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寒冬對峙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在決定種族命運的時候,草原各遊牧民族拋棄前嫌,逐漸團結起來。

這不能怪他們,是因爲高順要消滅所有的遊牧民族,他們已被嚇怕了,不得不如此。

高順等人雖說放慢了進攻的腳步,但是殺戮還在繼續,那些沒來得及與大部隊會和的部落,皆被輕鬆滅除;所有人被殺掉,所有的牛羊也被殺掉,帶不走的物資皆被燒掉。

西域諸國得到高偉傳遞的消息,立即備戰;他們沒想出擊,只想自保,不被草原遊牧民族突襲已是僥倖。

北方廣袤的草原上,生活着衆多的遊牧民族,在相互聯合之後,竟然組成了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

實力最大的是匈奴人,西遷的北匈奴人返回,與北匈奴本部會和,兵力超過二十萬人;鮮卑人被漢人擊敗之後,原歸服鮮卑人的部分匈奴部落西遷,重歸北匈奴統治,且有大量丁零人和西逃的南匈奴人加入,使得北匈奴的實力比歷史上要強大很多,在阿爾泰山東部放牧,並逐漸向西擴張地盤。

其次是鮮卑人,在吸收了丁零人的部落後,也組織了十多萬的軍隊。鮮卑最大的部落當屬拓跋部落,他們沒有南下而躲過了漢人的殺戮,保存了實力,陰差陽錯,一直到漢人退去之後,他們才從鮮卑山中走出來,不斷收留零散的鮮卑人、弱小的鮮卑部落,逐漸強大起來。

首領爲拓跋力微,等他們佔據了漠北的空白地區,他一改以往草原部落南下劫掠的傳統,曾派人向魏國朝貢,希望開展貿易,被拒絕了,但是魏國也沒有發兵消滅他們,讓他們獲得了幾十年的發展之機,逐漸強盛起來。

還有堅昆人,組織了三萬多的軍隊;堅昆的牧地已相當遼闊,已經佔有了葉尼塞河流域十分廣袤的草場,過着遊牧兼營狩獵的生活;亦有一定的農業與手工業,手工藝品製作精巧;與鄰族有經濟、文化聯繫,漢族的經濟、文化對堅昆有明顯的影響。

這一時期的堅昆人已開始使用青銅器、鐵器、木器、陶器以及皮製品;除生活用品外,還有農具、兵器等,特別是從器物上精美的工藝美術圖案不僅可以看出當時堅昆人已經有較高的工藝技巧。

漢朝李陵長期在堅昆地區任右賢王,他的子孫後代均融入堅昆人之中;另外漢人王昭君的後代也融入了堅昆人之中。

貴霜帝國的剩下的兵馬不少,也有超過八萬人的軍隊,但是國王卡普納達已被漢人嚇怕了膽。

再加上其它大小部落,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共集結了近五十萬人的軍隊。

當然了,其中不乏心向漢人的部落,比如丁零人。丁零人沒有遭到漢人的大規模屠殺,後來一直給漢人上貢,與漢人進行有限的貿易,對漢人的印象不壞。

現在漢人來草原消滅遊牧民族,在他們看來是個好機會,第一,可以藉助漢人的力量,消滅匈奴、鮮卑等實力比他們強大的民族,讓他們免除被奴役的命運;其次,交好漢人,在滅除諸多部落之後,丁零人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是現在他們被鮮卑人奴役,所以不敢直接投靠漢人,只能另想其它辦法。

待高順等人越過哈薩克大草原,進入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區後,便遭到遊牧民族騎兵的節節阻擊,他們希望拖延時間,只需冬季來臨,這些漢人軍隊必被困死在大草原上。

而他們的部民,則轉移到南部山區內,並沿河谷佈防,只堅守,不出戰,希望漢人的軍隊來攻,他們好憑藉優勢地形給予打擊。

鑑於這種情況,高順不想進攻山區,那將遭受嚴重的傷亡,於是,派出李強、趙雄和周飛,從哈薩克草原南下,穿過烏孫國,到達東且彌,也就是後世烏魯木齊所在地,魏國已在那裡建設了大漢城,以及東部的伊吾城,在此兩地屯墾、駐守,便堵住了遊牧民族向西南逃跑的路線,且有大軍駐紮,也能穩定西域諸國的信心,避免他們與遊牧民族聯合,或者暗中給予支援。

