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三章 劉 備

“唉!不必着急,小子對閣下的身手極爲仰慕,不勝嚮往。”尹銘奉承道。

“公子客氣了。”襤褸漢子的語氣果然有所緩和。

“對了,不知閣下意爲何往?”尹銘心中一喜,好話果然是誰都愛聽的。

“不知道,一直往北,走到累了就停下來。”襤褸漢子淡然說道。

“哦,我等正好同路,如此何不結伴而行了?”尹銘高興的說道,其實就是不同路他也會同路的,反正他此次出來就是尋訪人才的。

“不必了,某家一介莽夫,恐有辱公子斯文,某家還是獨自而行吧,咱們就此別過。”襤褸漢子說完果真轉身就走,乾淨利落的讓尹銘等人都不及阻止。

半響,待衆人醒悟過來之時,那襤褸漢子已經走出數十丈開外了。

“這……這人怎麼這樣?說走就走了。”望着襤褸漢子的身影,一向放蕩不羈的簡雍亦爲不滿,氣急敗壞的說道。

“倒像是他幫咱們解了圍似得。”魏續雖然傾慕襤褸漢子的武藝,卻對他的傲慢表示不滿。

“要將他追回嗎?”呂布盯着襤褸漢子偉壯的背影問道。

“算了,一切自有定數。”尹銘心中雖然極爲不捨,但是他明白,這樣的超絕人物是不能強求的,不然反而會弄巧成拙。

唉!還是一切隨緣吧!尹銘頗爲沮喪的搖搖頭。

尹銘因錯失一無名的絕世豪傑,臉上頹廢的神情表露無遺,就連簡雍刻意的幾個笑話都沒能提起他的興致。飛身跨上駿馬,朝着涿郡方向狂奔而去,呂布等人急急打馬跟上。

四人四騎,一路飛馳,不知道過來多久,尹銘的心情終於有所好轉,騎速也放慢了。

“前面就到涿縣陸城亭,也就是劉玄德的家了。”後面打馬趕上前的簡雍揮着馬鞭對衆人說道。

“哦,就到了麼?又是一個英雄所在地!”尹銘順着簡雍所指望去,喃喃自語道。

“走吧,劉玄德不會讓你失望的。哈哈!”簡雍躍馬超過尹銘,發出爽朗的笑聲。

“駕啊!”尹銘豈會落後,催馬急追。身後呂布、魏續也是快馬加鞭,緊隨其後。

騎在馬背上飛奔的尹銘此時卻是思緒如潮,想象着就要見到那個三國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的劉備,心情澎湃激盪,久久不能平復。

劉備,這個被曹*視爲心中唯一對手的人物,這個既是英雄又是梟雄的絕代豪雄。他的機謀幹略不如曹*,但他能折而不撓,最後終能不屈人下。

劉備家居涿郡治所涿縣城西陸城亭樹桑村,而他左膀右臂之一的絕世猛將,張飛張翼德則是距離涿郡西北二十里地的西鄉縣。

而不久之後五虎將之首的武聖關羽關雲長,也將會來到此處,以賣豆子、豆腐爲生。真是難以想象一個涿郡,居然齊聚三位如此英雄了得的人物,這或許是歷史故意安排的,似乎又像是老天爺特意安排給劉備,以助其成就王霸之業的。

尹銘曾經無數的羨慕過劉備,劉備看似勞苦奔波,其實他是個非常有福氣的人,每每在關鍵時刻劉備總是會得到高人的相助,危難之際總能化險爲夷。

認真察看劉備的一生,剛一出山就得到了絕世猛將關羽、張飛。當他爲沒有根據地二發愁之時,陶謙死了,於是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徐州。正愁不知道如何擺脫曹*的控制,碰巧曹*就派他去攔截袁術,幸運的躲過了衣帶詔事件的大清洗。一到徐州袁術就死了,劉備又再次得到了徐州,還差一點就成就霸業了。

不過,從黃巾起義時聚衆起兵,到南下投靠劉表,劉備雖然有很好的運氣,可是卻沒有好的命運。這也他在未遇見諸葛亮之前,一直東奔西走,顛

沛流離,道路十分坎坷。

可是就在他四十多歲還一事無成,任憑他劉備再怎麼堅忍不拔,也快熬不下去的時候,諸葛亮出現了,這個三國曆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劉備的命運。赤壁之戰後,夷陵之戰前,劉備幾乎都是一帆風順的。

