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

但不管朱以海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至少他還是拿出了真金白銀的。

雖說二千兩分到千個軍民手裡,每人不過二兩,可也能解決燃眉之急了。

這個世道,能爲百姓做事的不多,能慷慨解囊援助貧苦的就更少了。

有,就須珍惜。

所以,吳爭是在真心感謝朱以海,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恭維。

自己手裡沒有能表達謝意的東西,那麼說幾句好聽話,總還是可以的。

朱以海聽後大悅,拿手指點點吳爭,心道,這小子是個人才,真會來事。

“唔。對你,孤寄於厚望,也望你不要辜負了本王。”

“臣謹記於心。”

向朱以海告退之後,吳爭隨張煌言出了“王府”大門。

說是王府,其實也就是徵用會稽一商賈的宅院。

自然是不能和京城真正王府比的。

看着馬車上的兩箱銀子,吳爭感嘆道:“監國殿下心中還是有百姓的。”

也許是因爲之前二人有過一起流淚的情份。

張煌言與吳爭之間,距離變得很近,說話也隨便了許多。

都說一起讀過書,一起扛過槍,一起坐過牢,一起票過娼,就是好兄弟。

可如果爲同一件事,一起流過淚,那就是過命的交情。

因爲前四種是客觀,而後一種是主觀。

心靈的共鳴,纔是魂的交流。

張煌言輕嘆,低聲道:“生不逢時,若在太平年間,殿下能做個明君。可惜啊……。”

吳爭沒有接話,雖然不知道張煌言爲何說可惜,但吳爭很清楚,張煌言說得對。

如果不可惜,歷史又怎麼會是南明最終被滅呢。

吳爭向張煌言拱手道:“張大人若沒有別的事,吳爭告辭了,岸邊這麼多軍民聚集着,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變。”

張煌言點點頭道:“也是,岸邊軍民確須儘快疏散。吳爭,殿下已經知會過張尚書,明日你再去一次衙門,我引你去兵部領文書和百戶令牌,便可去衛所上任。”

“那就煩勞張大人了。”

張煌言含笑點頭道:“去吧。”

“這是要去哪啊?”

這麼一聲傳來,吳爭和張煌言一起回頭。

只見張國維和錢肅樂聯袂從王府出來。

張國維含笑道:“吳爭,可願賞光,赴老夫家宴啊?”

吳爭是真驚了一跳,對方可是正二品兵部尚書啊。

這相當於後世國防部長邀請一個連長,不,現在是營長了,去赴家宴。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看着吳爭吃驚的臉容,張國維轉頭對錢肅樂呵呵笑道:“看吧,錢大人,老夫就說你我面子不夠吧?”

錢肅樂臉色平板一塊,掃了一眼吳爭道:“吳爭,所謂長者賜,不敢辭。張尚書是擡舉你,你可不能不知好歹。”

說完,看了張煌言一眼。

張國維忙道:“沒這麼嚴重,不過是閒話罷了。”

吳爭聽得心驚肉跳的,連忙應道:“回大人話,下官只是心憂江邊軍民缺少食宿,並非不想應大人邀約。”

張國維聽了哈哈大笑道:“錢大人,聽聽,聽聽,一個尚未及冠的少年,在獲監國恩寵、春風得意之時,竟還能想着他那些手下和落難百姓,不可多得啊!”

錢肅樂的鐵板臉動了動,說道:“張大人所言甚是。確實難得。”

此時,張煌言微笑着對吳爭道:“吳大人或許還不知道,方纔散朝之後,張大人和錢大人就命下官去安排了此事,如今岸邊軍民皆已支起了帳篷,埋鍋造飯。雖說簡陋了些,但溫飽總還是可能的。吳大人不必擔憂。”

吳爭聽了心中一動,原來方、王二人拂袖而去,文武散去後,張煌言等人並非棄自己而去,而是去安排岸邊軍民食宿了。

這麼說來,倒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吳爭代麾下軍兵和百姓謝過三位大人。”吳爭躬身長揖道。

張國維微微頜首,張煌言拱手還禮。

錢肅樂卻板着臉道:“百姓是大明百姓,軍兵是大明軍兵,你我皆是大明臣子,爲何謝?以何謝?何須謝?”

吳爭被問得張口結舌,吶吶不知道如何答話纔好。

幸好張國維打圓場道:“錢大人,你就這不知轉圓的臭脾氣,看看,一句好好的話,卻嚇得少年不知如何回答了。”

錢肅樂道:“天下都是懂得轉圓之人,才被數十萬韃子佔了江山。”

張國維被這話一激,臉色有些不虞。

吳爭一看不對勁,這要是在王府門口爭執起來,說到底還是因爲自己不識趣。

這罪過就大了。

於是趕緊道:“既然三位大人已經幫着下官安置了江邊軍民,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去叨擾張大人一頓了。”

張國維與錢肅樂交情菲淺,只是話趕話罷了。

聽吳爭這麼一打圓場,順勢應道:“如此甚好,錢大人,那就走吧。”

錢肅樂其實話一出口也就後悔了,張國維或許能力有限,但人品卻是受人稱道的。

此時聽張國維一招呼,也就應了。

張國維朝吳爭處邁了兩步,對張煌言道:“張大人也一起吧。”

張煌言笑應道:“那下官就叨擾了,多日未飲酒,嘴上酒蟲都要爬出來了,聽說尚書大人家中藏有一罈陳年花雕,今日可得多喝上幾缸子解解饞,大人可不能心疼喔?”

張國維哈哈大笑道:“你張玄著饞酒之名,路人皆知。放心,今日老夫備足了酒,包你喝個痛快。”

一行四人便去了張府。

說是府,那是客氣。

連王府都是徵用當地商賈的,張府自然更加不堪了。

好在地方夠大,酒也管夠。

紹興老酒,配以茴香豆、花生米,一碟五香豆腐乾,加上一碗子鹽水豬頭肉。

也算是不錯的佳餚了。

可吳爭是怎麼也沒想到,堂堂大明兵部尚書請宴,竟是這等捧場。

張國維舉杯邀飲道:“諸位,今日家宴小聚,放懷暢飲,不醉不歸。”

錢肅樂、張煌言應聲舉盞道:“張公好客,我等豈有不從之理?”

吳爭趕緊起身,衝三人連連作揖道:“三位大人恕罪,吳爭箭創未癒,不敢沾酒,還望三位大人體恤。”

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二百九十四章 監守自盜?!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膽!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收復海州(一)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義結金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成棟向隆武乞降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