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冀州之戰(三)

聽到這四個字,諸葛亮和徐庶激靈靈一個寒蟬,猛然擡起頭看向劉闖,臉上露出駭然之色。

上個月還傳來馬騰開頭山大捷的消息,可怎麼一轉眼就死了?

馬騰的死,意義極爲重大。

他這一死不僅僅令關中重新恢復平靜,更使得曹操擺脫了關中的襟肘,他可以集中力量來攻打冀州。荊州劉表?根本不需要去考慮……劉表對曹操的牽制力可謂是微乎其微。哪怕有劉備這麼一個野心勃勃的存在,劉表也不願,或者說不敢和曹操爲敵,更產生不得威脅。

同時,馬騰的死,也代表着漢室權威的進一步衰頹。

曾在衣帶詔上簽名的那些人,如今只有劉闖一個人還活着……

下一步,曹操一定會集中力量,來解決劉闖。

可問題是,劉闖還沒有準備好和曹操決戰。他的部署尚未完成,張燕的百萬黑山軍還沒有進駐幷州。這很可能會變成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張燕雖然已經向劉闖投效,卻不代表他不會改變主意。一旦張燕改變主意,百萬黑山軍勢必會對劉闖造成巨大壓力,甚至令劉闖崩潰。

諸葛亮和徐庶相視一眼,都露出擔憂之色。

“主公,馬壽成如何被害?”

他們纔不會相信馬騰是病死或者是死於意外……馬騰本就是一個勇武之人,其武力之強悍,早已到了煉神境界,在整個西涼可排列前五。這樣一個人,無病無災。怎可能突然死掉?

劉闖把書信遞給諸葛亮兩人。臉上籠罩着一層陰鬱之色。

他揹着手。在大帳中來回踱步,思忖着馬騰被殺後,會帶來了影響。

馬騰的死實在是太過突然,劉闖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歷史上,馬騰死於建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212年。而現在,才建安七年而已。也就是說,馬騰比之歷史上的他。早死了十年。

十年!

回想一下,此前曹操一鼓作氣攻克鄴城,劉闖已經意識到歷史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

而今馬騰被害,更證明了這一點。只不過歷史上的馬騰,是在許都被殺,全然不似而今這樣,死於涼州。而且,是在他即將攻入司隸的那一刻被害,未免顯得過於離奇和突然……

“這韓文約,不愧是黃河九曲。”

徐庶看完了書信。忍不住一聲感嘆。

馬騰的死,其實並不複雜。

他在開頭山大捷之後。和韓遂產生了分歧。

韓遂認爲,開頭山大捷便已經足夠,冒然攻入司隸,勢必會引發整個司隸,乃至關中豪強的反感,到時候必將四面楚歌。所以,韓遂覺得應該趁機和曹操談條件,議和,以獲取更大的好處;但馬騰卻不同意。他堅持認爲,只有攻克長安,纔算是真正的勝利,才能夠獲得更大的資本,與曹操進行議和。本來兩人雖有分歧,卻並不是很嚴重,坐下來商議就是。

可就在這時候,馬騰的幼子和韓遂的部將候選發生了一次衝突……

雙方雖然是盟友,但彼此間矛盾很大。

馬鐵一向看不起韓遂,而韓遂的部將又認爲馬氏粗鄙不堪。於是乎,雙方一場衝突之後,打出了火氣。候選被馬鐵斬殺,卻激怒了韓遂的女婿閻行。當天晚上,閻行率部偷襲馬鐵營寨,重傷馬鐵,並且把馬鐵的親隨悉數斬殺……馬騰對幼子,素來寵愛。眼見馬鐵重傷,他怎能善罷甘休?

