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射鹿(二)

諸葛亮怎麼來了?

劉闖愣了一下,旋即就明白過來。

想必是家裡擔心自己的安全,所以才讓諸葛亮過來。劉闖來許都,只帶了五十飛熊騎,家裡人又怎能放心?派其他人來?估計這個時候,北海國已經亂成一鍋粥。大家得到了劉闖的書信,想來已經按照劉闖的安排開始籌備,所以算一算,好像也只能把諸葛亮派出來幫忙。

一晃,兩載。

當初那個喜歡跟在自己身後的小尾巴,不曉得已經變成什麼模樣。

從建安二年自徐州返回後,諸葛亮就回到鄭玄身邊繼續求學,後來又跟隨鄭玄,前往不其。

“衡若,你立刻持我名剌,去尚書府找荀彧。

就說我有一隊隨從即將到來,請他派人通知,沿途給與照顧。”

夏侯蘭連忙拿了令牌前去找荀彧,而劉闖則在屋中徘徊。

過了一會兒,就聽屋外有人道:“啓稟皇叔,外面有一個叫郭援的人,說是奉鍾侍中之命,前來陪你看房子。”

劉闖走出房間,就見杜畿垂手而立。

當下,他和杜畿打了個招呼道:“伯侯,待會兒你陪公助一同去看房子,若有什麼需要添置的,便直接與公助說明。另外,既然你要爲我做事,那乾脆從打穀場搬過來吧。我聽衡若說,打穀場那邊環境很惡劣,令公子方出生,也需要一個好的環境,不如搬過來也好做事。”

杜畿既然已經同意爲劉闖做事,那麼劉闖就要爲杜畿的生活考慮。

聽劉闖吩咐。杜畿也沒有推辭,便欣然答應。

他先帶着郭援來到驛館中和劉闖見面,劉闖與郭援交談一番之後,郭援就帶着杜畿走了。

又過了一會兒。荀彧派來教導劉闖禮儀的人也來到驛館。

劉闖跟着他學了整整一天,總算是把祭天大典的程序弄清楚,而後恭敬把來人送走。

第二天,劉闖便帶着人離開驛館。直奔鍾繇送給他的府邸。

北許裡,也就是許都北市,屬於商業區。

周圍店鋪林立,商販往來不息,極爲熱鬧。

怪不得鍾繇不喜歡住在這裡,北許裡的確是有些吵鬧。

不過,對於劉闖而言,北許裡的吵鬧並沒有帶來太多的影響。因爲鍾繇送他的這座府邸,前後共五進。庭院幽深。走進府邸。關上大門。便把北許裡的喧囂和吵鬧屏蔽在大門之外。

杜畿已經搬過來,便住在二進的廂房中。

劉闖看了一下庭院的結構,就讓杜畿搬到了三進的院落裡。

“孟彥。可要買些奴僕來?”

五十名飛熊騎進駐鍾府,甚至無法填滿一進庭院。

看着空蕩蕩的院子。郭援忍不住建議道:“如今可以從洛陽那邊,買來很多奴婢和家僕,很多人曾在豪門中做工。董卓禍亂朝綱,把洛陽大戶遷至長安,以至於許多人留在洛陽。如今司空雖已命人休整洛陽,但依舊破敗不堪。從那邊,可以花很少的錢就把人員添置完整。”

劉闖想了想,擺手道:“算了,過兩日我有三百鐵甲衛士會抵達許都,到時候住進來,也就差不多足夠了。我又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出身,若奴婢太多,反而不舒服,倒不如讓扈從服侍。”

郭援聞聽,便笑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孟彥所言。”

