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夜襲

當月亮和星星,都讓烏雲遮得一點兒也不漏光時,夜色就顯得尤其的昏沉黑暗。人們一般都不喜歡黑夜,有人詛咒它,說整個的自然界都好像穿了喪服,月黑風高夜,和舉行葬禮的時候一樣地悽慘。也有人把黑夜比作一件黑絲絨的衣服,裹着大自然中的一切。還有人說黑夜像是罩上了黑色的頭紗,把黑夜中孤零零的垂直的峭壁,比作像閉着眼睛的死神一般。

野外,遠山、近村、叢林、土丘,在黑夜中全都濛濛朧朧的。

當然,月黑風高夜是令人恐怖的。夜空不見指路的大熊星,四周一片漆黑,不見一棵樹木,可以摸摸陰面陽面的樹皮;不見一塊岩石,可以探探背陰處的苔蘚;更不見一座朝南開門的土地廟。這時,黑暗簡直形成了一座無情的監獄,把即使最慣於夜行的人也牢牢地禁錮起來了。

但是這樣的黑夜卻是曾炩最喜歡的,因爲這給他的夜襲計劃帶來了最好的外部條件。

三更時分,全軍騎兵都悄悄的出發了。

大軍繞路,由北新城上游二十里(周秦漢,一里=415.8米)的地方渡過徐水,之後,曾炩讓所有的騎兵都用布矇住馬蹄,悄然潛行。

一路上都很順利。

程遠志覺得已經派遣鄧林南下,那麼就不用擔心南面中山國軍隊的突襲。而在其他幾個方向,北面和東面都已經被黃巾軍佔領,西面沒什麼有威脅的大漢軍隊,更不用說自己已經派遣鄧茂帥三萬大軍進攻上谷郡和代郡,更是不用擔心。所有,程遠志只是安排了少量的警戒力量在軍營的周圍。他不擔心北新城的夜襲,就城裡面的那不足三千的殘兵敗將,根本不會對他麾下的五萬大軍造成什麼威脅。

經過今天白天的進攻,北新城已經是搖搖欲墜了,他們還得擔心明天能不能守住的問題,哪裡可能有心情來搞夜襲。

Wшw◆ ttκá n◆ ¢○

黃巾軍的士兵都睡得很舒服,起義一個多月了,一直沒得到什麼休整,在這攻破北新城的前夜,養好精神也不錯。要是攻破北新城了,恐怕也沒什麼好的休整機會了。南面的中山國國相曾炩不是好惹的,中山國的軍隊不像涿郡、廣陽郡和漁陽郡三郡的軍隊,自己麾下的軍隊必將面臨一場血戰。

不過,程遠志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不能取勝。自己將率領八萬大軍南下,而據情報,中山國只有不到五萬的軍隊,其中,只有不到一萬的無極衛是精兵,其他的都是沒什麼戰鬥經驗的郡國雜兵。

很顯然,程遠志並沒有得到中山國軍事實力的真實情報,要是他真的得到了真實情報,他絕對會是連睡覺的心情都沒有了。

四更剛過,曾炩帶領大軍已經潛行到離程遠志的大營五里的地方,而他們的行蹤仍然沒有被發現。

不得不說黃巾軍的大意,曾炩的大軍都來到他營地外五里的地方了,居然還沒有絲毫的發覺。

黃巾軍執夜的士兵此刻正是最困的時候,上半夜非常平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他們僅有的一點警惕性都已經被消磨光了。此時,馬上就要天亮了,那麼也就不可能發生什麼大事情了。爲了天亮後有精神攻打北新城,他們開始放心的打起盹來。

