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何不歸去

我會說,藍無常就是傲廠公嗎?

調戲我,哼哼哼……

受傷了,眼淚汪汪,撅嘴握拳星星眼,滿地打滾求月票!

晌午時,下起小雨。

入秋之後的雨水,頗有些寒意,落在人身上,感覺很冷。

太史慈已經完全清醒了,神情落寞的坐在篝火旁,把一根兒臂粗細的乾柴折斷,丟進篝火。

一場慘敗,令他感到頹然。

也許正如步騭說的那樣,留在江東,已難有作爲。

劉繇空有揚州刺史之名,卻無法控制局勢。身邊更多是無能之輩,怎可能擋住孫策虎狼之師?

難道,真要歸降孫策?就如步騭說的那樣,做孫姓家奴?

這讓心高氣傲的太史慈,又如何能夠接受!

“喝點水吧。”

劉闖端着一碗水,遞給太史慈。

太史慈擡起頭,看了劉闖一眼之後,接過來一飲而盡。

“子義將軍,有何打算?”

劉闖又遞給他一塊乾糧,自己拿着一塊半斤重的乾肉,狠狠咬了一口,“難道還要回豫章嗎?”

“回豫章,有用嗎?”

太史慈食不知味,咬了一口乾糧,眼中滿是迷茫。

劉闖笑了,“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然亂世之時,據萬里之士,爲一方諸侯,廢棄所長。孫策據三世萌蔭,有周郎爲臂助,盡得天時地利人和,劉使君想要擊敗孫策,幾無可能。”

太史慈,沉默了!

他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心裡終究是無法下定決心。

“那劉公子以爲,我當如何選擇?”

“其實子山已經說過,將軍若要效仿衛青霍去病,需往北行。況且將軍原本就是北人,長於馬戰,騎射無雙。留在江東,恐無將軍施展才華之地。若往北方,無非袁紹和曹操兩個人。

袁紹多謀無斷,輕慢高傲,非明主之選。

倒是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大勢已成。雖則比之袁紹尚有不如,但其人闊達!我曾聽人說,想當年月旦評時,許紹曾與曹操一句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其人可成大事。”

太史慈丹鳳眼微微閉合,輕聲道:“如此說來,某當投曹操?”

“呵呵,這個嘛……還要子義將軍自己決斷。”

太史慈深吸一口氣,看了劉闖兩眼,突然笑道:“卻不知孟彥返回潁川,有何打算?”

“這個,我尚未有安排。

回鄉之後,需歸宗認祖,重建祖宅……想當年我家中遭逢變故,想來宅邸已經荒蕪,需重新修繕。另外還需拜訪先父當年至交,以求能夠儘快在家鄉站穩腳跟。至於以後,尚未可知。”

太史慈丹鳳眼眯成一條縫,“難道公子就不想投奔曹操?”

劉闖笑了笑,“以目前情況而言,恐一時無法爲曹公效力。”

“原來如此!”

太史慈突然站起身來,伸了一個懶腰。

他看了看棚外的雨勢,“走吧,咱們該啓程了。”

啓程?

劉闖愕然道:“去哪裡?”

“蕪湖。”

劉闖疑惑不解,而劉勇步騭等人,也都顯得極爲迷惑。

“蕪湖尚有數百悍卒,我當取之……我已經決定,北上投奔曹操。可單槍匹馬,終究難得曹操看重。此前樊能兵敗牛渚,退守蕪湖,苟延殘喘。樊能雖無能,然其麾下尚有數百丹陽悍卒,我豈能輕易棄之。待我前往蕪湖,將那些兵馬帶走,也能爲此次北上,壯一壯聲色。”

劉闖點點頭,倒是沒有想太多。

不過步騭眼中卻閃過一抹古怪之色,突然嘴角一翹,勾勒出一抹怪異的笑容。

雨勢不大,所以衆人行進倒也迅速。

太史慈換了張英那匹獅子驄,跨弓擎槍,一馬當先。

十餘人在雨中狂奔半日,差不多到天黑時,便到了蕪湖城外。

本來,劉闖還想和太史慈一同入城。哪知道太史慈卻非常乾脆的拒絕,只帶了蕭凌和五個親兵直奔蕪湖。

“子義,這是何意?”

