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

隨着伏完這話一出,那在樹上扔樹枝的男女幼童的身份,也就昭然若揭了,自然是伏泉的堂妹伏壽和關羽的兒子關平無疑了。

而此刻在樹下,教授其他孩子,被伏壽稱爲三兄的儒服少年,乃是伏完的三子,伏泉的三堂弟伏均。至於那個出身涼州,被伏均教授《論語》的虎頭虎腦的英俊少年,他姓馬,有一個讓伏泉一見之下就甚喜之,主動要求他來伏完門下讀書的名字,那就是馬超,那個後世一直傳誦的“西涼錦馬超”。

樹上下四人被伏完那一聲叫喊,也是嚇了一跳,臉色各異。其中,在樹上的伏壽和關平二人,最是大驚,畢竟,他們二人敢如此放肆,也就是趁着伏完接到書信,回書房看信,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到他們身上而已。

現在,當伏完回來,伏壽和關平二人,自然如同老鼠見到貓一樣。若是細細觀察,便會察覺那先前被伏均問得一句話都答不上來的馬超,卻是很快的轉頭,對着剛剛從樹下下來的二人,在伏完、伏均二人視線的死角處,吐着舌頭,那副樣子,顯然是在爲伏壽、關平二人接下來的後果而悲哀。

隨着二人小心翼翼的從樹上爬下,伏完一臉陰沉的看着二人道:“爾等不要命乎?竟敢私自爬樹,回去抄錄《孝經》十遍,今日交出,抄不好不得離開大堂一步!”

顧不得組織語言,伏完開口就是一頓大喝,直把關平和伏壽二人給說得頭都不敢擡一下,低聲行禮道“諾”,隨後便欲往大堂而去。

然而,這時候,突然院子前方,傳來一陣打鬥之聲,其中夾雜着兩道熟悉的青澀聲音,一下子令得伏完大驚,忙驚呼道:“黃敘、孫策二子何在?”

“不知,適才還在附近……”這邊伏均看了看四周說道,說話語氣越來越低,顯然,他也是發現了情況的不對。

似乎在伏均把馬超拉出來單獨替父授課時,那兩個年齡和他相近的小魔頭,竟然趁着這機會溜出去了。

說話時候,伏均身邊的馬超,卻是在明白黃敘、孫策那兩個武藝不俗的傢伙打鬥時,眼中突然放光,精神煥發,完全不似剛纔那虎頭虎腦的粗苯模樣,雙手捏成拳頭,不斷摸索,嘴中更像是流出口水一樣,顯然,聽到打鬥,他的手也是手癢無比。

“氣煞吾也!氣煞吾也!”伏完明白那二人可能又私下比武后,大聲怒道,而後也不管這幾人,連忙跑出院子,去循着聲音傳來方向走去。他可不希望這幾個孩子在自己府中出現什麼以外,畢竟他們的父親都是宋氏、伏氏外戚的忠誠勇武下屬,若是出了岔子,顯然無疑會讓那些猛將對宋氏、伏氏不滿。

眼看伏完離開,場上所留四個少年孩童,相互忘了一眼,都選擇了跟着去看好戲。就是伏均這個自小就被伏完教育的禮節不失的小大人,也是整了整自己髒亂的束髮後,帶着其他幾人,直奔武打聲音所傳的方向。

另一處別院內,兩個年輕俊俏的少年郎,正各自持一把木刀,打鬥着。旁人若是小看二人,就一定會吃大虧,因爲他們拿起木刀相互之間的戰鬥,一點兒也不遜於外面那些異於常人的遊俠私鬥,可見這兩個年輕孩子的武力如何。

這兩人自然就是剛剛伏完口中所說的黃敘和孫策了,前者乃是昔日被張仲景救活的黃忠的兒子,而後者卻是深受宋氏、伏氏外戚大恩的孫堅的長子。

他們和先前的關平、馬超一樣,都是伏泉特別要求他們的父親,將孩子送到伏完這裡授學的。畢竟,對伏泉而言,要想籠絡這些絕世猛將,除了給予官職厚祿這些前途以外,更要讓他們不爲後代煩憂,而這讓幾人孩子來伏完這裡學習經書,自然就是一步妙棋了。

