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

黃君便是黃忠,其雖養於伏泉門下,但伏泉可不敢當其爲家僕,是以伏氏家僕多以黃君稱呼,以示區別,表達敬意。

伏泉臉色突變,問道:“出了何事?”

那騎回曰:“黃君射中一雕,正一同前去取時,忽然來了十幾騎胡人,當頭之人言道那雕是其所射,雙方糾纏不休。吾當時正在遠處,見此情景,便回來報信。”

伏泉當即下車,換上馬匹,又招呼了十餘騎,前去支援。

馬匹飛馳,很快便隨着報信之人帶路,到了兩方爭執地點,不過與伏泉當時想的可能會打鬥不同,雙方氣氛並未爭鬥。

黃忠見伏泉來,抱拳道:“流川。”其餘家僕則齊曰:“少主。”

伏泉頷首,問道:“出了何事?”

“適才空中有雕飛來,吾便取弓射之,未想和這人同時射中,又皆未注意,故起了誤會。”黃忠說完指着一胡人手裡的雕屍體道。

伏泉望之,只見一胡人正舉着一隻褐灰色雕的屍體,屍身上插着兩隻利箭,應是未死多久,還能看到絲絲鮮血順着傷口滲出,看來倒真是誤會了。

隨後,便聽胡人中一明顯穿着華貴的少年道:“先到者得,此乃規矩。”其說話語氣說不出的傲氣,看似不像普通胡人。

這時,胡人中又有一青年斥道:“阿弟,此乃射鵰英雄,休得無禮。”其說話倒是有城府許多,隨後又打馬來到黃忠面前,語帶尊敬拜楫道:“雕之高、雕之速,環宇第一,能射鵰者必爲勇士,於扶羅見過勇士。”

此時東漢隨着南匈奴內遷,歸附漢朝,百餘年來,其胡風雖未改變,但畢竟漢胡相聚,多有漢化,貴族更是知曉漢人禮節,學得漢人文化。

黃忠隨即還禮道:“南陽黃漢升見過於扶羅。”

胡人敬佩勇士,特別是射鵰者,那胡人青年隨後笑道:“走,去吾部落,一起喝酒吃肉。”語氣熱情非常,倒令人盛情難卻。

黃忠回頭望向伏泉,等其回話,伏泉當然不會答應,此地胡人衆多,自己與這青年素不相識,若是去了其部落,一番暢飲,酒醉之下說不得出現意外,河東被伏擊之事在前是以特別慎重。

於是,伏泉道:“謝過兄長美意,然吾等尚有要事,美稷縣有吾世伯牧守,望請見諒。”

話一出口,這些匈奴人面色皆露異色,於扶羅更是臉露玩味道:“不知賢弟世伯乃是何人?”

“臧中郎也。”

“既如此,吾先去也,到時再見賢弟。”於扶羅開口笑道,隨即返身,與一衆匈奴人離去。

再見?

莫非其亦在美稷?

伏泉被於扶羅弄得莫名其妙,也不知其是何意。不過經此一鬧,天色不早,還是速速趕路爲妙,車隊再次上了路。

不久,眼前漸漸出現一縣城城郭,美稷縣就此到了。

南匈奴單于庭,便在美稷城外不遠。

東漢初年,位於漠北的匈奴日漸強盛,此時劉秀平定天下未久,漢朝國力未復,無力與匈奴戰,只得避之。

建武二十四年,匈奴內部爲爭王位發生動亂,匈奴貴族相互殘殺。匈奴分裂成南北二部,南部匈奴人立日逐王比爲醢落屍逐鞮單于,依附東漢稱臣。

直到建武二十六年,朝廷派中郎將段郴、副校尉王鬱出使南單于,立單于庭於五原西部塞八十里,後又讓其率部進入雲中郡,因不斷受到北匈奴發兵騷擾,最終將單于庭遷至西河郡美稷縣。

南單于定居西河,爲幫助東漢防禦邊塞,命韓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賢王屯朔方,當於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雲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將軍屯雁門,慄籍骨都侯屯代郡,因分別屯於八郡,後稱爲“匈奴八部”。

