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魯肅出兵

董卓陸續增兵,劉表感覺非常害怕,蔡瑁等人也感覺董卓圍而不攻,必有後策,最可能的是圍困襄、樊,然後分兵南下佔領江夏郡和南郡,並從陸地上進攻夏口,切斷襄、樊對外聯繫。

可是他們四面皆敵,西與益州牧劉焉不和,且其日益受到涼州牧周飛的威脅;江東劉繇實力太弱,自保尚且不能,如何援助荊州?豫州軍閥相互攻擊,根本無力對外征戰。

不過蔡瑁還是看出了其中的問題,豫州乃四戰之地,四周之地皆有強主,只能內鬥而無對外發展的空間,特別是曹操勢力,所佔地盤狹小,四面皆敵,被董卓、高順、陳寵和袁紹等勢力包圍,被滅亡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且曹操自詡爲士人,與董卓勢如水火,董卓之所以還留着他,不是因爲對他無能爲力,而是希望豫州內鬥,且避免豫州被統一成一個整體,那樣更難對付。

於是蔡瑁向劉表建議,反正江夏郡不能自保,不若集中兵力於漢江以西,把江夏郡讓與曹操或者袁紹,聯合他們共同對抗董卓。

劉表早有放棄江北的打算,便同意了蔡瑁的建議,只是堅持,夏口必須由劉磐駐守,作爲他的後路。

蔡瑁大喜,立即派人去豫章,先聯絡曹操,若是曹操不能接受,再去聯絡袁紹,務必做到聯合抗衡董卓。

此時,袁術卻陷入了困境。

當初,劉表派人送還孫堅的屍體,並免除了黃祖要求的二十萬石糧食的賠償,袁術大喜,只是他與荊州怨恨太深,豈會與荊州聯合?

董卓來襲,袁術大喜,這可是落井下石的好機會;向荊州提出,此後不得干涉揚州事務,荊州軍退出揚州轄區,把柴桑縣轉交給他袁術。

爲了避免兩面受敵,避免袁術爲孫堅報仇,被迫答應了袁術的條件。

袁術隨後厚葬孫堅,並免除諸人的罪責,孫賁等人對其感恩不盡,接收孫堅的騎兵和丹陽兵後,除調出一部分歸他直轄外,剩餘兵馬依然分由孫賁、黃蓋等人率領,衆人對袁術依然忠心。

袁術知道水軍實力有限,便沒有處罰水軍大都督鄭寶,此舉讓孫堅舊部產生了一些怨言。

爲了平衡各派,安撫孫堅舊部,並獲得新的地盤,袁術任命孫賁爲江東豫章郡太守,袁渙爲新安郡太守,率軍攻打江東;水軍一分爲二,一部分歸祖茂率領,一部分繼續由水軍大都督鄭寶率領,兩人協助孫賁和袁渙作戰。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今河南太康西北)人,出身“陳郡袁氏”,司徒袁滂之子,爲袁術所信任和敬重。

祖茂率領水軍,率先從荊州黃射手中接收柴桑縣,作爲進入豫章郡的落腳點。

袁術計劃的很好,水軍雖然打不過荊州,但是對付揚州江東卻綽綽有餘,既然如此,那就先圖謀江東,待實力強大後再戰荊州。

衆人欣然領命,現在北方諸侯林立,戰亂不斷,也許開拓江東纔是最好的選擇。

話說廣陵郡的魯肅,現在兵強馬壯,一直潛伏,耐心的等待最佳的出擊時間,爭取一擊必中,獲得最大的戰果。

他派出大量的斥候,密切關注九江郡和廬江郡的局勢。

孫堅雖戰死,但是揚州官兵沒有折損許多,實力依然強大,魯肅沒有輕舉妄動。

消息陸續傳來,董卓大軍南下荊州,袁術調兵進攻江東,這時,他感覺時機成熟,果斷出手。

魯肅讓廣陵太守李真和都尉孫平率領一萬步兵留守。

早有準備的中郎將龐德率領一萬三千騎兵和一萬步兵出擊陰陵城,孤立駐守鍾離城的紀靈,並在五千水兵的協助下,奪取淮河兩岸縣城,以及郡治壽春城。

魯肅本人卻帶領五千丹陽兵,五千騎兵和一萬步兵經合肥,直奔廬江郡郡治舒縣,同時,阻擋袁術的援軍,爲龐德佔領北部諸縣爭取時間。

水軍主力艦隊攜帶五千步兵,逆流而上,巡視長江,配合陸上戰爭;並根據戰局發展,擇機佔領襄安和臨湖兩縣,與舒縣形成犄角之勢,便於防禦袁術的反撲。

現在九江郡和廬江郡內部空虛,大軍已被袁術調走;而袁術橫徵暴斂,生活奢侈,在兩郡很不得人心,若不是懼於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怕是諸多大族早已反叛了。

