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遼東亂(一)

東萊賊崩潰了!

在他們最擅長的接舷戰,被漢軍打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劉闖如同一尊殺神,甲子劍在他手中揮舞,一刀一個,絕無半點拖泥帶水,瞬間把甲板染成一片紅色。

而薛文也帶着人衝上甲板,向海賊發動兇狠的攻擊。

“管承,還不受死!”

薛文孝衣染紅,手持繯首刀如同一頭瘋虎。

他一邊砍殺,一邊嘶聲咆哮。

在他的身後,則跟隨着一羣如狼似虎的漢軍……薛文是個讀書人,但並不代表,他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事實上,在海賊窩裡長大的孩子,又怎可能不通拳腳?若薛文真是個文弱書生,更不可能跟隨劉闖轉戰千里,成爲劉闖身邊,最初的元從之一。更何況,跟隨劉闖之後,薛文曾參與過汝陰之戰。直到劉闖在北海立足,纔算是從武職轉換爲文職。

海賊船上,亂成一團。

有的人想要衝上來阻擋,但更多的海賊,則跳入海中想要逃生。

只不過,那飛熊號上的弓箭手並沒有因爲他們的跳海舉動還生出半分憐憫,箭矢如雨射向海面,湛藍的海水,旋即漂浮一片殷紅,在陽光照耀之下,更透出氣氛冷酷和肅殺之意。

“管承何在?”

劉闖一把抓住一名海賊的衣領,厲聲喝問。

那海賊也是驚慌失措,連忙回答道:“將軍饒命,我方纔看到管承往船尾跑……將軍饒命。”

“元代!”

劉闖聞聽,連忙大聲喊道:“管承去了船尾,恐怕他想要棄船而逃,休放走了他!”

薛文在亂戰中聽到劉闖的叫喊聲,立刻清醒過來。

登船之後。他便無法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整個人好像陷入一種癲狂的狀態之中。幸虧劉闖提醒,否則薛文會繼續搏殺,弄不好甚至有可能放走了管承……只不過,薛文還是晚了一步。當他帶着人衝到船尾的時候,就發現管承坐着一艘小船從樓船逃走,直奔遠處海船而去。

“該死!”

薛文氣得在船尾頓足捶胸,忍不住破口大罵。

這時候,劉闖也來到船尾,看管承登上遠處的海船之後。眉頭一蹙,轉身衝着飛熊號上留守的司馬懿吼道:“仲達,給我咬住那艘船。休放走了管承。”

海賊船和飛熊號,同時一陣劇烈的晃動。

飛熊號在得到劉闖的命令之後,立刻調轉船頭。

兩艘樓船發生摩擦和碰撞,海賊船的船體也隨之晃動不停。

只是,對於船上的海賊而言。晃動的再厲害都無所謂。漢軍已經控制住了海賊船,船上的海賊,大都已棄械投降。

“元代,立刻控制住這條船,給我繼續追擊。”

薛文大喜,忙轉身離去。

大約在經過半個小時左右的調整。海賊船重新起航。

只是這時候,海戰已基本上結束……遠處,三艘海賊船濃煙滾滾。火焰沖天。

管承帶着一艘海船,衝出重圍,向沓氏方向逃匿。而司馬懿則帶着三艘海船緊追不捨,已不見了蹤影。

杜畿的座船位於不遠處,在和劉闖會合後。兩艘船也立刻朝着沓氏追蹤過去。

海戰,持續了大約一個時辰。便落下帷幕。

劉闖心裡非常高興,因爲在這場海戰中,他已經充分的見識到了,裝備有拍竿的樓船,具有何等強大的威力。接下來,拍竿會加快裝備,一俟海軍整體裝備完畢,其戰鬥力必然大幅度提高。

如此一來,未來在與長岑賊和佔蟬賊作戰的時候,自己也就能增加許多勝算。

“元代,此事結束之後,你便要進入黃閣,協助仲達。

以後遇事,需要冷靜,千萬不可以在莽撞行事。”

站在雀室中,劉闖並沒有責怪薛文,而是輕聲的叮囑了兩句。

這也讓薛文更感羞愧,忙躬身行禮道:“公子教誨,文必銘記在心……”

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拍竿的出現,改變了整個水戰的作戰模式。

以前,水戰大都是靠衝鋒,衝撞,箭矢和登船短兵相接,其遠程攻擊手段,幾近於無。而拍竿一旦大規模使用,必然可以是水戰的作戰方式變得更加豐富。這對於劉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收穫。同時,他也更加期待馬鈞所研製的龍骨結構海船,究竟會是怎生一個模樣。

畢竟,龍骨結構的船隻,在後世可是主流艦船結構。

也不知道,當龍骨結構的船隻出現在江河之上的時候,會給這個時代的人們,帶來怎樣的衝擊?

