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滅蝗

伏泉望着自己這傻伯父,此時與腐儒有何不同?不過伏完訓話,他必須得受着,伏完乃是他血親長輩,他敢反駁嗎?

天色漸漸變暗,冷風不時蕭瑟吹過,帶其陣陣破空之聲,前方傳來一陣若有若無的吵鬧之聲,伏泉望之乃是一座小山。衆人走進山口,便有一隊哨騎前來,其皆束鐵甲,馬匹也是良馬,此應是越騎營騎兵無疑,畢竟鐵甲於漢代實屬寶貴,能連哨騎都裝備的只能是大漢騎兵精銳。

“爾等何人?天色已晚,前方乃越騎營禁地,速速離去。”未幾,哨騎中有一人大喝道。

前方帶路的伏完衛士隨即喊道:“屯騎校尉在此,爾等速來接將軍。”

對面一陣騷亂,接着從中竄出一騎,待向伏完這邊駛來,待見到伏完便行禮道:“趙信見過校尉。”

伏完言語幾聲,便讓趙信帶路,一隊人馬向山谷內走去。

別看山谷較小,但山谷內十分寬大,只見一排排土木結構的兵營,有序分佈,無數騎兵來回在兵營空地穿梭。

現在還未有大戰,但空氣裡卻凝固了一陣肅殺之氣,讓人不由顫抖,可見漢軍強盛如斯,蓋因東漢連連征戰,不說漢羌百年戰爭剛剛結束未久,便是鮮卑也時常寇境,越騎營乃大漢騎兵精銳,時常與異族交手,故有此殺氣。

衆人下馬,隨伏完走至帥帳,便聽伏完謂帳前左右兵卒道:“擂鼓召將,孤有聖諭。”

兩兵卒道:“諾。”便隨即離去。

未幾,便聽一陣震耳欲聾的鼓聲震破長空,隱隱帶有肅殺之氣,令人畏懼。接着一陣馬蹄繚亂之聲傳來,不一會兒,便見一排排鐵騎整裝聚于帥帳前,爲首幾人,有一人伏泉識得,便是那潘俊。

潘俊自江東平叛後,伏完上表其功,其因功封爲秩比八百石的司馬,統領越騎營騎兵千人,因其與伏泉的關係,很受伏完信任,引爲心腹。而王越,則被賜了關內侯一爵,後又被劉宏留於宮中宿衛。

稍後,伏完謂帳下兵將道:“陛下詔書,令孤率越騎營一部兵馬,於雒陽城外捕殺蝗蟲。”說完,伏完持節與諸兵將查看。

漢室制度,對於調兵,非常嚴格。西漢時除了皇帝詔書外,還需要有虎符爲信,後來調兵信物增加,到了東漢多以持節爲主。換而言之,光有詔書,沒有調兵信物,就算是皇帝親臨,普通大頭兵們也不敢動一分一毫。

這是漢室鐵的紀律,充分保證了,沒有人可以從皇帝那裡盜走兵權。不過兩漢數百年時光,外朝與中朝相鬥,矯詔持節之事時有發生,像是竇武之死便是如此,故今已不像漢室調兵制度制定時的初衷那樣完美。

“請校尉下令!”伏完以下軍官查驗無誤後皆行禮拜道,雖然他們之中也有人對皇帝要捕殺蝗蟲感到害怕和遲疑,認爲蝗蟲乃神靈示警,但畢竟他們效忠的是大漢,是皇帝,是以一番思索很快領命。

伏完朗聲道:“蝗蟲一事,無需太多人等,潘司馬,汝率本部之兵隨孤前去便可,其餘諸將巡視諸營待命。”

“諾。”衆將齊齊禮拜道。

夜幕緩緩降臨,漆黑一片,偶有淡淡的月光灑下,雒陽城外一處蝗蟲頗多的村莊裡,潘俊正率領自己手下千餘騎兵,佈防村莊四周。

本來雒陽乃大漢京都,不需如此,然而村民知曉來之漢軍要捕殺蝗蟲時,紛紛阻攔,言此乃蝗神,不宜捕殺,否則必遭天譴。

爲此,潘俊只能下令將村民老弱婦孺羈押一地看管,同時佈防,防止極端村民生出異心,不過他倒是多想了。這些村民青年被官軍徵召,其餘老弱婦孺見到官軍明晃晃的刀刃,都是害怕不已,皆不敢鬧事,只能疾聲咒罵,然後跪下向天禱告,祈求神靈護佑。

遠處的村莊田野邊,越騎營騎兵已經監督民夫將坑挖好,坑旁則就近從民戶中取來雜草之類的易燃之物。

伏完臉色鐵青站於一旁,蓋因其身旁有一位老者,其鬢髮皆白,此時怒目而視,言語激烈,斥責伏完枉爲漢臣。

其人乃是鄉中三老,西漢高祖劉邦詔曰: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衆爲善,置以爲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爲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徭戍,以十月賜酒肉,東漢以後又有郡三老,並間置國三老。

莫看伏完被罵的臉色鐵青,但其敢怒不敢言,蓋因東漢重孝,尊重長輩。這老者乃是三老,年歲大不說,品行也是一等一的,伏完是一個忠於家傳儒學的書呆子,對於孝義看得很重,怎麼敢反駁呢?

好在捕蝗事宜準備好,伏完一聲令下,只見黑夜的田野之上,火光沖天,點亮了漫天光幕,伴隨着一陣濃郁的煙味,不一會兒,便薰得人口鼻不適,淚水鼻涕紛紛涌現。

沒過多久,便見一羣一羣蝗蟲像是着魔了一般向火焰中撲去,伴隨着一陣噼裡啪啦的燒焦之聲,未幾,他們便多數化爲飛灰。這時,早已等候多時的民夫,在漢軍的監督下,趕快蝗蟲屍體掩埋。

那鄉中三老見此一幕,登時氣急,雙手又是一陣斥責,大喊道:“此皆乃神蝗,火燒不得,捕殺不得,爾等爲之,必遭天譴……”言罷,可能是言語過於激烈,竟然就此昏死過去,倒是讓其身邊的越騎營兵慌亂不已,急忙將其扶住,送入就近屋舍。

不過,這三老一人於此事已無足輕重,田間的民夫見到蝗蟲真可輕易捕殺,已有不少人爲之觸動,不再如先前那般抗拒,反而越發賣力,不斷把因火燒而散落於地的蝗蟲就地掩埋。人都是自私的,他們知道滅蝗有利於自己今年的收成能保住多少,關乎於自己一家老小能否過活,還會管什麼蝗蟲是蝗神之類的話語?

伏泉望這一幕,心有所感,不顧空氣裡瀰漫的煙霧味,朗聲詠道:“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未幾,在場衆人無論民夫、騎兵也順勢唱道:“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其中不乏有人即興就一邊滅蝗蟲,一邊起舞,好不自在。

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說降心意絕第五百五十章 兩虎相爭誰獲利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城初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做本朝的李陵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一百八十九章 讖緯之學迷信也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五百九十一章 士別五年 當刮目相看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九十六章 到任五百一十三章 無地百姓出塞屯田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六百五十七章 沒有下限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植羞與同朝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進身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掃定南匈奴屠各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六百三十四章 張燕將至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二百一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一百二十章 以命搏命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五百三十一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三百二十九章 禍水東移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十九章 何家參與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