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遼地風雲(下)

社會發展到了大明這個時代,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升斗小民,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巨大的賭局之中。升斗小民用一世的命運,來賭萬歲爺是個正常人,父母官是個厚道人,胥吏是個實在人,可憐往往開出牌來,卻是“蹩十”。

官做的越大,賭得越簡單純粹,驚心動魄,贏的就是錦衣玉帶,輸了就是血胤斷絕。這賭局沒有莊家,所謂的皇帝,也不過是副牌而已。楊帆當初說得便很簡單,名不正則言不順,自己建言獻策無論有多麼動聽可信,都是屁話,因爲他不是出牌人,充其量就是個沒有資本,只能在賭桌上叫囂着壓大壓小的窮光蛋罷了。

這不過楊帆是個幸運的窮光蛋,而如今,這副牌終於到了他的手裡,該怎麼打由他說了算。從實際的成果看,朱慈烺朱啓還是底下的百姓,都是樂得其成的。

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活着,快樂的活着。

活着,要吃飯。快樂的活着,還得有些錢。楊帆解決了最關鍵的兩個問題,自然是萬軍擁護。當他登上雄關的城樓,孫傳庭才拱手歎服道:“在下一年不如楊國公您一刻之功,實在是自嘆不如,慚愧慚愧。”

祖大壽自然生出不少感慨,三年前,這和自己同生共死的年輕人,如今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柱國大臣了。自己這三品武官見到了都要彎腰拜見。孫傳庭在,自然是沒有他說話的份了。

“哪裡哪裡,楊某人哪裡敢承這樣的功勞?都是您做的鋪墊在先,在下不過錦上添花罷了。”楊帆笑了笑。從山海關望下去,近處兵馬營寨,遠望山脈長城連綿。過不了多久,便是金秋會盟的時刻,然而楊帆還在等最後的兩個關鍵。一個來自青海,一個來自渤海。

孫傳庭道:“精兵簡政,這一點。還是楊國公書信中建議的,在下不過取您建議罷了,說起來還是您的功勞。”

事情一碼歸一碼,孫傳庭的功勞。楊帆自然搶不走,但是讀書人多少都是你謙讓我,我謙讓你,這些表面功夫,楊帆也懶得去計較爭論。他問了些遼東的戰況。大淩河城、遼南,明軍和建奴還是時常有小規模的交戰,只不過今日你俘虜幾個兵,明日我牽你幾頭馬,真正大規模的交戰還未有發生。

然而孫傳庭說道最可恨的,還是遼南那些投靠僞朝的漢人。他和孔有德、耿精忠幾人交手也有數次了,漢人打漢人,打得他心裡憋屈。楊帆只能安慰他人各有志,各爲其主罷了。交談一番之後,下邊守丞、衛所的將官不時上來報告情況。楊帆便讓孫傳庭先行離去,不用理會自己。

至於吳襄,楊帆一看便是個草包,只會溜鬚拍馬,恭賀楊帆,聽了幾句,楊帆便讓他一同下去了。且不說當初的交惡,就是後來,楊帆聽說了他在遼地的作爲,便不想搭理他。完全屬於有功撈功,有過則避的庸夫行爲,這次來,楊帆也遲早要將這廝給打落下馬。

至於祖大壽。楊帆倒是有另一番打算。說起明末,好事者將那些最後投降滿清的漢臣歸爲漢奸、走狗,似乎大明亡了,除了殉國一表忠烈以外,其餘還在朝爲官的漢人,都是漢奸走狗。

楊帆學歷史出身。自然不是那種低端到人云亦云的愚蠢想法。在他眼裡,這些“本來”要投降的文官武將,分兩種。這一種,就是不管何人做皇帝,撅着屁股,只要有官做,有錢拿,那管他娘誰做官的。這類人,大抵便是被朱由檢帶下黃泉的文臣了。

另外一類,便是戰降之人。洪承疇、祖大壽這些文將武將,要說他們是漢奸,委實有些站不住腳跟。照那些刁鑽潑婦的意思,滿清入關之後,就不該有漢人爲官。

楊帆推薦用人之時,也沒有將吳三桂、吳襄、洪承疇以及祖大壽這幾個人抹去,沒有這個必要。當然吳襄不行,這個總兵還是得換掉的,至於吳三桂,敲打敲打,讓他戍守住山海關,也不是不可以。楊帆自然是不信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完全就是爲了什麼陳圓圓,那是金某人自己憑藉厭惡喜好捏造的罷了。