韓遂雖然向他道歉,可是方在開頭山大勝曹軍的馬騰卻不肯答應,非要尋閻行的麻煩……

也就是在這時候,忽然傳來韓遂暗中和鍾繇私會的消息,更使得馬騰對韓遂心生猜忌。

在馬騰咄咄逼人的逼迫之下,韓遂也有些惱怒了。

加之鐘繇的那一番話讓他如鯁在噎,而他的女婿,還有他的部將也都對馬騰生出殺心。韓遂在三思之後,最終下定決心投靠曹操。他趁馬騰回還開頭山大營之際突然發動攻擊,馬騰猝不及防下大敗而走,幼子馬鐵被害,馬騰更在往開頭山的路上遭遇閻行伏擊,重傷不治。

韓遂,素有黃河九曲之名。

說他是黃河九曲,一來是說他心眼多,二來則是形容他的歹毒。

凡是和韓遂有關係的人,下場都不是很好。

想當初,韓遂最初是投效北宮伯玉和李文候,得了金城太守的位子。但一回過頭,他就殺了北宮伯玉和李文候兩人;此後,涼州刺史耿鄙被害,韓遂和馬騰聯手推王國爲主將,穩定了涼州局勢。但一轉臉,他二人又廢掉王國,挾持閻忠。而後兩人有害死閻忠,成一方諸侯。

這一系列的舉措中,馬騰衝在最前面,但幕後卻是韓遂策劃。

如今,馬騰又死於韓遂之手,倒是不負韓遂那九曲之名。

“孔明,元直,當如何看待此事?”

諸葛亮輕聲道:“馬騰一死,曹操必將集中力量攻打邯鄲,袁家二子恐無法撐過這個冬天。”

“孔明所言,正是庶所想。”

徐庶擡起頭,看着劉闖道:“主公當儘快做準備,一旦袁家二子被害,曹操定然會一鼓作氣,攻打幽州。”

“當如何準備?”

劉闖雙目微合,低聲詢問。

諸葛亮沉吟片刻,輕聲道:“既然躲不過和曹操這一戰,不妨主動出擊。

趁曹操而今尚未消滅二袁,主公當立刻出兵,奪取渤海和清河國。消滅袁譚,也可以協助袁尚多堅持一段日子。待曹操滅掉袁尚之後,主公可以自渤海出擊,攻打青州,令曹操轉移目標。同時,主公可再派人去江東。請求江東孫權出兵……雖然那孫仲謀未必肯出兵相助。但亮以爲。他也不會真個拒絕主公。只要孫權肯流露出北上之意願,便足以令曹操忌憚。

聯孫抗曹,南北夾擊。

此主公而今最佳選擇……不過要讓孫權真個點頭,主公還要展現出更爲強橫的武力方可。”

渤海郡嗎?

劉闖腦海中迅速浮現出渤海郡的情況。

這渤海郡,是冀州大郡,下轄八縣八城,有人口十三萬戶,共一百一十萬人。

可以說。冀州九郡國,六百萬人口,渤海郡不僅是面積最大的郡城,也是人口最多的郡城。

渤海是袁紹的發家之地,由此也能看出,袁紹在治理渤海的時候,的確是費了很多心血。只是隨着袁紹佔領冀州之後,他的重心也逐漸向魏郡鉅鹿和清河三地傾斜。如此一來,渤海郡反而變得不甚重要。二袁反目,渤海郡爲袁譚所治。只是袁譚卻無心治理渤海。把注意力一直放在袁尚身上。別說渤海,就連袁譚如今所在的清河國。他也不甚留意,根本無心打理。

袁譚和曹操成了親家,與袁尚的關係更加惡劣。

如果劉闖在這個時候消滅了袁譚,不但能夠給袁尚一定的支持,還可以打擊曹操的氣焰……

最重要的是,渤海與平原國相連。

劉闖若拿下了渤海郡,便可以直面青州,分散曹操的注意力。

這也是劉闖目前最好的選擇,雖然要提前和曹操正面對決,但是所產生的影響力卻是巨大。

劉闖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諸葛亮這一計,頗有些破釜沉舟的意味。

若順利的話,的確能夠扭轉目前不利的局面,也能加強自身盟友的信心。

相信若如此的話,曹操想要橫掃冀州,一定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當然,也能爲劉闖爭取時間。

“要說服孫權表態,恐怕不是一件易事。

孔明以爲,誰可擔當此重任?”

諸葛亮露出決絕之色,站起身道:“不如就由亮走一遭江東,勸說那孫權表態。”

“你?”