劉闖困惑不解,看着步騭問道。

步騭從馬上跳下來,找了一塊乾燥的地方坐下,從懷中取出乾糧和飲水,笑呵呵道:“公子不必擔心,太史子義欲藉此機會,向公子展現勇武。他希望能讓公子看到,他的本事究竟如何。”

“向我展示?”

劉闖也下了馬,讓張承三人負責警戒。

而後他和劉勇坐下來,從步騭手裡接過一塊乾糧,狠狠咬了一口之後道:“好端端,向我展示什麼?”

“難道公子沒看出來,子義有心歸附?”

“歸附我?”劉闖忍不住笑了,“我一無地盤,二無名號,子義怎可能歸附於我?”

步騭長出一口氣,“我不得不佩服,公子眼光之妙。

原本,我以爲太史慈只是一介莽夫,可現在看來,其人智勇雙全。我想騙他北上,而後藉機讓他歸附公子。想來太史慈也看出了我的打算,故而先前在草棚裡問你,將來有何打算。

若公子當時說,欲歸附曹操,恐子義難以心動。

偏公子雖未說出打算,可言語中已流露出野心……公子別笑,你是中陵侯後人,又是皇親國戚。只這兩個身份,足以讓許多人歸心與你。子義現在的情況是,投奔曹操未必能得重用。只要公子在一日,曹操就會對他心生忌憚。而劉繇顯然非成大事之人,所以他最終選擇了你。”

“這個,太兒戲了吧。”

“或許兒戲,也是事實……

除非子義甘願留在江東,做你我口中的‘孫姓家奴’。可是看子義那性子,未必願意得此名聲。最關鍵的,他是北人。留在江東,對他而言始終是外來人……雖說大丈夫只在四方,可若江東不能容他,他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義。倒不如跟隨公子,搏一個功名前程來。”

“他這是在賭啊!”

“公子何嘗不是在賭呢?”

賭,是人的天性。

包括劉闖,這次返回潁川,何嘗不是一次賭博。

事實上,他這一路上都在賭博……薛州、呂岱、步騭、乃至於如今的太史慈,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一次賭博。太史慈賭這一次,倒也能說得過去。歷史上他後來是如何歸順孫策?劉闖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不過依稀記得,太史慈死得很早,好像是建安十幾年的事情。

也就是說,他歸順孫策十幾年後就故去。

按照他的年紀來算,死的時候也就是四十多歲而已……可是以太史慈那一身煉神境界的武藝,四十幾歲就死了,未免有些離奇。這其中,未嘗沒有心中積鬱的緣故。身處江東,此生難回故土,得遇明主,可惜不久之後孫策就被害。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史慈怎能不感抑鬱?

想來,他此時已經生出歸鄉的念頭了……

劉闖想到這裡,倒是想明白許多。

同時又暗自警惕:人常說喜怒不形於色,看起來他的功夫,還是沒有到家。

連太史慈都能看出他的野心,將來若遇到曹操,怎可能瞞得過呢?

想到這裡,劉闖激靈靈一個寒蟬,頓時一身冷汗……

天將亮,蕪湖城門洞開。

太史慈帶領六百丹陽兵從蕪湖縣城裡開拔出來。

樊能,也是劉繇的愛將。正因爲這個原因,他丟了牛渚屯,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在蕪湖過的逍遙快活。張英神亭嶺大敗的消息還沒有傳來,所以樊能也不知道,張英已經被殺。