他幫着劉闖又整理一番,便告辭離去。

臨走之前,他告訴劉闖,丑時便要去午門守候,寅時漢帝會招他入宮。

劉闖又謝了一番,便送郭援出門。

他坐在中堂上,看着這華美府邸,突然嘴角一翹,露出一抹古怪笑容:莫非舅父準備以錦衣玉食來消磨我的志向嗎?若僅止是這樣,恐怕到頭來,舅父的諸般算計,都只能是一場空。

建安四年,伴隨着鐘聲到來。

劉闖謹記荀彧等人的吩咐,丑時便來到了午門外等候召見。

初一,天氣還很冷。

好在劉闖有所準備,在午門外足足等了一個時辰,宮門這纔打開,漢帝命人喚劉闖承光殿內等候。

毓秀臺,就位於皇城西南。

高十五米,廣二百米,氣象莊嚴。

漢帝盛裝出行,文武百官相隨。

來到毓秀臺下之後,劉闖跟隨着漢帝登上毓秀臺,只見高臺之上,四面插立旌旗,迎風招展。

宮娥,內侍,早已經在高臺上等候。

當朝陽初升的時候,漢帝獨自站在祭臺正中央,高聲誦讀祭文。

其內容,無非是護佑漢室江山永存,保佑今年風調雨順之類的話語。劉闖之前已經弄清楚了祭祀的程序,便匍匐在地上,聆聽漢帝那略帶稚嫩的誦讀聲,心裡面突然生出一種莫名感受。

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一輪紅日磅礴而出。

漢帝的身體,在陽光中恍如被一層金光籠罩,毓秀臺下,文武百官同時山呼萬碎萬碎萬萬碎,也代表着祭天大典的結束。

朝陽中,祭文化作青煙,嫋嫋升起。

可是劉闖怎麼看,都好像透着一股子衰頹之氣。

漢帝的臉上,帶着莊肅之色。

“灌亭侯,隨朕前往太廟。”

祭拜了天地之後,便是祭拜祖先。

當然了,許都皇城裡的太廟,是曹操在遷都之後,命人新建起來。不論是從規模還是從氣勢而言,都遠遠比不得洛陽的太廟。只不過,洛陽太廟早就化爲廢墟。而今又有誰人知曉?

一干宗室,早已在太廟外集合。

漢帝劉協與宗正一同步入太廟,在他們的身後,劉闖也緊緊跟隨。

許都的宗室人數不少。大約有二三百人之多。

但是能夠走進太廟祭拜祖先的人數,卻寥寥無幾……想要進入太廟祭拜,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以及在宗室中的身份。按道理說。劉闖本沒有資格進入太廟祭拜。可由於他是皇叔,也就得到了相應資格。劉備已經被列入宗人府,重歸宗室。但正如之前伏完和劉闖承諾,絕不會讓劉備的身份高於劉闖。如此一來,劉備甚至沒有得到漢帝召見,更無資格進入太廟。

太廟之中,漢帝在祭拜過祖先之後,忍不住放聲大哭。

劉闖隨着其他宗室,跪在這太廟中。感到非常無趣。耳聽哭聲連連。心中着實感到鬱悶。

放眼看去。除漢帝年幼之外,其餘宗室大都垂垂老矣,不禁暗自嘆息。

這老的老。小的小,又怎可能是曹操對手。

“灌亭侯。你且留下。”

當祭拜結束之後,劉闖早已經飢腸轆轆。

他正要離開時,卻聽到漢帝喚他名字,便連忙走上前。

卻見漢帝手持劉闖族譜,置於高祖牌位之下。

“灌亭侯,你之心意,朕已明白。

護烏丸校尉一職,朕自會進行安排,請勿掛懷。今淮南厲王一支,重歸宗室,從此以後,還望皇叔能夠爲漢室盡心,則必爲我漢室之福氣。不過,皇叔想要脫身,還需自行籌謀。

朕雖有心相助,可是……”

漢帝拉着劉闖,在高祖牌位前行禮,用只有兩個人能夠聽到的聲音低語。

劉闖在漢帝身後,也輕聲道:“請陛下放心,闖生爲漢室人,死爲漢室鬼,必不負陛下所託。”

太廟裡,天曉得有沒有曹操耳目。

漢帝有心和劉闖多說一些,可又怕被人覺察,只能言簡意賅。劉闖的效忠,讓漢帝心中很是舒服。

祭天、祭祖結束,已經到了晌午後。

劉闖隨漢帝行出太廟,與宗室匯合後,便旋即散去。

他在人羣中,看到了劉備的身影。

沒想到這劉大耳好運道,繞過來繞過去,最終還是成爲宗室。雖然他沒有獲得皇叔之名,但宗室的身份,也能爲他添色不少。劉闖很好奇,若沒有皇叔之名,劉備會得到什麼成就?

可惜,殺不得他!

