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到任

兩日後中午,柳城縣外,伏泉望着那比陽樂更顯破敗的縣城城郭時,臉中憂色不減。自從趙苞處獲悉自己處境,他便馬不停蹄趕來,只爲多些準備,誰知鮮卑何時再來?

官署內,剛剛到任的伏泉馬不停蹄的便命人將縣內諸官吏招來問話,他要第一時間知道縣內諸事,以便應對。

良久,便有人前後走來,待縣丞曰人來齊後,伏泉拿出自己的“告身”和銅印黑綬,以示自己身份,說道:“吾乃新任柳城縣令。”

衆人望之,齊行禮道:“見過明府。”

漢承秦制,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爲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爲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但兩者品秩不同,印綬亦不同,縣令銅印黑綬,而縣長銅印黃綬。

柳城乃是萬戶大縣,故伏泉所任柳城縣令授銅印黑綬,而“告身”則是自己上任的告職文書。

伏泉頷首,與衆人一番介紹後,疑惑問道:“功曹、令史、文無害何在,爲何不見其人?”

縣丞周觀隨即道:“回稟明府,令史隨前任縣令離去,功曹與文無害皆於前番鮮卑寇邊,守城交戰而亡。”

“邊患之危竟至如此?”伏泉震驚,鮮卑人精通野戰,但不善攻城,可柳城一個萬戶大縣,憑藉高城抵禦,縣中少吏都戰死兩個,不可謂不令人震驚。

“鮮卑寇入長城,一路南下,柳城地處遼西要道,乃其必經之路,故近年來時常遭掠,。”

“既如此,不知軍侯麾下餘兵幾何?”伏泉臉望右側一中年將領道,名曰蓋援,其乃遼西郡兵軍侯,駐守柳城。

“回稟明府,縣內歷經兩番大戰,損兵近半,剩三百四十七人。”

“可補足乎?”

“尚未。”

“爲何?”

蓋援面色一突,臉望周觀,不作言語。

周觀這時趕緊道:“非不補,而是無法補也。”

伏泉臉色一變,怒道:“汝欺吾新來,膽敢狂吾乎?”

周觀趕忙行禮道:“非下官誆騙明府,然柳城本非富地,加之鮮卑時常入境,歷經兩戰,府庫皆空,兵士口糧已有不足,便是冬衣亦是三年未換,募兵錢糧耗費頗豐,故無錢亦無糧可補。”

聽其言語,伏泉臉色稍緩,幽州本就不及中原之州繁華,加之又地處邊郡,時常與胡人交戰,頗不富裕,故往年都需鄰州冀州接濟錢糧方可維持,是以周觀所言有理。稍加思索,伏泉隨即道:“既如此,吾與蓋軍侯前去兵營查看,其餘人退下吧。”

周觀小聲道:“明府初來,今日便先休息,縣裡已備好酒宴,爲明府洗塵。”

伏泉本待拒絕,後來還是答應,這是官場規則,自己斷不可拒絕。

迎接伏泉的酒宴是在縣中官邸承辦,伏泉身爲柳城縣令,掌控柳城軍、政大事,是以不僅縣裡各級官吏悉數到場,縣裡豪強地主也都來了,倒是頗爲熱鬧。

翌日,伏泉騎馬前往兵營,身後跟着黃忠、徐晃與史阿三人,以及一隊親信共十餘人。兵營因是軍旅之地,自不能再穿袍服,從府庫裡尋了尚新的魚鱗精甲,每人各自披上一件。此甲分爲身甲、甬袖、垂緣、對襟穿戴,據說其上共鑲嵌甲片兩千餘枚,重達六十八斤,防護力極強。

營地在城內西角,衆人到來時,兵營裡主官軍侯蓋援帶領兩位假侯,十位屯長出迎。漢代兵制爲五二進制,五人爲伍,設伍長;十人爲什,設什長;五十人爲隊,設隊率;百人爲屯,設屯長;五百人爲曲,設軍侯;二曲爲部,正好千人,多以校尉、各司馬領之。

二位假侯一高一胖,高者名韓當,二十餘歲,胖者名杜茂,三十餘歲。伏泉昨天宴會上已經見過兩人,當時他對那高者頗有興趣,一番打探,他便肯定這人一定就是那位歷仕孫吳三世的忠臣。

據傳,韓當年少從軍,能如此年齡升任假侯,完全憑的是他一戰一戰打出來的軍功,可謂是勇武過人。

伏泉進入營門,隨口問蓋援道:“昨日聞,士卒口糧不足,汝等如何應對?”

蓋援回道:“按規定士卒口糧月大石二石,或小石三石三鬥三升,如今歷驚兩番大戰,府庫經用不足,百姓亦遭胡禍,秋糧恐也不夠,如今僅給小石二石,以充大石,就這也是郡內接濟才勉強夠活。”

伏泉點點頭,小石和大石的兌換比率爲十比六,小石三石三鬥三升合大石二石。漢時多有邊軍兵糧不足,便以此策以解燃眉之急,柳城府庫空了,用此策也是應當,但卻非長久之計,畢竟長此以往,兵無糧則士氣失,戰力必定大減,看來自己首要前提得想辦法搞些糧食纔是。

進入校場,三百餘步兵的隊伍早就排列整齊,一旁還有二十餘騎兵,柳城兵卒以守城爲主,自然不需太多騎兵。他們衣甲雖是陳舊,卻很乾淨整潔,士兵面貌也還好,目光炯炯,透着一股說不出的精神氣,邊軍就是邊軍,比自己在京師時,時常看到的看管雒陽城門的士卒不知強了多少倍。

伏泉登上校臺,蓋援問道:“縣令是否觀看士卒演練八陣?”

八陣者,孫子有八陣,孫臏有八陣,至漢代,八陣更是軍隊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漢制京師五營士每年十月進行都試,主要受閱內容便是“八陣進退”。邊軍因爲直面戰事,每月必有一練。

伏泉頷首稱好。

蓋援轉身下得校臺,接過令旗一揮,士卒依據旗指,或分或合,運轉流暢,不時傳出激昂的喊殺聲,沙場氣息瀰漫,顯然是平日操練得當,有知兵之人一眼便可看出此乃精銳無疑。

望着場中精兵,伏泉心道,這是不是就算自己的起家部隊?

只是現在黃巾未起,軍閥未出,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在哪裡?

不由自主,伏泉擡眼望向北方,那裡有一個胡族,名曰鮮卑。

——————————————————————————————————————————————

漢代縣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

魚鱗甲六十八漢斤,合十七公斤。

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百二十四章 今日便受此之辱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戲志才第四十四章 宋酆與蔡邕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五百九十八章 終至漢陽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十七章 怨上加怨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三百二十八章 摘桃子沒門兒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八十二章 皆爲漢軍埋骨之地第三百三十一章 望司馬開城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四百六十二章 破王庭放兵一日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頭勢力自古有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零四章 正當南下掠漢之時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四百六十四章 漢人殺向彈汗山了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至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六百七十八章 出名的年輕俊傑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三百六十一章 夜襲功成誰可敵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袁赦自盡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十四章 考校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通三絕 定復西域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夜襲鮮卑狼豕突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七章 埋葬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隱居第一百零九章 諸君有何話說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