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

其實在吳爭停止炮擊這半個時辰裡,廖仲平部已經對西城牆發起了強攻,且明軍已經迅速突破了一段不短的城牆。

只是清軍的抗拒也非常頑強,一時無法擴大戰果。

而這半個時辰,當東城清軍得知西城遭受明軍進攻,緊急之下,調動兵力增援西城,正好被孫嘉績看出了異狀。

吳爭反應及時,立即下令開炮。

這炮聲不僅給了廖仲平信心,更增添了攻城明軍的士氣,反之,清軍士氣大降。

清軍對火炮的癡迷,遠在明軍之上。

從寧遠大戰之後,清廷對火炮的研發投入遠甚明朝。

當然結果也很清楚,明亡之前,盤踞關外的清軍已經擁有了八十多門自制改良的紅衣(清人忌諱夷字)大炮,其射程可達十里之外。

只要想想,孔有德帶着三千多匹戰馬、二十多門紅衣大炮、三百多門西洋炮投降了滿清,就能換來皇太極的三十里出迎,清廷對火炮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明廷在這十多年裡卻是因財政窘迫、對火炮的戰略認識不足,一方面去仿製西歐速射炮,一方面也沒有財力去研製更強大的紅夷大炮,造成了火炮技術的停滯不前。

此時明軍裝備的,還是當年寧遠大戰時的鐵火統(射程三裡左右,還時常爆膛)、仿製的紅夷大炮(十幾年前的,射程七八里)。

這麼一比較,優劣就很明顯了,清軍可以在距離十里地對明軍進行攻擊,而明軍只能捱打。

最關鍵的是,明末之時,明軍一直處於戰略防守,修建要隘,重修明長城,火炮被固定,反觀清軍是攻方,他們有着選擇戰場的主動權,這是明末明軍一直敗多勝少、僅消滅百名韃子就可封爵的主要原因。

可此時,清軍再次聽到東城傳來的隆隆火炮聲,知道西城的戰鬥還在持續,這說明,西城守軍已經很難有效來增援自己,士氣怎能不降?

此消彼漲,清軍開始後退,西城牆被明軍攻佔的區域越來越多。

量變引發質變,半個時辰不到,西城徹底落入廖仲平手中。

宜將剩勇追餘寇!

廖仲平下達了追擊命令,數千明軍對東逃的清軍發起了追擊。

東城清軍的潰敗也不比西城晚多少。

明軍的再次進攻,打亂了清軍的部防。

已經抽調的一部分清兵只能迅速返回,加上城門被火炮再次洞穿,其中的混亂可想而知。

而吳爭這次毅然下達了總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

這六個字被將士心領神會。

這麼好的良機,就算是個大頭兵,也知道利害關係。

當明軍如潮水般涌向城門時,清軍潰退了。

就象趕鴨子一般,東、西兩路明軍將清軍趕向城中心,然後使勁擠壓。

隨着兩路清軍在城中會合到一處,清軍不約而同地選擇向南門突圍。

因爲他們心裡,還忌憚着北城宋安那支騎兵。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這個選擇,徹底葬送了這支清軍。

其實戰鬥的時間不長,這支清軍折損也未過半,向南門突圍的清軍尚有四、五千人之衆。

當廖仲平在城中霍然見到吳爭的那一刻,這個老實人淌下了眼淚。

他單膝下跪見禮道:“上天護佑,鎮國公安好!”

吳爭驚愕,直到看見廖仲平之前,他一直認爲統帥這支明軍的是宋安。

可看見廖仲平,吳爭不得不問,“爲何宋安不在?”

廖仲平答道:“宋副指揮使,早於末將半日就率騎兵出城,末將也在奇怪爲何至鎮江西城,都不見他的蹤影。”

吳爭臉色凝重起來,他不擔憂宋安會背叛自己,而是擔心宋安及那支騎兵的安危。

可現在不是糾結的時候,清軍向南突圍,勢必會危害到丹陽安然,那兒可是在算空城計,只有數百傷兵和臥牀養傷的夏完淳。

吳爭立即下令,“煩勞廖將軍率己部追擊潰敵,務必不能讓他們攻擊丹陽。”

“喏!”

……。

江都城中,洪承疇還在調兵遣將。

他在等待徐州八萬清軍的到來。

在他看來,時間來得及。

從徐州出發,快則兩天,遲則三天,擁軍一到,就可以泰山壓頂之勢,蕩平江南。

自己要做的,就是令江北清軍守護已到手的果實。

這應該不是難事,明軍在二萬大軍折損在儀真之後,在應天府至鎮江府,已經沒有多少可機動的兵力了。

而清軍依舊還有五萬之衆,佔據鎮江城,固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此時洪承疇的精力,還在於那支突入江北,營救儀真明軍殘部的水師上。

據報,他們已經迫近江都不足五十里了。

洪承疇得知之後,心中雖然震撼,但並不懼。

江都城也是重鎮,城中尚有六千守軍,固守自然是不成問題的。

洪承疇有這個自信,特別是取得對城中清軍控制權之後,就更自信了。

可他忘記了,他現在面對的,不再是他記憶中的明軍。

而是一支虎狼,想劫掠江都的虎狼之師。

其中,還有一個欲爲儀真二萬英靈復仇的錢肅典。

一萬水師,在江都城外一分爲二,王一林自率一部,將另一部指揮權交給了錢肅典。

兩路大軍,一西一南,如兩道洪流涌向江都。

這場仗是此戰役中,最持久的戰鬥了,打了整整兩天一夜。

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都拼出了血性,雙方士兵在兩面城牆上,向對方展示着自己的武勇。

不得不說,此時的八旗軍戰力確實強大。

面對着人數佔優的一萬明軍,他們沒有一絲露怯。

當然,這支明軍是水師,而且清軍佔據着城防優勢。

但戰鬥沒有人會去糾結這些,勝就是勝,敗就是敗。

如果不是撤出鎮江的那三千清軍傳來鎮江城失守的消息,或許此戰還不可能立即結束,洪承疇也打出了血性,他雖然沒有直接參戰(讓他參戰,那是不可能的),但還是不顧矢石,站在南門城樓激勵守軍。

洪承疇很明白,江都一失,那麼揚州危矣。

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自己無顏再回去見小皇帝福臨了。

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誠不容褻瀆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伐軍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無悔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無悔第七百四十九章 開科取仕?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戰爭重啓第五十二章 該如何處置此獠?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八十九章 惡有惡報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七百三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啊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六百零二章 偏執女人造成的破壞超乎想象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四十四章 我給你找了五千兩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