無。

我原本打算,趁着孫權和闖賊交鋒的時候,玄德公站穩荊南。哪知道……現在可好,景升公被殺,也使得玄德公聲名狼藉。單只是靠着眼前這些兵馬,即便是有五溪蠻相助,恐怕也難成大事……除非,劉璋出兵相助。可景升公被害,劉季玉又怎可能再出兵相助玄德公呢?

季常,你說咱們的選擇,是不是錯了?”

馬良也陷入沉默!

龐統對他推心置腹,他自然很高興。但有些話,龐統說得出來,他馬季常卻說不出來……是啊,時局變幻太快,快的讓他們這些謀士,甚至來不及做出對策,就再次發生變化。

如此局勢,馬良也不知道,這未來究竟會是怎樣……

PS:推薦一本老鄉的作品《一代豪傑》,是架空歷史,作者寒雪人獨立,書號:3174986。冷淡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父母親人不見了,等待他繼承的千億財富不見了。

不僅如此,他還成爲一個被人冤枉並趕出書院的倒黴蛋,功名被革除晉升之路斷絕不說,還面對衆多債主逼債,面對這破攤子,他只有硬着頭皮去吹牛賺錢,誰料這一吹竟是一片錦繡乾坤。

吹吹牛,賺賺錢,練練功,泡泡妞,踩踩人,除除惡,風生水起的同時,他卻一直沒有放棄回家的希望…喜歡架空歷史的朋友,不妨可以看看。

第75章 因爲我高興!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五)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五)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六)第104章 孔明,你怎麼看?第170章 緣何強硬(下)第206章 桃園結義第385章 託孤(二)第170章 緣何強硬?(上)第380章 官渡(十四)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一)第367章 建安九年(一)第205章 對峙第139章 泰山賊來襲(三)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上)第362章 斬將(八)第245章 明朗第302章 抓鬮第355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四)第196章 捨得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二)第366章 雞肋(三)第351章 瓦亭(三)第331章 冀州之戰(八)第392章 問計(一)第332章 冀州之戰(十)求保底月票第370章 交趾之亂(一)第36章 殺機四伏之火焚里閭(下)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攔?(上)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二)第289章 昌平(二)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上)第128章 君恩第268章 白馬之戰(四)第234章 打完了,談一談!第253章 遼東亂(五)第282章 偷營第378章 官渡(六)第192章 射鹿(二)第79章 虓虎可信乎?第300章 瑣事(二)第375章 虎牢(四)第293章 戍夫山第360章 斬將(二)第130章 袁氏之邀(下)第327章 於羝根(下)第162章 徐州第一戰第30章 漢有三仁焉 ,子奇偉丈夫(中)第159章 搏!第327章 於羝根(下)第176章 凌之戰(五)第223章 孤竹城(一)第231章 壯哉,文長(二)第259章 聯合第328章 警告(下)第379章 官渡(七)第295章 火燒閻鄉第162章 徐州第一戰第293章 戍夫山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五)第424章 君臨第252章 遼東亂(四)第370章 交趾之亂(一)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一)第367章 雞肋(一)第331章 冀州之戰(八)第215章 常山之虎第88章 諸縣之戰(二)第416章 長阪坡(一)第342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三)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上)第366章 雞肋(二)第317章 錦囊(下)第64章 生不能同衾,死同穴第381章 官渡(十五)第367章 建安九年(一)第422章 大決戰(四)第332章 冀州之戰(十二)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七)第153章 羣英會(六)第94章 大家都在觀望!第382章 官渡第62章 馬丘夜渡第363章 斬將(十二)第285章 洛神(二)第119章 夜行第386章 不知死活(二)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二)第118章 驅虎吞狼第46章 薛州的饋贈(下)第11章 淮陰步子山(下)第402章 遷都(三)第278章 亂起(二)第151章 羣英會(四)第339章 矯詔(二)第320章 阿醜不哭(下)第204章 睚眥必報第178章 巨闕第387章 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