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千秋大業

我要去看看,那個攪得我家中不寧的人,是何模樣!

這是荀旦給家裡只留下這麼一句話,然後就帶着她的小丫鬟不知去向。

劉闖一旁聽得,太陽穴突突直跳。

這又算什麼事情?莫名其妙多出來一個岳父也就罷了,而今這未來的媳婦翹家出走,可真是一樁奇葩的事情。荀旦,感覺更像是一個後世的新女性……只是這一來,我纔是家中不寧。

鄭玄剛纔那高深莫測的笑容,劉闖已經明白了其中含義。

“荀二哥,我的確是未見到荀娘子,想來她還沒有到達高密。

不如這樣吧,荀二哥你暫時在我這邊先住下,等荀娘子來了之後,咱們再做計較如何?先父故世,家道中落。我從小流亡在外,對這件事全無半點印象。不過我叔父還在,只是他如今不在這邊。等過些時日,過些時日我叔父回來之後,我再與他商議,看此事當如何解決。”

荀匡是荀諶次子,上面還有個兄長。

好不容易把荀匡安撫下來,讓他在家中先暫時住下。

可聞聽並沒有因此而解決,如果不能夠把此事妥善解決的話,只怕真的是要家宅不寧了……

劉闖開始頭疼,便宜老子給他居然定下一門傳說中的娃娃親。

這讓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畢竟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麋繯,而且兩人青梅竹馬,一路相互依持,感情早已經堅不可摧。

現在突然來了個妻子,確是一樁麻煩事。

劉闖可以預見,此時的麋繯。一定感到非常難過。

該死的娃娃親……

劉闖獨自站在大廳裡,輕輕拍了拍額頭。

隨着荀匡的到來,別院的氣氛,一下子變得非常古怪。

晚飯時,一向喜歡湊熱鬧的諸葛亮,居然沒有出現,讓劉闖感到非常不習慣。晚飯過後,他便來到後宅。卻見麋繯坐在廊下,看着院中盛開的桃杏。呆呆發怔,顯得有些魂不守舍。

“繯繯!”

劉闖輕聲喚了一聲。

可是麋繯卻沒有迴應,依舊呆坐在那裡。

“繯繯!”

劉闖又喚了一聲,這纔算讓麋繯清醒過來,見是劉闖。她連忙起身,還低着頭彷彿隨意似地擦了擦眼角。那眼角,閃爍着淚光。劉闖心裡不由得一痛,上前一步,一把將麋繯摟在懷中。

“大熊,你做什麼!”

麋繯一愣,想要從劉闖懷中掙脫出來。

卻聽劉闖道:“繯繯。此事我確不知曉……我估計,連叔父也不知道此事。

我不管你怎麼想,我卻記得,君不負我。我不負君這八個字。今日我也想與你說,我寧負人,絕不負卿。”

麋繯身子一顫,劉闖的話。觸動她內心中,最爲柔弱的地方。

當日麋竺要把她嫁給劉備。她以死抗爭,給劉闖留下來一句話,便是君不負我,我不負君。

今日,劉闖這一句話,卻讓她再也無法忍住內心裡的委屈。

鄭玄下午的時候,已經把事情和她解說了一遍。

雖然表面上麋繯似乎渾不在意,可這種事情放在任何一個女人身上,又豈能是沒有反應?

她忍不住抱住了劉闖的腰,痛哭失聲。

麋繯有足夠的理由感到委屈……她和劉闖一路走來,同甘苦,共患難……憑什麼突然跳出來一個女子,就要佔居正妻位置?是的,正妻!那原本應該是她的位子,可現在……鄭玄勸她,不要太放心上。可麋繯有怎能不放在心上?她甚至一度有心,想要從劉闖的身邊離開。

不過,到最後她還是忍下來。

“大熊,你以後如果有了那位荀娘子,會不會不要我了?”

麋繯哭得如梨花帶雨,讓劉闖更感心痛。

他緊緊把麋繯摟在懷中,輕聲道:“繯繯,我不要那勞什子荀娘子,我只要你!”

