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皆大歡喜

翌日。

宣室殿,早朝。

羣臣禮畢,天子問衆臣有無奏議,站在臣列前方的丁宮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臣有本奏。”

天子看了過來,擡手示意:“司空請講。”

丁宮躬身,將手中笏板壓下,恭聲說道:“臣懇請陛下,赦免蔡邕。”

劉協聽得這話,臉上浮現出的表情顯然很不情願:“爲何?”

蔡邕之前哭過董卓,而董卓又曾將劉協當做傀儡玩偶,肆無忌憚的對他發號施令。所以在劉協眼中,凡是站在董卓一方的人,就肯定不是好人。

更何況,蔡邕還公然哭泣和追悼董卓,並對此供認不諱。

“陛下,蔡邕當世大儒,受天下士子所敬,乃是文學界的一塊標石。他哭董卓固然犯下大錯,但臣以爲罪不至死。更何況蔡邕學識淵博,博古通今,陛下不妨令其戴罪立功,責令其繼續編寫漢史,以完成此般事業。”

“故,臣下想請您以帝王之寬廣胸襟,赦免蔡邕死罪。相信天下士人知曉,也定會對陛下仁德,交口稱讚。”

劉協年紀尚幼,對待事情本就沒有太大的自主性。如今聽丁宮這麼一說,他倒沒之前那般憎恨蔡邕了,反倒覺得蔡邕是個人才,沒有必要非殺不可。

“陛下,臣有異議!”

正當劉協意動之際,下方臣卿中又有一人走出,提高聲音辯駁起來:“諸位可是忘了?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差點傾覆了漢室!蔡邕作爲臣子,他想的卻是自己在董卓麾下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董卓伏誅,舉國歡慶,蔡邕卻反而爲他感到傷痛。此等行徑,難道不是悖君反逆了嗎!”

衆人視之,說話之人同樣是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王允。

早在董卓當政那會兒,文官中董卓最爲器重和看好的三個人:王允一個,丁宮一個,還有就是蔡邕。

如今,三人之中,兩人成爲三公,而另外一人,卻淪爲成了階下囚。

有意思的是,位列三公的兩人,一個要救,一個要殺。

令人不禁有些感慨,造化弄人。

“陛下,伯喈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特別是對本朝故事瞭解頗多,臣贊成丁司空的建議,應當給他機會,讓其繼續寫成史書。況且伯喈以忠孝聞名於士大夫之中,現在以莫須有之名給他判罪,恐怕有失衆望,不服人心。”

太傅馬日磾出聲了,他同蔡邕相交多年,既是同朝爲官的同僚,又是融洽互助的好友,還曾一同執筆合作續寫過《東觀漢記》。

如今蔡邕落難,馬日磾自然不忍老友被押往市集,梟首示衆。

所以在丁宮之後,他是第一個肯出來替蔡邕發聲之人。

“太傅此言差矣,先前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成謗書,流傳後世。現在國事衰敗,政權不穩,斷不能讓奸邪諂媚的臣子在幼主旁邊寫文章。這不僅不能增益聖上的仁德,還會令我等蒙受毀謗議論!”

王允仍舊不願放過,口中的奸佞之臣,自然是暗指蔡邕。

如此小肚雞腸,一心想置蔡邕於死地。

在其身旁的太尉楊彪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出列鏗鏘說道:“善待人才,乃是國家得以維持和發展的命脈,讓國家經典得以流傳,則是重視國家制度和法紀。蔡邕既是當世大儒,名望傳播於海內,爲何不能用之?”

幾位大佬起了爭執,其餘衆人皆是不敢發聲。

王允還欲再辯,站在對面的呂布卻是上前一步,出列說道:“陛下,臣有表奏。”

這個時候出來,殿內衆人的目光自然落到了呂布身上。

天子同樣看向呂布,示意可以接着奏報。

呂布便繼續說道:“啓奏陛下,董卓餘孽李傕郭汜等人,在董卓滅亡之後,逃亡了河內地帶,如今裹挾近萬軍士,駐紮在原武、封丘兩地。昨日,臣收到兩人奏章,此二人在奏章中自述其罪,懇求朝廷可以法外施恩,赦免他們。”

“另,駐守敖倉的叛將牛輔,也於前幾日被其帳下軍侯胡赤兒襲殺,麾下將士盡皆潰散而逃。”

“故臣想請示陛下,這幾人當如何處置?”

關於蔡邕的事情,丁宮事先同呂布通過氣兒,而且戲策也私下找過呂布,請他救救蔡邕。

蔡邕死,只會是大漢朝的損失。

所以於公於私,呂布都不會袖手旁觀。

他故意提出李傕郭汜等人的事情,就是想圍魏救趙,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

果然,此話一出,朝堂上頓時鬧鬨一片,各執一詞。

“其餘將士皆可赦,唯獨李傕郭汜幾人不行!”

王允今個兒也不知是不是忘了吃藥,見人就想擡槓,大聲說道:“董卓能夠成事,皆賴這幾人爲其爪牙,助紂爲虐。以老臣之見,當即刻出兵,剿以滅之!”

