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

莫執念突然擡頭問道:“如果把商會產生的利潤,看作是製作出來的一張餅,這餅值百分,那麼十個人分,一人能得十分。可如果給百人分,每人才一分。老朽說得對嗎?”

“對。”吳爭嘆了一口氣,這就不是單純買賣的問題了,於是解釋道,“可莫老想過沒有,這十人分一張餅,其餘九十人在一邊虎視眈眈,這分餅的十人得拿出多少錢招募護衛來防備這九十人搶餅?財力、物力、精力,都可視爲是利潤。可反過來,如果把這九十人容納進來,那就有了百人共擔風險,再有人來搶,那九十人會比前十人,更堅定地捍衛既得利益。”

莫執念吶吶道:“可餅就這麼大……。”

吳爭冷哼一聲道:“莫老執拗了……誰和你說過,餅就這麼大?十個人可以做桌面大的餅,一百人可做屋子大的餅,萬萬人,就可以做出天下。”

莫執念如被雷霆轟擊一般,這一刻,他終於聽懂了吳爭的意思,這事必須站在正治的角度去看,才能夠真正理解,而不是單純的經營。

“多謝主公賜教,老朽終於明白了。”

吳爭鬆了口氣,幸好莫執念是個聰明人,否則,真的……太累。

“莫老,有一句話你得記着。”吳爭在莫執念告退時,悠悠說道,“千萬不要把一些吃着餅,心裡卻想着砸鍋的拉進商會。”

莫執念心中一凜,忙應道:“老朽謹記。”

讓人不解的是,這場幾乎長達兩個時辰的談話中,二人從頭未尾,都沒有提起本要付諸行動、近在眼前的親事。

彷彿這事就不存在、從未有過一般。

都是聰明人,聰明人都知道什麼事該提,什麼事提也沒用,既然沒用,不妨不提。

……。

應天府以北。

龍潭,水師駐地。

王之仁破口大罵。

他在罵朝廷、罵皇帝、罵吳爭。

軍帳四周的親衛選擇性地成了聾子,他們將軍帳圍成了一堵人牆,一里距離,人員一律不得靠近。

王之仁有理由憤怒,因爲剛剛得到的消息,清軍不但收回了儀真,還將一支五千人的軍隊迂迴,向恩洲逼近。

這代表什麼?

代表着江都明軍退路將被截斷,將陷入清軍四面包圍,不但無法返回儀真,連向南的退路都被清軍斷掉了。

這事還真無法怪清軍不要臉、破壞停戰條約。

按之前陳子龍和洪承疇共同簽署的停戰協定,明軍早該在七天前就已經撤離江都,返回南岸的。

可問題是,王之仁不甘心啊。

說王之仁不忠吧,他也是忠的,棄吳爭擁立朱慈烺,吳爭歸還三府賦稅權,他王之仁也沒二話就歸還了,雖然心如刀絞。

說王之仁不義吧,他也是義的。至少吳爭讓他代練新軍,王之仁主動將吳爭所耗銀子盡數歸還了,還貼上了幾萬兩利息。至少舟山水師脫離王之仁南下歸建,他王之仁也沒有惡意阻攔,最多是截留了幾條“小船”。

所以,王之仁自認是,有情有義、忠義雙全的。

不過做爲一名主帥,王之仁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

譬如他暗中指示賀老三,煽動江都明軍將士堅決不撤,那並非是王之仁真想與朝廷對着幹,當然也不會是想着執意北伐,與清軍一決高下。

王之仁只是想以江都不撤,做爲與朝廷討價還價的籌碼。

他與吳爭不一樣,失去三府賦稅,基本上是卸去了他的一條胳膊。

可讓王之仁沒想到的是,朝廷變本加厲,居然還要染指商稅。

更可氣的是,杭州府那小子,不但輕易地歸還了賦稅,還同意朝廷從商稅中分一杯羹,這就等於卸去了他的另一條胳膊。

王之仁怎麼能不罵娘?

還要可氣的是,清軍落井下石,居然要合圍江都,如果這一萬水師被殲,那王之仁等於喪失了麾下近半的兵力。

這對於王之仁就是一場不可逆轉的災難。

可王之仁無法向朝廷明言,請求支援,因爲水師賴在江都不撤,本身就是抗命。

王之仁急切之下,趕緊派人傳令王一林,趁清軍還沒有合攏,立即率軍撤退。同時派急去杭州府,向吳爭求援,希望舟山水師迅速北上,以防萬一。

他自己開始集結南岸水師,準備在江面上接應王一林部南返。

……。

王之仁卻不知道,他的這道撤兵軍令,等於直接點燃了江都明軍的憤怒。

在王之仁看來,之前京城所爆發的短暫民亂,並不是什麼大事。

拖欠糧餉,從明末至今,屢見不鮮。

連官員俸祿都能拖上大半年,拖欠將士撫卹金,那就更不是什麼事了。

雖說王之仁也同情陣亡將士家眷,但他一樣不反對朝廷拖欠。

至少朝廷總還是發放了一部分撫卹金的。

所以,王之仁並沒有對此事的後果,引起重視。

可他不知道的是,這事的影響遠非他所能想象的,不僅僅對京衛、南岸水師將士,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正與敵軍對峙的江都大軍。

……。

錢肅典離開江都返京前,將儀真血戰倖存的數百京衛殘部拜託給了王一林。

王一林爲了讓錢肅典安心替他背抗命的鍋,同時也是對這支殘部有所尊重,便答應了錢肅典照撫看顧,同時還承諾將這數百人單獨編爲一營。

可王一林終究還是大意了,他沒有立即去做這件事。

在王一林看來,這兵終究是要撤的,朝廷都簽署停戰條約了,這仗是打不起來了。

反正就那麼幾天的事,何必麻煩多此一舉呢?

加上這數百倖存的京衛將士,軍紀也嚴明。

所以,王一林在賀老三的鼓動下,答應全軍滯留江都,就忙着加固城防之事了。

慢慢地,就將這事給忘記了。

沒有戰事,同一個城內,將士籍貫又都是江南人,這些人中十有七八是老鄉,甚至找得到同縣、同鄉、同村的,喊得出小名的。

這種相互間的往來走動,本也實屬平常,自然不會去限制了。

可當京城民亂、陣亡將士家眷遭人欺凌、撫卹金被白條替代的消息傳來,這事就漸漸開始變得不平常了。

任何一個在外作戰的士兵,聽到這消息,怕也會生出怨懟之心。

而這,絕對可以成爲串連所有人的理由。

這個時候,王之仁的撤退命令,等於給了士兵起事的由頭。

因爲一旦撤回南岸,處於王之仁和朝廷的壓制之下,再想舉事,就沒有機會了。

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欲擒故縱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命中該有自然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第八百六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苦惱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九百十四章 父子連心哪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這一頭的白髮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三百五十一章 酒醉纔有真言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壞人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你,盡力了嗎?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在變化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用命換尊嚴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