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

這也是陳子龍不待見馬士英的主要原因。

當然,雙方的陣營,使得二人也無法合流,一個是閹黨,一個是清流,道不同不相爲謀,可謂水火難容。‘

所以,面對馬士英雄的反詰,陳子龍稍愣之後,便反擊道:“方賊國安,原爲朝廷越國公,素來也是與清廷爲敵,可真到了大戰將啓,不發一矢便降了清,可見秉性難移啊!”

聽陳子龍將自己與降了清的方國安相提並論,馬士英大怒,他駢指正要發作。

這時張煌言走上前來,制止了馬士英。

其實,張煌言資歷上根本無法與馬士英相提並論,可馬士英卻非常忌憚張煌言。

他知道張煌言與吳爭之間的情義非比尋常,浸淫宦洚數十年,這點兒眼力見,馬士英不缺。

況且張煌言如今是都御史,馬士英更是對張煌言忌憚三分。

所以,就算馬士英羞怒難抑,見張煌言上前來制止,也就不說話了,默默退至一邊。

張煌言道:“今日不是爭論馬大人品性的時候,臥子先生何必咄咄逼人呢?既然馬大人已經回答了臥子先生之前的提問,說清楚了原由。那麼煌言現在也來回答爲何會隨殿下出現在此。”

“拂曉時分,天色未亮,煌言就被公主殿下派人傳召,覲見之後,得知靖海候身世,驚愕之餘煌言也如臥子先生一般,質疑過此事真僞。”

陳子龍急問道:“張蒼水,結果如何?”

張煌言答道:“雖然未得靖海候親口證實,但以煌言所聞所見,煌言可以得出結論,靖海候爲惠宗後裔之事,千真萬確!”

張煌言的話,讓所有人譁然。

雖然心中已經有了準備,但張煌言如此堅定地爲此事作結案陳詞,還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張煌言原本是沒有這個資格做結案陳詞的,但他現在的身份是都御史,這個身份足以讓他來爲吳爭的身份背書。

陳子龍與錢肅樂等人嘀咕了幾句之後,再次開口問道:“張蒼水,原本陳某不該質疑你之證言,可此事體大,陳某與諸位同僚不得不慎。”

張煌言平靜地說道:“臥子先生必中有何疑惑,不妨趁現在一併問出來。”

陳子龍道:“你所說的所見所聞指的是什麼?你又是如何斷定所見所聞可以採信?”

張煌言看向朱媺娖,朱媺娖微微點頭。

張煌言這才答道:“煌言所見,有靖海候出生時的黃堞,上面清楚記載着靖海候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陳子龍皺眉道:“這只是證明靖海候的生辰,與惠宗後人並無直接關聯。”

張煌言道:“可如果這黃堞上蓋有惠宗印璽呢?”

這下陳子龍、錢肅樂神色劇變。

他們是博識之人,自然知道朱允炆得一方青玉,着能工巧匠雕刻玉璽,上刻“天命明德,表正萬方,精一執中,宇宙永昌”十六字,而後詔令廢諸印,獨尊一方。

而這被大明君臣稱爲傳國玉璽,自朱允炆失蹤之後,也下落不明。

永樂帝朱棣爲此下了很大的氣力尋訪。他曾經派親信拿着御製詔書,在尋訪仙人張三丰的名義下,行遍天下州郡鄉邑,二十一年暗地察訪,不得。

坊間還傳說,太監鄭和六下西洋尋找,前後達二十八年之久,就是爲了尋找建文和這方傳國玉璽,可謂用心良苦。

最後,朱棣只能重新雕刻新印,但這種苦求不得的遺憾,貫穿了朱棣的餘生。

所以,這方傳國玉璽對於大明君臣的意義,說它是傳國,絕不爲過。

如今,聽聞黃堞上蓋有惠宗印璽,如何不讓在場之人震駭莫名?

失蹤了二百餘年的傳國玉璽初露端倪,這如果是和平年代,便是祥瑞啊。

當沐浴焚香,行大禮儀,祭祖、封禪亦不爲過。

陳子龍幾乎是帶着哭音,向朱媺娖借黃堞一觀。

朱媺娖允准。

包括錢肅樂、陳子龍二十幾名鴻儒仔仔細細地驗看之後。

他們開始緩緩退後。

城下數百官員、文人,面對着鄭叔雙手所捧的黃堞,正色肅容,行大禮參拜。

這是明臣二百年來的遺憾,今日算是圓滿了。

但他們依舊不肯承認吳爭就是朱允炆後人。

陳子龍是這麼說的,“按黃堞上所書……生男名辰晅,生女名辰妤。可見惠宗後人臨終之時,並未見到孩子的出生,所以無法判定是男是女。如此一來,只要隨便抱來一嬰兒,就可說是惠宗後人。”

張煌言大怒,厲聲斥責道:“陳子龍,你放肆,竟敢如此詆譭宗室?”

這話確實沒罵錯,雖說陳子龍所質疑的是很有可能,但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去質疑宗室撒謊作假,那就太荒誕了些。

這時,馬士英開口了,他道:“臥子先生自視爲君子,可卻以小人之心度天下人。莫非大明天下,唯有你臥子先生纔是光明磊落之人嗎?”

陳子龍反懟道:“陳某從未有過此念,但相較於閣下,陳某當可自詡君子了。”

這時吳爭終於開口了,聽到現在,他基本上已經明白了朱媺娖、張煌言、馬士英等人的籌劃和想要達到的目的。

“陳子龍。”吳爭直呼其名道,“或許在爾等眼中,宗室的身份是世人趨之若鶩的,可在吳爭眼中,不值一提。吳爭從無要以此身世來謀取任何權力和利益,爾等不信便罷,吳爭姓吳,不姓朱……!”

吳爭的話引得所有人驚悚。

這個時代,背棄自己的姓氏,等於背棄祖宗,吳爭這話,等於是放棄了朱姓。

同時吳爭還對朱姓嗤之以鼻,這讓朱媺娖、吳小妹臉色也不好看了,她們可是真正的宗室。

張煌言趕緊上前,阻止吳爭繼續往下說,併爲吳爭打圓場道:“靖海候不可意氣用事,是假真不了,是真假不了,此事重大,城樓下諸公,也是爲了令天下人信服,還望靖海候體諒。”

這時,朱媺娖終於開口了,“諸公所疑,份屬應當,是爲常理。只是謹慎太過,反而泯滅了對宗室的敬重之心。臥子先生,諸公對黃堞上璽印可有異議?”

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再戰海州(三)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無悔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愛拼纔會贏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一千六百十二章 迷霧第七百九十七章 家父說他不在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三百三十八章 錢莊、匯兌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一千零八章 撕裂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