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上)

九月,劉闖敗泰山賊,解於陵之圍。

消息一經傳開,齊郡震動。

而遠在濟南國的袁譚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卻變得格外複雜。

說實話,他巴不得袁尚戰死於陵,這樣可以少去一個和他爭鬥的對手。袁紹三個兒子當中,除了袁尚之外,他根本沒有對手。袁熙此人,性情懦弱,並不是一個喜歡爭鬥的人。所以,從頭到尾,袁譚都沒有將袁熙放在眼裡,真正可以對他產生威脅的人,也只有袁尚一個。

可是,他也知道,如果袁尚死在於陵,袁紹必然暴怒。

袁譚自知無法承受袁紹雷霆之怒,但讓他這麼去解救袁尚,他心裡又不太情願。

齊郡果真無兵?

就算是齊郡沒有兵馬,他大可從樂安國抽調兵馬,也不過一兩日光景。袁譚爲青州刺史,青州境內,除濟南國和北海、東萊三郡之外,其餘郡縣兵馬,皆聽從他調遣和指派,他又怎會沒有兵馬?不是沒有,實不欲耳!乃至於後來劉闖統兵,袁譚密令劉獻,不得與劉闖太多兵馬。內心裡,他何嘗不是希望袁尚戰死於陵,可這表面功夫若不做足,必然會有大禍。

但誰料想到,劉闖居然贏了!

憑藉那寥寥數千烏合之衆,劉闖居然大敗泰山賊,解了於陵之圍,讓袁譚心裡面很不舒服。

“友若先生,沒想到孟彥用兵,竟如此厲害!”

坐在中軍大帳裡,袁譚強笑着與荀諶說道:“他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手段,日後必能成就事業。”

荀諶笑得合不攏嘴,連連點頭。

袁譚心裡一陣煩躁,便不想再與荀諶說下去。

“荀先生。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今於陵之圍已解,田楷援軍已絕,必軍心大亂。

大公子當立刻向臺縣發動猛攻,只要擊潰臺縣兵馬,則可以順勢長驅直入,直抵東平陵。

東平陵一破,田楷休矣。”

袁譚點頭,“我亦如此考慮。明日即向臺縣發動攻擊。

只是,如此一來,必須要有一支兵馬,輕騎出擊,攻取歷城。切斷田楷退路,不知荀先生以爲,何人可擔當此重任?”

“可以請三公子出兵。”

荀諶哪能不懂袁譚的小心思,微微一笑道:“三公子雖經土鼓慘敗,兵馬損失頗大。

然其麾下,尚有數千兵馬,乾脆讓孟彥再調撥三千人與三公子。請他出兵復奪土鼓,攻佔歷城。想必三公子,定然不會拒絕。他年少氣盛,方經過土鼓之敗。定卯足氣力,要報仇雪恨。”

袁譚想了想,便同意了荀諶的主意。

荀諶搖着扇子,從大帳裡走出來。突然露出一抹詭異笑容。

孟彥所言不差,這個袁顯思。果然不足以成大事……不過如此人物,孟彥倒可免去不少麻煩。

袁譚心裡那點小九九,荀諶如何看不出來?

這廝在嫉妒,嫉妒劉闖一戰成名。此人心胸氣度之小,實不宜成就大事。仲治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恐怕是一個錯誤選擇。袁譚這個人,聲厲色荏,志大才疏。他有心除掉袁尚,那就大着膽子去做就是。他如果真能害死袁尚,荀諶說不定對他會高看袁譚幾分。只可惜……

你袁譚也是袁紹的兒子!

袁紹哪怕寵愛袁尚,但虎毒不食子,他絕不可能對袁譚真的下手。

最重要的是,袁尚一死,你袁譚就是堂堂正正的嫡長子,到時候袁紹殺你,也會有些顧慮。

偏偏,這傢伙明明是心懷歹意,卻又沒那個魄力。

這麼一個對手,孟彥必高枕無憂!

