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四章 和 解

卻說曹*拆開孔融書信觀之,見其書略道:“融自關外得拜君顏,嗣後天各一方,不及趨侍。曏者,尊父曹侯,實因張闓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黃巾遺孽,擾亂於外;董卓餘黨,盤踞於內。願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後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則徐州幸甚,天下之幸甚!”

曹*看其書信,破口大罵道:“孔北海何人,敢以書來勸我!且中間有譏諷之意!”

當即命左右護衛斬殺來使,一面竭力攻城。

郭嘉出列諫言道:“北海軍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其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曹*思之大點其頭,剛纔自己太過沖動了,便聽從郭嘉諫言,款留來使,候發回書。

次日,陶謙等不見陳登請援兵回,又不見曹*回信,便硬着頭皮引軍出陣,陳兵於野。曹*亦列軍對持,更立馬於門旗之下,遙望陶謙、太史慈等引兵到陣。

陣圓處,太史慈當先出馬,左右陶謙、曹豹等人,布大軍三萬之衆,鼓聲大震。

曹*遙望‘北海孔文舉’旗下立馬一將,威風凜凜,知其爲孔融派來的援兵,便遙指太史慈而言道:“吾與孔北海自來無仇,何得助陶謙老匹夫,礙吾報仇?”

太史慈冷哼道:“汝大軍所到之處,殺戮百姓人民,發掘墳墓,此爲英雄所爲麼?孔北海仁義厚德,不忍生靈塗炭,特命吾來助陶使君敗汝!”

“好狂妄的小子,誰人與拿下此狂徒!”曹*大怒喝道。

夏侯惇舉刀出馬,大喝道:“夏侯惇在此,狂徒受死!”

兩馬相交,刀槍齊舉,相交一擊,兩人都覺得對方的武藝不凡。雙方均是高手,知道不可能一招半式就可以分出勝負來,所以第一回合都只是試探性的出招。

一擊之後,兩馬交錯而過,身體強悍的夏侯惇力氣略勝太史慈,可是太史慈是何人,他向來都是越戰越勇,當即大喝一聲:“好力氣!”兜轉馬首就又往夏侯惇衝殺過去。

“來的好!”夏侯惇幸逢對手,激起了無盡的戰意,揮動着模仿大關刀打造的斷魂刀迎了上去。

兩人一個白馬銀槍,尺餘長美髯,容貌俊朗,舞動着手中爛銀槍,捲起萬片雪花;一個黑馬金刀,身材英偉,高舉金刀蕩起狂風暴雨。二人乒乒乓乓的正式過起招來,槍來刀往,打得好不熱鬧。眨眼就是三十餘合,可卻是旗鼓相當,勝負不分。

此時,兩邊陣營是鼓聲齊鳴,都在爲他們大氣吶喊,二人當下更是傾力使出渾身解數。真正是好一場血戰,兩人殺的天昏地暗,日月都爲之無光。轉眼間又是七八十合,兩人尤自力戰不歇,依然是不分輸贏。

太史慈久戰夏侯惇不下,暗思既然不能力敵,便只能智取了,當即賣一個破綻,撥馬往本陣而走。夏侯惇不知是計,緊馬趕來,太史慈見其果然中計,便暗中取下弓箭,暗測其方位,搭箭便射。

“嗖!”的一箭,箭矢急射而出,去勢若流星飛雨,夏侯惇猛然驚覺,急忙伏下身來,那箭從頭頂直飛出去,驚出一身冷汗。

夏侯惇尚在精神未定之際,太史慈已經兜馬趕到,不待其有如何動作,手中銀槍電射疾出,朝着夏侯惇面門直刺而去。

夏侯惇此刻已經是驚魂出竅,刀法早已凌亂,力怯難擋之際狼狽敗走。太史慈挺槍直追,陶謙趁機揮軍掩殺過去,曹軍大敗,被太史慈領軍一路衝殺,直後退四十餘里,太史慈這才收軍回城。

曹*輸了一陣,情緒非常鬱悶,回到大寨與諸將一同商議戰策。

于禁首先說道:“某今日上山觀望,徐州之西,陶謙有一要寨,約無多軍。今夜彼將謂我軍敗走,必不準備,可引兵擊之,若得此寨,北海、徐州軍必懼:此爲上策。”

*欣然聽從其言,便帶曹洪、李典、毛玠、呂虔、于禁五將,選馬步軍二萬人,連夜從小路進發。

大勝一陣的陶謙,猶自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難掩內心的狂喜之情,奔波于軍營大寨之中殷勤勞軍。

這時,糜竺說道:“西寨是個要緊去處,倘或曹*襲之,奈何?”

陶謙有些飄飄然了,不以爲然道:“他今日輸了一陣,如何敢來!”