經過一天一夜的追擊,劉闖終於抵達沓氏。

不過,他並沒有迎來想像中的艱苦作戰,沓氏碼頭上濃煙滾滾,兩艘海賊船停泊在碼頭上,空無一人。

司馬懿和周倉帶領人馬,在碼頭上迎接劉闖的到來。

原來,在管承率主力出海之後,已潛入沓氏城中的周倉,與本地豪強聯手,一舉將沓氏攻佔。

所謂沓氏豪強,其實也就是一個漁民世家。

家主名叫封況,之所以能夠成爲本地豪強,不是因爲封家有多麼驚人的財富,其最大的功臣,便是封況的母親。封況的母親生了十七個孩子,其中十四個孩子,三個女兒。而封況本人,也有六個海賊……整個封家,加起來將近七十人。如此衆多的人口,在人口基數原本就不大的沓氏,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也就是憑藉如此龐大的家族體系,使得沓氏封家,成爲沓氏豪強。如果再算上封家的那些親戚,其人口總和,多達二百餘人……

原本,封家在沓氏是一霸。

可隨着管承的到來。封家倍受壓制。

封況的兩個哥哥,便死於海賊之手,也使得封況對管承等人,懷有極爲強烈的仇恨。

在司馬懿佈局遼東的時候,封況很快便歸附司馬懿手下,成爲司馬懿在沓氏縣城的細作耳目。

管承在海上遭遇劉闖伏擊之後,便逃回沓氏。

不想沓氏已經被周倉和封家人聯手奪取,數百名海賊才一下船,便成了漢軍的俘虜。

劉闖不由得打量起封況,這個年逾四旬的中年男子。帶着明顯的漁民特徵,看上去有些蒼老。

“封先生,這次我漢軍得以收復沓氏。全賴封先生協助。

今沓氏重歸漢室,封先生當記首功。我當儘快稟報天子,請陛下予以嘉獎。不過,我如今初來乍到,對於沓氏瞭解並不算多。日後我將在沓氏重組水軍。還需要封先生,能夠多多支持。”

一番話,說得封況是激動不已。

他當然清楚,眼前這個看上去雄壯如雄獅的青年,即將成爲遼東之主。

這也是封家崛起的大好機會……以前,封家靠着家裡的人口多。可以稱王稱霸。但在經歷了管承一事之後,封況便知道,僅憑藉一家之力。根本算不得發達。想要發達,還是要有背景和靠山。

出身、學識之類的條件,封家目前無法做到。

但如果能把握好時機,以封家的人口,未嘗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豪強家族。

他連忙道:“封況乃漢民。爲皇叔效力,便是爲大漢效力。

今皇叔收復沓氏。實在是我漢室之幸。封況不求高官厚祿,只希望能夠跟隨皇叔,效犬馬之勞。”

劉闖先一怔,旋即笑了!

“封先生能有這份心,實在是我漢室之幸。”

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後向周倉看去,“元福乃我海軍副都督,封先生若不嫌棄,不如就暫時在元福帳下做事。他日待我海軍主力抵達沓氏之後,再行封賞和任用。日後我欲使沓氏成爲我遼東要地,更需要封先生這樣的人才鼎力相助,還希望封先生到時候,盡力幫襯。”

封況連連點頭,喜悅之情難以言表。

他也不太清楚那副都督是個什麼官職,但聽上去的確是非常厲害。

偷偷朝周倉打量一下,雖然和周倉已經熟識,但封況卻覺得還有些不夠,應該進一步加強關係。

也不知周都督是否娶了妻室!

這人雖然長得黑了些,又醜陋些,但是看劉皇叔對他的態度,顯然是甚得劉皇叔的喜愛……

嗯,回去倒是要商量一下,看誰家的女兒尚在閨中。

Wшw✿ ⓣⓣⓚⓐⓝ✿ C 〇

若能嫁於周都督,日後封家在沓氏的地位,一定能夠更加穩固。

一旁周倉,卻沒由來激靈靈打了個寒蟬。

他圓睜環眼,露出疑惑之色:難不成,我染了風寒,怎地突然間有些發冷呢?

沓氏之戰,很快就落下帷幕。

管承被俘獲之後,倒是顯得非常硬氣。

見到劉闖,更破口大罵。

劉闖並不生氣,甚至根本沒有理睬管承,便把他交給薛文處置。

殺父之仇,自當薛文親力親爲。劉闖把管承交給了薛文之後便拋在腦後,對此事不再過問。

只是,他沒想到,當天晚上薛文和司馬懿卻聯袂而來。

“還以爲這管承是個什麼硬漢,才被元代割了幾刀,這傢伙便連他娘偷人的事情都交代出來。”

司馬懿笑着打趣,而薛文臉上,則流露出一絲如釋重負的輕鬆。

大仇得報,想來他心中的仇恨,也隨之化解許多。

“仲達,我明日一早便要前往襄平,對管承他老孃偷了什麼人,沒有半點興趣。”

劉闖說話顯得非常隨意,司馬懿也沒在意,取出一副地圖,遞給劉闖。

“表兄可知,那管承爲何要佔居沓氏?”

