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陸遜的手段

歷史上,張春華是司馬懿的原配,一個極其聰慧而又強勢的女人。

司馬防說她賢淑?

劉闖倒是沒有感覺,因爲在後世,對張春華的評述,大都是說這個女人如何的強勢和精明。

不過,劉闖並不是很瞭解張春華,也沒什麼興趣去了解。

正如他對司馬防說的那樣,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是司馬氏家族的事情,哪怕司馬懿是他的表弟,他也沒有資格摻和進去。這種事,摻和的越多就越是麻煩。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讓司馬懿自己出面搞定。而且劉闖也相信,以司馬懿的手段,搞定這件事似乎也不太困難。

在安撫了司馬懿,決定分割黃閣的權力之後,劉闖的精力就集中在了遷都的事情上面。

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北方的局勢正在不斷穩定,遷都一事也就變得越發緊迫起來。許都終究不是久爲中樞所在。一旦劉闖對南方用兵,許都也必然會受到波及。在歷史上,曹操後來也幾次試圖遷都。冊封魏王之後,他乾脆定都鄴城,原因就是許都交通雖便利,但是卻太容易受到爲界的干擾。劉備幾次從荊州北上,曹操都感受到了壓力,許都也因此而發生變故。

劉闖當然不希望,自己對南方開戰的時候,後方受到干擾。

相比之下,洛陽是東漢帝都所在,而且地處河洛,又有八關拱衛,除非是發生大規模的暴動,否則很難威脅到洛陽的安危。早一日遷都。也就早一日放心。劉闖纔可以全力對南方用兵。

可是漢帝明顯不想太早遷都。因爲他感覺到,如果到了洛陽,只怕要被劉闖徹底架空。

所以,尚書檯,以及大將軍府多次請奏,希望漢帝早日做出決斷,可漢帝卻一直是在推三阻四。

劉闖覺得,自己的耐心快要被劉協耗盡!

建安十年四月。許都發生了一件大事,令朝野震動。

漢帝也不知發了什麼瘋,突然要下旨廢后,將伏皇后伏壽打入冷宮。

消息傳到劉闖耳中的時候,劉闖也是大吃一驚。在他的印象裡,漢帝和伏皇后的關係一直很好。歷史上,伏皇后更因爲幫助劉協,被曹操賜死,連帶着伏皇后生下的兩個孩子也未能倖免。伏家對漢帝,可謂忠心耿耿。而漢帝對伏家也非常依賴,何以突然間發生廢后之事?

劉闖當時的第一個反應。便是劉協和伏皇后在演戲。

可是後來一想,又似乎不像。

誰都知道,伏皇后跟着劉協出生入死,而伏家至少在表面上,也是在堅定的支持着漢帝。這時候漢帝廢后,豈不是自毀長城?除非,伏完也參與其中,準備配合着漢帝來迷惑劉闖。

“文和,宮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劉闖連忙把賈詡招來,詢問具體的情況。

自劉闖決定分割黃閣之後,賈詡已逐漸掌控了黃閣的情況。

在沒有擔任這個內職事以前,賈詡聽說過黃閣,但是對黃閣的具體情況,並不是特別瞭解。

可是在接觸了黃閣的內部組織結構以後,賈詡也不禁暗自吃驚。

劉闖通過黃閣,幾乎把天下局勢都掌控在手裡。黃閣的涉及面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朝中大臣的衣食住行,黃閣也有非常詳細的記錄。劉闖有如此可怕的情報機構,也讓賈詡暗自心驚。

同時,他心裡也非常高興,執掌黃閣,也就說明他得到了劉闖的重視。

曹操五大謀主,程昱戰死,荀彧則隱身幕後。

荀攸加入了大將軍府,爲劉闖幕僚,而郭嘉在荀攸的勸說下,雖然也投效了劉闖,但由於身體緣故,而今在陽翟老家休養。五大謀主之中,真正執掌權力的人,也只有賈詡一個。如果賈詡年輕一些,哪怕年輕個十歲,他都未必願意接手黃閣。可他現在,畢竟年紀大了。接手黃閣,把黃閣的事務處理妥當之後,估計也到了古稀之年,弄不好會在任上鞠躬盡瘁。