但有這麼一個人在外面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對劉闖而言,倒也不是一樁壞事。

不過,正如漢帝所言,自己不能久居於許都……行祭天大典,又隨漢帝祭拜太廟,想必聲望可以加分不少。接下來,就要儘快設法離開許都,但如何離開許都?劉闖還是覺得,有些麻煩。

曹操不可能輕易放走劉闖。

沒見到,劉闖想要去洛陽遷墳,曹操都設法阻止?這說明,曹操現在,對劉闖是非常的忌憚。除非曹操能解除對劉闖的提防,否則想要離開許都,恐怕是非常困難。學劉備在家裡種菜,和光同塵?劉闖可不認爲,他這樣做能夠是曹操消除忌憚,甚至可能激起曹操殺意。

同樣的計策,也要看什麼人來使用。

至少在劉闖看來,他若用這種計策,必然會招惹來殺身之禍。

只是,劉闖想要離開,卻被曹操攔住。

原來,在祭天大典結束之後,漢帝還有一場宮宴,邀請文武百官參加。

劉闖身爲大漢皇叔,又是北海相,自然不能缺席。

無奈之下,劉闖只好在金鑾寶殿外的廂房裡等候酒宴開始。只是,這廂房之中,放眼看去卻沒有一個熟人。劉闖獨自站在廂房一隅,看着三五成羣的文武大臣,不免生出一絲煩躁之心。

“敢問,可是灌亭侯,劉北海當面?”

就在劉闖一個人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洪亮的聲音。

他擡頭看去,卻見一個錦衣黑袍的青年走到他面前,“我乃西涼馬超馬孟起,久聞劉皇叔勇力無雙,故而想要討教一番。”

馬超?

劉闖一眼認出,眼前這錦衣黑袍青年。正是前日在街上看到的銀甲將軍。

他怎會在這裡?

劉闖先是一怔,但旋即反應過來。

此次馬騰奉詔前來,馬超作爲馬騰隨行者,自當相隨。

胖乎乎的圓臉上。頓時浮現出一抹憨厚笑容,“西涼錦馬超?呵呵,我也久聞你大名,不想竟在今日相會。前日我在路上。便有心與你切磋。可惜當時有急事,以至於錯過,正心中遺憾。”

馬超俊朗面容上,露出一抹驚喜。

“劉皇叔也知孟起乎?”

“西涼錦馬超之名,我焉能不知。”

劉闖正想要和馬騰拉進關係,卻沒想到,馬超自己跑過來。

若論年紀,馬超比劉闖大三歲。但若論名氣,馬超雖在西涼聲名顯赫。可是在中原卻默默無聞。而劉闖呢?自出世以來。屢遭惡戰。更與呂布惡戰,早已聲名鵲起。建安二年,劉闖般陽大破泰山賊。爲世人所知;而在蒲姑陂,他更殺得曹軍望風而逃。被許多人稱之爲可與呂布相提並論的‘飛熊’。兩人之間的名氣,也就高下立判。馬超來到中原後,就時常聽人提起劉闖如何悍勇。而今見劉闖也知曉他的名字,頓感臉上有光,對劉闖有平添幾分好感。

“甚得錦馬超,甚得劉皇叔……”

劉闖和馬超正在交談,卻聽得有人在一旁冷笑。

兩人臉色頓時大變,順着那聲音看去,就見一個青年站在不遠處,身邊還圍着一干青年人,正衝着劉闖和馬超指指點點。

“不過一介西涼鄙夫,焉敢在此張狂?”

馬超聞聽,勃然大怒,“某與劉皇叔在這裡說話,與你何干?竟如此呱噪?”

“某家夏侯楙,久聞飛熊勇武,今日一見,也不過是個胖子,真是令人失望!”

夏侯楙,字子林,夏侯惇之子,曹操的女婿。劉闖不知道自己何時招惹了此人,可聽他這番話出口,也不禁變了臉色,臉上的笑意,頓時不見。

他不知道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兒子,但從他的姓氏卻可以看出端倪。

加之這夏侯楙能夠出入這廂房,想必也是朝廷命官。劉闖本來不打算惹事,可是卻不代表他怕事。

這時候,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被一個無名小卒嘲諷,劉闖又怎能咽得下這口氣。

他不等馬超發作,便大步上前,“夏侯小子,想知某家是否浪得虛名,何不出手比試一番?”

夏侯楙也是個極其驕橫的性子,聞聽毫不退縮道:“正要比試。”

“子林,住手!”

就在夏侯楙打算出手的時候,忽聽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

緊跟着,從屋外跑進來一人,看年紀也就是在十二三歲的模樣,一臉慌張之色便拉住夏侯楙。

“子林,豈可對皇叔無禮?”