想到這裡,荀諶心裡冷笑一聲,便邁大步,朝轅門外行去……

翌日,袁譚向臺縣猛攻。

與此同時,袁尚也在於陵重整旗鼓,準備攻打土鼓,報仇雪恨。

不過,與之前的態度想必,袁尚這次對劉闖的態度,明顯好轉許多。他派人邀請劉闖前去助戰,雖被劉闖拒絕,但並沒有因此而心生不滿,反而讓信使,向劉闖轉達了他的感謝之意。

他也知道,不可能讓劉闖立刻轉變心意。

畢竟,劉闖才殺了他手下愛將,哪怕是解了於陵之圍,恐怕也不敢輕易接受他的好意。

當然了,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在袁尚的帳下效力。

袁尚對此倒是表現出足夠的大度,甚至還專門寫了一封書信,告訴劉闖,請他安心。

刀槍無眼,難免會有死傷。

你雖殺了眭元進,但是我並不生氣,相反還爲我父親感到高興。

父親能得到你的幫助,實在是一種幸運。待此戰結束之後,我一定會返回臨淄,親自向你道謝。

劉闖在般陽看罷書信,忍不住一聲長嘆。

和袁譚比起來,袁尚的氣度和才幹,的確強不少。

可惜他不可能與袁尚產生太多交集,哪怕他與袁尚是同齡人,卻註定兩人只可能成爲對手。

劉闖甚至再想,如果袁尚是袁紹獨子,又會是什麼結果?

這種事情,很難猜測,他也無心在這件事上費太多腦細胞……此次來齊郡,不管怎麼說,目的已經達到。剩下的事情,已經無需他再去費心,相信有荀諶在,自可以把事情處置妥當。

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招降夏侯蘭。

這夏侯蘭被俘虜後,便被關在般陽縣城裡,整日一言不發。

劉闖自原山返回般陽,先觀察了夏侯蘭幾日,並沒有立刻與夏侯蘭見面。

這一日,他收到袁譚書信。便讓彭安和華彥率三千兵馬,連帶着般陽城兩千多俘虜,一併送去於陵。

他告訴袁尚,般陽而今守衛空虛,實不宜再留這麼多俘虜。

所以,把這些俘虜送給三公子,請三公子你來處理,權作是我的一番心意。

這,也是劉闖向袁尚暗中釋放出的一個善意。袁譚已經沒有太大用處。相信這一戰之後,袁紹必然會對他更加重視。只要袁紹不對劉闖用兵,那麼袁譚就算有天大膽子,也不敢動手。

那個傢伙,有心無膽。心狠而手不黑,早晚必死於非命。

劉闖這次來齊郡,本就是想要藉着袁譚,在袁紹那裡掛上號。如今看來,目的已經達到……

彭安華彥兩人帶着兵馬離去之後,劉闖便開始了他的動作。

整個般陽縣城,已經被他控制在手裡。

他喚來岑壁。“伯圭,此戰結束後,恐怕用不得太久,我就要返回北海。

你從臨淄隨我。奔襲般陽,偷襲原山,處得極好。我這一走,卻有些捨不得你。所以想請你與我一起返回北海國,不知你意下如何?當然。若你不願意隨我走,我也不會勉強。只是你有一身好本事,留在這邊也實在可惜。相信你也看到,大公子麾下能人衆多,似你這樣沒有名氣的人,恐怕很難有出頭之日。不過,我可以向大公子舉薦,說不得也能有些用處。”

岑壁表字伯圭,聽了劉闖這話,不禁怦然心動。

這幾日,他跟隨劉闖,倒是確確實實見識到劉闖的手段。不管是劉闖的武力,亦或是陳矯的拾遺補缺,都讓岑壁大開眼界。這並不是一個只會靠着大漢皇叔之名招搖撞騙的傢伙,的確有些手段。這兩天跟隨劉闖征戰,也是岑壁這些年來,最爲痛快的一次,劉闖給予他足夠信任。

岑壁也想過,劉闖回北海之後,他和他手下這六百多人,恐怕會不容於齊郡。

原因嘛……

很簡單!