糜竺搖頭說道:“曹*是個極能用兵之人,須防他攻我之不備。”

陶謙想想也覺得曹*用兵如神,心中凜然,當即乃撥曹豹引一衆丹陽強兵前往駐守西寨。

曹*於黃昏時分,引軍至西寨,看到西寨四周似乎無人駐守,當即下令二萬馬步大軍四面突入。西寨中兵士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兵力亦不是其敵手,不能抵擋,四散奔走,曹*順利的奪下了西寨。

可是,將及四更時分,曹豹引一衆丹陽強兵殺到,得知西寨已經失守,便引軍殺將進去。曹*聞之曹豹來犯,逐親自領軍馬來迎,正逢曹豹,兩軍混戰一氣,將及天明,正西鼓聲大震,人報太史慈引救軍來了。

曹*無奈只得棄寨而逃,背後曹豹率軍趕來,當頭太史慈亦引軍殺到。于禁、樂進雙戰太史慈,可是此時他們哪裡有心拒敵,自然是敵太史慈不住。曹*望北而行,後面太史慈殺退于禁、樂進,趕將上來。曹*慌忙使麾下呂虔、曹洪戰之,依然不利。

曹*看到往北不行,便望西而走,忽又喊聲大震,前面殺出一彪軍來,正是武安國率領軍馬攔住其去路。曹*麾下衆將死戰,保得曹*當先衝出陣去。可是,梆子響處,箭如驟雨射將來。

曹*再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

馬軍隊裡,一將踊出,乃夏侯惇也,見其手挺金刀,大叫:“主公勿憂!夏侯惇來也!”

只見其一騎飛出,武安國令軍士率衆來戰,夏侯惇大金刀連劈帶砍,斬死數人,餘衆觀之膽寒,皆相奔走。夏侯惇再顯威風,大刀起落之處,無人敢擋。武安國及麾下衆將皆不能抵擋,各自逃去。夏侯惇逐殺散武安國大軍,救出曹*,其餘衆將隨後也到,尋路歸寨。

看看天色傍晚,背後喊聲又起,曹*望之乃太史慈驟馬提槍趕來,大叫:“曹*狗賊休走!”

此時曹*等一衆將領、軍士已是人困馬乏,見到太史慈復又殺到,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這時正南一彪軍馬殺到,曹*驚慌視之,乃夏侯淵引軍前來救援,截住太史慈大戰。

兩軍又是一番苦鬥,一直鬥到黃昏時分,直殺的天地變色,大雨如注,兩軍這才各自引軍回營。

卻說曹*接連敗陣,心中懊惱不已,急招衆將前來商議,正商議間,忽流星馬飛來報。報說一股不明黃巾賊已襲破兗州,進據濮陽,止有鄄城、東阿、範縣三處,被荀彧、程昱設計死守得全,其餘俱破。曹仁屢戰,皆不能勝,特此告急。

曹*聞報大驚道:“兗州有失,使吾無家可歸矣,不可不亟圖之!”

郭嘉不慌不忙道:“主公正好賣個人情與孔文舉,退軍去復兗州。”

曹*只得恨恨點頭,同意了郭嘉的建議,即時答書與太史慈,隨即拔寨退兵急回兗州。

陶謙再勝曹*一陣,回到徐州,正是得意之色,卻突聞太史慈家人來報,說其母重病,需其速回。陶謙聞之憂心忡忡,他知道幾次連番大勝曹*皆是憑藉着太史慈的勇武,若是太史慈一去,他又哪裡有能力及膽略去與曹*相鬥了。正當衆人商議間,忽有人來報,說曹*寫答書與孔北海,願意拔寨退兵,不在犯徐州。陶謙聞之大喜,當下也就沒有了因爲太史慈離去而憂慮了。

曹*將陶謙信使放回徐州,信使入城見陶謙,呈上書札,言曹兵已退。陶謙大喜,差人請孔

融、太史慈等赴城大會,飲宴既畢,孔融、太史慈等人便引軍回北海而去。

話說陳登來到襄陽,尹銘厚情款待之。陳登,字元龍,下邳人。此人性格桀驁不馴,學識卻是極爲淵博,且智謀過人。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縣長。雖然年輕,但他能夠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後來,徐州牧陶謙提拔他爲典農校尉,主管一州農業生產。他親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狀況,開發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使漢末迭遭破壞的徐州農業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百姓們安居樂業,興修農業,廣積稻穀。死的時候才39歲,真是天妒英才!

不過,據《三國志》記載,陳登是吃海鮮的時候,由於當時的衛生條件很低,吃進的肉裡可能是有後世所說的‘血滴蟲’,雖然當時給華佗治好了,但還是留下了後遺症,因此華佗曾經告訴他說:‘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可惜當時華佗並不在身邊,陳登也如言而死。一代天驕英年早逝,讓人扼腕嘆息,現在尹銘遇到自然不會就此錯過。

陳登感激尹銘的熱情款待,當下覺得徐州有救,便將自己來意說明,尹銘也不說話,一直靜靜的聽着陳登說明其來意。

待陳登說完,尹銘很遺憾的對陳登說道:“實在抱歉,廬江陸康先元龍一步來求在下解救廬江之危,而且在下也已經同意了,若不是爲了迎接元龍,此刻我已經領軍出發了。”

