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也是紹興府不承認朱聿鍵的主要原因,當然各自的利益也是重點之一。
以至於後來雙方反目,互殺使者,水火不容爲止。
不過朱聿鍵雖然在紹興府碰了個鐵釘子,他也毫不氣餒,按他的想法,這是個大好時機,他認爲浙東、福建有魯監國、鄭芝龍的兵力抗擊清軍,只要自己移駐贛州或湖南,可以就近節制贛南、湖廣、廣東和雲南、貴州調來的軍隊同清軍較量,從而收復失地。
這個想法應該是正確的,然而,他的計劃還沒實施就遭到鄭芝龍、何騰蛟等反對,胎死腹中、化爲泡影。
朱聿鍵多次請鄭芝龍利用時機,用水師出兵,乘着滿清江寧府(南京)駐兵援助湖北之際攻打南京,結果都被拒絕。
朱聿鍵手下的這些實權人物,只是將朱聿鍵當成一塊牌位,以朱聿鍵的名義做他們想做的事,而對於他們不想做的事,不好意思,實力不允許。
所以,朱聿鍵既調不動鄭芝龍的軍隊由福建入江西,被他寄於厚望的何騰蛟派精兵強將由湖南入江西迎駕也全盤落空。
而清朝洪承疇卻抽調了柯永盛、高進庫等部赴江西協同金聲桓部作戰,先後攻陷吉安、贛州、南安等府。
江西戰局的逆轉,歸因於鄭芝龍、何騰蛟的私心自用,它不僅直接導致了隆武朝廷的覆亡,而且對後來南明局勢的發展影響極大。
而此時,清軍佔領浙東、東南全境,兩路突入福建,隆武朝已經危如累卵。
說它已經窮途末路,一點都不過份。
吳爭之所以當初沒有去投福建,而選擇紹興府,主要原因就是在此,隆武朝鄭芝龍一家獨大,是絕對不允許吳爭崛起的。
而吳爭從無到有,就只能仰鄭芝龍鼻息過活,與其當一軍閥權臣的走狗,還不如在紹興府自在。
至少,紹興府有象張國維、錢肅樂、張煌言這樣正義之人把持朝政。
事實也證明,吳爭的選擇是正確的。
紹興府與清廷的第一輪停戰談判,經過了三天艱難的進程,不歡而散,雙方的訴求相關太多了。
清廷要求明軍撤出應天府,雙方的邊界固定以常州、江陰一線,同時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有效期爲十年。
而吳爭則不僅不想撤出應天府,還要清軍撤出鎮江府,雙方以長江爲界,互不侵犯條約可以簽訂,但時間需要縮短爲三年。
雙方的差距太大了,基本不能媾和。
有道是“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別想在談判桌上得到”。
雙方再次暴發戰爭,不過這次的戰爭,雙方都有節制,沒有在長江一線暴發,而是將主要戰場轉移至紹興府,也就是平崗山。
清廷認爲,短期之內決戰已經是不可能了,朝廷無法調動十萬以上的軍隊壓迫長江一線,加上沒有強大的水師做爲先鋒,突破長江非常困難,與其將重要的兵力浪費在長江天險,不如調去福建,先把隆武朝滅了,再回過頭來,滅紹興府。
而這個中心思想,還是在鎮江的洪承疇千里外上書清廷所致,不得不說,洪承疇確實被吳爭三次打怕了,他甚至想此生都不要再與吳爭交手。
清廷之所以採納了洪承疇的意見,一是清廷確實已經力有不逮,一時間調不出更多的軍隊,另外清廷確實也看重洪承疇,最後,洪承疇在清廷中的影響力也很大。從所周知,在降清的明臣之中,洪承疇的官位最高,這些降臣不約而同地團結在洪承疇身邊,這叫抱團取暖。
所以,當多爾袞下令,邊打邊談之後,其實長江沿線已經沒有實質性的攻防了,最多是兩岸岸炮象徵性地對射幾輪,顯示一下威懾力罷了。
真正的戰場,就在平崗山。
這十來天中,多鐸從台州、溫州調來一萬六千援軍,此時他的手裡已經有了四萬大軍。
而平崗山寨,卻只有一萬二千餘軍隊,當然,還有近萬百姓,其中壯丁數量在三、四千人左右。
兵力上明軍自然是劣勢,但平崗山寨的地勢,絕非靠人數能取勝的。
多鐸在這些日子也做了不少功課,他派出數十股斥候從周邊鄰接上山,欲圖自上而下,攻入山寨。
可問題是平崗山並不是一座獨立的山頭,它已經屬於四明山系,連綿不絕的山脈,根本不可能讓清軍找到可以偷襲突破的蹊徑,不僅如此,派出的數十股斥候,因迷路而找不到回來之路而失蹤的不少。
多鐸無奈之下,打消了取捷徑的想法,於是排兵佈陣,決定正面突破。
他將四萬大軍分成三部分,左右兩翼各一萬人從甬道兩側爬山而上,一萬人正面突破,留下一萬多人組成預備隊,應對不測。
五月初四這一天,戰鬥猝然暴發。
人多畢竟力量大嘛,雖說甬道狹小,不足以讓一萬正面進攻的清軍一涌而上,但甬道兩側的山體卻是可以容納大軍登山的。
明軍也不得不將重兵力部署在兩側山體上,因爲一旦被清軍登上山頂,那就會將整個山寨暴露在敵人的俯視之下,那將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而山體的防守,雖然明軍有自上而下的地形優勢,但困難也是不少的。
先不說密集的樹木,對滾石、擂木造成了障礙,連箭矢都不可以暢所無忌的通過,這同樣也給了敵人遮擋的可能。
多鐸所部署的正面進攻倒成了佯攻,主戰場轉移到了兩則會山體。
首戰,明軍吃了大虧,敵人從山下涌上,明軍手中的軍械幾乎對其造成不了太大的傷害。
以至於最後不得不全軍從陣地現身,向下衝鋒,纔將第一波敵人趕回山下林中吃土。
由此,半天時間,明軍付出了千人的傷亡。
短暫的休息時,在得知敵人準備從兩側山體進攻之後,陳勝等人聚在一起緊急商議。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派人力把樹木鋸倒就是,可問題是敵人不可能給自己這麼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