得君一句話,足矣!

聽到劉闖說出這麼一句,麋繯心裡的委屈,一下子都無影無蹤。

她緊緊摟着劉闖,依偎在劉闖的懷裡。

卻不知,在長廊拐角處的陰影中,諸葛玲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在心裡,發出幽幽一聲輕嘆。

“姐姐,你去了哪裡?”

諸葛玲回到自己房間裡的時候,心裡有一種空落落的感受。

究竟是爲什麼?

她也說不出來個理由,反正挺難受。

以至於諸葛亮和她打招呼,她也沒有覺察到,直到諸葛亮又喚了兩聲之後,諸葛玲才如夢方醒。

“孔明,你剛纔說什麼?”

諸葛亮一臉擔憂的模樣,看着諸葛玲道:“姐姐,你沒事吧。”

“你這話從何說起,我能有什麼事?”

“孟彥哥哥突然有這麼一門親事,我看你和三娘子都不太高興。”

諸葛玲聞聽,俏臉一紅,“孔明,你胡說什麼?劉公子喜遇親人,這是好事,與我有什麼關係。”

“姐姐,你敢說你不喜歡孟彥哥哥?”

這一句話,頓時讓諸葛玲閉上了嘴巴,讓她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纔好。

她喜歡劉闖嗎?

事實上,諸葛玲自己都不清楚。

但是自從劉闖救下他們,並幫着他們報仇雪恨,殺死蕭建之後,諸葛玲對劉闖的感官就有些不同。劉闖不是那種很英俊的人,也沒有讀書人的儒雅之氣。按道理說,這並不符合諸葛玲的擇偶標準,但她卻必須承認,呆在劉闖身邊,有一種安全感。而這。在亂世中勝似一切。

自古才子佳人,往往會成就一段佳話。

美人愛才子,這再正常不過。可是在亂世中,一個強有力的男人,遠比那文文弱弱的所謂才子強上百倍。諸葛玲喜歡這種安全的感覺,可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她這是喜歡上了劉闖。

“我……”

“姐姐,若你不喜歡孟彥哥哥,咱們還是走吧。”

“爲什麼。”

“這平白無故的受孟彥哥哥那麼多恩情。早點走早些了斷,免得日後這恩情多了,反而成仇。”

諸葛玲猶豫一下,卻沒有回答。

而諸葛亮則沉聲道:“但是若姐姐喜歡孟彥哥哥,那就別放手。

孟彥哥哥雖不是那種俊俏男兒。卻極有擔當。他喜歡三娘子,而且與三娘子曾同甘共苦,感情很深。可這並不代表,姐姐就沒有機會。我覺得,姐姐若真要孟彥哥哥歡喜,還要想點辦法。不然的話,等到那位荀娘子也來了。到時候你恐怕一點機會都沒有,那纔是可惜。”

“去去去,小孩子家,懂得什麼?”

諸葛亮臉上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突然負手道:“關關之鳩,在河之洲。

孔子曾說,飲食男人,人之大欲存焉。姐姐若喜歡孟彥哥哥。也算不得什麼丟臉的事情。可若是因爲害怕,或者其他原因。明明是喜歡,卻中途退縮的話,到頭來後悔的,卻是姐姐。”

諸葛亮一副人小鬼大,我什麼都明白的表情。

讓諸葛玲羞怒不已的同時,又覺得頗有道理……

“我怎知,劉公子喜歡什麼?”

諸葛亮嘿嘿一笑,“姐姐,孟彥哥哥喜歡寫奇巧淫技。

你看他,之前創出馬鐙高鞍,後來又設計出新式的車軸……還有,還有,他前些日子,又重新設計了一種短轅犁,與而今所用的長轅犁有大不同。只是他公務繁忙,卻沒有功夫鑽研。

姐姐不也喜歡這些東西嗎?

既然如此,何不與他多多請教,自然而然……”

“小小年紀,不好好讀書,偏琢磨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孔明,我看你是皮癢,想要討打!”

