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

PS:感謝書友“淺洛晨”的打賞。

錢肅樂的驚愕,看在多爾袞、洪承疇等人眼中,卻是另一種解讀了,那就是吳爭可能真的在撒謊,不然,這事很好解釋,錢肅樂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了,可錢肅樂在猶豫。

錢肅樂不是傻子,他是在驚愕,可聽到吳爭這麼一招呼,下意識中就想到不管吳爭是何用意,都得去配合。

於是,錢肅樂迅速收拾起臉上的驚愕,點頭道:“錢某可以做證,鎮國公悔婚之事,子虛烏有。”

這話一出,多爾袞、洪承疇等人的解讀,就更不一樣了,他們認爲,這是錢肅樂在替吳爭掩蓋,他們對吳爭的私事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在京城的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

原本興化降軍反水,清廷已經將沈致遠、錢翹恭二人捉拿下獄,可並未立即處死,原因還是在與義興朝的這場談判上。

這是很好的籌碼,可以換來很多原本換不到的東西。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吳爭願意用一個州——泰州來換取這二人。

可如今吳爭的極力否認,讓多爾袞、洪承疇等人解讀出不同的意味來,吳爭的掩飾,難道是另有目的?

多爾袞微笑起來,道:“看來鎮國公索要這二人的目的,不象是想營救,在本王看來,更象別有所圖吧?”

吳爭的神色一變,但也只是一眨眼的時間,“攝政王說笑了,他二人只是奉了我的命令行事而已,既然如今被攝政王識破,就沒有再繼續下去的必要了。攝政王不如談談怎麼交換的事吧?”

這一眨眼的變化,在面對面的情況下,無疑已經落入了多爾袞等人的眼中,也印證了多爾袞心中的猜想。

他與洪承疇交換了一個眼色,然後對吳爭道:“本王方纔已經說了,只要你部退回南岸,本王可以送還這二人。”

吳爭面顯難色,猶豫了好一會,突然咬牙道:“行,就這麼辦!”

這一應承,讓義興朝這邊官員面色大變。

錢肅樂大聲道:“吳爭,斷不能因二人性命,枉顧國家的利益,若真如此,錢家如何再面對世人?”

右都御史王翊也道:“鎮國公萬萬不可。王某明白鎮國公與二人情同手足,可這關乎朝廷安危存亡,不可意氣用事,望鎮國公三思。”

這話倒不是誇張,如果義興朝有了泰州,等於擴大了至少二三百里的戰略縱深,並可對清廷在黃河之南的軍事調動有了更早的警報,這絕不是現在被長江阻隔,所能比擬的。

同時,泰州一旦被義興朝重兵駐囤,也將成爲一塊北伐的跳板和牽制清軍的重要要隘。

所有義興朝官員皆拱手道:“望鎮國公三思。”

吳爭愣住了。

多爾袞、洪承疇等人冷眼旁觀,不發一言。

好一會,吳爭躊躇着對多爾袞道:“讓攝政王見笑了……看來,本公還真做不了主送還泰興和靖江兩地……不過,我還是很希望達成這個交換的,攝政王不妨再提別的要求,如何?”

多爾袞仰頭哈哈一聲,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從吳爭的反應而言,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那就是或許沈致遠、錢翹恭二人降清並非象吳爭說的是受他的指使,這顯然不太可能。

因爲水師殘部從江都一路轉進至海門,再到興化這個過程中,吳爭正與多鐸交戰。

而沈致遠、錢翹恭二人只率三百餘人渡江營救海門,如果出自吳爭的授意,這是常理無法解釋的。

同時,這二人的歸降不是必然,而是偶然,如果不是山窮水盡,怕是不可能投降。

所以,多爾袞更願意相信,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的歸降不是吳爭授意,而是二人真想歸降。

而吳爭之所以肯花大價錢交換二人,也不是因爲兄弟情深,而是沈致遠、錢翹恭二人掌握着吳爭不得不要將二人換回的理由。

這個理由,本來多爾袞沒想到,可洪承疇、范文程到達時,已經給了他答案,那就是沈致遠在太和殿前演練的新式火槍兵。

這個理由,讓多爾袞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他爲此還特意證實了一下,那就是以此與吳爭交換泰興、靖江。

果然,吳爭答應了。

就算義興朝臣不反對,多爾袞也會反悔,因爲,這本就不是他的真心。

多爾袞冷冷道:“鎮國公先失言毀諾,這讓本王很難再就此事繼續談下去……整個義興朝,能讓本王瞧得上眼的也只有應天、鎮江府了,鎮國公願意換嗎?”

吳爭怒道:“攝政王欺人太甚……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再談下去了。”

多爾袞輕哼道:“不談也罷。”

兩個主使的對立,讓兩邊官員趕緊做和事佬。

好不容易,在雙方官員的勸說下,多爾袞總算是鬆口了,他道:“以龍潭換泰州,靖江可以不要,但泰興隸屬揚州府,必須返還我朝,這是本王的底限。”

明初確實隸屬揚州府,但在成化年間,一部已經歸屬靖江,所以,這事有些說不清。

吳爭也退了一步,“以龍潭換泰州,可以。靖江本就不在北岸,自然該歸我朝,至於泰興,除非拿沈致遠、錢翹恭二人來換。”

這又犟上了。

雙方官員又是一陣搓揉。

多爾袞再次開口道:“泰興歸屬暫且不論。本王聽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在太和殿殿前演練了新式火槍的射擊,據說威力遠非前明時的火銃可以比擬?”

吳爭臉上微微抽搐了一下,道:“沈致遠素來有說大話的毛病,新式火槍確實有所改進,只是還沒到攝政王以爲的程度。”

多爾袞哈哈大笑道:“既然你如此說,還談什麼,本王率十五萬大軍南下自取即可。”

這話狂妄,但還真沒有人能反對,十五萬大軍,聽聽就覺得沉甸甸的。

義興朝官員臉色凝重,望向吳爭。

吳爭被自己的話頭堵了,噎了一下,勉強道:“就算火槍軍擋不住攝政王大軍,我朝依舊有六七萬精兵,以長江天塹爲憑仗,攝政王也未必能如願以償吧?”

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二百十二章 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茶山海戰(二)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你,盡力了嗎?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聰明之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邳州之敗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三百六十章 應天府之變(三)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四百十三章 擊沉它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