對此,尹銘曾經詳細的查看過劉備的所有的相關資料。

劉備字玄德,東漢時涿郡人,生卒公元161年—公元223年。中國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蜀漢王朝的建立者,劉備自稱出生於沒落的漢朝皇室世家,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論輩排分是漢獻帝的族叔。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劉備集團的力量相對較弱,又無穩定的根據地,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境地。曾經一度寄居各大豪強如曹*、袁紹、呂布、劉表之下。但劉備爲人的品質和品格方面卻是最符合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處均深受禮遇和尊敬。

其實劉備的優點很多,如寬厚仁義、愛民愛才、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誠。《三國志》中對劉備的總評是‘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盡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不二,誠君臣之聖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俠,然折而不撓,終不爲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爾。’他能將一大批優秀的政治、軍事人材收爲己用。最典型的範例就是諸葛亮,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遺言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爲成都之主。’可是諸葛亮卻在大權在握時,念念不忘完成劉備的遺志,最後在北伐的戰爭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後人說劉備的政治品格特點,是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的體現。

孔、孟的政治主張強調‘德治’,強調‘仁政’。告誡統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來影響臣民,征服百姓。劉備在複雜的政治鬥爭實踐中領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對於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養,樹立賢德之君的風範,臨終時仍不忘留下遺詔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正是這個‘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鑄成了劉備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也成就了劉備的一生霸業。

可是到了三國演義裡面,劉備就變成了一個愛哭,無主見的人,實際上劉備的性格類似劉邦,但劉邦生性多疑,又善於納諫,還沒有‘婦人之仁’。不過劉備似乎略有不同,與劉邦的多疑相比,劉備可以說是毫無防人之心,又不納諫,又總是有婦人之仁,在關係到前途的最大選擇面前總是表現得優柔寡斷,這樣的人能成功,實在是沒有理由。但他真的成功了,只能說是個奇蹟了。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把劉備塑造成兩極化的人物,一方面忠厚心軟,仁德開明;另一方面卻爲求生存,善於忍耐,使用權謀。這不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梟雄嗎?

尹銘愛讀歷史,在書上尹銘知道歷史上記載的劉備其實是個草莽英雄。他很愛喝酒,而且是喜歡在軍營中與將士們一齊喝酒,史料上記載了劉備兩次大擺宴席喝酒的事,一件就是入蜀大勝後,還有一次是在漢中趙雲大敗曹*,劉備一高興,就‘作樂飲宴至暝’,這些都體現了劉備的草莽氣息。

劉備還是一個不愛安安穩穩坐在家裡享福的人,他喜歡和下屬的將軍士兵們相處在一起。劉備出道至後來建蜀漢,一般都是親自領兵的,打袁術,打曹*,打蜀中,打漢中和回荊州救援關羽打東吳。可以說唯一他沒有親自打的仗就是赤壁之後打江南諸郡和穩定江

南諸郡之戰,因爲這些仗太關鍵了。估計劉備有自知之明,所以呆在荊州沒有到前線。在中國曆代皇帝中,大概也只有劉備會爲‘髀裡肉生’而‘慨然流涕’吧。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幾人有如此氣概?

還有一點就是劉備待人坦誠到令人無法相信的地步,帝王們向來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的,曹*的夢中殺人正是這種想法的典型體現,而劉備則不然,與關張是‘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與趙雲是‘同牀眠臥’,與諸葛亮是‘情好日密,猶魚之有水’。這些在如今的人看來容易生起異感的行爲,卻是對人最大的坦誠。《魏書》記載: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衆多歸焉。這不僅僅是劉備禮賢下士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劉備的個人修養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他不但是不防備關、張、諸葛等人,甚至將兵權也完全交給他們。劉備起事之初,就是由關、張分統部曲,諸葛來了後,就將軍權交給諸葛亮,關、張之所以對諸葛亮不滿,就是因爲諸葛亮插手他們的軍權。打蜀中,軍權交給龐統;打漢中時,又將軍權交給法正。總之,劉備一般不會親自指揮打仗的,有人或許會說他根本就不會用兵打仗,其實也的確如此,但是他的這份胸襟卻是人所不及的。而他親自率軍無非是因爲他更喜歡和他的將軍士兵們生活在一起。

劉備少有大志,史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有人說這不過是小孩之間說的戲言,殊不知這一年少無知的舉動,便是代表着劉備的遠大志向,這也是劉備不甘久居人下的原因。

