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世間百態早已厭倦

張慕只是昏昏沉沉的睡了一覺,並沒有什麼動靜,當他醒來後,老郎中還在他旁邊候着,坐在他旁邊看着一本書。

看起來那是本諸子百家中道家所著的書籍,難不成這是道家傳人?

“噢,少君侯醒了啊。”老郎中把書放下將張慕攙扶起來。

張慕靠在牆旁,那桌上的書名爲莊子,看來他信奉的思想是道家思想,難怪如此……

“老郎中,莫非……”張慕指了指那本書,在西漢武帝時,劉徹信奉儒家思想獨尊儒術,將諸子百家全部誅殺,趕盡殺絕,許多百家子弟因此而滅亡,只有少數弟子以不同的身份生活於世間。

“也不瞞着少君侯了,老夫確爲道家信徒,祖上曾追隨過道家掌門人莊子前往宋國傳播教義。”老郎中說道。

“難怪如此……”張慕點頭道。

“還請少君侯保密,當今百家弟子已所剩無幾,我道家弟子在這大漢雖分佈廣泛,但實則稀少……”老郎中拜道。

“當然……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秦國時秦王政焚書坑儒,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百家子弟多毀於難……哀哉痛哉!”張慕嘆道。

“難道少君侯也崇尚道家?”老郎中問道。

張慕坐了起來,將桌上的《莊子》拿了起來翻了翻,這上面也有了些日夜的摧殘,丟頁少頁,這本《莊子》已經快被他翻透了。

他嘆了口氣,昔日百家爭鳴,今日卻落得如此地步,實在是可惜至極!

“老郎中,受慕一拜。”張慕拜道。

“哎喲喲……老夫受不起少君侯一拜呀!快快請起,快快請起啊!”老郎中拜道。

“問世間萬物,諸子百家也曾輝煌一時,慕敬佩諸子百家之士,而如今的儒家思想,卻早就已經變了意義……”張慕嘆道。

“這……少君侯從何得知?”張慕問道。

“儒家信奉仁術禮讓,德治仁政……而如今的那些腐儒,卻只會舞筆弄墨,將孔子之教義放在嘴上卻不做實事。”張慕嘆道。

“呵呵……儒家曾風靡一時,其教義深得民心,輝煌了便得寸進尺,卻忘了孔子的初衷……實在可悲。”老郎中嘆道。

“敢問老郎中……曾擔任過官職嗎?”張慕問道。

“老夫曾被徵辟將官,後來官途平步青雲,官至郎中令……而後退隱山林,學學醫術,懸壺濟世……”老郎中說道。

張慕知道了老郎中的身份與事蹟,他已經看透世間人生百態,早就已經厭倦了世間的人生萬物,官場的腐朽讓民心不附,百姓也因此不得安寧,外族入侵讓國家社會動盪,真是悲哀……

“老夫早已看破世間,人生百態早已厭倦了……此乃道家最高境界,天我合一……不問世事,憑天意而行之。”老郎中起身倒了一碗茶飲了一口說道。

“也就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爲自化、應物變化。你們道家以剛柔並濟治國,大道無爲、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爲證。”張慕說道。

“然也,不知少君侯如何得知?”老郎中問道。

“只是道聽途說罷了,卻沒想到正是此義。”張慕曾在書上看到過關於道家的教義,他們認爲無爲而治方爲上者,之所以大一統國家秦漢不肯以道家爲主要思想,終究還是無爲而治……

“無爲而治,在於無所作爲而治理國家,這也是道家之弊端,崇尚無爲,順應自然終究會被這個世界所拋棄……”張慕說道。

“少君侯參得如此透徹,老夫佩服,道家教義的確是個極大的弊端,華夏之邦在於發展強大,而不是如今現在被外族侵略屠殺……想想便覺得……可惜了。”老郎中嘆道。

張慕繼續翻了翻《莊子》,莊子之教義也是道家思想核心,與老子並列,合稱爲老莊,可見此二人在道家思想上做出的傑出貢獻。

百家中,唯有儒家與兵家存在於世,儒家爲文學教義,大漢學子都以儒家學說爲根本;而兵家則是以戰爭爲教義,昔日孫武著成孫子兵法,爲兵家之祖,韓信、白起更是兵家的傳承之者,讓兵家教義傳承於世……

當然,諸子百家並未完全消亡,而是隱藏在大漢天下各地,充當着不同身份的人,默默的傳承本家教義永世博承。

此時已是黑夜,王越宋輪二人以一天的速度到達新安縣並且越過那裡躲避過了那裡的賊寇,這些賊寇素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遊俠豪傑,凡是什麼人他們都敢殺敢搶,因此在江湖上頗有臭名。

“哼!”王越十分氣惱這世上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這羣賊寇不配活在這個世上!

