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

很快,嶽樂就發現,他判斷錯了。

吳淞衛重施故伎,在距城七、八里地處就停足不前,向南城門城樓、城牆,施以猛烈的炮擊。

清軍確實不善長打這種炮戰。

城上部署的紅衣大炮,個子雖大,可它的射擊速度真是太慢了,往往是吳淞衛炮團三、四次炮擊之後,城牆上才憋足了一口氣,轟上一炮。

而紅衣大炮的裝藥量更多大,因爲它依舊在使用前裝的圓彈,有鐵的、鉛的,甚至是石頭等等,這樣造成了密封性很差,射程與裝藥比效太低,而且炮擊時的火光、煙霧大得嚇人。

從而很容易暴露出火炮的位置,試想,城牆上方突然出現一團濃煙,就算是十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加上射程沒吳淞衛火炮遠,再暴露炮位,這就是自找死路了。

雙方七、八輪火炮互射之後,城牆上的火炮,一門接一門地被吳淞衛炮火拔除。

接下來,守軍也就剩下捱揍了。

好在嶽樂見機快,在第一門火炮被轟掉後,迅速下令將守軍撤下城牆,只留了些作爲耳目的斥候在城上,防備敵人突然攻城。

整整一天,吳淞衛沒有組織一次攻城,哪怕是一次佯攻都沒有。

就是不斷地炮擊,彷彿靠炮擊就能轟塌厚實的城牆一般。

嶽樂是真想不明白了,敵人難道是銀子多得沒處花嗎?

這一發發的炮彈,打得可都是一堆堆白花花的銀子啊!

嶽樂能想到的應對之策,就是加強城牆上了望哨,令城下守軍枕戈待旦,隨時上城牆迎擊敵人攻城。

……。

這就是戰爭理念的區別。

嶽樂做爲一支火器新軍的主帥,按理,他應該清楚火器致遠,而非是之前兩軍面對面,吹鬍子瞪眼睛,你一刀我一劍地肉搏。

可嶽樂畢竟已年近三十,滿人男子,從十三歲就已經控弦,十多年的仗打下來,能不形成一種下意識地作戰思路嗎?

嶽樂一心以爲,城外敵軍的炮火再猛烈,那也就蕩平城牆上的守軍,想要攻破城池,那就得步兵上來,一刀一槍的正面搏殺。

而嶽樂自信滿滿地認爲,就算是敵軍組織起數萬人的攻城,城中自己麾下的守軍,也能從容驅敵於城牆之上。

然而,吳爭並不這麼想。

海州,只是個小縣城,因爲地處青州、兗州、淮安交界,成了一個軍事要隘,城牆修得確實堅固,但,終究只是個小城。

方圓不足十里,以魯之域炮團射程最遠的火炮,那就是南門一炮,北門震動啊。

吳淞衛爲何要以生命爲代價攻城?

加上之前濟席哈、藍拜下令屠了滿城百姓,也就是說,只要捨得炮彈,那就可以蕩平海州城內韃子守軍。

當然,這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炮團還得繼續向北逼近。

而此時不斷地炮擊,就是爲逼近做準備。

……。

當天午夜,子時一刻。

吳淞衛的炮擊依舊在持續,而城內原本驚惶的守軍,漸漸地開始習慣了在這種炮火中生存。

人類的適應性確實很強,其實也很簡單,背靠一堵堅實的厚牆,就可以安然無恙。

這種發現,讓城內韃子已經可以無視城外的炮擊,除了有些不方便之外,其它的,就沒什麼不同了,該吃喉該喝喝。

甚至有人還有玩笑,指着空中瞬間劃過的彈痕道,“這是城外南人,給咱們放焰火呢!”

嶽樂也這麼認爲,他覺得,一向低調的吳爭,這次太高調了。

有些,名不副實啊!

難道做了吳王之後,整日飲宴、美人相伴,髀骨生了贅肉?

但嶽樂想歸想,心裡卻一絲都未放鬆。

有了前車之鑑,嶽樂的心一直是提着的,他清楚,城外那支敵軍的厲害。

戰力強、敢拼命,只要有一絲縫隙,他們都能挖出一道鴻溝來。

所以嶽樂嚴令在城內、城牆上加派巡邏哨,以策萬全。

他唯一做了改變的就是,將東、西兩門原本有三千人的守軍,抽調了一些至南門附近,以加強南門的防守。

這命令其實沒錯。

東西兩門已經被封堵,依靠炮擊想坍塌城牆,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留下千人防守,足矣!

可嶽樂終究無法揣摩到吳爭的部署。

這一整天的炮擊其實不是浪費,也是節省。

吳爭之所以下令“三天之內收復海州”,並非是吳爭不知道攻克海州的困難,而是拖延不起。

與其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攻防戰,還不如孤注一擲,傾盡全力打一場閃電戰。

再密集的炮擊,也比拖上一、兩月來得更節省。

當然,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還有的原因,那就是之前吳爭說的,“從東海中所登陸海州以東的那三千精兵”。

爲何到了夜幕沉沉的子夜,還要漫無目標的炮擊?

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牢牢吸引城中敵人的目光,爲登陸的三千精兵,強攻東門打下基礎。

否則,以城中守軍的密集程度,很難不發現向東門靠近的三千人。

……。

丑時初。

城外火炮依舊轟鳴,熾熱的彈道在夜空中搖曳着。

嶽樂望着南門方向,緊了緊衣領,輕嘆了口氣,從攝政王薨于徐州城,朝廷在一連串的變故之後,已顯外強中乾之勢。

特別是洪、範等漢臣慫恿皇上,清算多爾袞黨羽之後,朝野可謂是一片風聲唳立,多爾袞做爲攝政王,把持朝政經年,誰敢忤逆?誰又敢不爲黨羽?

包括自己,嶽樂又重重地嘆了口氣。

雖然自己選對了隊,擇機站在了皇上這一邊,可畢竟是“半路出家”,前兩年附從多爾袞的經歷,使得自己很難取信於皇帝。

如果……如果這次海州失守……想到這,嶽樂使勁地甩了甩頭,怎麼會失守呢?一萬六千多守軍,自己也不是個貪生怕死之人,就算敵軍數萬人來攻,也甭想輕易攻破海州城。

嶽樂失聲笑了起來,自己是不是……太把城外那南人當回事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更爲沉悶且悠長的炮聲,讓嶽樂整個人爲之一震。

“怎麼回事?東城怎麼會有炮聲……誰下令開得炮?”嶽樂大喝道,“速查!”

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勸降遁逃水師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雙方有意識地相互試探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七百九十七章 家父說他不在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脫困之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四百十九章 自陷險境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四百七十九章 打殘活秦檜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章 博洛的應對策略是夜襲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皆有因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九百八十四章 陰謀之下,最慘的是無辜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六十六章 此請,孤不允。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鄭森的躑躅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怎麼選?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