諸葛玲頗爲心動,但表面上,還是一副羞怒的模樣,伸手就要打諸葛亮。

諸葛亮連忙閃躲,一溜煙兒跑出房間。

站在長廊上,他看諸葛玲沒有追出來,於是長出一口氣,露出一絲苦笑。

想我堂堂諸葛孔明,康成公弟子,而今卻要爲這些事情費心勞神。姐姐,我能幫你的就這麼多,其他的就要靠你自己。

諸葛亮很清楚,如果諸葛玲不喜歡劉闖的話,那就不可能一直呆在這邊。

雖然諸葛亮口口聲聲說要寫信去荊州,但是到目前爲止,卻沒有寫過一封書信。而諸葛亮呢,也不想離開。一來能夠在鄭玄門下求學,是多少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二來,他也喜歡呆在劉闖身邊,時不時聽劉闖嘮叨一句‘孔明,你怎麼看’,在這裡,他感受到了尊重。

可是,如果二姐決意要走,那他就必須隨諸葛玲一起離開。

這不是諸葛亮願意見到的結果,可之前諸葛玲一直羞羞答答的,好像不好意思,讓諸葛亮看着,就覺得着急。正好,因爲荀旦這件事,可以讓諸葛玲明白自己的心,對她,對諸葛亮而言,都不是一個太壞的事情。如果諸葛玲不喜歡劉闖,諸葛亮留在這裡,也沒什麼意思。

但如果……

諸葛亮搔搔頭,忍不住在心裡嘀咕道:孟彥哥哥那麼胖,怎地還會有那麼多人喜歡?

劉闖當然清楚,他如果和荀旦成親,對他而言,有許多好處。

荀諶而今在袁紹帳下,爲青州別駕,齊郡從事,協助袁譚治理齊郡。

有荀諶在,劉闖就可以免去許多壓力……特別是袁譚那邊的敵意,至少能夠減輕不少。可是,就這麼不明不白的娶了那位頗有後世新女性特質的荀旦,劉闖有不太樂意。要說起來,這妞兒的膽子可真大。兵荒馬亂的,說離家出走就離家出走。她就不擔心在路上發生意外?

劉闖一方面派人打探荀旦的消息,另一方面,他和麋繯商量了一下,決意暫避風頭。

你不是要來看我嗎?

這如果見了面,少不得會有尷尬。

所以,我不見你!

劉闖打定主意,儘量避免這樁婚事。

他喜歡麋繯,他愛麋繯……更不要說,麋繯陪着他一路同甘共苦。他都不能委屈了麋繯。

第二天一早,劉闖就帶着飛熊衛,匆匆離開高密,前往夷安縣城。

這一來嘛,是爲了避免和荀旦見面。

你二哥現在就呆在這裡。你若是過來了,肯定要被荀匡抓回去,這件事也就可以告以段落。至於會不會因此而觸怒荀諶?劉闖沒有想太多。反正,他絕對不會因爲這件事,委屈了麋繯。

同時,他去夷安,還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從高密到夷安。快馬加鞭,用不了一天。

傍晚時分,劉闖一行人便抵達夷安縣城。一進夷安,他就發現這座毗鄰膠水的小縣城中。透着幾分雅緻氣息。

夷安縣令左伯聽聞劉闖抵達,連忙在縣衙門口相迎。

他年紀也就是在三十出頭,舉手投足,透着一股子書卷之氣。

一襲白裳。更顯卓爾不羣的氣質。

“夷安令左伯,見過灌亭侯。”

劉闖被封爲灌亭侯的消息。已經傳遍北海,左伯知曉此事,也不算意外。只是,他和劉闖沒有太多的交情,或者說,他不知道如何與劉闖拉近交情。所以在稱呼上,左伯和王修等人有很大不同。王修會稱呼劉闖爲‘公子’,以表示他對劉闖的敬重;而左伯卻稱之爲‘灌亭侯’,雖然同樣是表達敬重之意,可這灌亭侯聽上去,似乎比‘公子’這個稱呼,少了些親近。

“子邑,匆忙而來,未曾提前招呼,還請多多見諒。”

在縣衙中,劉闖和左伯分賓主落座。

劉闖便取出一疊左伯紙,沉聲道:“子邑,我這次來,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要與你商量。

你先看看,這紙張可是出自你手?”

