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

入得道觀正殿內裡,與想象中的情景不同,裡面沒有什麼別有洞天的奇景,相反比之殿外的道觀還更加樸素,伏泉不由疑惑,暗道這張道陵所創的正一教未免也太窮了吧?一點兒也沒有後世歷朝歷代那般威名遠揚,道教嫡脈,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虔誠信奉,道觀輝煌建設的如皇宮一般的盛況。

大殿裡,迎面便看到一座神像,由石頭雕刻而成,看着應是那“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張道陵無疑。那石像如後世所見,只見一個穿着漢時道袍的怒目道士,他毛髮茂盛,眼神猙獰,像上有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平頂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物飾。而那張道陵如帝王一般正襟端坐,舉手投足之間,似有一股無邊威嚴之感,彷彿四周惡鬼見了他都要退避三舍,手中那把驅除妖邪的長劍,冷冷生寒,令人不由遙想當年張道陵除魔衛道的場景。

正堂神像面前,可見一個石制的神主牌,上書六字,爲“三天法師正一真人神位”,用尖刀一筆一劃鐫刻在神主牌上,也不知是誰人所寫,字跡上似乎有股仙氣飄逸之感,不由讓人心生敬仰之情。

不過這大殿此時雖有香火繚繞,但依舊顯得黑暗清冷,即使這張道陵的石像如此令人矚目。也許是天氣嚴寒的緣故,空曠淒冷的大殿憑白讓人心生不自在,若不是身邊有這一衆道士,伏泉真有種孤獨一人的冷清之感。

“君侯,這便是貧道家叔,道教正一盟威道‘三天法師正一真人’陵公神像,其爲太上老君親傳弟子。敬宗孝順皇帝漢安元年正月十五日,得太上老君青睞,降臨蜀地,授以三天正法,並命爲天師。”張修引着伏泉走到那神像面前,爲他介紹道,從他話裡伏泉才知這張修卻是張道陵子侄,看他現在在這五斗米教的權勢,想來當年應該頗得張道陵喜愛。

“謝道長指點。”伏泉謝過張修,隨後正步走到張道陵神像面前,大禮參拜,口中道:“不才後輩琅琊伏流川見過陵公,望陵公恩德,保佑潁陰長公主平安,大漢國泰民安……”

陵公,便是指那神像所代表的‘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張道陵,其本名張陵,字輔漢,後因悟得道法而改名張道陵,伏泉雖然對於張道陵是否成仙得道表示懷疑,話語裡的祈願與其說是真心禱告,其實不如說是做給身邊的張修等人看的,以免讓他們對自己有所不滿。

當然,雖然伏泉對張道陵成仙得道表示疑惑,但是他對張道陵此人對於巴郡甚至蜀地百姓做的貢獻還是很欽佩的,因爲若不是他到蜀地立道,說不得巴蜀百姓依舊在受那些邪教淫祀的禍害。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建立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妖之類的妖邪的法教巫師卻只是爲了聚衆斂財,並無太多本事,甚至害人深者,罔顧人命,可謂是無惡不作。

後來當時爲了避開京都近郊的俗務嘈雜和騷擾,決心辭官修行,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的張道陵聽聞川蜀之地的淫祀情況後,便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立教定法,並平定驅除了那些禍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將天師道由此發揚光大。從此除書符治病、驅邪禳災,後世川蜀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神話仙魔故事就是以此爲原型而創作衍生出來的。

天師道即是五斗米教,現在之人多不會如後世那樣稱呼張道陵的教派爲天師道,皆是以其俗稱五斗米教來稱呼,這是因爲旁人若奉其道者,必須出五斗米的緣故。當然了,這稱呼在如今的官方主流認知裡,也有一些蔑稱的成分在裡面,至於是何緣故,伏泉也無從得知,想來是此時還不算正統大派的五斗米教被其他道派調侃的原因。

一旁見伏泉如此誠心向自家師長祈福許願的張修心中很是欣喜,按照這樣發展,說不得待這伏泉全信他們五斗米教後,自家教派又可以在這蜀地發展了。不由得,張修面露微笑道:“君侯有此誠心,‘正一真人’必有所感,潁陰長公主身體必會康健,大漢……這、這……”

只是,張修話還沒說完,就斷了下來,因爲他的眼前異象突生,只見原本在這黑暗大殿顯得灰暗的石像,突然似乎明亮起來。卻是從大殿正門外,射來一束白光,筆直的從上到下將那張道陵的石像完全照射進去。頓時,這一直隱藏在這黑暗大殿的石像卻好像是變成玉石一般,晶瑩剔透,光彩照人,在這大殿裡仿若活了一樣。

見到此景的衆人皆是眼露吃驚神色,呆呆的說不出話來,縱然他們一直以“鬼道”自居,學習先祖的驅鬼之法,施以典籍符水治病、驅邪禳災,但他們自己卻是清楚他們的那些把戲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這世上或許有修仙之法,他們的祖輩張道陵或許已經修道成仙,但他們卻是很少見到這般奇異事情,所以也是大吃一驚。

這異象事發突然,令人難做準備,但是它來的突然,去的也快,只聽得大殿之外突然傳來一陣烏鴉的“哇、哇”叫聲,隨即這白光彷彿被人爲的用黑布罩住一樣,霎時間,那突然出現的光亮又消失了,只剩下和剛纔伏泉祈願前一樣的黑暗淒冷的氣氛。

此時的大殿裡,一片寂靜,衆人還沒有從剛纔的異象中回過神來,都在回味這是何緣故,有認爲自己道行不淺的道士,則習慣性的拿出手指,掐指算着什麼,看他們一臉認真的樣子,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算出東西。

“哇、哇”的叫聲再次響起,驚醒了衆人,循聲望去,卻見那神像的神主牌前,陡然之間卻是落下一枚白骨,眼尖之人卻是看到那是從剛剛飛來的烏鴉嘴中掉下來的。

之後,那烏鴉,卻是扔下骨頭後,又在此時跪拜的伏泉頭頂盤旋幾圈,便轉頭直奔大殿之外而去……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三百五十五章 類似官渡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五百四十一章 鎮守於外可安內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六百三十五章 張燕之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黨錮解袁紹出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三百八十一章 吳起之才第四百八十一章 殺機隱現漢寨後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三百五十六章 一出李逵遇到李鬼的戲碼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三百八十四章 嘭嘭噹噹第六十章 揭過第四百零四章 與庸人不識馬骨有何異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六百一十三章 從此無羌唯有漢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四百七十章 張繡楊阿若第四百九十章 火馬之下同歸於盡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三百四十八章 秦川徐晃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五百一十章 自己來做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六十六章 三互法第四百八十七章 攔腰截斷鮮卑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入京前歲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三百六十六章 募丹陽兵第八十八章 戰畢第五百七十八章 張讓委屈王允將罪第六百四十章 胡狗安敢欺吾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六百八十章 徵西域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並軍爭誰人勝第二十一章 旨意不妥第三章 鄭颯第三百八十三章 譁變伊始只爲糧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定要成爲大將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塞先定北地羌第四百五十一章 鮮卑俘虜做炮灰第五百零四章 兩軍皆撤無勝負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一百一十章 懸素利之頭於北門第五百二十七章 漢騎衝陣敗賊援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賊軍勢雲泥別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遲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七章 埋葬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六百零八章 涼州風再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三十五章 奴婢命苦矣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