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不是沒有本事,只是性格過於強勢,曹操能力不下於他,相處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曹操家族和夏侯家族人才濟濟,現有的地盤和實力,自保有餘,進攻不足,這不是個人水平高便能解決好的;曹操選擇交好公孫瓚,而不是結盟公孫瓚,已顯示出其眼光遠超陳宮。
高順沒有提供曹操額外的援助,承諾正常貿易可以繼續進行,讓陳宮非常失望。
隨後,高順召見了公孫瓚的代表,柳毅,其實他是公孫康的人,並不忠於公孫瓚,也可以說是公孫康派來的使者。
公孫瓚現在過的非常憋屈,沒有公孫家族的支持,他無法在豫州立足,有了家族龐大的支援,他又受到牽制,公孫度和公孫康也是野心勃勃之人,非常強勢,已把淮陽郡經營的固若金湯,即便在沛國和樑國,公孫瓚一系的人也受到排擠。
特別是從遼東招募來的強兵健將,只忠誠於公孫度,這對公孫瓚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只是雙方都明白合則兩利的道理,儘量剋制,沒有造成決裂。
雙方的衝突的關鍵點之一便是如何對待高順勢力。
公孫度瞭解高順勢力的強大,且豫州與青州接壤,若是不能交好高順勢力,他們很難立足於豫州;若是青州大軍前來,他們公孫家族在豫州的統治瞬間便會崩潰。
公孫瓚卻是對高順勢力有着很大的仇恨,當初可是高順勢力將他驅逐出富庶的冀州,以公孫瓚剛強無謀的性格,豈能向高順勢力低頭?
此次柳毅前來,是受公孫度和公孫康之命,先來試探高順態度的。
劉毅把姿態放的很低,見到高順立即行禮,雙方坐定後,他立即說道:“毅受我家主人所託,前來感謝君侯的支持,否則,公孫家族無法在豫州立足。”
“同爲邊郡之人,相互支持是理所應當的,希望你家主人毋須客氣。說說,伯珪有何交代?”
伯珪是朝廷任命的豫州牧公孫瓚的表字。
劉毅知道高順誤會了,立即解釋道:“君侯,我家主人乃淮陽郡公孫太守,非州牧伯珪。”
對此高順並不在意,現在他還沒有南下中原的打算,便笑道:“哈哈哈,那公孫太守有何交代呢?”
公孫太守指的是公孫康,公孫度的長子。
既然高順主動提起,劉毅省去了一番口舌,立即起身對高順一禮,並回答道:“我家主人慾投奔君侯,望君侯收留。”
這讓高順很感意外,若是公孫度來談的話,則另當別論,派一位門下吏前來試探,讓高順感覺公孫家族既沒有誠意,又顯得過於狡猾,於是高順推辭道:“哈哈,公孫太守高看我了,我曾承諾先帝,絕不干涉朝廷事務,絕不干涉中原事務,皆爲朝廷辦事,何來投奔之說?”
劉毅知道這是高順的推脫之言,便再次行禮,並堅持道:“君侯,董卓爲害朝廷,人神共憤,州牧伯珪竟然與其結爲聯盟,對抗天下,此乃取死之道也!我家主人不願意跟隨其違背大勢,欲擇明君;而君侯文才武略,世之楷模,是最合理的選擇,望君侯不棄!”
高順暫時不想插手豫州事務,怕引起董卓和諸位諸侯的驚恐而停止戰爭,走向聯合,這樣的話反而不利於他的長遠規劃,便建議道:“哈哈,此事毋須再議,我絕不會干涉中原事務的;若想自保,公孫太守何不投靠徐州?徐州富庶、穩定,且陶刺史乃忠厚長者,豈能虧待公孫太守?要知道,即便豫州牧伯珪,也是在徐州的支持下才有今日局面。”
柳毅搖搖頭,說道:“君侯,陶刺史人品很好,只是已老態龍鍾,已無進取之心,徐州能自保已是萬幸,支持州牧伯珪,也是自保之策,互惠互利罷了。”
看來公孫康把周圍勢力已研究透徹,既然如此,高順便不急了,即便不立即接納公孫康,相信他也會做出合理的選擇,於是高順轉移話題道:“公孫太守還有何要事?”
既然高順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柳毅不敢堅持,忙順着話題說道:“君侯,我家主人希望得到君侯的大力支持。”
“說說看,需要哪些支持?”
柳毅沒想到高順說話會如此直接,心中大喜,忙說道:“君侯,與青州的糧食貿易讓淮陽郡糧價穩定,百姓能安居樂業,若想自保,必須有更強大的騎兵,不管是州牧伯珪,還是汝南郡的袁本初,皆有強大的騎兵,現在公孫太守手下僅有兩千騎兵,處境非常艱難,望君侯批准,從遼東郡輸入一些戰馬。”
高順心想,這可能纔是公孫度和公孫康的真正目的,公孫度已向高順申請過了,高順怕中原地區的騎兵過多,將增加他將來統一中原的難度,故此,嚴格控制流入中原地區戰馬的數量,公孫家族也不例外。
既然公孫度與公孫瓚有矛盾,他便可以好好利用,減少將來進軍豫州的難度。
經過一番思量,高順決定道:“那好吧,公孫太守可以再從遼東購進三千匹上等戰馬。”
柳毅大喜,忙起身致謝道:“謝謝君侯的支持,公孫太守隨時接受君侯的調遣。”
“哈哈,無妨!公孫太守還有何事?”
高順心想,有了五千騎兵,暫時便有一些自保之力了,雖然還是不能與公孫瓚抗衡,不過公孫瓚也不敢與之爆發大的戰爭,否則將是兩敗俱傷,被其他勢力佔便宜。
公孫康的騎兵成員以邊郡人爲主,他們弓馬閔熟,戰鬥力遠超袁紹的騎兵,更何況裡邊還摻雜有兇殘的烏桓人,戰鬥力更強,袁紹即便出動上萬騎兵,也不是公孫康五千騎兵的對手。
有了這些自保力量,相信公孫康必會堅守淮陽郡,等待高順勢力南下豫州,絕不會再投靠其他勢力了,算是在豫州預埋一顆可隨時啓動的暗棋。
劉毅主要的任務已完成,接下來便是一些小事,比如,公孫康希望派家族嫡系人員前往歷山大學學習等;高順估計這是公孫康變相的派來人質,便一一應允。
爲了交好公孫勢力,且給公孫康堅定信心,高順特地贈送五匹優級戰馬,用於自保,關鍵時候,能救他們一命。
高順對公孫康的印象不壞,對公孫瓚卻沒有好印象;從傳回來的消息看,公孫康的治軍能力還是不錯的,地方管理的也很好,百姓能安居樂業,很多讀書人得到很好的利用,被安排到合理崗位,官場還算清明廉潔;而公孫瓚卻不喜歡讀書人,很多市井鑽營之人被安排到重要崗位,與當地的地主豪強離心離德,長此以往,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