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改制(二)

曾炩沉默不語。

拯救社稷不是利用強悍武力剷除了所有奸侫就可以成功的。武力穩定社稷,平息戰火之後,國策難道就正確了?吏治就清明瞭?百姓就富足了?國祚就能得以延續了?沒有好的國策,沒有人尊奉律法,奸侫會層出不窮,社稷會持續動盪,戰禍會綿延不絕,國祚會徹底斷絕。曾炩心中知曉的策略,的確是很好的策略,但是太過激進,肯定得不到太多的支持。

當然,這個支持僅僅是知識分子的支持,大漢百姓肯定是非常贊成的。但是,他將來的統治還得這些知識分子幫忙,至少不能被他們否定。雖然他在北疆實行的是新式教育,但是世界觀的巨大差異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

這不僅是現在他曾炩面臨的問題,更是將來他取代大漢之後更需要面臨的問題。

拯救社稷僅僅是振興社稷的開始。

拯救社稷的終極目標是振興社稷,中興社稷,復興華夏。要想中興社稷復興華夏,僅僅靠武力是不行的,需要推動社稷中興的學術思想,需要富強社稷的治國策略,需要威臨天下的律法。這些雖然他開始做了,但是還很不夠。

蔡邕和陳羣非常專注地看着曾炩,等待着他的回答。

曾炩的這個答覆太重要了,如果曾炩因爲董卓的前車之鑑而墨守陳規,不願意改變現有的國政策略,那將是難以想象的局面。因爲結果很明顯,將來即使曾炩憑藉強悍的實力穩定了社稷,大漢還是逃脫不了敗亡的命運,國祚的滅絕已經不可避免。

一棵從根子開始腐爛到頂的大樹,無論怎麼培土施肥,怎麼削減枝葉,都不可能再把它救活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刨去這棵枯死的大樹,重新種下樹籽,從根子開始保護它,直到它長成蒼天大樹。當年秦始皇帝、高祖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能做的事,我們一樣也能做成。但問題是,如果曾炩不願意改制,沒有堅定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那就什麼也做不成。曾炩掌控着大漢國最強悍的軍隊,而且這支軍隊也只有曾炩能控制,如果他不幹,將來別人就算想幹,也會被曾炩以大漢叛逆的罪名一刀砍了。

蔡邕擡頭看看陳羣,使了個眼色。

陳羣輕輕咳嗽了一聲,小聲說道:“老大人所說的這三件事,是社稷中興的根基,直接關係到社稷中興大業能否成功。”

“因爲學術思想的不同,治國策略也大不一樣,什麼樣的學術思想決定着什麼樣的治國策略。比如法家以重法輕禮治國,儒家重禮則以德治國。治國策略的不同,又直接導致了國家律法的不同,具體國策的不同。比如有的先賢提倡以民爲本,有的先賢提倡以君爲本,有的認爲富國強民要農工商並重,有的則認爲要重農抑商。”

“從本朝來說,自高皇帝到孝文皇帝、孝景皇帝,都信奉黃老之學,本着以民爲本的主旨,採取無爲而治,清靜守法,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的治國策略。具體到律法和政策上就是依法治國,皇權和相權分開,財賦政策靈活自由,賦稅低,官府幹預少,自由放任。所以這一時期國富民強,是本朝空前的盛世。”

“到了本朝的孝武皇帝,事情發生了變化。孝武皇帝崇尚武功,遠擊匈奴後,繼而又要拓展疆域,征伐天下。但他的想法沒有得到大臣們的支持,而國庫也越來越枯竭,於是他立即開始改制變法。”

“孝武皇帝首先從學術思想上動手。大儒董仲舒上書,要求尊儒隆禮,推行教化。孝武皇帝隨即尊崇儒學,罷黜百家,結束了黃老之學在本朝學術思想上的主導地位。然後孝武皇帝徵辟大量儒士,以儒家學術爲基礎,以君爲本,大肆修改律法國策,繼而結束了本朝清靜守法的時代。“以德治國”隨即取代了“以法治國”。具體到朝廷來說,就是皇權凌駕於相權之上,內廷權重。皇帝獨攬權柄,不再受任何法律的制約,爲所欲爲,皇帝的意志成爲律法,實現了極端的人治。具體到財賦政策來說,就是重農抑商、增加賦稅、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甚至徵收算緡錢,重擊商賈。”

