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臥虎

雒陽城外,穿着大漢一隊隊制式鐵甲的漢軍整齊列陣,粗粗一看足有數千,步騎皆有。軍隊陣中,一杆杆豎立軍旗上的各式花紋,代表他們都互不同屬,但每一支軍隊的來歷,熟悉的人看到都會知道非常不凡,因爲他們是來自北軍五營的大漢強軍,是大漢中央禁軍的精銳。

每個漢軍男人看到他們都不由自主的心中泛起一陣羨慕,,因爲對於很多以漢軍兵卒而言,能進朝廷禁軍真是他們永遠也不敢想的事情,當然,這一點直到後來的董卓進軍才徹底改變。

車騎將軍宋酆、司隸校尉伏完及北軍一衆將領以下,皆率各部齊至城外,架勢大的不得了,其中更有伏泉熟識的現任越騎校尉段熲、屯騎校尉何進等,真是雒陽城中一衆軍中大佬齊至。

如此多大佬齊至,更何況還有自己外祖父宋酆、從父伏完,伏泉自然不敢有怠慢,遠遠便立即下馬,快步前去行禮。

“見過諸位將軍,泉何德何能讓諸位出城相送?”雖然伏泉和在場的何進等人關係不善,但是伸手不打笑臉人,現在人家一起迎接自己,更何況又是當着無數人面的公衆場合,他可不想一出迎接自己的戲碼,變成一出鬧劇。

宋酆握住伏泉的手,臉上帶着自得的神情,語氣連連感嘆道:“伏巴郡入京還是來得有些晚了,陛下可是於朝中唸叨久矣,只等將軍入朝報捷。”因是官場場合,宋酆自然不能用對待晚輩的稱呼來稱呼伏泉,當然稱呼必須用官稱,但他語氣裡的自豪和對晚輩的關愛之情是怎麼也壓制不住的,想想也是,畢竟是自己家後輩,屢立戰功,作爲長輩自然有幾分自得之色。

聽後伏泉立即向着雒陽城方向,遙遙一拜行禮,隨後潺潺笑道:“有勞陛下掛念,然廬江至雒陽,一路艱辛,加之天多有雨,故遲了數日。”

“無礙,無礙,將軍既已入京,諸事當無憂也。”宋酆笑道,隨後又看了眼伏完,接着說道:“今日雒陽諸軍皆受詔出迎將軍,便由伏司隸爲將軍一一介紹,有勞伏司隸了。”

“諾!”伏完行禮道,即使宋酆不說,伏完也不會讓他介紹的,畢竟說到底宋酆也是他的長輩,而且隨着年老,宋酆體弱不少,這些瑣事伏完自然不會讓宋酆去做,終究也是耗費精力的一種,

隨後,伏完拉着伏泉的手,對他身邊最靠近的一箇中年男子介紹說道:“此乃張中候……”

北軍中候姓張名則,字元脩,益州南鄭人,年三十餘,身量矮小而骨架粗大,相貌剛正,雙目有神。其人武略出衆,爲牂柯太守時,平定蠻夷,威著南土,號曰“臥虎”。曾經永昌、越巂蠻夷本想謀反,卻因爲張則在其郡周邊,懼其威名,相互苦勸這才作罷。後來因攻伐羌狄功勳,又被朝廷遷爲護羌校尉,徵拜扶風,之後又爲桂陽,皆平境內盜賊之患,吏治清明,可謂是武勳出衆,履歷極爲出衆。

“見過張中候,前番益州板楯蠻亂,無緣見將軍,真乃憾事也。今日得見,方知‘臥虎’之名不虛!”伏泉上前與張則行禮大招呼道,其實張則之名,伏泉早已聽聞,只是無緣得以一見。當初巴郡板楯蠻謀反,除了伏泉被朝廷命令平亂以外,張則也被拜爲降集校尉,率兵以鎮漢中,防止長安西門門戶有失,繼而危及帝都雒陽。

