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迷

京師幾日秋雨連綿,楊帆載百萬石麥子秋收過來的消息,一下子震驚了整個朝野。都知道聖上這幾日,正爲着陝地又一次的歉收,農民起義蠢蠢欲動而苦惱,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至宮內,讓吃不下飯的朱由檢大呼過癮。

一連喝了六杯英雄淚,才放下杯子來。“及時雨啊,這楊帆真是及時雨啊!”朱由檢望着皇城中淅淅瀝瀝的秋雨,有些小激動地將手中的扳指轉了又轉。甚至想立馬到楊帆面前,好好地誇讚他一番。百萬石麥糧,那是國庫一半的年稅才能買來的糧食,他楊帆就憑着三萬人,出了趟海,就給運回來了?

朱由檢拿着奏摺看了又看,終究還是將目光鎖定在了“糧人歸”三字上。溫體仁恭候在朱由檢身後,也不住地賀喜。這剛一上任,這位楊爵爺就幫他解決了這麼大個難題,他那把內閣首輔的椅子,多少做得穩當了。

他能夠上位,也有朱由檢爲了制衡外廷東林黨的意思。朱由檢任用東林黨,但對於朋黨極其反感,所以不可能把所有重任都交給東林羣臣,但任用罷免還是反反覆覆,最重要的還是不信任。

“溫閣老,你說,朕應該賞他些什麼?”

溫體仁一滯,呢喃道:“賞金銀財寶,未免太過庸俗,況且爵爺那奇物齋,似乎也不缺這些黃白之物;若加官進爵的話……年前剛剛封了伯爵,我朝祖制,凡授爵者,不得預九卿事,不得分邑,只領俸祿和稱號。出則可領將軍印爲大帥督,轄漕綱。當初淩河伯不願入仕,聖上便敕封爵位,可見格外看重淩河伯。”

“溫閣老好像還是沒說朕賞什麼比較好。”

溫體仁思忖片刻,道:“若真是要賞,不若將這流爵改成世襲罔替的爵位,加授鐵劵,聖上您看如何?”

這雖然不是實質性的獎賞,但若是論起稀有度來,絕對是罕見的賞賜,功勞大過天了。朱由檢吩咐道:“就按你說的擬旨,另外,將那封地劃給楊帆,這是朕當初做的承諾。”

溫體仁一滯,道:“不可啊,聖上。別說外姓功臣,就連朱姓皇室,按祖制都不應分邑,聖上切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韙,做此等裂土之事。”他感覺頭皮都麻起來,當初羣臣死諫,才把封地一事告吹,如今聖上舊事重提,這不等於擺明要給羣臣難堪嗎?

“一切若是遵循舊規,能夠平息西北的亂世,能夠解決天災帶來的饑荒,朕,還操着心?內閣的稅改被駁,朕這旨,你說下得,還是下不得?”做皇帝也不容易,誰不想聖旨一處,天下大呼聖上英明。就像當初產出閹黨一樣,歌頌他聖明的要多少有多少。可如今,稅改剛剛露出點苗頭,這奏摺便成千上萬地遞交上來,民間怨聲載道。他崇禎也好顧及面子,幾月前撤了周延儒也是無奈之舉。

其實操控着一切的,還是東林那幫人。老百姓不懂稅改帶來的好處,一聽要增加賦稅,看看如今都已經縮衣節食了,再加稅真的是活不下去了,便怨聲載道。殊不知這次的稅改,對於農業稅收,反而是不增反減,但這些都還是內閣出定的方案,頒佈的僅僅是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這幾種,把原先三十抽一的祖制,調整到了十抽一,這些平時在裡頭大賺特賺的商人立馬就急得跳腳了,聯絡朝中熟識的人脈,企圖駁回稅改。不僅如此,還四處宣揚這稅收一加上去,老百姓的日子還怎麼活。

於是街坊鄰里,就這麼傳開了。輿論一起,頭疼的便是朱由檢了。哪朝哪代,苛捐雜稅繁多,哪朝哪代,皇帝昏庸無道,都是戳脊梁骨的事情,所以,就這麼抹掉一個官員,草草地把稅改一事拖延下來,既不否決,也不實施下去。

下邊那些奸商、貪官、污吏心裡頭都清楚地很,這是上頭作罷的意思,也就不再鬧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算真的上頭吃了秤砣鐵了心,要稅改。這些人也有的是辦法,不過最好就是不改,你舒服,我也舒服。儒家講究中庸,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樣才能維護住另一個思想,那便是有序。君臣父子,忠孝仁義。

朱由檢道:“封地一事,等淩河伯回來再議。其他事宜,交由你辦了。”他還是妥協了,當真給了封地,估計翌日又是一堆的奏摺上來了。

見朱由檢鬆了口,溫體仁也是稍稍定了定心,道:“臣,遵旨。”

然而,就連這道旨意連票擬都還未出,另一則驚天消息,再次震驚了整個朝廷。剛至山東登州的淩河伯楊帆竟然遇刺了!傳到宮中之後,朱由檢大發雷霆,差點欲將剛剛上任的登萊巡撫給撤了,敕封一事先暫緩,即刻派了欽差大臣,前往登州徹查此案。

誰動的手?

