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

朱以海此時已經傻眼了。

狼子野心,果然是狼子野心啊。

早就看出這小子腦生反骨,不想還是讓他搶了先。

錢肅樂瞪着眼,他找不出話來責問吳爭。

因爲吳爭所言無可指責,從大義而言,隆武已經登基爲帝,朱以海不過一個監國身份,同稱大明正朔,朱以海應該去掉監國,歸附隆武朝纔對。

如今吳爭並不想謀反、自立,而是率軍歸於隆武朝,這一點確實無可指責。

真要挑出刺來,那就只有譴責吳爭忘恩負義。

可也不對啊,雖說朱以海沒有虧待吳爭,但這次朱以海返回紹興府,在沒有知會吳爭的情況下摘了桃子,收編了吳爭在紹興府的二千多人,怎麼說這忘恩負義,也勉強啊。

就在一團亂亂槽的情況下,張國維終於站出來道:“吳爭,茲事體大,且容殿下與我等商議之後再定,如何?”

吳爭問道:“多久?”

“三日。”

“不,我等不了那麼久,多鐸西去,意圖不明,嘉興府雖然光復,但難保沒有細作搗亂,另外清廷會不會派大軍南下報復也是未知之數。這樣,我給魯王和諸公一天時間,明日此時,我等魯王和諸公的答覆。”

說完,吳爭向朱以海行禮告退。

……。

“孤不做這監國了。”在吳爭離開之後,憋屈了老半天的朱以海終於暴發了。

暴吼出這一聲之後,朱以海掀翻了面前的桌案,甚至連讓羣臣勸慰的機會都不給,直接拂袖而去。

朱以海確實鬱悶了。

自己在臺州好好的當着王爺,享着清福,非要死皮扒拉地把自己忽悠來當這個監國。

他X的說是浙東半邊江山,其實就紹興府八縣彈丸之地。

開玩笑啊,一府之監國啊?

這還就罷了,小小一府之地,生生出了方國安、王之仁兩大權臣。

截留賦稅不說,軍國大事根本沒自己什麼事。

這是監啥國啊?

好嘛,方國安突然就反叛了,咱不轉進等着被俘送去順天府啊?

要知道,但凡被送去順天府的皇族男丁,哪一個活命了?

想到此,朱以海真想哭。

咱就想保住條命,錯了嗎?

本王來監國這些日子,刮過紹興府一寸地皮嗎?

他X的還往裡倒貼了不少銀子,誰領咱情啊?

就爲了保條命,孤率文武轉進海上,哪錯了?

還不是想給大明留點火種,咱又沒有象朱常淓獻城投清,當值被吳爭那小子如此羞辱、逼迫嗎?

這滿堂的文武,也就錢肅樂敢據理力爭,那些往日裡滿口忠義的混帳,到了這時竟連聲氣都不敢出,本王他X的不幹了成不?

朱以海滿肚子的委屈,他真的認爲自己沒錯。

他是皇族,怎能和那些泥腿子同命?

這個立場,讓他永遠無法理解吳爭和吳爭想要表達的意思。

所以,無解!

但朱以海確實不想幹了,這麼幹還有什麼意思?

北有韃子,南有隆武,西有亂民義軍,東邊是海。

方國安叛亂敗逃,三萬大軍便宜了吳爭那小子。

偏偏吳爭又是個狼心狗肺、忘恩負義之徒,居然用投隆武來威脅孤,這搞不好再來個兵變,還不如在海上快活自在。

區區紹興府,就留給你們去鬧騰吧,本王眼不見心不煩。

朱以海真下令王府侍衛開始收拾東西,這下文武們也慌了。

他們原本以爲朱以海說不幹,那是氣話,不想朱以海當真了。

於是以張國維、錢肅樂爲代表,幾十官員在王府內院上演了一出哭諫。

但奇怪的是,除了錢肅樂有罵吳爭,其餘人連提都沒提吳爭的名字。

似乎他們都不認識吳爭一般。

這種情況,讓朱以海萬念俱灰,板蕩識忠臣啊。

可朱以海終究沒有走,他也走不了,這班子文武怎會任由他離開?

朱以海一離開,他們就成了沒孃的孩子,還有什麼資格繼續在新朝廷做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雖說吳爭不是自立,會另立新君,可誰都明白,吳爭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啊,整整一個現實版的曹阿瞞。

所以,一旦朱以海離去,那麼他們很可能會被清洗出朝堂。

那還不如把朱以海拖下來,至少還能與吳爭講條件,要沉一起沉嘛。

……。

這夜,張國維府上。

吳爭不在,卻多了熊汝霖、孫嘉績等幾個朝堂重臣,還有張煌言居然也在。

菜依舊是老三樣,乾淨、廉價但足以佐酒。

說起來,這幾人確實是在做事。

無論吳爭今日在朝堂上如何懟他們、逼迫他們,但吳爭心裡對他們的敬重,從沒有淡去過。

正因爲敬重他們,纔想讓他們活得更久些。

如果按史載那樣,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會在三年之內,或自盡或戰死或被俘殺。

吳爭不想看見這些,所以必須改變。

就算得罪他們,會使他們中一些人記恨自己,吳爭也在所不惜。

可這些人,真沒有一個瞭解吳爭的,他們一心以爲吳爭要做曹操。

“雖然魯王同意去監國位,可長平公主不願意,這可如何是好?”張國維悠悠嘆息,“都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難道真要讓我等厚顏向隆武朝俯首嗎?”

熊汝霖皺眉道:“熊某寧願賦閒歸田,也不願意去福建。倒不是熊某執拗,實乃道不同不相爲謀。”

熊汝霖的話,讓其餘之人心中一嘆。

魯王早先還與隆武朝有往來通信。

可到雙方爲正朔起了爭執,互殺了來使,於是就翻了臉,斷了來往。

此時厚顏去投靠,雖說不太可能被拒絕,但紹興一脈恐怕再無出頭之日。

想到此處,所有人都恨上了吳爭。

如今正是紹興府聲勢浩大之時,偏偏這小子裹亂,非要與魯王見個真章。

你說就讓魯王監國怎麼了?

就算魯王回紹興府佔了你些便宜,又怎麼了,畢竟他是君你是臣嘛。

再說了,只要你屏息靜氣,朝廷還是能夠從別處補償你的嘛,譬如封你個公、候啥的。

可你偏偏硬着頭皮非要分個是非對錯,一絲灰色都不留,就不是不近人情嘛?

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專家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九百七十二章 美夢,絢麗而短暫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處處破綻,反而不是破綻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六百九十六章 咱身在曹營心在漢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二百十八章 來世……好運!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百八十四章 興國公王之仁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三百零四章 賺取博洛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在變化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爭鬥無處不出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老薑真辣?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一百四十九章 遭受清軍炮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九百二十五章 蔣全義就是個瘋子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八百五十六章 買櫝求珠!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