當然了,雖然伏泉曾經是想見張則,但也還沒到那種特別相見的程度,他這樣說純粹只是官場之間的客套而已。至於爲何相見,自然是他的“臥虎”之名了,畢竟聽到“臥虎”這個名字,伏泉心中就不由有種惡趣味,暗想這傢伙和後來的“臥龍”諸葛亮有啥親密關係,竟然號稱如此接近。

不過,惡趣味終究是惡趣味,伏泉稍微想想也就知道是自己想想的天馬行空了,這張則是益州人,那諸葛亮可是自己老鄉徐州人,怎麼可能有聯繫?而且說到底現在的諸葛亮估計還在他父親諸葛珪醞釀着,還是個準備成爲游泳比賽冠軍的“蝌蚪”而已,連個影子都沒有,自然不會和張則有任何聯繫。當然了,如果要說後來諸葛亮執掌益州,成蜀漢丞相的話,兩人之間也是勉強能聯繫起來的,只是那也是往後的日子了。

“謝過伏巴郡妙贊,則些許威名,如何可比伏巴郡之功?當時則於漢中,聞將軍平板楯蠻亂,亦是欣喜,大漢就此又出一名將也!”張則說話很謙虛,而且極力推崇伏泉,明顯深諳官場低調之風,畢竟說到底雖然張則功大位尊,但伏泉也不差,況且又是皇帝身邊紅人,京中貴戚,除非他腦子秀逗才和伏泉顯擺自己,無疑如果他真這麼做,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張中侯過譽,泉尺寸之功,如何可稱名將?諸般戰事,皆賴陛下慧眼,大漢宏福,方可取勝也。”伏泉當然也不會被張則的話語弄得自傲,適當的轉移了話題,直接把鍋給皇帝劉宏了。

“伏巴郡所言極是,此皆賴陛下慧眼,大漢宏福也!”張則也是官場之人,如果不知道伏泉轉移話題,也是連忙適時回道,畢竟今天的事情肯定要傳到皇帝劉宏耳裡,能有在皇帝眼裡多露臉的機會,想當官的人當然不嫌多。

張則,字元修,南鄭人也。爲牂柯太守,威著南土。永昌、越巂夷謀欲反,畏則換臨其郡,相諫而止,號曰“臥虎”。以伐狄勳,遷護羌校尉,徵拜扶風,又換臨桂陽,皆平盜賊。巴郡板楯反,拜降集校尉,鎮漢中。徙涼州刺史,又爲魏郡太守,所在稱治。靈帝崩後,大將軍袁紹表爲長史,不就,丞相曹公拜度遼將軍。

摘選自《華陽國志》

“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摘選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一》

“雖亡尺寸之功,媮得避嫌之便,而亡後咎餘責。”顏師古注:“慊亦嫌字。”摘選自《漢書·趙充國傳》

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義建威爲誰有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蘇氏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四百八十六章 摸黑扔火把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五百三十章 從祖以下皆得解釋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四百五十章 打仗就是來搶劫的第二百四十一章 募蠻兵劉堅至江州第六百一十九章 麴義要成名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二章 伏完第五百三十七章 非太平道乃在朝堂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六百六十五章 削弱世族豪強根基第六百零三章 孫堅將計欲襲賊第一百六十三章 辣劉堅牀榻溫柔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五百零九章 最軟蛋的綠帽男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謀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路何在第三百二十二章 吾巴郡兵自破之第六百三十三章 晉陽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似良人也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一百一十三章 漢軍威武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三百七十七章 勢不在吾當撤也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三十一章 救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四百七十八章 塞外決戰已先發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十三章 獎賞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一百四十章 可願通漢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喪膽皆慼慼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這麼無恥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城賊子如蟻附第三百九十三章 鮮卑內亂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一百六十四章 只有累壞的牛沒有耕壞的地第三百八十章 周郎小兒有大略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