而魯肅本身淮南土豪,在當地名聲甚佳,如今強勢崛起,未至弱冠便掌控廣陵郡,施仁政,輕稅賦,安置流民,招撫山賊,撫平戰爭創傷,廣陵郡迅速發展爲一片人間樂土。

九江郡的土豪和百姓,對廣陵郡的政策既羨慕又嫉妒,不由對袁術更加怨恨。

揚州士族和土豪遠離中原,政治地位較低,沒有多大的政治追求,更看重到手的實際利益,而不在乎誰來統治,而魯肅實施的這種寬鬆政策,無疑對他們有很大的誘惑力。

魯肅大軍從東城縣直奔合肥縣,當地縣令見魯肅如此多的大軍,他根本無力抵抗,立即出門投降,東部幾縣傳檄而定;他留下五千步兵駐守合肥,保護大軍退路,隨後帶大軍殺入廬江郡。

魯肅大軍一動,袁術安排的斥候便已知曉,立即飛報袁術,而此時袁術尚遠在潯陽城。

袁術接到彙報,立知大事不好,徐州定是趁火打劫,立即領兵回援,不過等他到達居巢縣的時候,舒城已開門投降;太守袁胤和都尉樂就被俘虜。

舒縣地處平原,西部不遠是大別山,東部不遠是巢湖和連續的丘陵地區,舒縣正擋在兩者間的缺口上,他即便想北去支援,道路已被魯肅切斷而無法通行。

且隨後壞消息不斷傳來,巢湖水寨被佔領;襄安縣和臨湖縣亦被佔領;樅陽縣和水寨被佔領。

袁術被嚇得面如土灰,他已被包圍,紀靈肯定是凶多吉少,且現在孫堅舊部已去江東搶奪地盤了,暫無援兵,即便把他們調回來,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楊弘也沒有好辦法,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若是失去大將紀靈和他所轄的官兵,袁術將失去對孫堅舊部的節制而走投無路。

於是向袁術建議,與魯肅和談,以現在佔領的地盤爲界,雙方停戰,條件是歸還紀靈和所轄兵馬,否則雙方將會不死不休,與其死磕到底。

袁術知道形勢嚴峻,後果很嚴重,於是立即採納了楊弘的建議,派主薄閻象前去舒城與魯肅談判。

不過,他內心對士族和豪族的怨恨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怪不得董卓和高順不重用士族和豪族,反而處處打壓他們,就是因爲他們太反覆無常了,稍不注意便反叛起事,此後務必對他們嚴加管理。

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25章矛盾加劇第642章正面對決第471章劉表的反擊第238章收復定襄郡第378章合縱連橫第481章新設三郡第208章連建五城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152章大水淹城(三更)第125章鮮卑動態第648章勝利迴歸第491章新收四將第451章宗建之憂第490章再佔兩郡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513章世人的選擇(上)第204章家中鉅變第578章王允之死第409章結親趙雲第341章謀誅宦官第612章新建六王國第583章取消封國第467章陶謙心思第584章稅賦改革第37章再戰匈奴第241章養寇自保第480章魯肅出兵第407章招安黑山軍(終)第395章狡猾的公孫瓚第27章悠閒生活第312章和連斃命第470章孫堅出擊第576章李儒被殺第434章狡詐的昌豨第198章田豐拜主第124章匈奴備戰第138章幽州出兵第452章沮授的狠辣第377章中原局勢第401章中原局勢第178章黃巾落幕第184章戰爭爆發第179章尋賢遭拒第376章劉岱殉國第279章兵進荊州第367章洛陽局勢第202章再見張遼第483章黃祖投降第151章囚禁甄家第251章包圍羌人第507章豫州之戰第535章連弩發威第486章黃巾再起第38章游擊戰術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190章梅花先生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9章高順買官第137章起義爆發(三更)第101章各方反應第91章擴編騎兵(上)第398章公孫瓚的崛起(上)第127章和連發威第417章再見王越第439章大長公主第332章大獲全勝第428章李儒的規劃(上)第575章呂布的決定第653章再次出海第483章黃祖投降第246章徐晃出兵第643章佯裝被圍第296章房良改革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337章太史慈拜主第69章甕中捉鱉第141章收服兩將第189章拜訪何進第474章孫堅的應對第462章高順的計劃第81章栽贓嫁禍第138章幽州出兵第187章收服典韋第30章痛擊匈奴第493章高順的迷茫第426章笮融再叛(上)第468章袁術出兵第373章兩郡來投第132章穩定後方第253章羌人投降第73章建攻堅營第589章南下航海第215章徐榮拜主第412章再見萬年公主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267章陷陣營出擊第442章趙雲的建議429李儒的規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