太史慈騎着獅子驄,假託張英之命,向樊能求援。

樊能也沒有懷疑,於是在城中設宴。

不想太史慈在酒席宴上突然動手,與凌霄兩人合力,斬殺樊能等十二人,並且將蕪湖控制在手中。

他從蕪湖兵士中,挑選出六百丹陽悍卒。

而後打開蕪湖庫府,將裡面的金銀糧草一併發放下去,令蕪湖頓時大亂。

他則趁亂領兵出城,與劉闖匯合一處。

太史慈對奪城的經過,說的輕描淡寫,好像毫不費力。但劉闖卻知道,那場面定然是非常兇險。

兩個人對十二個人……

也真虧得太史慈膽子大。

更讓他感到吃驚的,還是那蕭凌。

看樣子,他和太史慈配合,的確是相得益彰。

“某雖只得六百人,卻個個能以一當十,想來當不負公子所期。”

太史慈神色恭敬,看着劉闖。

這叫做投名狀,我用這劉備丹陽悍卒做賀禮,不曉得能不能入你劉孟彥的法眼?

劉闖怎聽不出太史慈話語中的意思,忍不住哈哈大笑,一把拉住太史慈的手臂,“有子義助我,焉不光耀門楣?”

這句話,說的同樣很隱晦,但聰明人卻能夠聽出劉闖話語中的意思。

太史慈臉上,露出一抹燦爛笑容。

他輕聲道:“從今以後,願爲公子效犬馬之勞。”

兩人攜手,又是一陣大笑。

劉闖突然間信心倍增……如果說在此之前,他對返回潁川還有一絲猶豫的話,那麼現在,他有了強大的信念。沒錯,你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可我未必就會輸給你。我好歹也是皇親國戚,哪怕我老爹已經掛了,可那中陵侯的名聲,照樣不可輕辱。你看,我現在不也是兵強馬壯嗎?

“如此,我們立刻啓程,爭取明天天黑之前,渡過江水,前往歷陽。”

這個時期,正是江東最爲混亂的時期。

袁術佔居淮南,但目光卻一直盯着汝南和徐州;孫策渡江橫掃丹陽,戰事頗爲吃緊……至於劉繇,空有揚州刺史之名,如今手裡不過豫章一郡。會稽王朗,廬江陸康各自爲政,誰也無法號令對方。如此一來,整個江東如何不亂?不過也幸虧劉闖等人走的及時,若再晚兩日,待周瑜抵達丹陽之後,恐怕再想渡江,就不會那麼簡單。事實上,當週瑜聽說太史慈匹馬取蕪湖之後,也是非常吃驚……他隱隱有一種預感,太史慈北上,很可能會追隨劉闖。

孫策並不在意劉闖,卻不代表周瑜會輕視。

哪怕他老爹周異當年也曾受教於劉陶,可各爲其主,周瑜依舊生出殺意,想要將劉闖滅掉。

不過,當他準備動手時,劉闖一行人已經從牛渚屯渡江西去。

周瑜即便是滿心後悔,也只得暫時把劉闖放在一邊……因爲,丹陽的情況,必須要儘快穩定。

江東地區,豪強衆多,士族林立。

更兼之有山越之亂,所以一直不是很太平。

天下大治時,這些勢力或許還會老實一些。可一遇到亂世,各方勢力紛紛出手,令局勢更加糜爛。

周瑜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那些各自爲政的本地豪強,以及蠢蠢欲動的山越山民。

“孟彥!”

伴隨着一聲驚喜的呼喊,珍珠馱着麋繯,來到劉闖面前。

象龍和珍珠,已經分別多時,故而見面之後,兩匹馬顯得極爲親暱,交頸摩挲,恍若就別情人。劉闖臉上帶着笑,和麋繯相視無語。他渡過江水,進入九江之後,就立刻派人與管亥等人聯絡。

管亥已經和麋繯等人會合,每天都會派遣斥候,在城外打聽消息。

聽聞劉闖等人抵達,麋繯就再也按耐不住相思之苦,騎着珍珠風一樣的趕來,和劉闖會合。

“子義,你這是怎麼了?”

