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

王一林聞聲,一刀捅翻當頭一個急衝過來送死的清兵,頭也沒回,大聲回答道:“叔父先撤,由侄兒爲您殿後。”

王之仁拔刀衝至王一林身邊,用力撥轉王一林的身體,甩手一記重重的耳光道:“得爲王家留絲香火……另外,你替我帶句話給吳爭,問問他,舟山水師近在咫尺,爲何遲遲不來增援?”

王一林含淚而別。

六月初一,卯時三刻。

義興朝興國公王之仁,率原定海水師全部,七千八百餘衆、大小戰船七百餘艘,迎敵於龍潭以北江面,戰至午時一刻,全軍覆沒。

整片水域上,都是戰船殘骸、燃燒後再被江水慢慢浸滅發出的濃煙和成堆的浮屍。

已經登上龍潭江岸的清軍和還在江面船上的清軍,兩相呼應地在狂呼勝利。

應天府告急!

……。

無獨有偶。

江浦清軍比儀真出發的清軍更爲順利。

這裡沒有明軍水師的抵抗,進攻的清軍,僅在靠近岸邊,才遭到江防守軍的弓箭射擊。

而廖廖幾門岸防火炮,哪裡阻擋得了數以千計的登陸船隻?

加上裝填太慢,也就兩輪之後,清軍已經登岸。

五千江防明軍迅速被擊潰。

清軍幾乎是馬不停蹄的衝向大勝關。

大勝關隘位於長江東岸。

也就是長江在應天府有個轉折,這轉折令長江原本的東西流向,轉爲南北向。

大明建國之初,朱元璋在此大勝陳友諒,由此得名大勝關。

而今日,清軍卻由此進攻義興朝首都,可謂天道輪迴,滄海桑田哪。

好在大勝關明軍防守嚴密。

朱慈烺將爲數不多的火炮,有三成部署在這裡。

大勝關守軍將領爲賴繼謹。

賴繼謹實則並非主將,他的官名爲監紀將軍。

這監紀將軍原本是皇帝派往軍隊的宦官所擔任,無品但權力很大。

可如今這世道,哪還管合不合規啊?

賴繼謹鐵定不是宦官,他是生員,拜入黃道周門下,與蔡春溶、趙士超和毛玉潔,同是黃道周門生。

史上,與黃道周同時被俘,也同時被殺,人稱“黃門四君子”。

不過現在,吳爭光復寧波府,他們四人也隨黃道周一起到了應天府。

賴繼謹在福建追隨黃道周時,就已經領過兵,擔任過監紀將軍,所以,黃道周在接任首輔之後,將他安排到了大勝關,所謂知人善用,此舉不避親嘛。

賴繼謹雖然帶過兵,但不肯定沒什麼軍事才能。

好在此次不用他帶兵出征,只是指揮防禦,這事,他在行。

因爲在福建時,他一直幹得不是防守。

大勝關明軍並不多,僅六千人。

可因爲大勝關一直是大明的軍事要塞,所以,糧草、軍備向來不缺。

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賴繼謹領着明軍,生生擋下了上萬清軍兩輪進攻。

當然,清軍沒有盡全力,不是清軍想放水,而是後續大軍、攻城器械還在江邊剛剛登岸。

江浦清軍主帥敬謹郡王尼堪,在午時二刻時分,率主力五萬大軍到達大勝關前。

見明軍頑強抵抗,下達了不惜一切代價,當天攻克關隘的命令。

尼堪也是沒辦法,誰讓多爾袞勒令兩日內必須攻佔應天府呢?

若是今日攻不下大勝關,何談兵臨應天府城下?

於是一場慘烈的戰鬥開始了。

隨尼堪到來的還有清軍的十多門紅衣大炮,對着關隘就是一頓狂轟濫炸。

可大勝關隘上部署的火炮卻不及清軍紅衣大炮的射程遠。

只能硬着頭皮捱打。

幾輪炮火下來,關隘上守軍傷亡慘重。

隨後尼堪便下令進攻。

關隘嘛,之所以稱爲關隘,那必然是地形險要,大軍往往因地形而無法展開兵力。

這是有利於守方的。

可也正因爲如此,同樣明軍也無法全軍上牆抵抗。

城上城下都一樣,用的就是添油戰術。

可問題是,清軍火炮射程可以越過關隘,轟擊到關隘後面。

而城上明軍火炮,在清軍靠近之後,卻無法射擊。

這個差別讓明軍的防禦變爲劣勢。

當無數雲梯搭在城牆上時,失守就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一個時辰之後,雙方廝殺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清軍的傷亡絕不比明軍少,可他們在輪換,打殘廢一支行只隊,生力軍就補上來了。

明軍打殘一隊,換上來的,依舊是前面換下去的。

城防岌岌可危之際。

變數終於出現,夏完淳率建陽衛趕到了清軍的側面同,隨即對清軍右翼發起了攻擊。

四十歲的尼堪是員清廷老將,成年之後,一直征戰沙場。

天命年間,隨軍征討多羅特、董夔諸部,屢獲戰功。

天聰年間,與明朝交戰,參加過錦州、寧遠大戰。

崇德元年,隨皇太極征討朝鮮,立下過大功。

崇德四年,尼堪從英親王阿濟格攻打塔山、連山。

這樣一位老將,自然不會把夏完淳的建陽衛,區區一萬明軍放在眼裡。

經過短暫的混亂和停頓,尼堪隨即下令分兵,以三千騎兵爲前鋒,五千弓手,一萬刀兵,共計一萬九千人,迎戰夏完淳的建陽衛。

同時,恢復了對大生關的進攻。

剛剛鬆了口氣的大勝關守軍,再次陷入巨大的壓力。

不僅如此,剛剛急行軍趕到的夏完淳部,也陷入了苦苦的支撐。

申時,在經過慘烈的廝殺之後,大勝關被清軍攻破,監紀將軍賴繼謹與六千守軍盡歿。

夏完淳在苦撐了兩個時辰之後,聽聞大勝關終究失守,不得不下令撤退。

清軍一樣傷亡慘重,可主力依在。

尼堪在經過短暫的整編之後,迅速率四萬多大軍,越過大勝關,撲向應天府。

應天府危急!

……。

大半天的功夫,北、西兩道重要防線失守。

倉促應戰的義興朝,着實亂套了。

可此時皇帝朱慈烺再次表現出了明室該有骨氣,他在首輔黃道周的幫助下,在朝堂當衆斬首三個諫言降者,由此統一了思想,頒佈了誓死抵抗的詔書。

應天府全城開始動員,近六萬精壯被臨時徵發。

加上原有三萬京衛,八萬新兵和一萬禁軍,應天府兵力空前地達到了十二萬之衆。

此戰猶可爲。

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是一出父教子,可憐的錢翹恭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師北上,增援江陰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七十三章 厲如海救駕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八百八十章 他真敢自立、真敢反嗎?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臨陣換將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