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

PS:感謝書友“緣醒”投的月票。

如今,長江以南,包括閩粵之地皆已落入大西軍、北伐軍手中。

閩粵十萬大軍非死即降,此變局引發了西北那路,以吳三桂爲首的降清明軍,因此而心神大亂。

這一亂,陝甘、蜀北的大順軍殘部,等於有了一口氣,大有死灰復燃之勢。

也對,這些降清明軍本來就是牆頭草,還能要求他們對清廷忠心不二嗎?

樹倒猢猻散、牆倒衆人推,於是清廷立即改變戰略,下令西北一路清軍迅速東返,戰略收縮,只要離京城夠近,自然就能管得住。

可這樣一來,地盤就越來越小,歲入也就越來越少。

都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清廷此時除了要養滿蒙八旗、漢八旗,還接手了過百萬投降的明軍,之前佔了大半華夏土地,尚能周全,可如今,怎麼養活?

除了節流,還得開源,可源哪是那麼好開的?

正在這時,有人主動送來了“開源”之道……江南商會。

多好,只要將銀子放進去,一年至少是六七成的利,一年半下來,利息就回本了,這世上還有比這更安全的賺錢途徑嗎?

當然,還是有的。

劫掠嘛,哪怕是改了說詞的劫掠,滿人之前沒少幹。

可現在不一樣了,滿人要坐天下了,還能這麼幹嗎?

就算真憋不住,那也只能偷偷摸摸幹、變着法得幹,可那又有多少?

分到利益相關方,還是僧多粥少啊!

江南商會不同,它規模大,大到了足以容納天下所有浮財的地步,那就是一巨大的吞金獸,而且還能屙銀子。

所以,不管洪、範二人怎麼忌憚、仇視江南那個叫吳爭的年青人,也不管他們視江南那個亡明的鬼魂——建興朝怎麼個不順眼,可沒人和銀子過不去不是?

這二人所代表的利益羣體,都不想打這一仗。

因爲這仗一開打,江南商會必定受到波及。

兩面禁運,日進斗金就變成日散鬥金了。

別說紅利了,怕是連本金都得虧光。

清廷的禁運令一下,大將軍府便已經開始反制,北貨不來,南貨不運,南北商人雖然往來自由,可沒貨怎麼搞?

這是個生產力極度低下的時代,有貨,不怕賣不出去,這也是評書中,一個賣油郎挑一擔油,賣上一天的收入,可以達到一兩銀子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江南織造司的“漢袍”等服飾供應開始收緊,才短短兩個月,京城各衣鋪就變着法的漲價,新款的“漢袍”,價格已經翻了兩番,簡直就是“洛陽紙貴”啊。

當然,如果在賺錢和清廷的生死存亡中選擇,洪、範等人自然是選擇後者的,再貪婪那也得有命花啊,總不能砸了自己的飯碗,還有自己吃飯的傢伙吧。

可洪、範同樣堅信,他們所獲得的情報不會錯,判斷也不會錯,大將軍府已是外強中乾了。

吳爭底子太薄,崛起不過短短五年光景。

江南經過連年戰爭,就算商貿繁榮些,可民衆戀財不事生產,僅靠商貿遠不足以奠定紮實根基,只要戰端一開,百業凋零,糧食就成了緊俏貨,但凡儲備不足,就算商人想從周邊購買,恐怕也買不到了,就算能買到,那也是價格打着滾地往上漲。

而這,對於根基始終未紮實的大將軍府,就是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那麼吳爭還敢孤注一擲,以麾下二十萬北伐軍打一場至少持續三、五年的大戰嗎?

洪、範二人一致判斷,這是不可能的。

滿清,不,當時還是金,想染指明地,那也準備了近十年,爲此還特地先與蒙古諸部落聯姻結盟,再平了高麗,然後纔敢大舉犯明。

再則,隨着北方豪門、大戶瘋狂地往江南商會投銀子入股,江南商會的股本構成比重,已經不可逆轉地開始向江北傾斜,雖說還不足以掌控江南商會,但二人判斷,這個時間,已經不遠了。

朝廷窮歸窮,民間富得流油啊,當然,這民間,指的絕非民衆的民間,而是豪門、大戶的民間,包括洪、範爲代表的朝廷漢人重臣們。

這仗能打嗎?這一打,可不就將自己的銀子扔河裡了嘛。

與濟爾哈朗入宮前,洪、範二人已經與之私下溝通過了,三人取得了一致認同,那就是吳爭不可能在眼下發動北伐,他一切的作爲,無非是想敲竹槓、勒索,朝廷要做好唯一的心理準備就是,鳳陽府以南的土地。

可鳳陽府以南的廬州、安慶二府,還是朝廷真正能掌控得了的嗎?

在李定國的大西軍進駐湖廣以上麻城時起,廬州、安慶二府被大西軍和建興朝衛國公的建陽衛東、西夾擊着,就已經成了孤懸於外的突出部。

一旦李下國和夏完淳什麼時候心血來潮,說佔就佔了,阿濟格能拿二方怎麼樣,無非是頓足捶胸,徒嘆奈何罷了。

不打,不能打!

這就是三人私下達成的共識。

既然南面無力北伐,只是擺了個架式,那麼給點好處,平息了戰事再說。

往後怎樣,騎驢看唱本,走着瞧嘛。

可這三人,又都各懷鬼胎,誰也無法做了別人的主,只是暫時的利益趨同罷了。

晉商突然地轉向,投入濟爾哈朗的懷抱,這讓洪、範二人已經心存芥蒂。

這讓二人及他們所掌控的漢臣,蒙受了極大的損失。

可這事不能明着說啊,如同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難不難受?

所以,三人僅僅是因事站到了一處。

反過來,洪、範二人就根本不知道,濟爾哈朗此時心中,真正所想。

……。

時值深夜。

鄭親王府高聳的門樓,燈籠一個接一個地熄滅。

只留下朱漆大門兩側,各掛着兩個大燈籠。

門樓前已經空無一人,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想打個秋風,靠近大門十丈之內。

那一定會被射成一隻炸了刺的刺蝟。

可奇怪的是,王府以西的一條小巷子,突然轉出一乘綠呢小轎,直奔王府門前。

更古怪的是,僅無一人守衛現身阻攔,甚至連門房都不露面。

小轎到了門樓前,一人從轎子裡探身出來,徑直上臺階,敲響了王府大門的銅門環。

“嗒嗒”數聲之後,大門被打開了一條縫,從轎上下來那人也不說話,就從門縫裡閃身進去了。

大門隨後“嘭”地一聲緊緊被合上,門樓外載人來的轎子,也在一轉眼消失在了來時的小巷子裡。

彷彿,無人來過一樣。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一千四百章 教唆(二)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紹興告急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黃泉吧!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國事還是家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九百章 博洛的應對策略是夜襲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名振投入麾下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會有都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九百五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