數萬騎兵縱馬狂奔,氣勢的確是驚天動地,那完全和地震沒什麼分別。巨大的聲勢,在這黎明前的一刻,在萬籟俱寂的環境的襯托下,更是強悍了幾分。

黃巾軍的士兵終於驚醒了,在雷鳴般的馬蹄聲中,他們從睡夢中驚醒過來。

但是,一切都遲了,五里的距離,在騎兵的腳下不過是眨眼間的功夫就到了。

正當黃巾軍士兵處於初醒的迷茫狀態中的時候,曾炩麾下的四萬騎兵已經瘋狂的衝入了黃巾軍的大營中。

黃巾軍士兵炸營了,處於恐懼中的士兵像無頭蒼蠅一般亂竄。

程遠志在聽到鐵騎衝鋒的時候,就已經驚醒過來。他明白,要什麼樣規模的騎兵才能造出那樣的動靜,那至少得要四五萬的騎兵同時衝鋒。

現在,他的大營中只有五萬士兵,面對同等數量的騎兵,他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更不用說,現在他麾下的士兵還處於完全的無組織狀態下。他想盡快組織起士兵抵抗,但是他明白,以黃巾軍的素質,給他半個時辰,他都不一定能組織好防禦。很明顯,敵人的騎兵不可能給他半個時辰的準備時間。他知道,他現在連半盞茶的時間都沒有,也就是說,完敗已經毫無懸念。

既然已經有了這種覺悟,程遠志也開始打起自己的算盤來了。在過來的路上,他在范陽留下了八千士兵,在涿城留下了兩萬士兵,而昨天,他還拍鄧茂領着三萬士兵去攻打上谷郡和代郡。綜合起來,現在他手下還有差不多六萬軍隊。如果他馬上退走,把這些軍隊集中起來,據城而守,他不是沒有取勝的希望。但是,要是在這裡和敵人的大隊騎兵糾纏,那麼他連逃走的希望都沒有。

程遠志很快下定決心,趁敵人還沒有突入中軍大帳,他飛快的帶着兩千親衛騎兵,在黑暗的掩護下,朝北方飛快的逃走了。

在黑暗中,曾炩麾下的軍隊並沒有發現這悄悄撤走的兩千人。

最先突入黃巾軍大營的還是一萬無極衛鐵騎,他們並沒有追殺那些亂竄的黃巾軍士兵,而是以一千人左右的大隊,在黃巾軍大營中不同的穿插分割,把黃巾軍的士兵隔離開來,不讓他們形成大規模的集團。

緊隨在無極衛身後的三萬騎兵也是如此,他們將黃巾軍士兵分割成更小的規模。當然,他們還擊殺那些拿起武器的黃巾軍士兵,對那些抱頭亂竄的黃巾軍士兵,則是置之不理,只要他們沒形成大規模的集團就行。

張飛的大嗓門開始發威了:“黃巾軍的士兵聽着,放下武器不殺,投降不殺!”巨雷般的聲音差不多傳遍了大半個黃巾軍的大營。

黃巾軍士兵也是發現敵人的騎兵並沒有剿殺他們這些沒有反抗的士兵,而那些拿起武器的士兵,則是被毫不留情的砍殺了,所以,所有的還活着的士兵都明智的選擇了放下武器投降。

在朝陽升起在東方的地平線上的那一刻,黃巾軍大營終於漸漸地恢復了平靜。黃巾軍的降卒被集中看押起來。

中軍帳裡,曾炩在聽着沮授的報告:“主公,戰果已經統計出來了,我們共斬殺黃巾賊五千餘人,俘虜四萬餘人。”

曾炩問道:“怎麼才這麼一點?不是說這裡有八萬黃巾軍嗎?”

沮授道:“是這樣的,聽說程遠志在昨天中午的時候,派鄧茂領三萬黃巾軍攻擊上谷郡去了,我們並沒有得到這個消息。”

曾炩問道:“抓到程遠志了嗎?”

沮授道:“沒有抓到這個老狐狸,聽黃巾軍的降卒說,自從我們以衝進大營,他們就沒有再看見過程遠志,也沒有看見程遠志的親衛營士兵。我想,程遠志已經逃跑了。”

曾炩笑道:“逃了就逃了,我們很快就會北上。而程遠志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力量了,他也跑不到哪裡去。”

沮授道:“主公,我們抓到了一個黃巾軍的小帥,他說,現在程遠志手下的力量並不是很弱。”

曾炩疑惑的問道:“這怎麼說?”