太史慈深吸一口氣,臉上露出羨慕之色。

“看到公子這模樣,我突然想起家中老母和妻兒。

我渡江投奔劉使君已有兩載,離家時,我兒已經十歲,不知現在還能否認得我呢?想起來,倒是有些愧疚。我虛長三十五載,二十四歲(虛兩歲)成親,可是與我兒妻兒相伴,不過兩載。

大劉,這次迴轉潁川后,我準備把妻兒和老母接來。

我兒正好到了習武熬力的年紀,把他接來身邊,也好調教一番……對了大劉,到時候還要請你,多多費心指點。”

這一路上,太史慈和劉勇處的不錯。

兩個人都到了煉神的境界,所以交談起來,也有許多共同語言。

劉勇不是個善談之人,可如果有人和他說起武事,就會很興奮,滔滔不絕。之前,他之所以沉默,是因爲沒有人能夠與他談到一起。不管是劉闖還是管亥,和劉勇的武藝相差太遠。

如今有了一個太史慈,劉勇倒是開朗許多。

他微微一笑,“若子義不以爲我本事低微,自當從命。”

太史慈聞聽大喜,蓋因劉勇的武藝,他非常清楚。比之太史慈,不遑多讓,這等人物願意指點,對他的孩兒,有莫大好處。

衆人會合之後,還是產生了一些尷尬。

這尷尬,主要就是源自太史慈和管亥……

想當年,管亥率部圍困北海,太史慈奉孔融之名殺出重圍。

所以兩個人都不是很陌生,以至於相逢之時,竟顯得有些尷尬。太史慈還好一些,畢竟在路上,劉闖已經向他說明了管亥的事情。可是管亥卻不知道太史慈也會過來,以至於手足無措。

不過,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管亥當初統帥千軍萬馬,而今卻是孤身一人。

太史慈的情況也比之好不得太多,原本以爲投奔劉繇能夠出人頭地,結果到最後,三年下來只做了一個軍司馬,實在是太過丟人。兩人相遇,都不禁唏噓,回首過往,竟忍不住放聲大笑。

所有的敵視和不滿,也在笑聲中煙消雲散。

太史慈知道,管亥和劉闖關係非常密切。

以後他也要在劉闖身邊做事,又何必去計較許多?再者說了,當初管亥並沒有給他造成太大傷害。

見兩人化敵爲友,劉闖總算是鬆了口氣。

兩支人馬合併在一起後,劉闖驚奇的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他手底下竟然已有了一千多人。

薛州贊助他的二百人,路上又得了一百多俘虜。

渡江之後,在曲阿買了三百丹陽降卒,再加上這次太史慈從蕪湖帶來的六百丹陽兵……劉闖麾下,竟有一千二百多人。

於是,劉闖下令,在歷陽西邊的小鎮休整一日。

而後他和管亥太史慈等人進行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將兵馬分爲兩部兩曲。

丹陽兵共九百人,太史慈和管亥各領四百人,爲兩部。

騎軍一百餘人,在加上一百丹陽步卒,爲一曲,由劉闖親自統帥。

剩餘兩百多人,則變爲輜重兵,交由黃劭執掌。呂岱和步騭,暫時領了參軍之命,其餘衆人,各有任命。經過一天的休整之後,士氣隨之發生變化。二十多輛輜重車,載着大量金銀玉器和糧草,浩浩蕩蕩從小鎮開拔,一路西行而去。

有這麼一支兵馬,劉闖總算是穩下心來。

九江郡的情況比之丹陽相差無幾,袁術的注意力集中在汝南和徐州,故而對這麼一直出現在他大後方的兵馬,也沒有太過在意。沿途雖有些山賊試圖攔路,卻被太史慈等人輕而易舉解決。