“哦,如此不巧!”陳登頓時感到一陣無力。

“實在是不巧,在下雖有心卻是無力也!”尹銘遺憾的說道。

尹銘倒是說的真話,他剛剛拿下襄陽等地,還來不及消化。再則,他若要出兵救徐州必須越境過南陽,雖然此時袁術無心顧及,可是終究要惹怒了袁術,現在的袁術還不是自己可以輕易惹得了的。

而救援廬江就快捷多了,儘管尹銘不是很願意,但若不是因爲惦記着陸遜這個未來的大才,以及廬江陸康與其交情匪淺,尹銘還真不會出兵相助。

陳登鬱悶不已,心懷猶愁,更不可言,可是人家又不是拒絕你,而是的確無力相助,無奈之下告辭而去。

尹銘自是好言相說,言曹*大興不義之師,其兵必敗,且北海孔融素有俠義,徐州定然不會有事的。

陳登哪裡有心聽的進去,只是點頭,往鄧縣投徐州而去。而尹銘也即刻行動,送走陳登之後,便點齊襄陽一萬鐵騎,率領呂布、張飛、張遼、李通、魏續等一衆將領,急急的奔赴廬江戰場。

此時的廬江城中,廬江太守陸康,廬江將領張禮、周翼、薛維,謀臣顧和、關甫等人齊聚廬江府衙,各個都是一副神色凝重的樣子。

“諸公!如今孫策兵圍廬江,君侯援兵尚未達到,諸公以爲該如何應對!”陸康一郡之主,率先發問道。

“主公!那孫策有勇有謀,我看君侯的援兵也不一定能馬上就到,如今我們應該立刻徵兵防守呀!”廬江頭號大將張禮,言辭急切的說道。

張禮見陸康雖然已經緊閉城門,讓廬江守軍加緊巡防,可是卻並沒有大規模的徵召百姓守城,頓時有點心急。

陸康聽了張禮的一番話,卻是一陣苦笑,大規模的徵召百姓守城,他身爲一郡之主豈會不知。可問題在於,他剛接到孫策大軍侵犯廬江的消息後,就立刻上門找廬江的各大世家,要求他們派出私兵協助守城。本來那些個世家答應的很爽快,誰知一聽由孫策領兵兩萬大軍前來,而廬江城受軍不過五千,就立刻反悔說沒有人手可派,把個陸康氣的半死。

“此事我也知道,可是那些廬江豪門,平日不管受過諸公多少恩惠,如今廬江危難,卻一個個明哲保身,不肯出兵相助!”陸康心灰意冷的說道。

“唉!”在場的衆將聞聽的這句話,無不感嘆連連。

(本章完)

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一章 徐 州 青 州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二章 一 家 人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二章 結 王 允VIP_第三十三章 烽 煙 起VIP_第五十五章 結 交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七章 樊 城 告 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三章 心 歡 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五章 武 聖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四章 練 兵VIP_第 八十九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一章 結 皇 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一章 劉 漢 亡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四章 檄 文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一 章 鹿 門 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七章 寶 刀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五章 御 馬 監VIP_第八十一章 玄 鐵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九章 千 裡 走 單 騎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九章 私 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四章 聲 名 起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五章 邂 逅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六章 醫 聖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章 麻 鋼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五章 軍 糧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章 秦 直 道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章 茶 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一章 強 軍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八章 論 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八章 三 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二章 豪 傑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五章 邂 逅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二章 返 中 山VIP_第七十二章 回 家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九章 交 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七章 會 袁 曹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二章 玉 璽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二章 一 家 人VIP_第七十二章 回 家VIP_第五十六章 出 謀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六章 廬 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九章 大 劍 師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七章 樊 城 告 急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章 出 寨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一章 孫 堅 殤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七章 一 顧 茅 廬VIP_第七十五章 鄭 渾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九章 雜 話VIP_第三十三章 烽 煙 起VIP_第 八十七 章VIP_第二十八章 武 聖 之 威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八章 西 川 之 地VIP_第九十一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八章 論 道VIP_第七十三章 拜 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九章 廬 江 雜 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二章 亂 亂 亂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四章 誘 敵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二章 前 途VIP_第二十八章 武 聖 之 威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一章 孫 堅 殤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九章 英 雄 會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四章 檄 文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八章 丁 建 陽VIP_第六十九章 謀 事VIP_第六十五章 較 技VIP_第 二 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一章 論 勢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三章 劉 備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七章 一 顧 茅 廬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二章 結 王 允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九章 豪 宅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三章 立 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五章 武 聖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四章 戰 夷 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九章 大 劍 師VIP_第六十六章 結 怨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章 亂 朝 政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八章 連 草 營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一章 孫 堅 殤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八章 交 易VIP_第二十八章 武 聖 之 威VIP_第六十六章 結 怨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二章 凱 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七章 斷 腸 路VIP_第五十五章 結 交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一章 抵 金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七章 一 顧 茅 廬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三章 論 兵 策VIP_第五十九章 關 張VIP_第七十九章 提 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二章 謀 戰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四章 情 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六章 喜 相 逢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九章 再 顧 茅 廬VIP_第七十五章 鄭 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