“哦?”

“甄氏有意在遼東開設鹽場,煮海製鹽。

這管承是受了袁熙之命,佔居沓氏之後。準備在廣鹿島建造鹽場。一俟其鹽場製造完畢,將由甄氏全盤接手。到時候,甄氏可以通過袁熙的門路,控制整個東部鮮卑和夫餘國的私鹽販運。

哈,袁熙這傢伙,還真是膽大。

如果被他控制住東部鮮卑和夫餘國的私鹽販運,其財富必將滾滾而來,甚至可以左右北疆局勢。”

食鹽,在這個時代,無疑佔據着極爲重要的一種物資。

北疆胡人的食鹽。幾乎是完全依靠從中原供給,沒有生產能力。

只是一直以來,對北疆的食鹽。一直被朝廷嚴格控制。若沒有足夠的門路,根本無法進行販賣。

比如麋家,便是靠私鹽起家。

但他販賣的私鹽,也僅僅是侷限於兩淮,甚至走不出徐州。

袁熙這心還真夠大。居然想要控制東部鮮卑和整個夫餘國的鹽業……

“那鹽場而今,可建造完成?”

“已經大部分竣工,六座鹽池建造完畢,估計開春就可以進行生產。”

劉闖笑道:“沒想到袁熙費了這麼多的精神,到最後卻便宜了咱們……仲達,這廣鹿島鹽場。便暫時歸你掌控。你先登島查看,若可以的話,便派人去渤海。與丈人說明情況,聯手開設鹽場。”

雖則荀諶在渤海郡也開設鹽城,卻並不牢固。

畢竟,在渤海郡開設鹽場,目標實在是太過明顯。而荀諶的身份。又極爲敏感,所以鹽場的規模。一直不大。若廣鹿島鹽場合適,便可以放棄渤海鹽場。畢竟廣鹿島地理位置偏僻,即便是大規模產鹽,也不可能被人知曉,可以省去很多麻煩,更不需要荀諶爲此提心吊膽。

不過,開設鹽場,煮海製鹽,並非一樁易事。

好在有麋芳這麼一個行家,有他在,便可以保證鹽場的順利運作。

而劉闖坐擁遼東,更佔居了先決條件。同時劉闖與中山國蘇氏的聯盟,也能獲得更多的銷售渠道。

這可是好東西,與其落在袁熙之手,倒不如由劉闖自己掌控。

“另外,管承臨死前還交代,甄氏在臨渝縣城,有一個商行。

此前管承之所以敢偷襲石臼坨,也是由這個商行得知,公子你手中兵力空虛……那商行便是袁熙設立在遼西的一個耳目,知者不多。這甄氏看起來,還真是對袁熙傾注全力的支持。”

劉闖聞聽,眉頭一蹙。

他在屋中徘徊,片刻後對司馬懿道:“仲達,你立刻派人送信與公臺先生,將這件事告之於他。

就說,甄氏一而再,再而三挑釁於我,若不予以反擊,甄氏便不會知道好歹。

讓他全權負責此事,務必要把那甄氏,好生教訓一頓……總之,我不想遼西再有袁熙耳目。”

陳宮智短,不擅應變。

但若說佈局和事前謀劃,陳宮絕對是一把好手。

隨着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成長,陳宮未來的作用會越來越弱。

但在佈局而言,陳宮的能力絕對是一流,即便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在這方面也未必強過陳宮。

當然,這也與諸葛亮司馬懿的年紀有關。

司馬懿對此,也非常清楚。

他知道,就目前而言,陳宮是黃閣的主事人,而他想要爭奪黃閣的控制權,需要更多的成績。對付甄氏,不過舉手之勞。與其爲這件事情和陳宮爭功,倒不如想辦法把廣鹿島鹽場的事情處理得當。

“我這就派人通知公臺先生。”

