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

西城外,吳爭已經下令總攻。

不過吳爭在總攻令下達之時,做了另一件事。

在看見煙花訊號升空的方向是縣衙之後,吳爭的第一反應,就是情況可能與事先預料的不一樣。

蔣會義不取碼頭而攻縣衙,這證明了碼頭可能是敵人防守最嚴密的地方。

既然如此,蔣全義的選擇是正確的,而總攻發起,攻佔城牆的時間和速度卻是未知之數。

最需要的就是控制碼頭,很顯然,總攻一旦發起,敵人若想城牆不失守,就須分兵前來增援。

只要碼頭分兵,那就有了突破的機會。

但關鍵之處在於,如果此時再分兵數量太大的話,就會影響攻城。

也就是說,只能最多分出一百人來,那麼有六百人攻城,對戰局還是可控的。

可如果僅僅是百人,還不足以對碼頭進行突擊。

吳爭想到的是,與蔣全義會合,這樣就有二百人,足以對碼頭進行發起攻擊。

同時,總攻一開始,就不需要再作牽制,也無須再作掩飾。

於是分出一支百人隊,從蔣全義潛入的城牆坍塌處入城,直取縣衙。

雖然張煌言和馬士英勸阻,奈何吳爭心意已決,將攻城指揮權交給張煌言之後,吳爭遂領兵出發。

……。

城牆上的守軍,確實沒有預料到,城外府兵會在這樣一個時間段攻城。

確實,正常情況下,想要夜襲,應該選在寅時,這是人最想睡覺的時候,而現在,已經是卯時初,按這個時代的習慣,許多人都已經起牀,開始一天的勞作。

也就是說,這個時間段,不再起到太大的突襲作用。

可現在,就是這天色將亮未亮的時間,府兵進攻了,總攻了。

因爲突然,守軍手忙腳亂。

因爲天色未亮,守軍無法看清城下的敵人。

火槍在射擊、火炮在轟鳴,可效果與白天相比,已是天壤之別。

府兵一直在衝到城牆前,才燃起火把。

這一燃,瞬間連成片,耀眼的火光驟然響起,讓守軍產生一種暈眩。

而正是這個一瞬間的功夫,足以決定這場戰鬥的勝負。

秀水城牆太矮了,矮到只要士兵站在另一個人的肩膀上,就可以上牆。

而等到有人上牆時,這引起的拼殺,就能讓更多的人上牆。

城牆上發生了激戰。

府兵的戰力確實不如這幫子清兵,雖然有王爺和知府在後面督戰,但衝上城牆開始,在消耗了一時血氣之後,府兵的體力和拼殺技能,顯得後勁不足了。

好在府兵人數佔優,城牆上亦是一團亂戰。

這時,黑夜中縣衙方向傳來的火槍擊發的聲音和火光,顯得異常的清晰和明顯。

守軍是背對縣衙方向的,但府兵是看得正着。

於是,府兵開始大譁,“看,衙門被我軍攻下了。”

隨着越來越多的府兵加入這聲喧譁,城牆上和城下正在攀登的府兵,隨即齊聲大喊,“衙門被我軍攻下了。”

明顯佔着戰技和體能優勢的清軍陣線開始鬆動,他們是隻孤軍,心裡唯一的依靠就是這道城牆和背後的縣衙,縣衙一失,那就是沒有了依靠,甚至連逃都沒處逃。

這種心理上的崩潰,迅速體現在身體的反應上,他們開始潰敗。

……。

縣衙確實是被蔣全義攻下了,而且早在丑時就已經奇襲得手。

可問題是,蔣全義守不住,不但守不住,此時還有被清軍全殲的可能。

廝殺一刻鐘之後,隨着體力的消耗,清兵的體能明顯佔了優勢。

蔣全義所率府兵,接替了已經傷亡超過一關的義軍,進入到前沿交鋒。

這種幾近貼身的肉搏,最耗費體力。

敵人是面對面的,雙方之間的距離可以無限接近,因爲街道窄,人擠人的狀況,讓每一次舉手投足,都需要耗費超乎平常的力氣。

可這也是府兵佔了大便宜的,以兩軍的裝備和單兵戰技,如果在空曠的戰場,那很可能這一刻鐘的時間,就已經決出勝負。

被替換下的義軍,隨即進入沿街兩側,憑着他們對地形的熟悉,迅速佔據屋頂,向清兵射箭,可取之而來的,是清兵弓箭手的反擊,火槍手在此時,遠不如弓箭來得得心應手,清軍火槍兵是臨時用火槍,他們甚至對裝填都不熟練,所以,在擊發完之後,就放下槍以腰間佩刀應戰,成爲了對抗府兵拼殺的主力。

戰況確實危急,這主要的原因,還是之前接戰,清兵抓捕民衆挾爲肉盾,打亂了蔣全義的佈局,也就是說,之前的一切佈置和防禦,啥都沒用上。

最後,府兵不得不以最壞的方式加入到這場戰鬥中去。

隨着義軍的巨大傷亡,和府兵不得已的應戰,在憤怒和血性慢慢冷靜下來之後,所有人都發覺,這場戰鬥的殘酷和……不妥。

但此時已經沒有選擇,既然沒有選擇,就只能硬着頭皮拼至最後一人。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府兵和義軍,都是一樣的。

當李小柱以刀刺穿向前敵人的腹部,然後被另一個敵人一刀劈中脖頸,發出半聲悶哼倒在血泊中時。

當劉二根在看見李小柱慘死在敵人屠刀下,悲痛地嘶吼着,擠向前去,欲爲李小柱報仇,卻被一枝冷箭射中了胸部,一個踉蹌跪到在地時。

當徐三以一種悲涼的姿勢,頭頂着一處門柱,緩緩滑倒時。

在一處房門前的蔣全義知道,最後的時刻已經到了。

他舉刀大呼道:“兄弟們,爲國而死,福廕家人……殺!”

一枝羽箭迎面而來,將他的手臂生生釘在了房門上。

蔣全義一聲厲喝,一把將箭竿拗斷,然後生生將胳膊從箭竿中抽出來,以左手執刀往前衝去。

這種血性,激發着府兵和義軍,同時向敵人發起一波反攻。

可誰都明白,這恐怕是今日最後一波反攻了。

清兵被這種氣勢生生逼退了數丈,但隨後就穩住了陣腳,展開反攻。

陳洪範在遠離戰場二十步外,指着戰場中拼殺的雙方士兵,對孫正強道:“瞧瞧,這就是兩軍之間的差距,就算佔據地利、人和,明軍也一樣無法抗衡漢八旗勇士。”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竟敢在本王面前提銀子?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多爾博不是劉阿斗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六十一章 瞞上不瞞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柳如是勸錢謙益反正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邳州之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二百十一章 祭奠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一百二十五章 勝利來得太意外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