劉備又常常被人指責爲梟雄。梟,有幾種含義,一種是不孝的鳥,傳說梟長大後會咬死母親,但這個和劉備應該沒有關係。另一種則是兇猛的鷹類引申爲首領、魁首也引申爲驍勇、桀驁不馴。而《現代漢語詞典》對梟雄的解釋是: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傑出的人物。

說劉備爲梟雄的主要是東吳和巴蜀的人。對東吳而言,劉備寄宿在荊州,名爲和東吳聯盟,實則很可能養精蓄銳,併吞東吳。對巴蜀而言,劉備做爲援軍進駐巴蜀,隨時可能鳩佔鵲巢,吞併巴蜀。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所以將劉備比作梟雄,應該就是正確的。

縱觀劉備的一生,將劉備比作梟雄一點也不冤枉劉備。劉備投靠公孫攢,最後離開公孫攢投靠了陶謙。後來劉備投靠呂布,又率兵攻打呂布,更進言曹*殺死了呂布;劉備投靠曹*,後來又和曹*成爲不共戴天的死敵;劉備投靠袁紹,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劉備藉故開溜。劉備投靠劉表,最後盡得劉表的荊州諸郡。這些事看上去實際都造成了劉備是個梟雄的鐵證。世人都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其實劉備又何嘗不是這般!

《三國演義》中劉備還有一個特別值得炫耀的稱號,你就是劉皇叔。但是根據史書記載,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劉貞因爲沒有按朝廷規定獻納酎金,而失去了侯爵的資格,後來又歷經戰亂及政治紛爭,早已家世衰微,族譜不明。這中山王的爵位也在光武初年時,已經被其他皇族所襲,也就是尹銘所見的中山王劉榮的祖上。

就‘皇叔’的稱號,歷史上就有許多人對此提出非議,曰:‘比天子年長者何止叔伯一輩,豈能概加以皇叔之稱。尤其統稱以劉皇叔之理。’儘管如此,這劉皇叔的稱號一出,曹*與孫堅也備感威脅。曹*曾批評道:‘沛郡小輩妄稱皇叔,全無信義,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者。’孫吳的謀士也曾質問諸葛亮:‘留豫州雖雲中山靖王苗裔,卻無稽考,眼見只是織蓆販履之夫耳,何足與曹*相抗衡!’

(本章完)

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六章 英 雄 樓VIP_第 九十 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二章 曹 操 稱 王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二章 重 聚 首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九章 廬 江 雜 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六章 羌 胡 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五章 廣 交 友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四章 重 聚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三章 忘 憂VIP_第六十一章 虎 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章 來 鶯 兒VIP_第五十七章 劃 策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一章 母 子 情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二章 圓 滿VIP_第七十三章 拜 母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章 公 主 來 投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五章 戰 襄 陽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章 鍛 造 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五章 烽 燧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二章 玉 璽VIP_第九十七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四章 誘 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五章 洛 陽 賦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章 中 秋 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章 雜 事 多VIP_第六十九章 謀 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章 公 主 來 投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二章 前 途VIP_第 八十四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九章 張 牛 角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一章 慶 佳 節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四 章 戰 西 涼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一百章 羽 翼 豐 滿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四章 和 解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四章 茶 會 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四章 黃 巾 殤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九章 皇 城 亂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六章 陷 陣 營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八章 殺 戮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章 鍛 造 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五章 無 題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一章 王 子 師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二章 結 王 允VIP_第 八十三 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二章 前 途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三 章 單 福VIP_第 九十 章VIP_第九十六章VIP_第九十八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七章 喬 遷 喜VIP_第 六十 章 尋 訪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二章 鳳 雛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四章 古 城VIP_第七十九章 提 親VIP_第九十五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章 公 主 來 投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九章 大 劍 師VIP_第七十二章 回 家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章 身 世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四章 重 聚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八章 丁 建 陽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六章 易 京 之 戰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四章 戰 夷 陵VIP_第二十八章 武 聖 之 威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章 逃 亡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九章 廬 江 雜 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VIP_第九十五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四章 聲 名 起VIP_第五十六章 出 謀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七章 歸 降VIP_第 八十五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八章 特 勤 組VIP_第六十一章 虎 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章 大 雜 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章 呂 布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六章 夜 話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七章 張 永 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六章 殺 無 赦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六章 廬 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五章 戰 襄 陽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八章 交 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七章 武 道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三章 會 合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三章 劉 備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二章 前 途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 五十 章 名 家VIP_第五十八章 秘 聞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章 狼 騎 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二章 結 王 允VIP_第七十一章 神 兵VIP_第 八十三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