司馬懿和薛文,領命而去。

而劉闖則有些疲乏,坐在榻椅上,從書案上拿起從襄平送來的戰報。

攻佔襄平,俘虜公孫度的影響,仍舊在持續發酵。

在經歷過短暫平靜之後,公孫康終於開始做出反應……

他在西安平招兵買馬,同時號召遼東各縣響應,討伐劉闖。

此外,他還派人從樂浪郡徵兵,據說其兵力,已達五萬之衆,聲勢極爲浩大。

當然了,公孫康不是公孫度。

作爲遼東二世祖,他的影響力顯然無法和公孫度相比,雖然聲勢浩大,但遼東各縣卻沒有積極迴應,尚處於觀察階段。

“兄長,公孫康不足爲慮,所慮者確是高句麗與夫餘國。

高句麗人兇殘成性,且屢次犯境,洗掠城池。這次公孫康定然會派人請高句麗出兵相助,到時候遼東民心動盪,必有災禍。請兄長及早趕回襄平,商議應對之策。亮已差使太史慈將軍駐守新昌,同時命魏延將軍和龐德將軍在儘快整備兵馬……但還需兄長前來,主持大局。”

諸葛亮雖然奪取了遼東,但畢竟年紀幼小,尚不足以主持大局。

在他的書信中,劉闖讀出一絲緊張。

原來,大名鼎鼎的諸葛孔明,也會緊張嗎?

劉闖嘴角一翹,露出一抹笑意。

差不多是時候趕回襄平主持大局了,若再不回去,恐怕諸葛亮還真難以控制住局勢。

這一夜,沓氏無事。

第二天一早,劉闖便登上飛熊號,準備前往襄平。走陸地,雖然近,但道路難行……沓氏到襄平,數百里距離,若平時也就是兩三日路程。可風雪過後,大雪封路。在沒過膝蓋的積雪中行走,要花費更大的氣力,更多的時間。與其這樣,倒不如走海路,也就是三五日光景。

不過,劉闖已經意識到,這種情況一俟入冬,必然會極爲平常。

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終究是一個麻煩……特別是伴隨着戰事開啓,輜重糧草的運輸問題,將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在登上飛熊號之後,劉闖就開始考慮,如何解決這樣的一個麻煩。

在經過三天航行,飛熊號抵達大遼水入海口的時候,劉闖已經想出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辦法。

“卓膺!”

“喏!”

“你乘坐飛熊號,前往石臼坨,將這封書信送與黃先生,請他儘快予以解決。”

第77章 三英戰呂布(一)第370章 交趾之亂(二)第313章 蒼亭第85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三)第244章 蛛絲馬跡第10章 潁川陳長文(上)第400章 遷都(一)第91章 諸縣之戰(五)第402章 遷都(三)第35章 麋繯夜奔(上)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二)第116章 誰讓誰好看?第331章 冀州之戰(七)第3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241章 海賊(四)第3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237章 獅子大開口!!!第295章 火燒閻鄉第42章 蹊蹺(下)第372章 槍王登門(二)第293章 戍夫山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下)第362章 斬將(七)第10章 潁川陳長文(上)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二)第20章 請君三思而後行(上)第326章 郭嘉,你好!(下)第247章 暴雪(二)第260章 有客來訪第77章 三英戰呂布(一)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上)第184章 匹夫不可以奪志(二)第115章 還是殺得不夠多!第209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二)第158章 龍蛇變第71章 行路難(一)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八)第233章 虎老雄風在弟378章官渡五2/3第27章 劉勇鬥張飛(下)第133章 情敵(一)第309章 幽州牧第5章 龍蛇九變(下)第259章 聯合弟242章海賊五第237章 獅子大開口!!!第2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上)第381章 官渡(十五)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一)第365章 腹心之殤(二)第378章 官渡(六)第331章 冀州之戰(八)第306章 雁門風雲(三)第133章 情敵(一)第105章 東夷校尉第228章 廉頗未老(二)第367章 建安九年(一)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365章 腹心之殤(二)第219章 遼西第90章 諸縣之戰(四)第273章 大戰再起(二)第375章 虎牢(四)第245章 明朗第254章 遼東亂(六)第324章 大號小徑(上)第75章 因爲我高興!第243章 動盪第15章 痛快(下)第290章 逐袁第312章 蘇家獻禮第392章 問計(一)第399章 天子守國門(上)第396章 蘄春策(下)第174章 凌之戰(三)第156章 宿命相逢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四)第384章 單刀赴會(一)第30章 漢有三仁焉 ,子奇偉丈夫(上)第313章 蒼亭第286章 洛神(三)第104章 孔明,你怎麼看?第16章 次奧,都不是一般人(下)第365章 腹心之殤(二)第364章 斬將(十三)第306章 雁門風雲(三)第35章 麋繯夜奔(下)第317章 錦囊(上)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擋?(下)第338章 觀滄海(二)第340章 水淹三軍(二)第363章 斬將(十二)第235章 談不攏,接着打第414章 鉅變(二)第135章 坦承第416章 長阪坡(一)第278章 亂起(二)第224章 孤竹城(二)第324章 大號小徑(上)第323章 鄴城之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