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影響

“皇帝陛下回來了!”

王石迴歸一事,第二天就被大臣們宣揚了出去。

一石激起千層浪,帝國的所有百姓,在第一時間裡,都知道了這事。

尤其是接下來帝國官方發佈的一系列宣傳和政策,讓許多人都覺得,帝國又要有大動作了。

“竟然還有同族!”

人們第一個從虛擬網絡上看到的,就是對於與巨人同族同源的宣傳。

剛剛看到這條信息的時候,好多人都傻了眼。

如今,人們對於星球、宇宙的概念,都已經十分了解。

正因如此,所以人們對此事,感到十分懷疑。

“我們祖先,難道在上古落後的年代,還能穿越星際?”

人們不信。

不過也有人有其他的看法。

“現在我們都知道,武藝練到極處,能夠肉身橫渡宇宙星空。而武藝傳承良久,上古之時,就已經有了。那時候地球上的環境很好,能量豐富,難保不會有將武藝練到極致,而橫渡虛空而去的先輩高人。”

這話許多人都贊同。

“不錯。上古就有練氣士的傳說,飛天遁地的練氣士,應該就是這種人了。”

“指不定開天闢地的盤古大神,就是將武藝練到極致的直系先輩呢。”

更誇張的人,是這樣說的。

“這是強詞奪理。”有人反對:“盤古大神只是神話傳說。”

“是啊是啊,哪裡能有血肉化生大地山川,化生生靈的武者?”

面對這種詞調,也有人提出有理有據的反對。

“誰說不可能!?”人道:“我們都知道,譬如蚯蚓等一些低級生物。都有再生能力。誰敢否定武藝練到極致,我們人類不會有這種能力!?”

“對呀,連肉身橫渡星空,都已經被證明了,武藝練到極致。能血肉化生生靈,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說,我認爲,官方的給出的說法,是正確的。你們看,巨人星上的人類。雖然比我們高大,但他們哪一點跟我們不一樣!?都是四肢五官,沒有區別嘛。如果不是同根同源,怎麼可能會有同樣的體態特徵!?”

這話一出,好多反對的,都想不出理由了。

也有人強詞奪理:“可他們怎麼那麼高大!?”

“這太正常了!”贊同官方意見的人道:“就譬如一頭豬。在貧瘠的地方,肯定瘦小,而在食物豐富的地方,肯定長的肥壯。就官方給出的資料而言,巨人星上能量濃度很大,而且上面有許多巨獸,這兩樣條件加起來。一個是促進,一個是逼迫,同族們爲了生存,長那麼大的體型,也就理所當然了嘛。”

“對頭對頭!”

如此言論一傳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巨人們就是漢人的同族,是上古時漢人先祖中將武藝練到極致而橫渡星空,在其他星球繁衍出來的同族!

接着,官方又給出了建立信仰神系的通知。

從盤古起。到女媧,三皇五帝,帝國信仰的,不再是一些虛構的神,而是將其祖靈化。崇拜信仰的,是祖先。

治下各類道觀,乃至於佛寺,盡皆要根據帝國的政策,做出相應的改變,否則以邪教論處。

依着現在帝國的力量,雖然有不少的宗教人士,在網絡上發佈反對的言論,但也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誰敢亂來?

而後,官方任命烏角先生左慈爲宗教執事,專事負責宗教改革一事。

有關於巨人星巨人族與漢人同根同源的言論還在火熱討論中的時候,官方又掛出了鼓勵文、武一事的政策。

首先,在文學,包括書法、國畫、音律、棋藝等等一系列傳統文藝,以及新興的科技研究方面,有傑出表現、極大成就者,皇帝陛下將予以世界樹果的獎勵,並委託政務院丞相,授予勳章。

在武學方面,包括武藝、兵法、謀略等方面,有傑出表現、巨大成就者,皇帝陛下將予以世界樹果的獎勵,並委託政務院丞相,授予勳章。

在科技方面,包括建造、醫學等等諸多方面,有傑出表現、巨大成就者,也會有皇帝陛下將予以的世界樹果獎勵,並委託政務院丞相,授予勳章。

在官吏系統中,功勳達到一定標準者,不論官階,即便一村之正,只要他有功於民,同樣能獲得世界樹果的獎勵和政務院授予榮譽勳章。

這些獲得獎勵,榮獲勳章者,不但有極大的社會地位,還能在適當的時機,以第一資格升格爵位、官位,還會載於史冊,萬世流傳!

這條信息甫一掛出來,頃刻間便點爆了整個帝國。

世界樹果的功效,早年就已經傳了出來,無數的武者,無不垂涎。還有社會福利、爵位、官位,甚至於青史留名!

有名有利,誰不向往?!

所以,整個帝國的生氣,猛然間拔高一截,愈發勃然!

這條官方政策之後,帝國又開始宣傳一統地球的是信息。

藉着帝國鼓勵文武的機會,無數人對此事極度關注。有想立刻參軍,獲取功勳者。有想在帝國打下大片土地之後,參與治理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在王石迴歸地球五天之後,空間裝備,又在帝國的中心涼州,開始發售了。

對於區區一顆指環、一隻手鐲,竟能夠裝下幾個立方的物品,人們最初同樣持着懷疑的眼光。但早知這種空間裝備的帝國高層,在第一批發售之初,便將之哄搶一空。

於是,所有人都知道,這玩意兒是真的。

想想也對,帝國何時欺騙過民衆?