“主公執掌北疆之後,大力發展工商,北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這讓我們所有的身在北疆的官員和百姓知道了這樣的策略的好處,但是我們也很清楚,要是這樣的政策得不到朝廷的認可,將來很可能被人取締,那樣的結果,想來主公也不願意見到吧?”

“從春秋、戰國,到秦,到本朝,凡權力鬥爭最殘酷最激烈的時候,都和學術思想、和治國策略有關。比如戰國時期的秦國商鞅變法,雖然這一時期秦國的權力鬥爭最血腥,但商鞅的變法卻成功幫助秦國由弱轉強,莫定了始皇帝統一天下的基礎。反觀我們的孝武皇帝,他的改制卻讓大漢國由盛轉衰,並造就了兩百年前的王莽篡國之禍,今日的社稷敗亡之災。”

“我們要拯救杜稷,要中興社稷,首先就要從社稷的根本開始拯救,那就是學術思想。現在就是要尊奉古文經學,以古文經學爲官學。”

“學術思想改變了,治國策略隨即改變,那就是儒法兼融,德主刑輔。這個治國策略對學術上來說,就是不再獨尊儒學,而是兼習法學,黃老之學和荀、孟之學等等諸子百家的學術。對律法政策來說,就是一改舊日的以德治國,而是外禮內法,隆禮重法,禮法並重。”

“學術思想的改變需要一段時間,等大多數人都能接受這種改變後,隨即將“德主刑輔”改爲“以法治國”。以民爲本,以法治國纔是我們最終的治國策略。皇帝和庶民一樣,都要遵從大漢律法,這樣才能重建盛世,中興社稷。”

“以法治國的策略具體到朝廷,就是皇權和相權分開,皇室和朝廷分開。具體到財賦政策就是輕徭薄賦,農工商並重,鹽鐵放開,與民休養。”

“老大人所說的官學、國策、官制正是保證社稷中興的關鍵所在,也是大漢國祚得以延續的根基。中興之路非常長,非常艱險,需要君臣上下齊心,羣策羣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陳羣稍稍停頓了一下,語調低沉地說道,“今天社稷的危亡是改制中興的一個契機,但也許我們會失敗,也許我們都會和商鞅一樣,死於非命,所以請大人務必慎重,懼重又慎重。”

陳羣的解釋,讓曾炩也瞭解了一些這個時代的人對當今社會狀態的認識。他說的也還算有理,但是還是不夠。不過,作爲這個時代的人,在各種侷限之下,還有如此認識,已經難能可貴了。

在皇帝看來,皇帝就是社稷的統治者,其他人都是我的臣民。在士人看來,皇帝不過是個象徵,忠於皇帝和忠於大漢是一樣的,士人才是社稷的真正統治者。

孝武皇帝改制皇權至上,孝宣皇帝改制失敗,皇權還是至上,光武皇帝變本加厲皇權天授,其實就是皇帝告訴士人,我就是大漢,大漢就是我,我就是社稷,社稷就是我。但大漢的士人們不賣這個帳,他們不斷地從學術、從國策等各個方面頑強的向皇權發動挑戰。

古文經學已經產生了大約兩百多年,而古文經學的發展,正是王莽篡漢、社稷動盪的一段時間。古文經學發展非常快,後來今文經學爲了維護皇權,和古文經學明爭暗鬥,到孝章皇帝的白虎觀大議時,到達頂峰。此後,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的爭論迅速轉化爲朝堂上皇權和相權的爭鬥。一百多年來的事實證明,這也是大漢國開始迅速走向沒落的開始。