一碼歸一碼。

這一次,還是有不少人點頭贊成王允的提議。畢竟當年處在洛陽時,他們沒少受李傕等人的欺辱。

果然,這老王允還是和上世一樣冥頑固執。

呂布心中暗想,如此一來,勢必會逼得李傕等人狗急跳牆,再上演一回大規模的叛亂。

雖說有高順鎮守着函谷關,不用擔心他們能夠強打進來,但這總歸是要消耗自身實力。

眼下各鎮諸侯暗地裡招兵買馬,蠢蠢欲動。

呂布可不想這時候,再去浪費更多的精力和體力。

趁着天子還未拿定主意,呂布拔高了幾分音量:“本來,他們是沒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纔跟隨了董卓,所以不得不聽從其差遣,以至於犯下錯誤。如今他們既然有心懺悔改過,朝廷爲何就不能給他們一條生路?”

“如果非要給他們加上惡逆的罪名,這幫亡命之徒勢必會孤注一擲,四處爲害。倒不如暫行安撫,令人前去略施小懲即可,相信他們定然會對朝廷感恩戴德,不敢再起反逆之心。”

呂布說的很是明白,就和當年大禹治水時候一樣,堵不如疏。

與其剿滅,不如招安。

“老臣還是以爲,此等惡賊,當除之!”王允面容憤懣。

呂布瞅了王允一眼,淡淡的聲音裡有着令人不容置喙的氣勢:“軍隊打仗的事,是我說了算,還是司徒說了算?”

王允聞言一怔,似是明白了什麼,繼而眼神黯淡,不再言語。

朝會結束,蔡邕在衆位大臣的保舉下,得以獲釋出獄。

李傕郭汜等人則是被朝廷狠狠斥責了一番之後,降級留得性命。至於刺殺了牛輔的胡赤兒,同樣也是搖身一變,成爲了撫逆中郎將。

總而言之,皆大歡喜。

第八四六章 招降第七六二章 機會第三六八章 策呂對第三十章 反殺第一五二章 後發制人第八二二章 張郃戰黃忠第九章 人心第二章 記憶第三三九章 將軍與宦官第六九五章 莽夫用長兵,帝王才執劍!第四四四章 呂布的野望第六三五章 拖下去,斬了第二七七章 我欲走,天下誰人可攔之第二六零張 我真是愛死他了第五四三章 夜幕下的殺戮第八一八章 先鋒黃忠第五零五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五十二章 雁門月照河山蒼茫第二十一章 你奈我何第六十五章呂布頭顱沉千斤,宵小之輩豈能提第八八八章 五禽戲第五零二章 司徒王允第四五一章 我部俞涉,天下無敵第八七七章 不戰而逃第八六零章 麴義練兵第二九六章 將軍,請指教第五一五章 真的是他!第一三四章 城頭處,呂字旗,迎風獵獵第七七三章 懵逼的呂布第五四六章 斷案第一六八章 初戰第二十四章 潁川戲志才第八八七章 馬踏賊營第五三三章 古之惡來第二五一章 過來一試第八二二章 張郃戰黃忠第八六四章 張雷公第五一三章 隻身破關第二五零章第六四六章 彈劾第三七九章 重逢一故人第七四四章 請先生幫我第八八五章 救救燕帥第五五三章 大司馬第六二零章 混子曹性第六三七章 及早除之第五一三章 隻身破關第一零五章 我曾於虎牢關下,視羣雄,如草芥第八十五章 一聲將軍,一世主公第六九九章 喜事不斷第八五九章 何爲英雄第八零五章 驚蟄(4000字)第十五章 進軍黃涼道第二七六章 發芽第二七三章 屯田第八六七章 好生想想第八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六八八章 天上,真有神仙嗎?第一零七章 廣衍城第七零八章 呂字旗下,所向披靡第七七九章 短兵相接(第三更)第二七零章 進軍漢陽第四三三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五二七章 回師長安第三八六章 白馬公孫第五九七章 舊亂未平,新亂又起第六一一章 陳留張邈第一四五章 陷陣營還有三十秒到達戰場第五十七章 高順第一九二章 又一個冒頓第十四章 斬首行動第三零八章 點兵點將第七二六章 劉備算什麼東西!第四四零章 毛玠第七六八章 交鋒典韋第七六二章 機會第六十二章 好一座洛陽第四十八章 一個人(三)第六八四章 老謀深算的王司徒第九零七章 願望第四七三章 入關南下第五四二章 血洗長安第四五七章 兵發虎牢第六六八章 暗伏的殺機第四十七章 聽一線蹄聲如雷第八十四章 真相第四二五章 一家五口第五九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一零章 改道陳留第一零六章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第三八六章 白馬公孫第四十六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四二七章 你就是呂布第一八二章 定胡碑第六七三章 父子第四九五章 馬超初戰第六三三章 哪裡都有豬隊友第六六二章 黑雲壓城第六三三章 哪裡都有豬隊友第六四九章 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