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瓦亭(一)

成公英就這樣失蹤了,而燕京大將軍中,則多了一個家奴成英。

不過,誰又會在意這種事情?一個小小的家奴,根本不可能入大人物的眼,更何況這個家奴根本走出大將軍府的二進大門。所以,成公英就好像雨水一樣,在悄然之中無聲的蒸發。

許都,皇城,安樂宮。

漢帝一副凝重之色,在大殿裡徘徊。

伏皇后則沉默的站在一旁。

“梓童,皇叔既然已經大勝曹操,何以至今不肯發兵呢?”

曹操在冀州遭遇大敗,觀津一戰損失慘重。

漢帝雖身在深宮裡,一樣能夠得到外界的消息。只是他非常不高興,因爲劉闖在觀津大勝之後,雖奪取了安平和鉅鹿,卻遲遲不肯南下,甚至還把戰場轉移到了涼州,讓他難以贊成。

那苦寒之地,有何可取?

漢帝對涼州可謂是深惡痛絕,究其原因,便是當年董卓出身涼州。

而且,他在關中多年,甚至涼州人口稀缺,土地貧瘠。

你劉闖有這個功夫,爲何不揮兵南下長驅直入,解救朕於水火之中?偏偏要去打那勞什子涼州,豈不是因小失大?如果你打下豫州,勝似十個涼州……可是,這些話漢帝也只能向伏皇后吐槽。曹操從冀州返回許都之後,對漢帝的控制也就顯得越發嚴密。以前,伏完還可以時常入宮覲見,可如今就算是伏完想要進宮,也變得非常困難。用曹操的話說。是要保護皇帝的安全。但大家心裡都非常清楚。曹操這是要徹底切斷漢帝和外界的聯絡……

好在。漢帝身邊還有些貼心人,悄悄把消息傳入宮中。

也正是因爲這樣,漢帝如今是盼星星盼月亮的希望劉闖殺回許都來,以方便解救他於水火之中。

“梓童,你說那劉闖會不會暗藏禍心?”

伏皇后聽了,心中不由得一緊。

自從她嫁入皇室,見慣野心勃勃之輩。

她心裡清楚,許多權臣奸妄。最初並非奸臣。只是身處高位,當他們達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便難以選擇。

誰敢說董卓當年入洛陽,便存了篡位謀逆之心?

以少帝之懦弱,董卓大可以讓他繼續在位,又何必辛辛苦苦的廢掉少帝,改立如今的漢帝?

私心,肯定會有。

但在當時,董卓未必就存了壞心思。

可是到了後來……

劉闖的情況,伏皇后也聽到了不少。說實話。對於劉闖,伏皇后還是非常敬佩。

四年前。劉闖可謂是連一塊棲身之地都沒有。卻在短短四年之中,打下而今基業,能夠和曹操分庭相抗。從這一點而言,便足矣說明當年選擇劉闖做外援,是一個極爲正確的選擇。

哪怕許多人覺得劉闖是運氣好,算不得真本事。

甚至連漢帝也這麼認爲,感覺着劉闖能夠有如今的成就,是他慧眼識人,一手提拔起來……

可伏皇后卻不贊成!

若那劉皇叔只是運氣好的話,如何能夠打下如今基業?

要知道,劉闖的對手從公孫度到袁紹,再到鮮卑人,而至如今的曹操,哪一個又是等閒之輩?

他能夠從這衆多對手中殺出一條血路來,便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不過,也正是因爲這樣,伏皇后反而有些擔心。

劉闖殺回許都,必然是踏踩着森森白骨,指揮千軍萬馬而來。如果漢帝不能認清楚這樣一個局面,到頭來很可能會造成漢帝和劉闖之間的矛盾。那時候,恐怕纔是真正的災難到來。

只是,這些話伏皇后不能說出口來。

她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妾身不知兵,但想來劉皇叔如此安排,必有他的道理。

陛下不必太過焦急,這種事情有的時候,甚至不是劉皇叔能夠做主……好在劉皇叔而今已經有了起色,能夠和曹操分庭相抗。相信用不得多久,他就可以馬踏中原,前來迎奉陛下。”

這原本只是一句很普通的勸慰話語,可是漢帝卻不高興了。

“他再厲害,也是朕的臣子。

若非朕當初一力支持,他何來如今成就?