若真如此,賈家的前程,勢必更加美好。

可若他年輕十歲,說不定最後會落得一個不得善終。

賈詡何等聰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執掌黃閣的利弊。

年輕人執掌黃閣,結果必然悽慘;可他現在已近花甲之年,接手黃閣的話,反而是一件好事。

賈詡本身就擅長自保之道,不太喜歡拋頭露面。

黃閣內職事,簡直就是爲他量身定做,而且這組織結構已經搭建完畢,接下來就是進一步完善。

想要把黃閣徹底完善起來,非十年不得成功。

賈詡私下裡算了一筆賬,結果是怎麼算,怎麼得益……於是,在劉闖任命發出後,他欣然就任。

“這件事我已派人打聽過了,似乎是陛下之前寵信貴人,惹得皇后不滿。

前幾日,皇后勸諫陛下,希望他能從溫柔鄉中脫身出來,多留心政務。陛下卻說,他而今不過一傀儡,焉得執掌朝堂?也許是皇后的言語過於激烈,激怒了陛下,結果兩人爭吵起來,皇后失手將陛下最心愛的一枚玉鎮丟出去,結果砸傷了貴人,也惹得陛下大發雷霆之怒……”

劉協,似乎已失了方寸。

但劉闖依舊不敢掉以輕心,實在是劉協在歷史上的幾次折騰,也讓他頗感顧慮。

沉吟良久,劉闖又問道:“那伏完近來有何舉動?”

“輔國將軍對此非常惱怒,最近幾日都在家中閉門謝客,誰都不見。”

“果真是誰也未見嗎?”

劉闖忍不住問道:“難道宮中就沒有派人來解釋?”

賈詡搖搖頭,笑道:“而今宮中已被封閉,從宮中進出的人都有記錄……且皇后已被打入冷宮。陛下更派人將之看押。皇后身邊的人也全部被關進了冷宮。想要傳遞消息並非易事。

這件事發生之後。伏完也非常惱怒。

據伏府裡的細作傳來消息,伏完和長公主多次在書房議事,不過具體情況卻不太清楚。”

也就是說,這件事是真的?

劉闖聽罷之後,總算是放下心來……不過,他還是不敢鬆懈,吩咐賈詡繼續監視,絕不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伏完此前。已經向劉闖輸誠。

但這並不代表,劉闖真的能夠信任伏完。

人是會變的……想當初伏完對漢帝一樣忠心耿耿,卻偷偷和自己聯繫。而今,誰也不敢保證,伏完是不是又和漢帝勾結在一處。這種事情,小心無大錯,劉闖可不敢真就去坐視不理。

廢后的鬧劇,持續了整個四月。

劉闖並沒有對此事進行干預,而是冷眼旁觀。

他也想看一看,漢帝究竟是在搞什麼花樣。不管劉協是真廢后。亦或者是假廢后,劉闖都不會插手其中。如果劉協真廢后。自斷一臂,是一件好事;如果他是假廢后,劉闖也想看看,他最後要如何收場。總之,這件事對劉闖而言,百利而無一害。如果劉協是真廢后的話,他倒是不介意扶持伏完一把。說實在的,歷史上的伏家,對漢室的付出,實在是太多了!

進入五月,廢后一事終於有了眉目。

漢帝這次倒是動真格的……其主要原因,劉闖也大體上弄清楚。

原因就是因爲此前伏完因爲舉薦劉琰的事情受到牽累,劉琰之事發生後,他主動請辭,告老在家,手中再無兵權。而漢帝對他一開始,依舊存有幾分期盼,希望伏完能夠儘快返回朝堂。

哪知道,伏完告老之後,非但沒有去積極運作,反而把手中的權力盡數交出,甚至閉門謝客。

這也讓劉協非常惱怒,同時他也感覺到,伏家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

伏完現如今一無兵權,二無金錢,根本無法給予他什麼幫助。相反,他而今寵信的李貴人,確是潁川望族子弟。家中頗有錢糧,而且在本地也很有威望。

劉協希望通過李貴人的家族,慢慢培養出一股力量。

只是李貴人卻希望,能夠取代伏壽,成爲皇后……李家是望族,但比起潁川四姓,終究還差了許多。在這個年代,雖然皇權沒落,可是在普通人的眼中,皇帝依舊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特別是劉闖入許都,身爲宗室,劉闖肯定會中興漢室,若成爲外戚,則是風光無限。