讓他們送長子來,其實也是相當於一種變相的試探,有點類似於質子的性質,如果其等有二心,絕對不會立即答應或者說理睬自己的。終究,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會很大,一旦他們以後對自己有所想法,但考慮到長子和伏完有這一層師生關係,都要三思而後行。

而且,這些孩子拜入伏完門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更是一種早早的將他們的政治標籤打了進來,將他們的家族和伏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其中,孫策、馬超都是在歷史上證明過自己,而關平有其父壓制,事蹟不顯,至於黃敘,歷史上卻是早死,也不知其前途如何。但伏泉想來,虎父犬子的事蹟終究是少,就算這兩人都廢了,可有着孫策、馬超的支撐,以後就是伏氏有什麼變故,以這二人後來的權勢的,也會效死力保的。

如果說,倘若關平、黃敘這兩個沒有在歷史上多留幾筆的人,因爲自己的改變,日後發揮出不小的作用,那對自己而言,可就大賺了。所謂“虎父無犬子”,伏泉覺得,只要不是過分放棄自己,紈絝無度,兒子再如何,有其父風采,都是可以成才的,成不了才,也就差的是機緣未至而已。

當然,這收孩子做學生一事對於伏氏來說益處甚多,但對關羽、黃忠、孫策、馬騰這四人來說,甚至他們的家族來說,如果沒有做牆頭草的準備,那麼也是十分有益處的。

畢竟,漢代以經學立本,除非你想做一輩子的武將,否則在文武不分的漢代,肚子裡起碼還是需要一點兒墨水的。這也就讓那些孩子的父親,他們從家貧一路走到現在,成爲了大漢的權利階層後,也在想着如何讓子孫有一個更好的出身和起點。

如此看來,當伏泉提出讓他們送孩子到伏完這裡讀書時,對着四人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自然除了馬騰以外,一開始就極度渴望伏完收徒。一來,伏完是現任不其侯,也是青徐伏氏學的大家,是天下有數的知名大儒:二來他更是皇戚,自家孩子能夠拜在伏完麾下,當然要慶祝了。

關羽、黃忠、孫堅三人開始都沒有異議,他們能有今天,不都是宋氏、伏氏的提攜,自然十分清楚這樣的對自家孩子的後果,所以紛紛答應。

而馬騰,則是一開始沒想同意,其實按他本意,是想讓現任馬氏家主馬日磾收馬超爲徒的,畢竟,一來馬日磾也是天下知名的儒士,少小便繼承了大儒馬融的學說,二來這樣還能保證馬騰這一支右扶風馬氏偏支和主家的緊密聯繫,畢竟他這一分支和主家,實在分離的太遠了。

不過,馬日磾即使看到馬騰的增長,也爲馬騰這一偏支證明了身份,縱然伏泉似乎十分高看馬騰,但也沒有答應收馬超爲徒。至於原因,自然是馬騰的資歷和官位,還不值得馬日磾重視,因此,最終馬騰爲了讓馬超從小便有好的出身,還是選擇讓馬超拜在伏完門下了。

“殺……”

前院裡,院子不算大,兩人也只是單純比武,倒是讓這裡成爲一個不錯的習武之地

打鬥時,些許距離對黃敘來說彷彿咫尺,踏步,掄刀,瞬息間,手中木刀帶着厲嘯兜頭斬下,此刀若是由木頭變成鐵的,估計現在已經不知道飲過多少人血了。

“哐!”

孫策雙手持木刀硬擋住黃敘這雷霆一擊,縮後一步巧妙卸下大力,其實心中也在嘀咕,不是說黃敘小時候得過絕症嗎?怎麼還能有這般力氣?

之後,孫策在黃敘發動第二輪攻勢前搶先出手,刀出帶出一陣風聲,瞬間,黃敘也不得不暫避其鋒,心中也在暗道這孫策倒是和他爹一樣,都是勇猛之輩,武藝不低。

兩人再次陷入靜立,他們的目光也都微微下斜,見到手中木刀,都已經出現了不少的裂痕,密密麻麻的,也令得二人微微蹙起劍眉,在清秀的臉上煞是可愛。

“殺……”

而後,兩人同時暴喝一聲,疾走,對刀,隨着木刀似乎要在裂痕中慢慢崩碎,“鏘鏘”不絕於耳。

“唰……”

孫策險險避過敵刀,雙目如炬,揮刀橫掃,黃敘以刀截擊,繼而再度搶攻,雙方打的是難解難分,誰也不讓誰。

“鐺!”