三天後,二人騎着戰馬來到了伊闕關下,伊闕關守將曾是一豪俠,在江湖上頗有聲名,受朝廷舉用,擔任伊闕關守將,見王越到此,趕緊出城相接。

“兄長,小弟甚是想念啊!”伊闕關守將拜道。

“黃海兄弟,想不到卻做了將軍,當真威武也!”王越讚歎道。

“還請兄長進城一敘。”黃海說道。

“不必了,今日有急事,還請黃海兄弟見諒。”王越說道。

“如此,小弟便不強求兄長,敢問兄長哪裡去?小弟派兵護送兄長?”黃海問道。

“哈哈,兄弟未免太過謹慎,老夫行走江湖數十年什麼場面沒見過?告辭了。”王越抱拳道。

“兄長珍重。”黃海拜道。

二人走後,伊闕關守將黃海趕緊進入防備狀態,近幾日關外有大批流寇出現,剛剛得到消息,流寇正從新安縣向伊闕關而來。

而王越來的方向正是新安縣的方向,之所以黃海沒問王越從哪兒過來,黃海是怕王越擔心,誤了他的大事。

宋輪二人騎乘快馬只消耗了半天時間便抵達到一個村莊,問了問當地人,臨汝城距離他們還有五十六裡。

此時天已經黑了,但是從臨汝那邊傳來消息,他們已經在臨汝城找到了一家客棧居住,希望他們能夠早些到達。

王越宋輪二人沒有在此停留一刻,而是上了戰馬繼續向東行進,爭取在天亮前趕到臨汝。

第377章 壯志難酬第301章 暗箱操作第九十章 調動(求推薦票)第六十九章 君主意志第二十三章 曹陽亭侯第240章 約定第九十七章 談判第五十六章 遇襲第八十一章 夢第229章 不費吹灰之力第九十章 調動(求推薦票)第一百五十四章 以禮相邀第一百三十章 你敢威脅咱家?第162章 不費吹灰之力第280章 背後交易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是一個豐收年第一百零四章 伊斛單于的悲哀第一百四十三章 休整時期第377章 壯志難酬第228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零二章 二明攜手第293章 用兵之道第339章 勾心鬥角第339章 勾心鬥角第四十七章 幻境第177章 荀公達又要陰人了第190章 鉅鹿決戰(一)第214章 崔烈買官第210章 戰狂李稚然第281章 待客之道第329章 起兵第166章 屬於劉備的精銳第一百一十四章 子正,比試比試?(主角年齡大調還望周知)第333章 把華雄搶回來(四千大章)第313章 洛陽火併第357章 三方對峙第230章 監軍司第一百三十九章 威明隕落第272章 該查的查第249章 大儒蔡邕第三十七章 利潤第281章 待客之道第204章 劉張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讓來訪第187章 該結束了……第二十二章 破寨第359章 白馬之戰第三十三章 闕樓亭臺第277章 步步爲營第214章 崔烈買官第290章 戰神呂布第九章 重聚一堂第三十章 翎揚衛天賦第二十九章 時之猛將第九十六章 又是匈奴第342章 子健願降我?第214章 崔烈買官第八十二章 世間百態早已厭倦第一百四十六章 書信第九十一章 徐徐圖進(沒加羣的加羣)第174章 要用法術戰勝法術第八十九章 殺出重圍第340章 甩鍋計劃第285章 匈奴再度來襲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訪潁川第六十九章 君主意志第395章 法令再改第一百一十章 府中不治,何以治天下第317章 千里奔襲第九十八章 誰都不能攔着朕!第165章 那不是董卓嗎?第八十七章 回程第281章 待客之道第169章 曲陽刀光第347章 神威天將軍第300章 最後的準備第四十一章 曹陽演習(三)第八十四章 老夫敢一人殺一羣!第十四章 鐵浮屠(三)第227章 大事成矣第382章 江東雙霸第237章 燒羌王戈當第182章 動員令第一百零四章 伊斛單于的悲哀第399章 二度出西域第403章 全力進攻第九十二章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加羣加羣,在簡介裡和章節裡)第174章 要用法術戰勝法術第167章 欲擒賊,先擒王第370章 劉辯上位第五十三章 劍師(國慶加更第一章)第322章 丁原出兵第377章 壯志難酬第九十七章 談判第232章 皇室的利益第378章 俠士徐庶第166章 屬於劉備的精銳第一百零一章 君臣之交第三十五章 屯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