李家,希望能夠藉此機會,魚躍龍門。

劉協則希望通過李家,培養出自己的實力……

就這樣,當伏壽苦口婆心勸說漢帝應該勵精圖治的時候,劉協藉口她冒犯天威,要廢掉伏皇后,扶立李貴人。

弄清楚了緣由之後,劉闖忍不住對法正道:“天子這算得上是疾病亂投醫了!”

法正深以爲然,露出一抹不屑笑容。

李家是潁川豪強,但也僅止是豪強……你想要通過一個土豪來培養實力,又怎可能成功?

伏完不管怎麼說,七世忠於漢室,同時也是皇親國戚。

他哪怕沒有了權勢,沒有了錢帛,只要站在那裡,就是漢家一面旗幟。

不管伏完是否還忠於漢帝,總會聚集一些人爲漢帝效力。可現在,伏完這面旗幟倒了,你以爲憑一個土豪就能夠代替伏完嗎?不說別的,就說這潁川郡治下,又有多少人會聽從李家的召喚?

別說名門望族子弟,恐怕連那些寒門士子,也未必會認可李家。

法正冷笑道:“天子這般胡鬧,實在是有失朝廷威嚴。

大將軍不摻合其中,倒是明智之舉。不過若這般下去,於漢家顏面無光,還需要早作謀劃。”

法正言下之意,漢帝已經不足以爲天子。

劉闖當然能聽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卻沒有評論,只微微一笑……

鬧吧,你劉協鬧得越狠,我將來收拾你的時候。也就越輕鬆。其實。劉闖早在尉氏的時候。就與賈詡商議妥當了對策。只是他現在還缺一個機會,一個可以發作的機會,所以也只有忍耐。

五月末,關於劉闖封王的奏疏,漸漸消停下來。

不過各路諸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量之後,也開始做出了反應。

二月初,諸葛亮前往關中。坐鎮長安……他任命羊衜和曹朋二人爲京兆少尹,加大了對關中的治理力度。對於那些試圖反覆的關中豪強,諸葛亮施以強硬手段,進行血腥的鎮壓;而對於關中幾大世族,比如弘農楊氏等世家豪門,則是盡力拉攏。爲此,諸葛亮還徵辟楊彪次子爲功曹參軍,釋放出了足夠的善意。而楊氏作爲迴應,則旗幟鮮明表達了支持諸葛亮的態度。

同月,諸葛亮上疏劉闖。拜郝昭爲南部都尉,坐鎮陳倉。

劉闖隨即批示。准許諸葛亮所請。

郝昭,本爲陷陣老臣,自劉闖南下以來,也立下赫赫戰功。

歷史上的郝昭,以善守而著稱,而今他跟隨在張遼身邊,更是苦讀兵法,謀略不俗……

伴隨着郝昭就任南部都尉,坐鎮陳倉之後,劉闖對關中的掌控力,隨之增強。

四月,當許都正因爲漢帝廢后之事而鬧得人心惶惶之事,諸葛亮與鍾繇聯手,一舉掃蕩關中幾家地方豪強,也使得反對劉闖的聲音,頓時弱下來……諸葛亮乘勝追擊,接連出重拳,對此前一些反對勢力進行打壓。待進入六月的時候,漢軍已徹底控制關中,八百里秦川一派平靖。

漢中太守張魯見此情況,也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六月初,張魯命功曹閻圃爲使者,出使許都。

這閻圃是巴西郡人,在漢中頗有名望。張魯之所以派他出使許都,實際上也是想要探聽許都的情況。要知道,他此前曾和曹操聯手,欲出兵武都,牽制漢軍東進。哪知道被趙雲一場狠殺,把漢中軍殺得慘敗。而今劉闖一同北方,同時又派遣諸葛亮爲京兆尹,氣勢洶洶。