試想一個可以連親生老爹都可以狠下心斷絕的梟雄,引清兵入關若是爲了一個女子,大可不必這麼做,真正的意圖,估計都是驅狼吞虎,想要在這亂世之中謀求根基。只是估計他千算萬算,可能沒有算到李自成這麼不中用,被清兵打得亂花流水,只得在雲南一帶周旋,妄圖反清。這並不是什麼洗地一說,亂世出梟雄,永遠的利益罷了。成王敗寇,沒有什麼可以計較的。

楊帆想了這麼多,眼睛也是被這黃沙長風吹得有些乾澀,眯縫着。

“聽哨兵來報,司馬臺有人襲擊國公爺?”祖大壽打破沉寂,問道。

“和我還這麼客氣?”楊帆回過神一笑,道:“沒什麼,幾隻煩人的蒼蠅罷了。怎麼樣,這幾年混得怎麼樣?”

祖大壽咧嘴一笑,見到楊帆沒什麼架子,便道:“哪有楊子你過得那麼跌宕起伏。帶兵唄。”他低頭,在石頭上蹭去鞋子邊上的黃泥,“孫老隱退以後,吳襄負責着錦州一代的衛所,我就守着淩河城那邊的兩個衛所。也就這一年,小孫督師來了,這軍隊的編制、部署換了,才退到山海關這邊來的。”

“那淩河城和十三驛呢?”楊帆看了看這城牆,似乎都用水泥修葺過了。

“吳襄他兒子守着呢。”他壓低聲音,道:“都是自家人,我也不怕你笑話,吳襄這兒子,本事比他爹大得多了。孫督師提拔他至總兵之後,便戍守在淩河城。遼南的孔有德賊性不改,隔個幾天就派兵喜歡偷雞摸狗的來一下,好幾次都吃了大虧。”

楊帆點了點頭,道:“那就好。山海關到淩河城這一帶戰線冗長,只要守住了,建奴要攻打,也要廢不少的氣力。”

廣寧這一帶,北邊是長城山河,所以只要頂住了頭,就不怕尾巴出問題。怕就怕一城丟了,然後勢如破竹。好在這幾年淩河城沒有什麼變故,這也是楊帆當年修城時候留下的手筆。。

第281章 院門開,人歸至第319章 我的眼線遍天下第76章 生命難以承受之重(下)第235章 老人們第450章 本心第144章 兩條路第336章 兵臨涼山第416章 撕破臉第458章 萬事俱備第459章 時勢第386章 臥龍擒虎第452章 大清洗第505章 協商第468章 死得其所第58章 搭救第4章 震驚朝野的造勢第375章 天花第114章 上行下效(下)第222章 說他個滿城風雨第463章 拍馬屁第466章 長白山上有仙女第394章 吃癟第14章 千里姻緣一紙牽第242章 仗義多爲屠狗輩第94章 陰陽人的三通鼓第9章 三文錢的道義第97章 對簿公堂第118章 楊帆的態度第317章 衣冠現第103章 燕中對,糧人歸第250章 斬盡滿園黃花(上)第186章 山西老鐵第426章 花燭夜(下)第109章 開業打擊第517章 黃袍之戰(下)第115章 拜訪第450章 本心第473章 原來是你第37章 各懷鬼胎第436章 試畢第4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7章 生意人與失意人第493章 傳奇炮第32章 事將起第242章 仗義多爲屠狗輩第185章 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第335章 軍中兒郎第336章 兵臨涼山第134章 出海第506章 人未還第179章 迷第470章 迷人眼第172章 宦海沉浮第462章 父與子第181章 山裡貨第319章 我的眼線遍天下第516章 黃袍之戰(中)第448章 坐兩人第80章 跨越近三百年的卦象第457章 春種第153章 讓炮彈飛第500章 破城(上)第427章 共商國是(上)第441章 人生如戲第242章 仗義多爲屠狗輩第462章 父與子第268章 就地還錢第504章 還遼終功成第265章 招兵買馬第141章 夜襲第465章 就按江湖辦第517章 黃袍之戰(下)第494章 洛陽大順第257章 再見馬沛文第286章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第124章 應對第462章 父與子第293章 人艱不拆(上)第123章 顧家的挑釁第233章 埋伏第76章 生命難以承受之重(下)第257章 再見馬沛文第194章 承運第237章 疲憊第294章 人艱不拆(下)第45章 鳥銃的貓膩第231章 清客第339章 將戰第186章 山西老鐵第198章 凌雲志(下)第28章 操練演習第465章 就按江湖辦第178章 二關公第15章 最後的春夜第193章 齋內出奇物(下)第188章 見鬼了第41章 半城煙沙半城血第449章 一抔灰第90章 楊帆的怒火第136章 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