一聲激盪後,黃敘仰頭長嘯,刀勢如奔騰之大河,排山倒海卷往對面,實在難以想象,這麼小小年紀,用木刀就能揮舞出這等刀法,實在非常人所謂,長大之後更是不得了。

孫堅此時額頭微微浸着汗,見此,口中暴喝道:“來得好!”

說完之後,孫堅挺刀相迎,雙方翻轉騰挪,遊走廝殺,刀勢盡爲幻影,看之不清……只是,戰至如此最激烈時,伏完的身影也是到了這裡。

見到打得如此兇險的兩人,很少見到打鬥場面的伏完卻是有些驚呆了,幸好這木刀很難傷及人性命。否則的話,如果不是木刀,他們用任何真刀的,伏完恐怕現在就要拼着這張老臉,忍着被伏泉埋汰,也要把那幾個孩子全部逐出不其侯府,任你父親是誰,都和他無關。

其實,這種孩子比鬥在不其侯府裡並不是一次,那些人對於伏完的脾氣也算是瞭解頗深了,所以一直以木刀相鬥,爲的自然就是避免被伏完踢出軍營。

“黃敘、孫策,爾等還不住手?”顧不得去尋思兩人刀法如何,伏完連忙大喝道,阻止他們繼續比武,實在對於他而言,兩個少年這麼打鬥,太過危險了。

當然,即使是伏完,也不得不承認這二人刀法是了得,可見幾人未來前途,真是可謂是“虎父無犬子”,但此刻當務之急結束兩人這場無休止的爭鬥,這時伏壽等人也趕了過來。

果然,聽得此音,打鬥進入忘我的兩人,這纔回頭看到正一臉怒容看着他們的伏完,立馬和見到鬼一樣,收了自己的木刀,而後和伏泉行禮。

當然,收刀是收刀了,不過他們臉上浮現的神色,明顯是一點反思都沒有。雖然,他們全都在等伏泉訓示,那有些畏畏縮縮的樣子,顯示着他們是害怕了,但並未說明他們會因此收手,顯然以後若是還有機會,他們還是會在課上如此的。

伏完此刻心力交瘁,有些累了,批評了二人以後,如同剛纔懲罰伏壽、關平一樣,也狠狠的懲罰這兩個比武者,這纔將這件事情解決。而後,留下伏均好生看護,又掉來幾個奴僕看守,保證沒人能保住這幾人離開後,伏完這纔去後院休息。

一時間,不其侯府的大堂裡,飄蕩着好幾個抄寫《詩經》的少年哀嘆不公。不過,爲了保證伏完繞過他們,直接登門和他們父母打報告,這幾人就不敢不認真寫,也不敢偷工減料。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三百七十三章 圍魏救趙救危城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二百五十章 楊季休強問得選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三十二章 單家子中出徐福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侯難成第二百四十九章 甘氏疑雲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三百零七章 寧拜見明公第五百七十九章 不其侯府孩童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時地利皆不在第三百三十二章 趙凱退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九章 出城第四百零七章 周禮盡在魯矣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二百二十八章 爾等竟不知漢朝班定遠使西域乎第二十章 人情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五百一十七章 歸去蜀中還諸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殺伐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操 你老婆我收了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六百五十八章 拉攏盟友和打擊政敵的妙招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三百五十一章 吏不必可畏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五百七十二章 閻忠誡勸清君側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一百七十一章 雌雞一唱天下白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一百零五章 狼煙起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王耀德不觀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直奪權的劉宏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四十五章 長者之計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八章 獻策防治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三百三十七章 陛下可知零陵太守楊璇誰人也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漢室三興第四百九十二章 鮮卑思變何惶惶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二十六章 綁架第二十八章 袁紹之約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嶇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上天所賜之李陵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