張魯也有些畏懼,他很害怕劉闖會記恨於他,所以派出閻圃打探消息。

諸葛亮在長安非常熱情的接待了閻圃的到來……而後,他寫了一封書信,更向劉闖推薦此人。

“伯平忠義,才幹卓絕,可爲兄長拾遺補缺。”

諸葛亮就任京兆尹之後,雖然大將軍府有徐庶法正盧毓輔佐,劉闖還調來了諸葛均爲軍師祭酒,又徵辟郭奕爲主簿,身邊並不缺少人才。可諸葛亮還是覺得,劉闖身邊缺少一個能夠隨時爲他拾遺補缺的人。法正和徐庶都是長於謀略,諸葛均和盧毓,則略遜於大局。閻圃是一個全才,正好可以擔當劉闖的謀士。

“孔明倒是心細。”

劉闖看了諸葛亮的書信之後,對閻圃也生出好奇之心。

他對閻圃的印象不深……事實上,他對張魯的瞭解,遠不似對曹操劉備的瞭解,甚至於對劉璋的瞭解也勝過張魯。此前,他沒有聽說過閻圃的名字,但諸葛亮既然如此推薦,他倒是產生了興趣。

漢中的形式,很微妙。

伴隨着曹操故去,劉闖一統北方之後,漢中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以閻圃申耽等人爲代表,認爲應該向劉闖請降;而張魯的弟弟張衛,則在楊松等人的挑唆下,認爲劉闖雖統一北方,但根基不穩,不足以爲畏懼。漢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乃漢興之地。張衛建議,張魯應該自立漢寧王,固守漢中,圖謀巴蜀……總之,兩邊爭執不止,而張魯又是個優柔寡斷之人,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不過,伴隨着諸葛亮在關中強勢之舉,讓張魯做漢寧王的聲音逐漸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張魯派閻圃前來,也有交好劉闖之意。

對於張魯的想法,劉闖大體上能夠明白。

不過,他倒是很想聽聽,閻圃這個被諸葛亮盛讚之人的見解。

“伯平以爲,我是否該同意封王?”

閻圃微微一笑,“皇叔心中早有定奪,又何必再考校與葡呢?”

他說是這麼說。但在沉吟片刻後。還是開口道:“其實。封王之事,與皇叔並無益處。

皇叔如今若封王,實易落人口實。皇叔奉天子以令諸侯,若真做了王侯,反而會有許多束縛……所以,圃以爲與其要那華而不實的王侯之名,倒不如重置丞相之位,也可名正言順。號令天下。

自有漢以來,未有爲王侯者爲丞相的先例。

若皇叔真做了王侯,再回復丞相職權,則略顯不妥。”

劉闖眼睛一眯,對閻圃的讚賞又增加了幾分。

他準備重設丞相,知者不多……此前,之所以有封王之說,說穿了也只是爲重置丞相而做準備。

畢竟,自光武之後,朝廷就沒有再分封王爵。

真做了王爵。目標就有些大了……與此同時,劉闖有了封邑之後。再做丞相,則於情理不合。

所以,之前封王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劉闖卻一直沒有迴應。

他在等待,等待一個適當的機會再推出重置丞相的建議,而後便可以順理成章,接掌丞相之位。

閻圃一語中的,也讓劉闖高看了他幾分。

“我聽說,有人提議要公祺爲漢寧王,伯平怎麼看?”

閻圃搖着頭,“若魯公爲漢寧王,必成衆矢之的。

到時候不必皇叔出面,成都劉璋就不會坐視不理。若真如此,則漢中危矣……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若魯公上匡朝廷,則爲桓、文;次及竇融,不失富貴。

可若做了漢寧王,必有殺身之禍。”

閻圃的意思很明白,張魯做漢寧王是禍不是福,到時候劉璋肯定會出兵攻打,而劉闖更不會置之不理。到那個時候,漢中腹背受敵,張魯再想要挽回局面,也就變得不太可能……倒不如做足自己的本份,把漢中治理妥當。若如此,就算再不濟,也不失一個富家翁的結果。

更何況,劉闖而今派諸葛亮治理關中,以強硬手段鎮壓各路豪強。

最終的目的,恐怕還是漢中!