左伯接過來看了一眼,幾乎想都沒有想便回答道:“公子,這確是伯所造紙張。”

心裡面,突然有些緊張。

這些左伯紙,是他送給劉闖的禮物。

左伯本身也不是個極富裕的人,而且爲人嘛……說句好聽的話,就是有些清高。如果換句後世的地方話,那就是矯情。他有心向劉闖靠攏,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靠攏。後來有人爲他想出了一個送禮的辦法,左伯思來想去,覺得這金銀太俗,而且他也沒有多少家產,於是就把他自己製作的左伯紙,送給劉闖。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極爲風雅的饋贈……可現在嗎……

劉闖見左伯鼻翼張合,鼻頭髮紅,甚至隱隱滲出汗水,忍不住笑了。

“子邑不必緊張,我今天來找你,便是爲這左伯紙而來。

我聽人說,子邑擅長造紙,可當真?”

左伯不禁露出羞澀之意,點點頭,“閒來無事,伯喜歡擺弄這些事情,故而才私下造紙。”

“紙,是好紙。”

劉闖讚賞道:“可是子邑不覺得,如此好紙,卻不得爲天下推廣,豈不可惜?

若紙張能夠推廣出去,人們就不必整日用竹簡木簡雕刻書籍,想必願意讀書的人會更多……說來也巧,我恰好知道一種方法,可以令紙張大量生產。只要我們有足夠的紙張,就可以把各種書籍抄錄其上。此外,我還知道一種方法,能夠令書籍製作的過程,變得更簡單。

所以,我想請問,子邑可有興趣?”

左伯聞聽一怔,旋即精神振奮。

“不知,何以造紙?”

劉闖前世,也喜好書法,曾臨摹過歷代名家拓本。

所以,他也知道一些紙張的製作方法,比如在後世極爲流行的宣紙製作工藝,他能知其大概。

見左伯來了興致,劉闖也沒有任何推搪,把他所知的宣紙工藝與左伯解說了一遍。

而後,他又說起了活字印刷的手法,令左伯怦然心動。

“子邑,實不相瞞,我之所以來找你,也是有一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與你商議。”

左伯連忙道:“敢問公子,究竟何事?”

劉闖嘆了口氣,沉聲道:“自太平道起事,黃巾之亂以來,戰亂不止。

許多典籍,在戰火中被毀去,以至於絕版失傳。我雖非什麼博學大儒,可畢竟也在世父門下求學。世父與我提起那些在戰亂中丟失,損壞的典籍,每每痛心疾首。所以,我便產生了一個想法,想要召集一些人,把而今存世的典籍抄錄下來,也算是儘自己一份心力……

這件事,我可以請出世父主持,包括幼安先生和根矩先生,想來也不會拒絕。

可若是純粹依靠竹簡木雕,這工程將會非常浩大。所以,我想找人造出大量的紙張,而後通過活字印刷之法,刊印成書籍。這樣一來,幼安先生和根矩先生可以省卻很多事情……

只是要完成此事,必須要有得力之人專門負責。

我思來想去,便想到了子邑,不知子邑可願意,爲我完成此事呢?”

左伯的臉,此事已漲的通紅。

劉闖話音未落,他便已經起身,連聲道:“公子此舉,實乃大事。

伯願隨從,效犬馬之勞。”

劉闖卻一擺手,沉聲道:“休言什麼犬馬之勞,若子邑同意,我便將此事全權交你負責。

只是如此一來,子邑必然會非常忙碌,恐怕難以再兼顧縣裡政務。”

左伯聞聽,一擺手,“些許瑣碎事,伯早有推辭之心。

這件事好辦,我便辭去這夷安縣的事務,全力負責公子所言之事,此方爲大事。”

左伯是個讀書人,正如鄭玄所言,他根本就不適合去主政一方。但是似劉闖所言事情,在左伯看來,遠比主政一縣的意義要大。這可是名留青史,甚至是澤披後人的大事,他當然無法拒絕。

而劉闖呢?