看他這樣子,恐怕也是個野心勃勃之輩……朕可不想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趕走了曹操,再迎來一個董卓。此事,還需要早作準備纔是。等他打敗了曹操,朕還需將許都掌控手中。”

漢帝,也許是無心之語,可是聽在伏皇后耳中,卻膽戰心驚。

陛下想的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伏皇后心裡盤算:今惟有劉皇叔有迎奉之心,各路宗室皆坐視不理。

這劉皇叔現在還沒有擊敗曹操,陛下便想要算計劉皇叔。這真要是激怒了劉皇叔,豈不是大禍臨頭?

伏皇后沒有和漢帝辯駁,只是微笑着點頭。

不過,在出安樂宮後,伏皇后便立刻找來了心腹:“立刻派人與國丈知會,請他設法與劉皇叔接洽。”

至於如何接洽?

伏皇后相信,伏完會非常清楚。

先和劉闖取得聯絡,然後拉上交情……若不然將來陛下激怒了劉皇叔,二人之間連個可以說話,能牽線搭橋的人都沒有,纔是一樁大麻煩。

自劉闖擊敗曹操,許都城中便開始躁動不安。

一些此前身受曹操打壓的老臣,又開始跳出來蠢蠢欲動。

漢帝之所以會責怪劉闖不立刻南下許都,裡面也有那些個老臣的挑唆。這些人被曹操打壓的喘不過氣,早已經有些難耐。好不容易曹操失利,也讓這些人看到了希望,更隨之產生了勃勃野心。這不,劉闖還沒有殺回來。這些傢伙就開始算計來算計去。想要打壓劉皇叔。

可問題是。那劉皇叔就那麼容易打壓嗎?

想到這裡,伏皇后不禁憂心忡忡……

沒錯,劉闖是漢室宗親,是中陵侯之後;可他自幼在市井中長大,性情同樣暴烈,恐怕尤甚於董卓和曹操。他能從一無所有,到而今指揮千軍萬馬,手下猛將如雲。又豈是等閒之人?

激怒了此人,恐怕尤甚於曹操和董卓!

建安八年九月末,馬超攻陷臨羌。

馬玩爲馬超臨陣擊殺,韓遂得閻行死戰,這才殺出重圍,退守木乘谷。

無奈之下,韓遂只好再次派人前往隴西向韋端求助,同時又懇請柯最派出援兵,給予他支援。

此時的柯最,也是一腦門子官司。

盧水胡首領唐蹏、白馬種羌大帥楊騰以及西羌大豪徹裡吉在扎陵湖歃血爲盟。調集大軍八萬合圍老羌。

唐蹏部落遭受柯最的攻擊,雖損失不小。但元氣未傷。

而且,他的遭遇也得到了其他各部落的同情……柯最野心勃勃,不宣而戰的舉動令所有羌人感到恐懼。特別是白馬種羌楊騰,和柯最只一座西傾山相隔。若柯最滅了唐蹏,下一步必然東進。到時候,白馬種羌少不得要受到威脅,絕不是楊騰所希望見到的結果。而且,楊騰之子楊駒,甚得大漢皇叔帳下軍師中郎將徐庶看重。漢家的實力?楊騰非常清楚。別看如今中原混戰,可漢家的力量依舊強大……當年種羌造反,聲勢何其驚人!席捲涼州,關中震動……可是漢家發力,太尉段熲出兵征討。種羌甚至沒撐過三個月,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今唐蹏有意歸附漢家,日後必能在河湟有一席之地。

楊騰也希望能夠趁此機會交好劉闖,也算是爲日後謀一條退路……

所以,楊騰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和唐蹏一起出兵,更有那西羌大豪徹裡吉,率八千駱駝兵前來助陣,也使得唐蹏手中實力大增。