劉闖閉上眼睛,沉吟不語。

他雖然不說話,可是給閻圃帶來的壓力卻極爲驚人。

閻圃站在劉闖面前,只覺心驚膽戰。

良久,劉闖睜開眼,身子向前傾斜,看着閻圃道:“伯平,想來你也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漢中乃高祖龍興之地,我身爲高祖子孫,斷不會任人割據。

今我一統北方,早晚會謀取關中。

公祺乃仁厚君子,我實不忍出兵征伐,壞他性命……可一旦我出兵,結果便無法保證!”

“皇叔,魯公絕無謀反之意。”

“我知道,所以我纔會和你說這些話。”

劉闖說完,深吸一口氣道:“伯平,漢室屢受戰火,已疲憊不堪。

漢中一旦遭遇戰火,必將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我想拜託你一件事,助我收服漢中。若伯平同意,我可保魯公不死,而且可爲列侯。你是忠義之人,我相信你也不會拒絕我。”

劉闖這一番話,說的情真意切。

閻圃不禁苦笑,但暗地裡也如釋重負般,長出了一口氣。

他想了想,輕聲道:“卻不知皇叔,能與我多久?”

“半年!”

劉闖伸出手指頭,看着閻圃沉聲道:“我不瞞你,我只能給你一年時間……半年之後,無論如何我都要着手收服漢中。想來你也明白,巴蜀天府之國,我絕不能容忍他一直割據在外。”

這也是劉闖首次流露出對巴蜀的圖謀。

閻圃忍不住吞了口唾沫,輕聲道:“半載光陰,未免有些急了。”

“我知道有些急,可我又不得不急的原因……漢中是我通往巴蜀的攔路虎,若不能早日清除,必成心腹之患。同時,巴蜀富庶,我更不能允許有人窺探。若他日巴蜀換了主人,漢中同樣難以保全。所以,我只能給你半載光陰……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都要助我奪取漢中。”

閻圃,陷入了沉思。

“我需要一支兵馬,可以隨時聽候我的召喚。”

劉闖立刻道:“沒問題,我可以命西平白馬羌配合你行動,到時候我會讓楊騰與你取得聯繫。”

“我需要三千金。”

“沒問題,我與你五千金……等你回到漢中的時候,自會有人把錢帛奉上。”

閻圃心中沒由來一陣駭然,這說明,劉闖在漢中早有佈局。

他又提出了幾個請求,劉闖更沒有任何猶豫,爽快答應下來……

“若如此,圃當盡力,令漢中歸漢。”

閻圃,在許都停留十日,返回漢中。

而劉闖則密令諸葛亮,讓他加緊備戰。

隨着時間推移,炎炎酷暑即將過去……就在劉闖準備推行遷都之策的時候,一則消息傳來,則使得劉闖精神大振。

劉勇來信,在陸遜的幫助下,他已控制了交州。

自建安九年,陸遜前往交州之後,一晃一年半的時間過去。

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劉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和曹操的對決上。可是,遼東對於交州的輸出,卻一直沒有停止。

陸遜抵達交州之後,並沒有立刻採取行動。

時九真郡番苗番歆作亂,交趾郡岌岌可危……陸遜抵達南海之後,便建議劉勇集中全部力量,來協助士燮平定叛亂。而他則留在了南海郡,一開始並沒有去清剿南海曾夏之亂,反而組織當地百姓,加快南海郡碼頭的修建。隨後,周倉率海軍屯駐揭陽港口,做出一副大興土木之狀。

所有人都以爲,陸遜此來交州,是爲了加強交州和遼東的貿易往來。

曾夏幾次試探之後,也漸漸失去了對陸遜的提防之心。

到八月,陸遜通過海上運輸,秘密從遼東調來八千悍卒……與此同時,士燮在劉勇的協助下,先平定了安定羌帥闢蹏,而後與士燮合兵一處,在無功大敗叛軍,斬殺叛軍首領番歆。

叛軍受此挫敗,立刻出現潰敗之勢。

要知道,九真郡叛軍,說穿了不過是一羣當地的土著蠻夷。

就算是那番苗,此前也不過是九真郡的一個功曹而已。他在九真郡或許是個人物,可是面對劉勇,不過一烏合之衆。番歆戰死之後,番苗驚恐萬分。他甚至沒有再做抵抗,而是率一幫殘兵敗將一路向南逃竄,一直逃出九真郡,在九真郡南部,日南郡的比景縣纔算停下……比景,位於海邊。