到了孝桓皇帝、孝靈皇帝朝,皇權和相權的爭鬥變得血腥而殘酷。兩次黨錮之禍讓士人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同時也摧毀了一部分士人對皇權的膜拜和尊奉,堅定了另外一部分士人用武力改制的決心。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洛陽之亂,給士人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和平改制的機會,但這個絕佳的機會稍縱即逝,董卓的突然出現徹底擊碎了士人們幾百年的夢想。他們憤怒了,悍然反擊,終於導致了這場傾覆社稷的浩劫。

今天的事實是,自己支持的天子只是北疆的天子,而袁紹等諸侯卻是在洛陽另立天子,和自己對抗。其實,袁紹等人也是被自己逼到了懸崖邊上,如今只有破後而立一途,所以他們乾脆下定決心把社稷推倒重來,重建大漢江山。天下大亂,給了黃巾軍東山再起的機會,鋪天蓋地的黃巾軍橫掃州郡,無人可擋。沒有了強大的朝廷和統一的指揮,這場叛亂的平定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大漢崩潰的浩劫終於不可避免的到來了。

曾炩在心裡面一直也是在謀劃着改制的問題,但是他擔心自己的策略太過激進,得不到貫徹,所以一直沒有提出來。但是,他早就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寫了下來。

在聽到陳羣和蔡邕的話之後,曾炩覺得,他寫下來的那個策略,應該會被二人認可。而蔡邕在北疆也有着很高的威望,爭取更多的認可應該不難。

曾炩想了想,決定將自己的那些打算讓他們看看。

第21章 分兵第79章 何婉怡的要求第2章 冰釋第39章 靈帝駕崩第17章 資本家聯盟第2章 冰釋第34章 桃園結義第69章 拜會孫堅第48章 士族問題(一)第40章 西域終定第139章 陳留戰火第170章 浮生半日閒第185章 破城第17章 短暫的平靜第14章 招攬吳懿第2章 軍威第143章 戰局盤點第98章 偉大的發明第107章 紛亂的局面(一)第4章 喜得二將第48章 黃巾再起第61章 改制(四)第13章 紙幣(一)第67章 靜夜(二)第89章 收徐晃第67章 靜夜(二)第22章 寡頭末日第88章 美女樊語蝶第45章 鸇陰之戰(五)第71章 酣戰(三)第189章 曾炩的女兒第59章 攻克白水城第6章 江陵之戰(一)第203章 刺殺迷霧第205章 大喬的風情第66章 靜夜(一)第141章 戰陽翟第31章 焉耆人的覆滅第3章 囂張的呂布第23章 血戰灃水(二)第41章 董卓的算計第20章 伏擊第61章 漠北都護府第35章 民族忠魂第2章 關張戰第120章 羌人敗退第13章 落魄的公孫瓚第67章 戰雲起(三)第53章 計議第124章 趙雲的底牌第190章 大鳥兒第4章 曾炩的決斷第48章 血戰大王山(一)第65章 戰雲起(一)第57章 梟雄末路第108章 遷都之爭(二)第15章 遭遇惡來第5章 定陶之戰(一)第184章 奪取城牆第104章 暴躁的曹昂第101章 主公病了第35章 袁隗的計策第182章 重武器出動第30章 沙河之戰(三)第18章 詭譎第65章 諸侯齊聚第43章 驚變第1章 大夏帝國第7章 練習槍法第2章 軍威第5章 無極商會第8章 竟然是卞氏第5章 張牛角的決定第61章 改制(四)第65章 諸侯齊聚第35章 神醫華佗第17章 劉備的決定第37章 慘敗第22章 血戰信都第93章 少年奇才(一)第23章 崇文與尚武第75章 隱憂第89章 收徐晃第12章 定策第88章 帝國雙院第40章 董卓廢帝第7章 張牛角戰死(二)第102章 感動天地第36章 皇子與公主第57章 夜襲(二)第24章 血戰灃水(三)第153章 四面楚歌第34章 董卓崛起第72章 酣戰(四)第33章 張飛第2章 關張戰第28章 末日危城第22章 血戰信都第42章 長安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