“匈奴八部”平時遊牧,戰時爲郡縣偵羅耳目,援助漢軍,一定程度上負擔了東漢北部邊境防禦,亦算是南匈奴內附的代價。

匈奴中郎將乃是因南匈奴多次請求,東漢才正式設置這一官職,其又稱中郎將,使匈奴中郎將,護匈奴中郎將、領中郎將、行中郎將以及北中郎將等。其主護南單于,秩比二千石,可擁節,主要有持節出使、領護或衛護匈奴等職責,亦有監察匈奴動靜的任務。

進入美稷,天色已晚,伏泉並未立即去臧旻府中拜見,一來時間不早,二來自己一路風塵,身上衣服皆有灰塵,若是這一副模樣前去拜訪,可謂是極爲失禮的行爲,是以他代表先去驛站住下,打算明日再去。

夜幕緩緩降臨,驛站外不時聽到胡語陣陣,令人頗覺不安。伏泉於驛站庭院內打一套五禽戲,自從華佗提醒,他每日早晚都會抽時間鍛鍊一番。

一套動作完成,伏泉伸展身子,接過夭兒遞來的絲布擦乾臉上汗水。驛站外突然傳來一陣胡人喧鬧之聲,聽着聲音卻是像一羣醉漢胡鬧,一番起鬨,不時夾雜着污言穢語,其中伏泉竟隱隱聽到“漢狗”之類的言語,臉色頓時不愉。

南匈奴歸附漢朝不假,但兩族之間世仇日深,不是漢朝給予豐厚賞賜以及地盤便能化解的。

即使不少南匈奴貴族心慕王化,但對於下屬部落之民來說卻無太多感覺,甚至因羨慕漢人生活美好安定,心懷不滿者日益增多,更有甚者又逃回草原,加入其他部落入侵漢朝搶掠。

聽的匈奴人言語嘈鬧,伏泉十分好奇,現在天色應是宵禁時候,縣城怎還能讓胡人出行,不怕亂來?令黃忠去尋驛站值守小吏,前來問話。

未幾,一中年驛吏便來了,其行禮後道:“明府安好。”

伏泉頷首,問曰:“既是宵禁時候,爲何縣內還有胡人走動?無人管乎?”

“明府不知,非是無人管,而是不敢管也。美稷乃小縣,戶口本就不多,自匈奴內遷美稷,百餘年來,縣內外匈奴人叔已是當初數倍有餘,而美稷漢人數量卻不如其,若是應宵禁小事嚴懲匈奴,指不得鬧出什麼亂子,是以無官敢管。”

驛吏走後,伏泉陷入深思。

的確,雖然東漢的宵禁制度嚴格,但並非無人敢犯,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不提,便是京師雒陽,不也是因爲出了一個有後臺的曹阿瞞,敢犯禁者,五色棒下皆無活路,這才讓京師宵禁有所起色,更何況這已經是胡人盤踞的美稷,匈奴人可謂是佔了主體。

誠然,東漢以夷制夷的政策一定程度上說來不錯,東漢北擊北匈奴時,南匈奴出兵甚多,後來東漢末年,南匈奴亦多次出兵援助漢朝,甚至亦曾救援獻帝,對抗判漢之臣,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南匈奴藉助中國恢復元氣,若是中原國力強盛時,邊境自然無事,而一旦中原衰落,加之異族有心懷叵測之人領導,長久必生亂也,君不見後來有名的“文姬歸漢”,大名鼎鼎的蔡文姬便是南匈奴趁中原內亂,劫掠進犯中原,後被匈奴左賢王擄走,甚至於後來滅了西晉王朝的更是匈奴人。

皎月暗沉,伏泉雙拳緊握,不由自主的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令一旁的夭兒側目不已,不知所謂。

第五百六十七章 廣宗蛾賊已先平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十四章 考校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弩在手何懼之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二百三十二章 誰人降蠻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五百二十六章 高歌勁舞震羣賊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九十章 以兄事之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八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二十九章 崩其右翼第六百六十七章 蔡家有女初長成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蠻兵劉堅至江州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三百零六章 一月滅賊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蠻兵劉堅至江州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六百四十一章 必須屯田經商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六百三十一章 白馬義從天下無敵乎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相移民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開西域都護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四十三章 培養外戚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一百二十二章 令支潛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家羽翼需盡誅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二十章 人情第四百九十六章 天命一說何有之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五百一十五章 化胡爲漢三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驚變 帝心何意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