所以,這一路上,倒也輕鬆自在。

劉闖自從和大隊人馬會合之後,便把兵馬交給太史慈和管亥等人打理。

他身邊現在有了步騭和呂岱,可以輕鬆許多,於是有大把的時間,向劉勇請教,同時消化當日神亭嶺下,和孫策一戰的收穫。和孫策一戰,劉勇收穫很大,已觸摸到煉神的門徑。

用劉勇的話,他現在還差一個機會。

只是劉闖也不清楚,這個機會什麼時候能夠到來。

麋繯自從劉闖回來,也就棄車乘馬。她把車仗交給甘夫人乘坐,大部分時間,騎着珍珠跟在劉闖身邊。

就這樣,一晃快一個月過去。

披星戴月一個月,衆人抵達沘水上游,面前就是淘淘淮水。

七月,正是淮水水流最急的時候,劉闖等人看着淘淘淮水,不禁有些爲難。

過了淮水,就算進入汝南。

可水流這麼急,若沒有渡船運送,終究是一個麻煩。

但是,又該從何處尋船渡河呢?

就在劉闖感到頭疼的時候,黃劭來到他身旁,“公子不必擔心,由此向西二十里,有一座小縣,名曰馬丘,人口不過三五千人,守備也極爲鬆懈。馬丘城外,有一處渡口,停泊數十艘船隻。

天黑之後,我等連夜攻佔馬丘,而後從馬丘渡河,天亮之前,便可以全部抵達對岸。”()

第382章 官渡(十六)第328章 警告(上)第108章 劉胖子,你會幫我嗎(下)第199章 十步殺一人(二)第18章 汝南風雲起(下)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三)第422章 大決戰(四)第342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三)第354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三)第319章 董家子(上)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下)第24章 誰是潁川陶?(下)第90章 諸縣之戰(四)第32章 賭一回(上)第414章 鉅變(二)第287章 諸葛瑾第21章 美人恩(上)第274章 虎牢(一)第338章 觀滄海(三)第31章 餘孽(中)第156章 宿命相逢第364章 斬將(十五)第328章 警告(下)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上)第398章 自海上來(上)第307章 可以坐下來談一談第31章 餘孽(下)第85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三)第48章 一刀寫春秋(下)第368章 提親(一)第9章 雛虎初鳴(下)第362章 斬將(八)第283章 火馬狂奔第257章 遼東風波定第98章 東望第314章 袁之殤第395章 封王第35章 麋繯夜奔(上)第329章 冀州之戰(二)第334章 冀州之戰(十七)第143章 豎子不足與謀(下)第86章 臥龍吟之崢嶸策第262章 狼子野心第362章 斬將(七)第380章 官渡(十二)第281章 亂起(五)第327章 於羝根(下)第190章 朝天子(四)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二)第362章 斬將(八)第59章 神亭嶺(三)第13章 湖海之士(上)第396章 蘄春策(上)第155章 建安三年第401章 遷都(二)第323章 鄴城之變(三)第178章 巨闕第249章 遼東亂(一)第237章 獅子大開口!!!第304章 雁門風雲(一)第35章 麋繯夜奔(中)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下)第23章 鬱洲山(上)第367章 建安九年(二)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399章 天子守國門(上)第301章 建安六年第153章 羣英會(六)第333章 冀州之戰(十四)第15章 痛快!(上)第313章 蒼亭第209章 從此天高任鳥飛(二)第317章 錦囊(下)第75章 因爲我高興!第205章 對峙第225章 頒下烏丸第7章 人善被人欺(上)第308章 獅子大開口第258章 建安五年第300章 瑣事(一)第22章 薛州(上)第332章 冀州之戰(十)第391章 入許都(四)第102章 刺客(二)第78章 三英戰呂布(二)第83章 諸葛小兒初成長(一)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二)第109章 女人心思不要猜第35章 麋繯夜奔(下)第371章 雙傑(一)第125章 芥蒂第138章 泰山賊來襲(二)第224章 孤竹城(二)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11章 淮陰步子山(上)第300章 瑣事(一)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二)第348章 血戰賜支河首(一)第1章 你是何方神聖(上)第3章 老羆出囚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