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

吳爭不着痕跡地伸手攙扶道:“此戰來得突然,我也是倉促應戰,甚至連與諸公商議的時間都沒有,張公應對得法,與諸公齊心合力穩住了大後方,論功還來不及呢,何來罪責?張公快快請起,我還有諸多要事,要請張公和諸公幫我拿主意呢。”

張國維順勢起身,道:“多謝大將軍寬宏。”

吳爭道:“此戰我軍傷亡慘重,急需補充兵力。同時,寧波光復,也需要在定海增設一衛,以應對日後清軍再次進犯。我想在紹興、金華、寧波三府招募三萬新兵,諸公以爲如何?”

張煌言道:“該當如此。只是如今這三府剛剛結束戰鬥,這個時候募兵,會不會引起百姓不滿?”

吳爭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況且,韃子的殘暴,已經讓三府百姓都見識到了,趁着百姓憎恨清軍,應該不會引起不滿之心。”

張國維點點頭道,“我軍將士浴血奮戰半月,功在社稷,撫卹、賞賜理所當然。只是有一事還須大將軍定奪。”

“張公請講。”

“此前有義軍光復紹興城,所涉之人近二千,雖說陣亡了九成以上,可尚有數十人生還……且義軍家眷皆是本地人,已有不少家聚集起來,要替死去的親人要個說法。大將軍以爲,當如何應對?”

吳爭微微頜首,“我知道這事,爲首之人來自始寧鎮,叫張阿大,平日以賣豬肉爲生。對嗎?”

“是。”

吳爭道:“我的意見。這支義軍光復紹興城,振奮民衆士氣,功在社稷,陣亡者可按我軍將士撫卹標準發放。諸公以爲如何?”

張煌言點頭同意,“理當如此。先不說義軍確確實實光復了紹興城,就算沒有光復,大將軍府也該優渥以待,激勵民衆反清。”

衆人皆點頭認可。

隨後,熊汝霖猶豫了一下道:“只是關於張阿大……不知道大將軍對其作爲,如何認定?”

吳爭驚訝地看了熊汝霖一眼,“我不是說過了嗎?按我軍將士撫卹標準發放,張阿大是義軍首領,自然也在其列。”

熊汝霖面色有些古怪,“我倒是不反對,只是城中百姓,乃至倖存的義軍士兵,對張阿大其人……頗有非議。”

吳爭問道:“哪些非議?是說他不該聚衆攻紹興城?”

“那倒不是,張阿大率義軍攻下紹興城時,傷亡還不是很大,麾下尚有一千餘人。可他爲了一己私慾,想要殲滅城中負隅頑抗的清軍殘部,當晚以鞭子抽打手下士兵,如驅趕牲畜般地逼他們進攻,致使清軍倒沒有死多少,義軍卻全軍覆沒。同時,也是因爲張阿大的兇殘,激起了韃子的獸性,在接下來清軍佔領紹興城後,開始屠城,致使無辜百姓傷亡二千餘人。在這一點上,幾乎受害百姓和所有陣亡將士家眷紛紛要求官府爲他們作主,嚴懲張阿大。”

吳爭平靜地道:“可張阿大自己也死了,怎麼嚴懲?”

“……百姓要求,曝屍!”

吳爭掃了一眼衆人,“你們也這麼想?”

沒有人迴應。

沉默,其實也是一種默認。

吳爭點着名問道:“玄著,你也贊同?”

張煌言抿嘴,道:“我認爲,張阿大有功,但也有過,過還不小。若是沒有百姓聲索,當以功抵過,加上人已死,可以不追其責,甚至可以對其家人進行撫卹。但如今衆怒難犯,且紹興府又是我們的根基,一旦生亂,怕是……不好辦啊。”

餘者紛紛點頭稱是。

吳爭心中有股苦澀涌上,這是一種難以表述的鬱悶,他深吸一口氣,強捺下要涌出的怒火,緩緩說道:“諸公都是知事明禮之士,所慮也是爲了安定民心。可我不明白了,沒有張阿大攻擊,韃子就不殺人了嗎?敢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幾乎成爲一座死城,這些慘事又怎麼發生的?諸公就不想想,張阿大所爲,是不是真爲了一己之私?好,就算真爲了一己之私,他是不是身先士卒?所謂利高者疑,利在誰?他都死了,利其何處?”

“可義軍全軍覆沒是事實,城中百姓遭受屠戮也是事實……。”

吳爭怒道:“此戰我率騎兵營遭遇博洛部阻擊,還差點全軍覆沒呢,勝敗乃兵家常事!是不是諸公也想在我死後,將我曝屍於野啊?”

這一聲,振聾發饋。

所有人都躬身道:“下官(末將)不敢!”

“他是英雄!”吳爭起身,不看任何人,他看着門外天空,“英雄不是完人,也不是聖賢。英雄不問出處!”

“只要是殺韃子,殺更多的韃子,他就是英雄!如果有人領軍將韃子趕出關外,我甚至可以跪在他面前,將他當祖宗!俠之大者爲國爲民,張阿大,就是我族英雄!”

“諸公啊——!一個不能善待自己英雄的種族,沒有未來!”吳爭喟嘆着搖搖頭。

張國維揖身道:“大將軍所言極是,下官明白了,可百姓那……?”

“百姓愚昧,需要開智!這是諸公需要去做的事。”吳爭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憋悶,“別人沒有英雄,千方百計地要虛構出一個英雄,來激勵民衆、軍心,我們倒好,放着一個英雄,卻要將他曝屍?諸公啊,我說過,收買人心,不是光嘴上喊,得去做!”

“傳我令,追授張阿大瀝海衛指揮僉事,以三品武職規制風光大葬,在紹興城東立七尺碑,供萬人瞻仰!”

衆人齊聲應是。

吳爭問道:“張阿大可還有家人?”

熊汝霖應道:“僅有一老母親,年前也去死了。家中……已無人。”

吳爭嘆息一聲,“英雄無後,烏乎哀哉!”

張煌言道:“義軍尚有數十人倖存。”

吳爭眼睛一亮,“那就單獨編成一營,並向百姓招募精壯充入,此營我來親自爲它命名,就叫……遊俠營!”

張國維問道:“敢問大將軍,此營人數多少,隸屬哪衛,是否允許此營上戰場?”

吳爭想了想,答道:“一千人,隸屬……新編定海衛,當然要上戰場,英雄營怎能不上戰場?訓練完成之後,上最前線去!”

“是!”

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二百九十六章 真是她所爲?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六百三十七章 這女人……嘖嘖。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義結金蘭?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爭,你初心有變吧?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五百二十八章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五百零八章 從未有過的狼狽第一千零二章 爛攤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八十五章 老夫沒聽見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福臨的小算盤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第五百零八章 從未有過的狼狽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