所以,空間裝備的發售,也如火如荼起來。

因爲第一批產量只有一千萬只,所以一時間內,還供不應求,甚至導致帝國邊緣區域上書帝國中央抗議的事發生。

無奈,王石只好督促神眼,加快製造速度。

山中書院。

湖畔沙灘旁的樹林裡。

書院對於學子的管理,持開放性態度,並不嚴密。

所以許多學子,學習之餘,都會在山中湖畔遊覽遊覽。或是放鬆心情,或是與同窗談論時事,或是談文論道。

諸葛亮、龐統和徐庶在年初的時候,就完成了大學堂的學業,並以極其優異的考覈成績,進入了山中書院深造。

時值盛夏,樹林中,諸葛亮、龐統和徐庶,還有其餘幾個同窗,在林中較量了一番武藝之後,便在談論時事。

對於當前時事,對於他們幾個而言,最關注的,莫過於統一地球之事。

“孔明,地球即將進入大一統,你不心急?”

徐庶笑道。

“我急?你不急?”諸葛亮淡然道。

“急什麼急,我都不急。”徐庶身旁,一個年紀看起來只有十來歲的總角孩童,笑嘻嘻的道。

“不疑,你小子說風涼話是不是?”龐統敲了小孩兒一腦瓜崩。

“小妖孽,你年紀小,便是想參與,也不行,我們年紀不小了,再不參與進去,就晚了!”小孩兒旁邊,一個眼睛狹長,眼神十分鋒利的青年,白了小孩兒一眼,沒好氣道。

“的確,地球一統之事,如果不參與進去,以後會後悔!”

眼睛狹長、目光鋒利的青年身側,一個溫潤如玉,風流倜儻的十六七歲少年笑道。

“仲達、伯言,你們也決定了?”

諸葛亮笑道。

“是啊,決定了。”

仲達,也就是那個眼睛狹長、眼神鋒利,面容清癯的青年,他是司馬懿、司馬仲達。

司馬懿點點頭,笑呵呵的道:“我都二十歲了,老了。”

“不老不老,”被諸葛亮稱呼爲伯言的如玉少年,就是陸遜。

不得不說,人以羣分物以類聚。

這些帝國青年一代的傑出人物,竟然在書院相遇,並結成了好友。

“才一二十呢。”陸遜手裡握着一把扇子,輕搖道:“不過這事兒還真的參與進去,不然我不甘心。”

“好吧,你們都不甘心,那我走了,不跟你們玩了。”

那小孩兒,叫周不疑。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妖孽級人物,還不到十歲,就將小學堂至大學堂的知識,完全學通透,並與諸葛亮他們一起,進入了山中書院。

不過小孩兒嘛,再怎麼妖孽,也有小孩子氣,所以見諸葛亮他們討論的問題自己不感興趣,便吆喝一聲,樹林裡走出一頭高約六米,長達十餘米的霸王龍來。

“小乖乖,我們走。”

周不疑待霸王龍走過來,翻身跳上龍背,與諸葛亮他們揮了揮手,策龍走了。

王石上次離開地球的時候,就下了推廣恐龍到戶的詔令,經過一年時間,已經逐漸從涼州蔓延開來。已經有好幾個州,每家每戶都領取到了一頭幼年恐龍。

而周不疑這頭,就是他家的。

“這小傢伙...多半是找曹植玩去了。”

幾人笑笑,搖了搖頭。

“那麼,孔明。”司馬懿見周不疑已經走了,於是轉會話題,道:“你們認爲,我們幾個,怎樣才能參與到其中呢?我們尚無官職,距離下次官吏選拔還有兩年呢。”

“我聽說陛下回來了...”

陸遜說了一句。

“英雄所見略同!”

幾人相視哈哈大笑。

第87章 監察第172章 訪毋極第46章 黑袍收屍人第103章 讓匈奴繼續喝西北風第101章 建木的意義第85章 搜尋第132章 懸賞第14章 回家第88章 抓人就走第2章 大王城第99章 引蛇出洞和以逸待勞第105章 戰起第119章 賈詡論人第121章 神蹟之城第27章 麥芽糖第41章 戰局第161章 王石講座第1章 挖塘子第14章 出征第122章 逐漸鋪開第85章 搜尋第122章 第一家族第8章 暫時迴歸第5章 忽悠第84章 動手第36章 大虎一家子第6章 寒洞第5章 傳說中的生物第80章 露一手第5章 傳說中的生物第67章 戰爭就要死人第90章 好的方面第44章 幹一票第24章 傳說級生物羣體重返大地第31章 算計第83章 聯邦強者現蹤第41章 戰局第56章 路上第56章 給說法第53章 駐地第3章 廉縣第13章 劉備和袁紹的區別第118章 聯姻第119章 賈詡論人第9章 商議第168章 厚臉曹操第117章 再見第一芸第175章 稱帝建國第164章 冒險者系統第133章 星空巨獸第151章 圍困濮陽第108章 大頭娃娃第61章 歸來第1章 神蹟 名額第40章 兵臨城下第59章 改變主意第89章 迴歸帝國第154章 徐州人的涼州之行第71章 元素人強者小隊第21章 北宮熊習武第68章 大豐收第31章 算計第74章 暴露第110章 傳國玉璽第30章 交易第43章 巡邏艦隊第43章 巡邏艦隊第113章 驟變第167章 好客的胖子第131章 大生意第52章 高規格待遇第166章 武力層次第145章 曹操的敲詐一百五十七章 郭嘉和司馬徽第75章 富平第一百一十八章第55章 戰略調整第127章 應對部署第138章 回涼州第49章 李儒第99章 引蛇出洞和以逸待勞第84章 動手第61章 永生的聖靈第34章 一號星系第23章 爆炸第121章 再動身第34章 一號星系第15章 夜宴第85章 桐樹第141章 三輔和兗州第105章 調整規劃第31章 殺牛第43章 胡遠山第33章 後宮第127章 孫堅第137章 至非洲第120章 斧山第126章 措手不及第12章 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