“兄長,亮自跟隨兄長以來,雖立下一些功勞,但更多時候還是靠兄長個人的能力來解決。

今兄長大勢已成,亮更要爲兄長盡心爲之。

我此去江東,定要讓孫權表明態度,以促成孫劉聯合。袁尚,決不可能長久,唯有聯合孫權,才能令曹操忌憚。此兄長唯一的選擇,也是最佳的選擇,亮受兄長厚恩,更責無旁貸。”

劉闖苦笑一聲,“孔明的心意,我當然清楚。

只是江東路途遙遠,且我在江東並無助力。孫權身邊,能人衆多。周瑜魯肅皆有經天緯地之才,你一個人前去,我實在是有些擔心。萬一有三長兩短,我又如何與月英和你姐姐交代?”

可是,諸葛亮顯然已經下定了決心。

他微微一笑,“兄長不是常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嗎?

亮隨兄長以來,一直在兄長護翼之下,雖有長進,卻始終不得真正獨當一面,經歷大場面。如此,亮又如何助兄長成就大事?此次江東之行,便是亮之磨練。所以,此行也勢在必行。”

“既然如此……”

劉闖見諸葛亮態度格外堅決,也知道想要勸說他改變主意不太可能。於是他思忖半晌,輕聲道:“孔明態度如此堅決,那我便不攔你。這樣,我們天一亮便返回燕京,再仔細商議一下。

你要去江東,我會讓袁朝年和權娘子隨行保護。

此外,我會命令黃閣與你設法聯絡,到時候配合你行動……”

“喏!”

見劉闖答應,諸葛亮頓時興奮起來,臉上也露出燦爛笑容。

這時候,一旁徐庶卻突然開口道:“庶也有一計……主公似乎忘了一個人。若主公能使此人出手,相信關中之地絕無可能平靖。”

劉闖先一怔,旋即露出恍然之色,“你是說……”

第236章 諸葛亮拜將第360章 斬將(三)第331章 冀州之戰(七)第323章 鄴城之變(三)第219章 遼西第176章 凌之戰(五)第132章 拜見老大人第95章 夜話山神廟第387章 清君側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三)第32章 賭一回(上)第107章 千秋大業第274章 虎牢(一)第261章 漢室宗親第113章 義戰第381章 官渡(十五)第85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三)第101章 刺客之大漢皇叔第140章 門馬爲闖第58章 神亭嶺(二)第12章 贈金(下)第89章 諸縣之戰(三)第316章 兵戎將起(下)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一)第418章 長阪坡(三)第175章 凌之戰(四)第26章 ‘太子’無用(下)第51章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節奏?(下)第43章 快意恩仇大丈夫(上)第102章 刺客(二)第261章 漢室宗親第258章 建安五年第355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五)第382章 官渡第232章 壯哉,文長(三)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攔?(上)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二)第142章 自相殘殺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七)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五)第331章 冀州之戰(八)第15章 痛快!(上)第2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上)第407章 鏖戰江東(二)第281章 亂起(五)第128章 君恩第144章 揚武將軍第339章 矯詔(一)第75章 因爲我高興!第174章 凌之戰(三)第190章 朝天子(三)第318章 鄴城(下)第330章 冀州之戰(六)第106章 兩個蹺家女第380章 官渡(十二)第230章 壯哉,文長(一)第9章 雛虎初鳴(上)第134章 情敵(二)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141章 飛熊一身是膽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二)第311章 平崗大捷第376章 虎牢(七)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下)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367章 雞肋(一)第256章 黃閣第197章 衣帶詔第386章 不知死活(二)第376章 虎牢(七)第293章 戍夫山第399章 天子守國門(上)第398章 自海上來(上)第248章 暴雪(三)第405章 子義歸天第122章 火燒白門樓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一)第45章 鐵漢柔情(上)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三)第307章 可以坐下來談一談第317章 錦囊(下)第381章 官渡(十五)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上)第78章 三英戰呂布(二)第376章 虎牢(八)第366章 雞肋(二)第59章 神亭嶺(三)第394章 皇城旁門司馬第297章 關關睢鳩第83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一)第273章 大戰再起(三)第27章 劉勇鬥張飛(上)第21章 美人恩(下)第398章 自海上來(上)第244章 蛛絲馬跡第153章 羣英會(六)第151章 羣英會(四)第184章 匹夫不可以奪志(二)第61章 何不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