別看來人年紀不大,但看得出,他身份不低。

少年攔住夏侯楙之後,又拱手對劉闖道:“皇叔勿怪,子林方纔不過是戲言,還望皇叔莫放在心上。”

“二公子……”

“你給我住嘴。”

少年猛然回頭,一雙細目睜開。

雖然臉上還帶着稚嫩之氣,可是那流露於外的氣質,卻讓人不由得心中一顫。

夏侯楙似乎對少年頗有畏懼之意,只得閉上了嘴巴。

少年則回頭笑道:“皇叔莫與他一般見識,方纔若有得罪之處,還望皇叔寬恕。”

說罷,他拉着夏侯楙就往外走,之前那些圍在夏侯楙身邊的青年,也都一個個灰溜溜的離去。

二公子?

劉闖腦中靈光一閃,立刻想到了這少年的身份。

曹丕嗎?

若夏侯楙是夏侯家的子弟,這少年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

嗯,肯定是他,若不是曹丕,這幫子夏侯家的子弟,又怎可能乖乖聽從?在後世,許多人對曹丕的感官不好。可劉闖卻知道,這個曹丕不簡單,比那個只知道舞文弄墨,名不副實的曹植而言,曹丕絕對要強百倍。兩年前,曹操遭逢宛城之敗,長子曹昂愛將典韋皆遇害。

可年僅十歲的曹丕,居然在曹操敗退之後,一個人騎着馬,從宛城逃離,找到了曹操。

劉闖沒想到居然在這裡遇到曹丕,不免心生幾分好奇。

之前被夏侯楙激起的怒氣,旋即煙消雲散。

“皇叔,爲何不教訓那小子?”

“不過幾個紈絝而已,焉得你我出手?”

劉闖哈哈大笑,“孟起,走走走,咱們一旁說話,免得又被人打攪,壞了興致。”()

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三)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下)第167章 兵臨城下第88章 諸縣之戰(二)第370章 交趾之亂(二)第284章 洛神(一)第43章 快意恩仇大丈夫(下)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二)第21章 美人恩(下)第421章 大決戰(三)第304章 雁門風雲(一)第352章 瓦亭(五)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下)第364章 斬將(十五)第320章 阿醜不哭(下)第1章 你是何方神聖(上)第250章 遼東亂(二)第98章 東望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下)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擋?(下)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三)第283章 火馬狂奔第67章 打的就是軟柿子!第332章 冀州之戰(十二)第37章 飛熊降世(下)第394章 皇城旁門司馬第240章 海賊(三)第367章 建安九年(三)第388章 入許都(一)第98章 東望第45章 鐵漢柔情(上)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九)第274章 虎牢(一)第322章 鄴城之變(二)第326章 郭嘉,你好!(下)第278章 亂起(二)第267章 白馬之戰(三)第22章 薛州(上)第262章 狼子野心第169章 又是哪根蔥(二)第422章 大決戰(四)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上)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七)第247章 暴雪(二)第129章 袁氏之邀(上)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下)第172章 凌之戰(上)第223章 孤竹城(一)第378章 官渡(四)第51章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節奏?(下)第4章 麋繯,麋夫人?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三)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一)第279章 亂起(三)第345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十)第48章 一刀寫春秋(上)第388章 入許都(一)第235章 談不攏,接着打第207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246章 暴雪(一)第382章 官渡(十六)第128章 君恩第13章 湖海之士(上)第351章 瓦亭(二)第47章 何謂順勢而爲?(上)第372章 槍王登門(三)第268章 白馬之戰(四)第27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一)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攔?(上)第157章 有猛士兮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攔?(上)第177章 飛熊橫行,貂子豈能阻攔?(上)第84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二)帝399章天子守國門下第158章 龍蛇變第234章 打完了,談一談!第114章 警示第184章 匹夫不可以奪志(二)第127章 北海新氣象弟242章海賊五第128章 君恩第291章 大勢第25章 哪個‘少爺’?(下)第363章 斬將(九)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九)第88章 諸縣之戰(二)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下)第162章 徐州第一戰第384章 單刀赴會(一)第355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五)第50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下)第30章 漢有三仁焉 ,子奇偉丈夫(下)第105章 東夷校尉第376章 虎牢(八)第172章 凌之戰(上)第5章 龍蛇九變(下)第345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十)第298章 袁熙之死(一)第188章 朝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