他們不是袁譚心腹。

袁譚心腹者,無非華彥劉獻彭安等寥寥數人。

即便是辛評恐怕也算不得袁譚心腹……彭安爲人老實忠厚,卻非統兵之才。

岑壁早就不服氣彭安,奈何彭安名門之後,在齊郡名氣頗爲響亮,遠不是岑壁草根出身可以相提並論。

而今劉闖相邀,岑壁不禁怦然心動。

他有些心動,但又顧慮到劉闖和袁譚的身份,所以猶豫不決。

劉闖似乎看出岑壁心中的猶豫,於是笑道:“伯圭,你不必有太多顧慮。

你若願意隨我走,我自會一力爲你承擔。你也知道,我今方取東萊,拿下許多城池,需有人爲我坐鎮。至於大公子那邊,你更不用擔心,我相信以大公子之氣度,斷然不會爲難於你。”

岑壁心動不已,忍不住問道:“敢問若末將隨公子前往北海,可當什麼職務?”

“今北海國方定,盜匪叢生,山賊橫行。

特別是劇縣、壽光、都昌一帶,情況最爲嚴重。我就任你爲北海賊曹,在三縣招攬青壯,剿匪平亂,不知你意下如何?”

賊曹?

這就類似於後世的警察局長職務,權力極大。

岑壁聽了這話,再也沒有猶豫。

他在齊郡,不過是一個小小騎督,根本不爲人所重。

齊郡騎督便有幾十人,好事輪不到他,苦差事全都落在他頭上,岑壁這心裡,早就有些不舒服。

若能爲北海國賊曹,豈不比在齊郡受人排擠,任人欺辱來的舒服?

再者說,劉公子乃大漢皇叔,雖然實力還不算強大,可是憑他勇武,再加上他這次救下三公子,都足以表明,袁大公子以後再想壓制劉闖,難度可是不小,更不要說他還和呂布結盟。

想到這裡,岑壁沒有再猶豫,匍匐地上,恭聲道:“璧有何德能,令皇叔另眼相待,敢不效死命?”

劉闖拍拍岑壁,“伯圭,休言生死,你跟隨我,自會有大好前程。

從現在開始,我要你代我帶好此次隨你我奔襲之六百壯士,他日我返回北海時,希望能把他們全部帶走。”

岑壁精神一振,輕聲道:“公子,般陽城內,可還有兩千人。”

“我只要這六百人,其餘人馬……”

劉闖微微一笑,輕聲道:“如何能與你們相提並論?

秦風曰:執子之手,與子同袍。你我袍澤之誼,那些人與我何干?從今日起,我府衙之安危,便與你和六百兒郎守衛。”

“喏!”

岑壁心情大好。

聽到沒有,劉皇叔說,我與他是袍澤之誼。

就憑這一句話,足以令岑壁肝腦塗地……

收服了岑壁之後,劉闖也心情大好。

當晚,他安排那一千多兵馬分爲兩部,輪流在城上警戒。

而般陽縣城內,自有岑壁率部巡查,他倒是一點也不擔心。

般陽縣衙中,燈火通明。

劉闖坐在衙堂之上,執一卷春秋,正品讀得意。

劉陶生前,精於《春秋》。那麼他重生爲劉陶之子,《春秋》一書,必須要熟記於心。劉闖讀地這本《春秋》,是經過劉陶註疏。裡面自然有很多屬於劉陶的思想在其中。鄭玄曾對他說,若不熟讀《春秋》,必被人恥笑辱沒門風。你是劉陶的兒子,那麼就必須要承擔起劉陶門風家學。所以《春秋》一書,你必須要背熟,讀懂,吃透……一個從後世穿越而來的靈魂,去讀明白《春秋》這種文章,的確是非常吃力。即便劉闖前世也喜歡古代文學,但要想把讀懂這部著作,也感到頭疼。

古人如何讀書?