沮授道:“那個小帥說,程遠志在范陽和涿郡留下了大概三萬人的軍隊,現在他還帶走了幾千軍隊,加上鄧茂麾下的三萬軍隊,已經在廣陽郡和漁陽郡的一些黃巾軍,他手下仍然有大概八萬左右的軍隊,還是不容小視的。”

曾炩想了想,的確,現在程遠志手下的本錢還是很豐厚的,特別的,要是他據城而守,自己手下的全是騎兵,那麼,自己還真的要頭痛不已。

賈詡道:“主公,我覺得,程遠志絕對不敢在范陽據守,第一,那裡的軍隊數量有限,加上他帶走的軍隊,也不過一萬餘人,是絕對守不住的;第二,現在黃巾軍新敗,士氣不整,而范陽距離北新城不足百里路程,我們的騎兵大軍半天就可以直驅范陽城下,程遠志並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人,他絕對不會這麼做;第三,在我們優勢兵力的壓力下,他只能退守涿郡,集中兵力,據堅城而守。”

曾炩道:“文和先生的分析很有理,這應該有九成以上的可能。但是,要是他真的如此做,那麼,在涿郡的黃巾軍將達到至少三萬,我們攻城,必定碰的頭破血流,傷亡慘重。”

賈詡道:“所以,我們必須得調集步卒上來,並要準備足夠的攻城武器。”

曾炩道:“這是一定的,我絕對不會拿我麾下兄弟們的血肉之軀去填涿城的護城河。傳令回中山,讓高順帶領一萬步卒和足夠的攻城器械,趕往范陽。對了,讓他還要帶足四萬大軍二十天的糧草。”

第88章 帝國雙院第2章 袁術稱帝(二)第36章 董卓進京第5章 定陶之戰(一)第169章 鉅野澤第70章 浪漫第92章 酣戰(二十四)第158章 裂痕第18章 鬱悶的袁紹第95章 尷尬的小喬第5章 無極商會第31章 焉耆人的覆滅第7章 張牛角戰死(二)第100章 曾炩的猶豫第122章 趙雲的隱忍第27章 卞雪的夢第187章 圍殺第129章 馬超突圍第44章 鸇陰之戰(四)第24章 血戰鉅鹿(二)第26章 大夏一統第75章 鬼才郭奉孝第141章 戰陽翟第42章 長安亂(一)第87章 引導第29章 趙風第26章 撤退第29章 薄落谷之戰(一)第98章 偉大的發明第72章 孫堅攻虎牢關第54章 趙雲平匈奴(四)第191章 彪悍的伏壽第57章 夜襲(二)第61章 漠北都護府第20章 帝國的權柄第30章 鮮卑人的進攻第32章 圍城第66章 靜夜(一)第119章 戰場博弈第96章 劉蕭的秘密第11章 司隸危機(二)第45章 鸇陰之戰(五)第41章 鸇陰之戰(一)第17章 龜茲王得顧慮第62章 君問歸期未有期第9章 新式教育第85章 酣戰(十七)第68章 戰雲起(四)第34章 洛陽行第43章 驚變第80章 議和第29章 薄落谷之戰(一)第88章 美女樊語蝶第14章 厲兵秣馬第5章 一統之戰第85章 悸動的靈魂第65章 戰雲起(一)第55章 攻打彈漢山第97章 重商第18章 詭譎第11章 謀劃第45章 鸇陰之戰(五)第27章 初遇法正第31章 沙河之戰(四)第22章 血戰信都第44章 鸇陰之戰(四)第69章 拜會孫堅第151章 悍勇關羽第4章 高雅蘭到來第4章 曾炩的決斷第97章 重商第2章 啓蒙第7章 龐統的連環計第54章 花好月圓(四)第2章 冰釋第22章 春風得意(二)第16章 攻佔尉犁第5章 黃巾亂起第14章 紙幣(二)第84章 酣戰(十六)第89章 階級矛盾第64章 西方局勢第103章 掌控第2章 曾炩的煩惱第122章 趙雲的隱忍第8章 謀劃第61章 家鄉第32章 圍城第42章 袁紹離京第106章 靈帝遺旨第16章 突襲第120章 羌人敗退第25章 巧遇賈詡第19章 尉犁靈兒第135章 西涼軍潰敗第28章 末日危城第85章 悸動的靈魂第50章 血戰大王山(三)第48章 黃巾再起第22章 春風得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