同時,徐庶見時機成熟,也隨即兵出張掖,跨過大通河。

他命西平人麴演爲先鋒,又命張掖人和鸞、武威人顏俊以及酒泉人黃華爲副將,統兵三千,直逼西海。隨後,徐庶又請振武將軍黃忠爲主帥,敦煌人韓德爲副將,統帥八千鐵騎進駐河湟。

此一戰,徐庶勢在必得。

因爲他很清楚,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

韓遂節節敗退,相信那曹操絕不會坐視馬超佔居涼州。

所以,曹操一定會派人說服韋端,甚至有可能親自出兵……

如果不能一戰功成滅掉韓遂,平定河湟的話,再想要統一西涼,恐怕會非常麻煩。

爲此,徐庶命趙雲從河湟退出,屯兵牧苑,以防備韋端出兵救援韓遂。

“真正的大戰,即將開始了!”

徐庶深吸一口氣,對馬超道:“請將軍不必顧慮那韋端和曹操,我自有對策。

當務之急,將軍務必儘快攻佔木乘谷,只要木乘谷告破,韓遂便只有龍耆城一座孤城,不足爲慮。

至於老羌柯最,恐怕很難撐過這個冬天。

皇叔傳信,請將軍務必在柯最潰敗之前拿下龍耆城,封死那老羌退路……涼州之戰成敗,就要看將軍的手段。”

龍耆城,是河湟往涼州的要道,更是西部都尉治所所在。

一旦老羌潰敗,勢必會從龍耆城逃竄。到時候十萬老羌入涼州,定然會給涼州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涼州的整個佈局。徐庶的意思,就是封死老羌退路,將之徹底消滅在河湟。而韓遂和老羌滅亡之後,徐庶便可以執行下一步計劃,徹底將涼州掌控手中。

第205章 對峙第299章 袁熙之死(三)第379章 官渡(八)第133章 情敵(一)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一)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下)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268章 白馬之戰(四)第66章 袁術也來湊熱鬧?第372章 槍王登門(二)第71章 行路難(一)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五)第205章 對峙第367章 雞肋(一)第102章 刺客(二)第92章 諸縣之戰第7章 人善被人欺(上)第389章 入許都(二)弟378章官渡五2/3第347章 老羌(三)第361章 斬將(四)第412章 鏖戰江東(七)第336章 孫尚香(一)第36章 殺機四伏之火焚里閭(下)第269章 請田先生上座!第338章 觀滄海(三)第310章 離間第156章 宿命相逢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上)第291章 大勢第408章 鏖戰江東(三)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367章 建安九年(二)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上)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三)第224章 孤竹城(二)第208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一)第213章 這裡是常山第35章 麋繯夜奔(下)第288章 昌平(一)第357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一)第194章 射鹿(四)第49章 借道淮陰城(下)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下)第305章 雁門風雲(二)第240章 海賊(三)第287章 諸葛瑾第382章 官渡(十六)第380章 官渡(十二)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下)第338章 觀滄海(一)第388章 入許都(一)第193章 射鹿(三)第385章 託孤(一)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三)第205章 對峙第380章 官渡(十一)第45章 鐵漢柔情(下)第413章 鉅變(一)第307章 可以坐下來談一談第198章 十步殺一人(一)第338章 觀滄海(一)第325章 飛燕(下)第193章 射鹿(三)第374章 虎牢(二)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上)第220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第103章 可怕的是生不如死第140章 門馬爲闖第320章 阿醜不哭(上)第158章 龍蛇變第104章 孔明,你怎麼看?第13章 湖海之士(下)第18章 汝南風雲起(上)第149章 羣英會(二)第78章 三英戰呂布(二)第88章 諸縣之戰(二)第243章 動盪第25章 哪個‘少爺’?(上)第93章 震動第366章 雞肋(三)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一)第366章 腹心之殤(三)第135章 坦承第400章 遷都(一)第341章 短歌行(一)第308章 獅子大開口求保底月票第92章 諸縣之戰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下)第414章 鉅變(二)第390章 入許都(三)第139章 泰山賊來襲(三)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三)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下)第56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191章 射鹿(一)第42章 蹊蹺(上)第25章 哪個‘少爺’?(上)第218章 ‘仁’就是讓大家吃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