先背下來,把文章牢牢記在腦子裡。

不要求你馬上能夠明白,只要你能牢牢記住……隨着年紀的增長,也許在某一天,就能夠對某一句,或者某一段文章豁然開朗。古書裡面,不僅僅是一種文字記載,更參雜有古人的人生感悟。

只不過,這需要歲月的沉澱。

劉闖一開始也讀不進去,甚至每次看那沒有標點符號,沒有任何分段的文字時,就會頭大如鬥。

不過慢慢的,他找到了一些門道。

所以對於這部《春秋》,也就更感興趣。

後世言:關公夜讀《春秋》。

可以說,關二哥用一輩子的精力,想要讀懂春秋這部文章,可到最後也沒有能真正的領悟。

這更說明,《春秋》之博大精深。

劉闖開始理解,爲何關二哥對春秋如此癡迷。

這裡面的內容,的確是值得人去品味,值得人去深思……

“公子,夏侯蘭帶到。”

岑壁在門外輕聲道了一句,劉闖擡起頭,就見夏侯蘭一身黑裳,被繩捆索綁,推進衙堂上。

“伯圭,你且下去吧。”

劉闖說着話,起身一把抄起思召劍,邁步走向夏侯蘭。()

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三)第212章 乾坤大挪移第69章 虎癡,虎癡!第252章 遼東亂(四)第68章 聲名鵲起第134章 情敵(二)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五)第100章 刺客(一)第23章 鬱洲山(上)第4章 麋繯,麋夫人(下)第24章 誰是潁川陶?(下)第245章 明朗第257章 遼東風波定第315章 新格局(上)第361章 斬將(六)第70章 女人的悲哀第16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1章 淮陰步子山(下)第278章 亂起(二)第35章 麋繯夜奔(上)第295章 火燒閻鄉第349章 大捷(一)第370章 交趾之亂(二)第280章 亂起(四)第126章 不如歸去第413章 鉅變(一)第11章 淮陰步子山(下)第295章 火燒閻鄉第386章 不知死活(二)第44章 江表虎臣(上)第279章 亂起(三)第210章 闖三關第331章 冀州之戰(七)弟242章海賊五第372章 槍王登門(二)第416章 長阪坡(一)第338章 觀滄海(三)第406章 鏖戰江東(一)第89章 諸縣之戰(三)第3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上)弟242章海賊五第101章 刺客之大漢皇叔第219章 遼西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五)第299章 袁熙之死(三)第140章 門馬爲闖第357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一)第352章 瓦亭(六)第213章 這裡是常山第374章 虎牢(二)第416章 長阪坡(一)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下)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三)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上)第207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277章 亂起(一)第329章 冀州之戰(一)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下)第13章 湖海之士(下)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四)第387章 清君側第164章 公美之殤第306章 雁門風雲(三)第237章 獅子大開口!!!第317章 錦囊(上)第374章 虎牢(三)第226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248章 暴雪(四)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三)第16章 次奧,都不是一般人(下)第154章 羣英會(完)第377章 官渡(一)第255章 黎大隱和風馳第357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一)第208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一)第292章 江東來使第371章 雙傑(一)第406章 鏖戰江東(一)第156章 宿命相逢第12章 贈金(上)第405章 子義歸天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七)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二)第299章 袁熙之死(二)第83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一)第343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五)第192章 射鹿(二)第331章 冀州之戰(八)第155章 建安三年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下)第406章 鏖戰江東(一)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364章 斬將(十五)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上)第361章 斬將(六)第158章 龍蛇變第377章 官渡(三)第332章 冀州之戰(十二)第141章 飛熊一身是膽第19章 世間公理,強者爲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