則是希望能夠藉助這件事,把夷安掌控在自己手中。

左伯畢竟是朝廷委派,劉闖不好擅自罷免。可如果他自動離職,這夷安縣令的位子,便等於空缺出來。正好,由呂岱接手,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劉闖對夷安高密地區的掌控。同時,這挽救典籍的事情,也非劉闖胡言亂語。他的確是有這個想法,把紙張造出,並進行推廣。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藉助這個方法,獲得士林的支持。

這對於劉闖而言,至關重要。

勸說左伯的過程很順利,也沒有遇到任何麻煩。

甚至,在聽完劉闖的話語之後,左伯恨不得立刻辭官,隨劉闖去做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不過,在劉闖的勸說下,左伯最終還是忍耐下來。

不管怎樣,他必須要等到呂岱前來,與之進行交接後,纔可以隨劉闖離去。

就這樣,劉闖在夷安待了兩天。

在這兩天當中,他反覆與左伯研究了宣紙的製作工藝,以及那活字印刷的技巧。

直到第三天,呂岱匆匆趕來夷安。

他見到劉闖之後,便一臉苦笑道:“公子,你還是快些回去吧,這家裡面,已經快亂成一鍋粥。”

“怎麼?”

劉闖疑惑不解。

呂岱輕聲道:“荀娘子來了,不僅是荀娘子來了,還有呂小姐也來了,你那別院,已經無人敢去。”

“誰來了?”

“便是那虓虎之女,呂小姐!”

第271章 重返遼西第267章 白馬之戰(三)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二)第128章 君恩第3章 老羆出囚籠(上)第371章 雙傑(一)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一)第90章 諸縣之戰(四)第4章 麋繯,麋夫人(下)第273章 大戰再起(三)第364章 斬將(十五)第380章 官渡(十四)第236章 諸葛亮拜將第48章 一刀寫春秋(上)第401章 遷都(二)第240章 海賊(三)第96章 可入北海國第152章 羣英會(五)第327章 於羝根(下)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上)第387章 清君側第377章 官渡(一)第52章 江東長壽翁第351章 瓦亭(三)第85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三)第16章 次奧,都不是一般人(上)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四)第326章 郭嘉,你好!(下)第384章 單刀赴會(二)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七)第162章 徐州第一戰第226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322章 鄴城之變(二)第126章 不如歸去第27章 劉勇鬥張飛(下)第5章 龍蛇九變(下)第34章 前奏(下)第289章 昌平(二)第11章 淮陰步子山(下)第247章 暴雪(二)第345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第342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三)第283章 火馬狂奔第422章 大決戰(四)第248章 暴雪(四)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一)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二)第340章 水淹三軍(二)第231章 壯哉,文長(二)第293章 許攸夜奔第389章 入許都(二)第320章 阿醜不哭(下)第8章 叔父(下)第214章 黑山賊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下)第300章 瑣事(一)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下)第366章 腹心之殤(三)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上)第376章 虎牢(七)第150章 羣英會(三)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二)第345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十)第340章 水淹三軍(三)第6章 伊蘆(上)第388章 入許都(一)第106章 兩個蹺家女第300章 瑣事(一)第89章 諸縣之戰(三)第408章 鏖戰江東(三)第195章 射鹿第420章 大決戰(二)第16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0章 潁川陳長文(上)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408章 鏖戰江東(三)第39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下)第338章 觀滄海(二)第297章 關關睢鳩第42章 蹊蹺(上)第335章 混亂的三國(一)第66章 袁術也來湊熱鬧?第63章 似曾相識的感覺第395章 封王(下)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七)第17章 負豪氣者張三將軍(下)第367章 建安九年(一)第323章 鄴城之變(三)第377章 官渡(二)第176章 凌之戰(五)第380章 官渡(十)第68章 聲名鵲起第181章 舅父來了!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下)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八)第77章 三英戰呂布(一)第292章 江東來使第200章 衣帶詔盟第378章 官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