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

“聽說江北儀真還有我軍殘部倖存,只是不知道,朝廷能不能將他們救回來?”

“救自然是要救的,可幾百號人呢,清廷哪能這麼容易放他們回來?這要是清廷藉此獅子大開口,我朝怕是要吃大虧的。”

“這事說來還得怪鎮國公,之前每戰都將韃子俘虜殺個乾淨,要是留一些,哪怕三個換一個,現在也可換回來不是?”

“別胡說,鎮國公殺,自然有他殺的道理……。”

“噓……慎言,陳首輔和幾位閣老來了。”

“咦,你們看,陳首輔和幾位閣老的臉色怎麼如此凝重?”

……文武百官還沉浸在昨日的一幕之中。

公然毆打陳洪範,氣得洪承疇拂袖而去。

這事怎麼說,都讓人解氣。

從立場上而言,所有人都與有榮焉。

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剛進入廷議,首輔陳子龍,倡議的第一件事,就是罷免吳爭的談判主使權。

這個倡議與當初陳子龍倡議擁立吳爭一樣,引起了朝堂上一片私議聲。

羣臣都感覺風向不對勁,陳子龍前些日子,還在朝堂上擁立吳爭呢,今日這是怎麼啦?

說實話,在陳子龍倡議擁立吳爭起,文武百官那是心裡有了底,吳爭的身份,年前就已經以朝廷詔令公之於世,到今日爲止,還未有一人來提出異議。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吳爭登基是早晚之事,只要認祖歸宗,改換姓名之日,那就是身着龍袍之時。

可現在,首輔竟要倡議罷免吳爭的談判差事,這可不是小事,在朝堂之上廷議的從沒有小事。

由小見大,由微見著,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風向。

如果真罷免成功了,這代表着吳爭怕是要失勢了。

甚至於帝位怕也是不保了。

讓所有人驚訝的是,內官此時前來稟報,鎮國公吳爭,今日告病不上朝。

於是,朝堂風向立轉,所有人不再發聲。

坐在龍椅邊的朱媺娖也心裡奇怪,雖說她生吳爭的氣,可還不至於藉此來壓制吳爭。

不過朱媺娖也認爲,吳爭不適合再參與談判,真將洪承疇逼走了,接下去慶泰朝怕是沒安生日子過了。

朱媺娖患得患失,既想着光復江山,重振明室,又不捨已經到手的成果付諸東流。

所以,她同樣希望吳爭不要再參和談判之事。

此時見陳子龍倡議內閣罷免吳爭,她也就沉默不說話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慶泰朝鎮國公,在本人缺席的情況下,內閣以三人贊成,一人(張煌言還不知情)反對,罷免了吳爭的談判主使職務。

陳子龍在此時感受到了處於權力巔峰,左右朝政的快,感,雖說他名滿江南,可畢竟沒有擔任過如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高位。

崇禎末年,他被黃道周舉薦爲兵科給事中,雖說也是個要職,可以參議軍務,但終究是七品官,到明亡時,也是以此官職絀士。

如今位列三孤,執掌內閣,一直受吳爭壓制的陳子龍,終於有了機會吐出一口悶氣。

他隨即動議,由他繼續主使與清廷談判。

可惜,他剛剛吐出的悶氣,又被生生憋了回去。

其餘三位閣臣一致反對。

馬士英還提出了另外的人選……張國維。

當張國維出列行至殿階前時,陳子龍能反對嗎?

不能!

官場、朝堂之上,最優先論得是資歷,其次是功勞,最後纔是才能。

不拘一格用人?

這只是書生們的幻想,當然,也有個例,譬如國之將亡,或者時局發生驟變,需要有人當出頭鳥、替死鬼、背黑鍋的時候,確實有那麼幾個先例,象商鞅、王安石、張居正。

這些都是一下子提高至人臣權力極點的例子,但無一個有善終,甚至死後還頗具爭議。

爲什麼?就是因爲根基不牢,下面沒有人脈支撐。

這一點,哪怕後世也是如此,任何一個大員,都是從縣、市一級慢慢提上去的,哪怕是掛職,那也得熬滿年份。

爲得就是提上去之後,根基不會太淺薄。

這個時代更是如此。

陳子龍自覺是臨難受命,大有力挽狂瀾的大志。

可問題還是出在,他只是個文人,大有文才的文人,脫不了這個時代印記的讀書人。

有道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不是他們立志不堅,而是他們從沒有想到以暴制暴,以戰爭換取和平,他們想得最多的就是發動宮變,因爲這樣最省力、最有效率但也最無保障,成了皆大歡喜,敗了滿門抄斬,沒有任何周旋迂迴的餘地,也就是沒有戰略縱深,從古至今,例子多了去了。

他們太想與人講道理,可往往,人家不和他們講道理。

當然,這個解釋有些偏頗,那就換個合時宜的說法——他們脫離了羣衆。

說遠了,陳子龍可以反對任何人,卻不能反對張國維。

張國維現在在慶泰朝,那就是一塊豐碑。

不管是有意無意,吳爭在張國維殉國後,都已經將張國維的事蹟傳頌於江南各地,江南百姓或許不知慶泰朝監國是何許人也,但對驛亭頑強抗戰至最後“殉國”的張公張國維,那皆是耳熟能詳。

再則,張國維任兵部尚書之時,陳子龍還賦閒在家。

不管是從崇禎朝算起,還是從朱以海監國算起,陳子龍都不能與張國維的資歷相提並論,用一句後世的話說,那就叫不在同一級別。

真要論起來,陳子龍見張國維,那得恭恭敬敬地作揖,稱一聲“張公”!

所以,面對着馬士英舉薦張國維任談判主使,陳子龍根本沒有反對的理由,這讓剛剛還躊躇滿志的陳子龍,鬱悶地想一頭撞向馬士英。

這馬瑤草太可恨了。

更可恨的是錢肅樂、張蒼水,這二人居然也自甘墮落,竟與馬瑤草站在了一起。

被此事氣怒的陳子龍,顯然忘記了他要舉薦張國維入閣之事。

朱媺娖不反對,她心中對錢肅樂、張國維、張煌言等人是極具信任的,加上如今畢竟是內閣主政,她的反對與否,如今也顛覆不了內閣決議。

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八百五十六章 買櫝求珠!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千零四章 夫復何求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竟敢在本王面前提銀子?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又是一狂生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愛拼纔會贏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收復海州(六)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茶山海戰(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九百九十六章 知道我爲什麼踹你一腳嗎?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家底蘊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第六百五十二章 想吃牢飯了不成?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八十五章 老夫沒聽見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錢相可是你親哥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二百九十四章 監守自盜?!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四百六十六章 血戰鎮江城(二)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