番苗剛穩住陣腳,周倉率海軍突然自海上突擊,再次大敗番苗。

此一戰,番苗猝不及防,戰死於疆場。

番苗之子在一干親隨的保護下,倉皇自比景逃離,退守西卷。

此時,叛軍不過數千人,已無回天之力。而日南土著,對叛軍的到來並不歡迎,雙方在西捲髮生火併。

叛軍再敗,向西逃竄,進入後世老撾境內的長山山脈,纔算得以喘息。

而漢軍則趁此機會進駐日南郡,旋即將日南牢牢掌控於手中……也就是在這時候,陸遜終於露出了獠牙。在經過一年時間的籌劃之後,陸遜於揭陽大敗曾夏。曾夏隨後帶人逃入山中,以求當地土著庇護。這也是曾夏最常用的手段,見情況不妙,就退入山中,待風頭過去,再重新出山。

以前,他這一招是百試百靈。

可這一次……

陸遜用一年的時間,與山中土著進行交易,大力改善土著的生存環境。

曾夏躲入山裡之後,陸遜命南海郡郡尉桓鄰率部出擊,入山追剿曾夏……在經過半年的剿殺,曾夏最終斃命山中,也爲交州剷除一心腹之患。

第28章 一門二壯士(下)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三)第342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二)第190章 朝天子(三)第262章 狼子野心第235章 談不攏,接着打第27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中)第279章 亂起(三)第366章 雞肋(三)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三)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上)第35章 麋繯夜奔(下)第296章 我要修建燕京第219章 遼西第352章 瓦亭(四)第270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67章 建安九年(二)第380章 官渡(十四)第117章 各有算計第366章 雞肋(三)第338章 觀滄海(三)第349章 大捷(一)第13章 湖海之士(上)第182章 偏向虎山行第279章 亂起(三)第398章 自海上來(上)第330章 冀州之戰(六)第367章 建安九年(二)第355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六)第276章 衣帶詔泄密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四)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三)第294章 伯言可願助我?第339章 矯詔(二)第50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下)第82章 自此江山起風雲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中)第74章 絕世兇器第190章 朝天子(三)第164章 公美之殤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下)第316章 兵戎將起(下)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一)第363章 斬將(九)第130章 袁氏之邀(下)第218章 ‘仁’就是讓大家吃飽肚子!第230章 壯哉,文長(一)第51章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節奏?(上)第91章 諸縣之戰(五)第304章 雁門風雲(一)第172章 凌之戰(上)第144章 揚武將軍第231章 壯哉,文長(二)第323章 鄴城之變(三)第379章 官渡(八)第324章 大號小徑(上)第357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二)第168章 又是哪根蔥?(一)第325章 飛燕(上)第112章 虓虎之邀(三)第380章 官渡(十)第389章 入許都(二)第225章 頒下烏丸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二)第339章 矯詔(三)第179章 啞巴吃黃連第222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 三 感謝書友星空的物語飄紅!第116章 誰讓誰好看?第220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第222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 三 感謝書友星空的物語飄紅!第3章 老羆出囚籠(下)第252章 遼東亂(四)第357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一)第327章 於羝根(上)第35章 麋繯夜奔(上)第241章 海賊(四)第373章 大戰再起(一)第422章 大決戰(四)第271章 重返遼西第328章 警告(上)第319章 董家子(上)第31章 餘孽(下)第323章 鄴城之變(四)第319章 董家子(下)第25章 哪個‘少爺’?(下)第72章 行路難(二)第209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二)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七)第178章 巨闕第374章 虎牢(三)第370章 交趾之亂(三)第312章 蘇家獻禮第7章 人善被人欺(上)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下)第112章 虓虎之邀(三)第227章 廉頗未老(一)第376章 虎牢(七)第49章 借道淮陰城(下)第260章 有客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