李強等人一共帶走了三萬大軍,三人的戒指內裝滿了足夠大軍消耗兩年的物資。

果不其然,烏孫國見漢人兵強馬壯,在這個時候了還敢分兵,說明實力更加強大,堅定了他們跟隨漢人的想法。

西域大都護府的大都護,得知漢人騎兵到達,心中大喜,這堅定了他抵抗的決心,於是積極聯絡天山南北的各國,在各險要之地防守。

南疆的重兵集結在鐵門關,避免敵人南下;東疆之兵沿天山各關隘、城池佈防。

高順等表面上只有不足兩萬的騎兵;不到決戰時刻,他不想放出太多的騎兵,以迷惑遊牧民族的聯軍,也是爲了減少消耗。

西伯利亞平原此前是堅昆人的牧區,薩彥嶺是丁零人的牧區,現在他們的地盤要麼受漢人威脅,要麼成爲遊牧民族聯軍的駐地,他們的子民、牲畜和牧場被搶奪搶佔,內心更加不喜。

到冬季來臨,遊牧民族的日子更加難熬,別說拖垮漢人,他們自己都將要被拖垮,這麼多人集中到幾條河谷內,物資極度缺乏。

於是,丁零人的部民和軍隊首先向東北方向的堅昆人的牧場靠近,希望與堅昆人在一起;爲增強實力,堅昆人沒有拒絕。

匈奴人和鮮卑人見丁零人主動讓出牧場,且依然在東部佈防,沒有投降漢人的傾向,便默認了他們的遷移。

堅昆人與丁零人與漢人都有好感,在他們聯合之後,相互試探,最終達成共識,便派出人員與漢人軍隊聯繫,欲投靠漢人。

堅昆人和丁零人都是白色人種,他們之間有天然的親近感,比與匈奴人和鮮卑人更容易聯合。

冬季到來,西伯利亞平原非常寒冷,達到零下幾十度。

遊牧民族選擇的對峙,正合高順等人之意,他們便就地駐紮,建設了高大的城池,建設了房屋和馬棚,全部用大石塊建造,上邊覆以茅草,再潑上水,形成一層冰,密不透風;房屋之地下設置了火道,地上建造了火炕,連馬棚內都有一道火道。

這裡不缺的是高大的樹木,砍伐來燒火炕非常方便。

此前所宰殺的大月氏人的牛羊,成了官兵們冬季補充體能的良好食物。

冬季來臨前,烏孫人專門前來犒軍,交好漢人;當他們看到漢人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高大建築,無比震撼。

高順贈送了他們一萬枚金幣,令他們回去整軍備戰,絕不能讓匈奴人和鮮卑人從他們的地盤上逃逸。

烏孫使者欣然應允。

高順感覺將要到來的寒冬對峙對他非常有利,他估計,經過寒冷的冬季,遊牧民族的大軍和部民最多能剩餘一半人。

對於堅昆人和丁零人,高順承諾他們只要他們不參戰,戰後便允許他們繼續在該地區放牧;丁零人與高順打過交代,對高順的承諾深信不疑。

這時,高偉率領的軍隊已到達洛陽,傳達了高順的旨意,只需邊境防守,避免蠻夷劫掠便可,不需要他們出戰。

皇帝高弘燾立即傳令邊境諸州郡整軍備戰,做好防守。

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334章收復朔方郡第53章再次升級第218章攻心戰術第26章商業發展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584章稅賦改革第279章兵進荊州429李儒的規劃(下)第330章胡漢對峙第81章栽贓嫁禍第101章各方反應第319章就任州牧第508章大敗高幹第128章精明蘇雙第410章精明的戈母第409章結親趙雲第346章權傾朝野第28章感情風波第211章移民定襄第159章意外之喜第260章黃忠到來第278章蠻夷使者第623章戰領阿拉伯行省第29章匈奴來襲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41章杜邊出使第198章田豐拜主第252章攻城妙計第576章李儒被殺第169章歷城對峙第237章劉宏怒火第253章羌人投降第649章皇帝的決定第333章智擒魁頭第298章文丑出兵第211章移民定襄第97章人員安排第42章縣長心思第331章先登出擊第234章高順驚懼第526章佔領洛陽第246章徐晃出兵第16章技驚四座第355章李儒之謀第441章趙雲發威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501章佔領CD第233章蔡邕來訪第403章軍校建設第66章夜襲敵營第189章拜訪何進第580章衆人的心態第205章超級忽悠第445章高順心思第600章益州暴亂第294章合圍之勢第653章再次出海第182章三郡烏桓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433章公孫家族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92章擴編騎兵(中)第336章軍政調整第200章到達寧城第533章胡軫投降第265章一觸即發第155章斬殺張寶(三更)第367章洛陽局勢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26章商業發展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182章三郡烏桓第184章戰爭爆發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322章呂布出兵第600章益州暴亂第280章高度酒精第234章高順驚懼第36章嚴陣以待第247章匈奴出兵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6章葫蘆谷第541章劉備之衣帶詔第38章游擊戰術第50章左豐到來第339章兩人拜主第55章立足縣城第420章魯肅的山寨第542章南部局勢第637章新計劃第177章平定冀州第532章曹操之策第336章軍政調整第510章袁紹自殺第470章孫堅出擊第419章精明的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