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

這個方法,崇禎朝和弘光朝都已經用過了,有句民謠很契合“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

吳爭只是沒有想到,自詡明君的朱慈烺會這麼直接地賣官鬻爵?

這讓吳爭突然想起朱慈烺口氣老大地要組建一萬五千火槍軍,自己還奇怪朝廷怎麼突然有錢了,敢情是靠這法子來錢。

這其實就是飲鳩止渴啊。

崇禎朝的滅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大明精英階層地背叛,沒有之一。

這個精英階層,不僅僅是士大夫。

而是大明士大夫階層與大明商人形成的官商勾結。

大明朝三大商人勢力,一是北方以晉商爲首的商幫,他們是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靠賣國被皇太極欽封爲皇商八大家。崇禎窮成狗,西北農民餓的義軍四起,他們卻家中窖銀上億兩。相當於崇禎朝二十年財政收入(崇禎末年,一年財政收入大概四、五百萬兩,崇禎帝加三餉加到七百萬兩到九百萬兩,滿朝士大夫就與皇帝槓上了,直到皇帝服軟)。

二是江南商幫,他們雖然從爲禍程度上,相對晉商要稍遜一些,但也是大明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因爲江南商幫“只圖財不害命”,他們倒沒有賣國,反而有相當一部分,在清軍下江南時,資助各地義軍反抗清軍。倒不是說江南商幫愛國,他們也不是不得已,南北資本的對決,從清軍一入關,江南商幫已經落了下風,這也是歷史上晉商在清初輾壓江南商幫的最大原因。江南商幫以東林黨爲代言人,開創中國歷史上商人集團控制朝政的先例,降低甚至形同虛設的商稅,變相提高農稅,造成國庫空虛,爲大明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第三就是福建、廣東沿海的商人集團,他們亦商亦匪,以汪直,鄭芝龍爲代表。就象鄭成功他爹鄭芝龍,一年收入數百萬兩白銀,養兵十數萬,清軍南下時,帶着數千萬白銀投降了滿清。

吳爭之所以如同躲瘟疫一樣躲避着江南士族,寧可重建勢力,也是在前三年中,對士族已經失望透了。

江南士族中,象錢肅樂、張國維、張煌言這樣正直的人不多見。

象陳子龍這樣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爲多數。

如錢謙益、宋徵輿這樣如牆頭草隨風倒的也不少。

象這樣的精英階層,還有什麼可以仰仗的呢,說士大夫亡了大明,這句話絕不誇張。

可現在,朱慈烺要重走他爹的老路,甚至比他爹還不堪,至少崇禎帝還真沒有這麼明目張膽地賣官鬻爵來換取銀子,崇禎帝要真這麼做了,至少不會亡得那麼快。

在這一刻,吳爭打算管了。

吳爭不能看着義興朝這麼毀掉,至少在目前,吳爭還是義興朝臣。

“你們打算以誰來接替錢謙益?”吳爭蹩眉問道。

王翊大喜,他們的力量確實不夠,從陳子龍下臺後,已經失去了所有的軍權,靠着嘴皮子還真不當事。如果吳爭能助他們一臂之力,那形勢就絕對不一樣了。

王翊隨即答道:“我等確實商量過,能接替首輔之職的人選有二,分別是太傅、臥子先生。”

吳爭一聽,立馬搖頭,這不開玩笑嗎?

“不妥,這二人不適合。太傅是本公的岳丈,皇帝忌憚我怎麼可能讓太輔任首輔?而陳子龍更不可能了,皇帝心裡怕是趕不走他還窩着一肚子火呢。真要提了,皇帝絕不可能答應。”

王翊輕嘆一聲道:“這些,我等還想到了,可如今義興朝人才凋零,爲首輔者,終究需要考慮名望、資歷……一時,還真沒有合適人選。大將軍心中可有人選?”

吳爭思慮起來。

王翊突然道:“大將軍麾下,張國維張公倒是合適,他在魯王監國時就是兵部尚書……。”

吳爭斷然回絕道:“不,張公不合適。”

開玩笑,張國維剛跳出了這灘泥沼,吳爭哪捨得讓他再回來?

再就是,張國維帶兵能力還行,爲相執政,能力卻也有不逮。

一時間,二人沉默下來。

王翊煩惱道:“如今的內閣,也不是慶泰朝大將軍所組建的內閣了,陛下大權獨攬,錢謙益幾乎事事唯陛下心意行事,內閣五臣的投票權,如同虛設。大將軍啊,這樣下去,不換首輔,賣官鬻爵之事怕是越演越烈,到時,人心一散,怕是弘光朝的結局重演啊。”

吳爭突然心中一動,他一拍大腿道:“我倒是想起一個人來,很合適,是能臣,也有資歷,最主要的是,名聲也好。”

王翊大喜,問道:“敢問大將軍,何人?”

“黃道周。”

“啊?”王翊臉色一變,“幼玄先生不是隆武帝重臣嗎?”

吳爭道:“隆武朝被清軍攻滅,隆武帝被多鐸俘虜押往順天府地,生死不明。黃道周還有一些隆武大臣卻因多鐸攻紹興而滯留寧波府,我在收復寧波府時,從獄中救了他們。只是當時黃道周傷得不輕,加上久困牢獄,身體需要調養,就把他們留在了寧波府。”

王翊思忖道:“幼玄先生是天啓年的庶吉士,隆武朝首輔、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能力、資歷、名望皆是上選……可陛下能答應隆武朝的重臣來做義興朝的首輔嗎?”

吳爭道:“黃道周是天啓朝庶吉士,崇禎朝的翰林,這樣的資歷,陛下恐怕無理由拒絕吧?”

王翊搖搖頭道:“大將軍或許不知,幼玄先生是崇禎朝翰林不假,可因屢次衝撞先帝,而被先帝不喜,由此先後兩次連貶六級,調任江西按察司照磨,後又因江西巡撫解學龍以忠孝之名爲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先帝大怒,將二人廷杖八十,永遠充軍廣西。後來先帝想起他來,欲召幼玄先生回京城,可幼玄先生已經無意再輔佐先帝,加上李賊已經攻佔河南,也就不了了之了。”

吳爭聽了瞠目結舌,沒想到原來還有這麼一出。

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三百三十八章 錢莊、匯兌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六十二章 應天府之變(五)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絕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第八百八十章 他真敢自立、真敢反嗎?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十二章 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軍事報復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師北上,增援江陰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二百九十六章 真是她所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子龍欲彈劾錢謙益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四百十四章 瑕不掩瑜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男女有別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爲什麼不去死?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