京師有仇的,沒仇的。有芥蒂的,沒芥蒂的,都思索着,到底誰這麼大的膽子,竟然敢明目張膽的對楊帆動手。朱由檢看着剛送入宮中的奏摺,黑衣人、順刀、失蹤,錦衣衛那邊,幾個錦衣衛千戶飛鴿傳書送來的消息,更是言明,在登州府一帶已經開始徹查。

朱由檢將奏摺攤在桌子上,揉了揉發澀的睛明穴,呢喃道:“誰吃了雄心豹子膽!”

京師的某處,雅間窗戶緊閉,幾人眉頭緊鎖。

“誰動的手?”

“不清楚,不是獅子頭的手下。”

“還是叫獅子頭小心爲是,聖上已經派出欽差,這幾天,叫他們收斂點。”幾人都帶着面具,看不清真容。

“你們說,會不會是他……”

“很有可能,那個瘋子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倒頭來還要我們替他擦屁股。罷了,不管是不是他,先把自家的生意做好。兩淮今年的鹽稅,如何了?”

“除了五月那成銀兩,被某些人吃了,秋收前的銀兩,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已經派人送過來了。不過淩河伯的原因,現在還是不要動爲好,免得到時候出了岔子。現在都歸在了山西那邊,準備冬至之後,與南糧一塊兒運到京師來。”

“恩。”聲音低沉,“小心駛得萬年船,工部那塊去年就是個例子。好在老巖溪下手得快,一聽杜如海出了事,晉商那塊的帳本立馬就銷賬了。不然這剋扣的精鐵、火銃去了哪,又有得說頭了,到時候就不是一個杜如海就可以頂事的了。”

有些事情,拔出蘿蔔帶出泥,不怕,怕就怕蘿蔔下邊是個更大的坑,最後連自己的地基都給陷進去了,那就玩大了。但坑終究是坑,總有一天,塌陷下去,那將是一場夢魘。

第10章 徐家有蓉第316章 棺上刻吾名第184章 江湖人何處爲家第472章 畫面有些美第461章 春日下的故人第378章 甦醒第278章 落幕第19章 楊帆的野望第514章 借黃袍第234章 守墓人第510章 秘辛第498章 會師復州第142章 暗棋第39章 戰爲大明!第215章 詰問(下)第263章 等一人歸第419章 賜婚第216章 醞釀第279章 逃亡第435章 重開恩科第89章 你這是在找死第494章 洛陽大順第172章 宦海沉浮第299章 文比(上)第332章 寧靜第12章 冤家路窄第281章 院門開,人歸至第176章 秋、刀、魚第506章 人未還第171章 天子門生第178章 二關公第407章 進京人第22章 建高爐第56章 入關登城樓第113章 上行下效(上)第266章 收鋪子第294章 人艱不拆(下)第436章 試畢第182章 國難財好賺第185章 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第356章 一盤棋第131章 雪夜沁園春(中)第290章 苛捐雜稅(上)第340章 匯於江湖奏朝堂第476章 遼地風雲(下)第435章 重開恩科第6章 算學幻方第234章 守墓人第390章 四十歲江山第401章 早春第24章 水泥、玉米、土豆第180章 甦醒第423章 有些暈第314章 登崖墓第268章 就地還錢第409章 面聖第241章 行之第201章 燙手的令牌第43章 我們都是游擊隊!第287章 牛人課堂(上)第303章 淨土懸棺第502章 破城(下)第45章 鳥銃的貓膩第53章 孫老來了第215章 詰問(下)第106章 天橋下的警惕第72章 一把傘,登朝堂第159章 分田第115章 拜訪第92章 誰敢與吾輩煮酒第399章 一江湖水(下)第357章 一枚舍利第285章 一大波學生正在靠近第68章 撿漏啊,撿漏第411章 寧國侯第178章 二關公第485章 脣槍舌劍第399章 一江湖水(下)第493章 傳奇炮第225章 歸第152章 瞄花眼第85章 酒品展銷會第304章 歸去來兮第307章 九江書巷(下)第255章 賽詩會(中)第229章 找人(下)第171章 天子門生第214章 詰問(中)第312章 負海擔山第458章 萬事俱備第131章 雪夜沁園春(中)第381章 高調奢華第41章 半城煙沙半城血第209章 天涼好個秋第447章 一人之力第515章 黃袍之戰(上)第155章 抵達澳洲第337章 征夫跪第190章 修得個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